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网上商城官网:肝脾保健 自我按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04:58

肝脾保健 自我按摩

一、健脾化湿  透热养阴    内经强调,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夏天 大家可以体验一下夏天脾主气在身体的传感。夏天多水湿,影响肾脾,通脾气可以借天气调节内脏气血。 

按摩所涉及的几个部位 


从左小腿内侧激发开始

1)左 漏谷穴部位  右手四指并拢,中指、无名指指头按摩,顺揉。   漏谷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上六寸,内踝和阴陵泉穴连线上。
    刺激漏谷穴可以诱发出脾经的经络感传。除此之外刺激漏谷穴最重要的现象就是:有滴漏样感传从漏谷穴沿脾经下行,经公孙穴从脾经分出并传向足底部。其中滴漏的频率是20次/分钟,节律基本均匀。这个现象对应了漏谷穴的名称:其中漏字指刻壶滴漏的滴漏现象;谷字指足的掌部。漏谷就是指刺激这个位置后,有滴漏样气流感从此穴传导到足底部。看来古人已经认识到此穴的漏谷现象,并为之命名----漏谷。

 

  漏谷足太阴络穴。漏谷。漏,漏落也。谷,五谷也、细小之物也。漏谷名意指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  本穴物质由三阴交穴传来,因脾经的湿热之气与肝经及肾经气血物质进行了交换,上行至本穴的气态物质则温度偏低,在本穴的变化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浊重的部分由天部沉降到地部,如细小的谷粒漏落之状,故名。  足太阴络、太阴络。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其气与脾经其它的气血物质相比温度较低,穴内气压亦较低,脾经其它部位的水湿之气向本穴汇聚并沉降地部,本穴有联络聚集脾经天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及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混浊的气态物由天部沉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脾经阴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功能作用]沉降脾经阴浊。  当按摩这里的时候,应该很疼,多按一会可以循经传递到脚的公孙穴,帮助脾胃经络贯通上下。
2)左 公孙穴   右手空握拳,食指第2节靠在大拇指上,用大拇指头顺揉按摩。(参见上图,脚内侧)
足太阴络脉, 是十五络脉之一,亦是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名曰公孙。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主治呕吐,胃痛腹痛,泄泻痢疾。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
  公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别走阳明。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之功。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公孙穴 主治1、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2、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
  3、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等。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脘胀痛;配丰隆、膻中主治呕吐、眩晕。
  公孙穴 - 配伍1、配丰隆中魁膻中,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呕吐痰涎,眩晕不已。
  2、配解溪中脘足三里,有健脾化食,和中消积的作用,主治饮食停滞,胃脘疼痛。
  3、配束骨八风,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足趾麻痛。 方例:呕吐痰涎、眩晕不已:公孙、丰隆、中魁、膻中。
     中脘停食、疼刺不已:公孙、解溪、中脘、三里。
     胁肋下痛:公孙、支沟、章门、阳陵泉。
     久疟不食:公孙、内庭、厉兑。
     足趾麻痛:公孙、束骨、八风。 1)公孙。公孙,公之辈与孙之辈也,言穴内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也。脾经物质五行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太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二是由地部孔隙传来的冲脉高温经水。冲脉的高温地部经水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与天部的气态物相合,形成了本穴天部中的水湿风气,故名。(冲脉为经脉之海,其特点是“主渗灌溪谷”,其来源是位于人体重力场中心部的高温区胞宫,故其气血物质温压较高。而本穴位处人之足部,在地球重力场的制约下,冲脉流行至公孙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故冲脉气血出公孙后会急速气化。
  2)足太阴络穴。络,联络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其运行为横向输散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穴。
  3)冲脉足太阴之会。理同公孙名解。

    附注: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公孙穴意义: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在此化为天部的水湿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富含水湿的风气。
    运行规律:循脾经上传商丘穴及传于胃经。
    功能作用:以水湿风气的形式运化脾经之气。

单纯性肥胖:配合天枢、梁丘、丰隆针刺得气,平补平泻,天枢加电针,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2/疗程。

因此,循经按摩公孙穴这个部位,可以强化脾经气的运化。用大指头按摩,如果比较敏感,一会就可以感觉到大包穴部位的痒或者涩胀。证明已经直达脾脏本身。
3)左 大包穴  右手掌大指弯曲,其余四指并拢,用前手掌顺揉大包穴部位。 


