苏州中国移动营业厅:成才方略谈(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6:28:17

成才方略谈(一)

    心想事成,梦想成真,是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的期盼。学生,小学毕业盼望考上个好初中,初中毕业盼望考上个好高中,高中毕业盼望考上个好大学,大学毕业了又盼望考上研究生。现在什么最热?这热,那热,都赶不上考学热。作父母的也许更心切,简直恨不得将心操碎,子女刚到读初中的年龄,有的已不惜花费昂贵的学费,将他们送往国外去读书。但冷静下来细琢磨就会发现,考上个好学校只是成才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就成才,更不等于事业有成。有研究表明,实现成才与达到成功还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就个体而言,概括起来说,它需要满足五个基本条件。

这五个条件既带有战略性,又带有战术性,我把这五个条件称之为五大方略。

第一大方略:要确立明确的目标

假如你是一名足球运动员,当你置身于绿茵赛场的时候,首先必须明白的是什么?是该站在什么位置和跑向什么位置,即首先必须明确目标。因为不知道自己应处的位置,失去了目标,也就不懂得怎样取胜。追求成功与之类似,都是由明确目标开始的。因此,成功的第一步就是确立明确的目标。

所谓确立明确目标,就是把愿望集中于要达到的境地或者说标准,怀着切实可行的计划起步。

那么,怎样确立明确的目标呢?

首先,确立目标要有自信心,要破除对天资的迷信。人的天资是有差别的,但不可夸大这种差别,马克思说得好:“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天资高固然好,但天资不优越也未必就不能成功。这方面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大科学家刻卜勒是个七个月的早产儿,从小多病,天花使他成了麻子,猩红热毁了他的视力,然而,正是他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牛顿出生的时候只有三磅重,简直奄奄一息,可他成了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只读过两个月小学,因为在火车上搞实验引起火灾,被车长打成了聋子,但他却发明了电灯泡、留声机等等,一生的发明达上千项之多,是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在双目失明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等脍炙人口曾影响苏联和中国几代人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被誉为中国的保尔的张海迪,都是大家所熟知的。

其次,确立目标要注意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所谓总目标,就是最终要达到的愿望,大体上也可称之为理想。阶段性目标,就是为达到总目标在短期、中长期内所要完成的任务,实现的愿望。

注意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大家知道,许多教师,特别是当过班主任的教师,很少有人没主持召开过让学生谈理想的主题班会。其效果如何呢?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深有体会,多半是收效甚微。那么,症结何在呢?

请看行为科学工作者研究得出的一个公式:

激励动力=效价×期望值

激励动力,是指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它所表明的是,人们为达到设置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

效价,是指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某个人对某一结果偏爱的强度。

期望值,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导致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这种可能性的大小是个人根据经验判断估计出来的。

上述公式表明,激励动力,亦即推动人们去追求和实现目标以满足需要的动力,是效价与期望值这两个变量的乘积。两个变量越大,激励动力也就越大,反之就越小。若其中一个

变量为“○”,也就不产生动力。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谈理想主题班会。理想是人们向往和需要付诸长期不断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是远期的大目标,是总目标,是一系列阶段性目标的总和。人们在主题班会上谈理想的时候,气氛热烈,群情激昂,期望值很高,往往不注意设计阶段性目标,会后一回到具体行动中来,发现实现所谈的理想与眼前的现实相去甚远,这时,期望值骤然向着“○”的方向下降,激励动力也就趋向于“○”。开主题班会的本意是要树立远大理想,激发斗志,其结果却成了徒有形式。

由此不难看出,没有阶段性目标也就不会有持续的动力,也就不可能实现总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确立阶段性目标比确立总目标还重要。确立目标必须将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

有的人像梦游者一样漫步人生,日复一日重复着惯常生活,从不扪心自问:“我这一生打算干出点什么?”他们也不知道想干出点什么。因为他们没有目标,因而也就难于成功。

确立明确目标吧,它是成功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