大包穴,脾之大络。
     [穴义]脾经气血由此回归脾脏。

[功能作用]汇聚体表阴浊回归脾脏。


按摩治疗举例

强心  按摩方法:动作同点揉内关,用同侧手点揉即可。每侧1分钟。

  治疗作用:大包穴为强心要穴,刺激大包穴能迅速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血液供应,甚至可以用作急救穴位。

丰胸

1.双手从胸外侧向内推压胸部三十六次。2.手掌按住大包穴,旋转按压三十六次。3.最后,用手指搓揉大包穴三十六次。

  以上说明,夏季通脾气,稍稍作用就可以贯通经络气。这是一般的针灸原理,促使经络与内脏通气,达到增强内脏功能的目的。不过呢,这样单一的按摩刺激效果不是很好,根据气血的传感到了脾脏就会传递到心,这个时候,按摩左手掌的少府穴部位很敏感。

 


   手少阴经所溜为“”。少府荥穴,属火。
     [穴义]心经气血在此聚集。
     [功能作用]发散心火。


4)按摩少府穴  右手大拇指顺揉,一直揉到其余几个手指有通气反应。按摩这里,可以发散心中火热焦躁。心气已经得到调节 心包之气也开始旺盛,就要按摩大陵穴部位,调节(参考上图 手腕部位) 
5按摩大陵穴   右手大拇指顺揉,一直揉到至肘一段都有温和的通气反应。功效:清心、宁神。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土的混合物。   

〖运行规律〗水湿渗流于经穴之外,脾土固化于穴周并生发干热水气。   

〖功能作用〗燥湿生气。 具有很好的化湿浊功能。  

 
1)大陵:大,与小相对,大也。陵,丘陵也、土堆也。该穴名意指随心包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下传的经水与脾土的混合物,至本穴后,脾土物质堆积如山,如丘陵一般,故名大陵。   

2)心主:心,心包经的气血也。主,主帅也。心主名意指穴内气血以气为主。心包经中运行的物质以气为其主,以血为其副,而内关穴传至本穴的物质当中,地部经水稀少,且从脾土中渗流于经穴之外,穴内物质则以脾土的气化之气为主,气为血之帅、为血之主,故名心主。  

3)鬼心:鬼,与天相对,指地部。心,中心内部也。鬼心名意指脾土中的水湿在此气化为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与脾土的混合物,至本穴后,经水渗流经穴之外,脾土固化于穴周,而由于本穴所在为南方热燥之地,脾土中的水湿因而大量气化为天部之气,此气化之气如同来自鬼所处的地心,故名鬼心。   

4)心包经俞。俞,输也。本穴向外输出的是脾土中的气化之气,为心包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地,故为心包经俞穴。  

5)心包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脾土中生发的干热之气性同心包经气血,为心包经气血的重要输出之源,故为心包经原穴。   

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传来的水土混合物,至本穴后其变化为燥湿生气,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

  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属孙真人十三鬼穴之一,其治疗精神神志疾病的临床疗效早已被几千年来的中医实践所证明。 大陵穴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配劳宫治心绞痛、失眠;配外关、支沟治腹痛、便秘;配水沟、间使、心俞、丰隆治癫、狂、痫、惊悸。 短气:尺泽、大陵。
   喉痹嗌干:偏历、大陵。
   口气:人中、大陵。
   心痛:上脘、大陵。
   小便赤如血:关元、大陵。配神门、列缺,有舒畅经筋,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腕下垂。 
  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络,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 
  配丰隆、太冲,有疏肝理气,化痰醒脑的作用,主治气郁痰结型之癫狂。

  综合以上按摩,可以知道与天气相通,与经络传感相合,化湿行气不是一经一穴的功效,属于综合有机调理。 

  按以上穴位顺序,用左手按摩身体右侧

 (6漏谷穴

 (7)公孙穴

 (8)大包穴

 (9少府穴 

 (10)大陵穴
    老年人容易出现双手颤抖,拿不住东西等现象,这是由于大脑功能退化而引起的。如果平时多做手腕部的拍击敲打,不仅可  以加强腕力,而且能刺激大脑活动,延缓衰老。常用的腧穴和方法有:
  敲大陵 用食、中指分别敲打双手的大陵穴(在腕横纹掌侧中点),50—100次。
  敲腕骨 两手手指互相叩打腕骨穴(在手外侧腕前方,三角骨前缘),50—100次。
  敲后溪 用左右手的食指分别叩打两侧后溪穴(握拳时,在小指掌指关节后的横纹头处),50—100次。
  叉虎口 两手掌四指并拢,拇指分开。两手虎口(穴在拇指与食指间指蹼中点处)相对而握紧,再放松还原。反复做50—100次。  叉八邪 两手掌相对,五指分开,十指交叉互握,再放松,按压八邪穴(在手十指指缝中)。反复做50—100次。
  打劳宫 左手掌伸开,右手握拳,用拳的尖硬处叩打左手劳宫(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再换左手叩打右手劳宫穴,各做50—100次。  
  先按摩左边,因为脾脏在左边。这样按摩之后,左右激发。胸膛膻中穴部位有紧涩的体验,气已经到达胸中。

 

  
  请看,为什么反应到膻中穴部位呢?

膻中气会,心包募穴。 [功能作用]募集心包经气血。

那么,按摩膻中穴部位,心中比较舒畅。这说明,心肺得到调节。 

 
11膻中穴 双手五指并拢,两手的中指同时按摩膻中穴,顺揉到心中温暖。是不是这样就完了呢?不是。如果身体有热,就会在上臂的大肠阳明经络臂臑穴部位发痒,可以疏通经络泻心肺之火。

 

臂臑穴 Bì nào臂臑穴  手阳明络之会。手阳明经之阳气交会于此。

 〖取穴方法〗 臂臑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七寸处。

 〖主治疾病〗 肩臂痛,颈项拘挛,瘰疬,目疾。

 〖功能作用〗汇聚大肠经的阳热之气上传头颈天部。

 【配伍】配光明治目疾。 (12)按摩臂濡穴  先按摩左侧  在按摩右侧,四指并拢,中指无名指第一节指肚按摩。顺柔到上臂温和贯通。

 然后,热从三焦经络外出,反应在四渎穴部位,可以通经泻热。

 

  四渎穴:半屈肘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上7寸,尺、桡两骨之间取穴。
  [穴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分流四散于脾土各部。  [功能作用]去湿降浊。开窍聪耳,清利咽喉。
  【主治病症】五官科疾病:耳聋牙痛,咽喉痛。 其他疾病:偏头痛、上肢麻痹瘫痪、神经衰弱、眩晕、肾炎等。  四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三焦是原气之别使,导源于肾间动气,而输布于全身,调和内外,宣导上下。因三焦经气能贯通全身上下内外,故用之显效。亦可把四渎穴归纳为治疗生长痛之经验效穴。亦可谓"下病上取"配穴法,因多数患儿疼痛部位在小腿中段、中上段及中下段。
(13)按摩四渎穴  先按摩左侧, 在按摩右侧,空握拳,食指第2节靠在大拇指上,用大拇指头按摩。顺柔到下臂温和贯通到手掌外侧。从以上循经络按摩后发现,季节之气和于人体经络气血。从脾经络到脾脏,传感到心以及心包经络。从心包应肺气,表里传递到大肠经络,然后渲热走三焦经络,通调表里。处处与湿、热关联。循经按摩,外合天气,内通心脾。

 

  以上为脾通气导引按摩,每周按摩一次。然后进入理脾消滞 活血化湿按摩,消除脾肾阳虚引起的湿热积聚。

 

附:穴位参考

  漏谷穴〖取穴方法〗漏谷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公孙穴〖取穴方法〗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少府穴,〖取穴方法〗仰掌屈指,在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即第四、五掌骨间)取穴。掌面


  大陵穴〖取穴方法〗大陵穴位于人体的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膻中穴〖取穴方法〗大陵穴位于人体的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定穴位时,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臂臑穴 Bì nào〖取穴方法〗 臂臑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七寸处


  四渎穴sidu 【标准定位】在前臂背侧,肘尖下方5寸,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尺骨与桡骨之间。 

  【取法】半屈肘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上7寸,尺、桡两骨之间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