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小院二手房:4.交纳税赋,遵守规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33:33

4.交纳税赋,遵守规矩

【原文】君有三欲于民,三欲不节,则上位危。三欲者何也?一曰求,二曰禁,三曰令。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求多者,其得寡;禁多者,其止寡;令多者,其行寡。求而不得,则威日损;禁而不止,则刑罚侮;令而不行,则下凌上。故未有能多求而多得者也,未有能多禁而多止者也,未有能多令而多行者也。故曰:上苛则下不听,下不听而强以刑罚,则为人上者众谋矣。为人上而众谋之,虽欲毋危,不可得也。号令已出又易之,礼义已行又止之,度量已制又迁之,刑法已错1又移之。如是,则庆赏虽重,民不劝2也;杀戮虽繁,民不畏也。故曰:上无固植3,下有疑心,国无常经,民力不竭,数4也。

【译文】君主对民众有三种欲望,三种欲望不节制,那么君主的地位就危险。三种欲望是什么呢?一是求取,二是禁止,三是命令。求取必定是想得到,禁止必定是想能停息,命令必定是想能执行。求取过多,能得到的反而少;禁止过多,能停息的反而少;命令过多,能执行的反而少。求取而得不到,那么威势就会日益减弱;禁止而不停息,那么刑罚就会受到轻侮;命令而不执行,那么下面就会欺凌上级。所以从来没有多求取就能多得到的,从来没有多禁止就能多停息的,从来没有多命令就能多执行的。所以说,上级苛刻那么下级就不听从,下级不听从就强迫使用刑罚,那么做上级的就要遭到众人的谋算了。做上级的遭到众人谋算,虽然想不危险,是不可能的。号令已发出又要改变,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已实行但又停止,度量已经制定又要变更,刑罚已有举措又要变动。像这样,庆赏即使厚重,民众也不会得到勉励;杀戮虽然繁多,民众也不会畏惧。所以说,上级没有牢固树立以法行法的决心,下级就会有疑心,国家没有常规,民力不会竭尽,这就是方法。

【说明】本节谈到了为什么要以法行法的根本了,统治者到底想干什么?三样,求取就是要让人民交纳税赋,禁止就是要让人民守规矩,命令就是让人民听话,交纳税赋,遵守规矩。因此实际上是两样,要想很好做到这两样,就要以法行法。因为上级苛刻那么下级就不听从,下级不听从就强迫使用刑罚,那么做上级的就要遭到众人的谋算了。所以,以法行法,保持常规,上下平衡,也会平安。不以法行法,就是没有常规,人民就不会竭尽全力交纳税赋,遵守规矩。

——————————————————

【注释】1.错:(cuò措)通“措”。《管子·五辅》:“故民必知权,然后举错得。”《礼记·仲尼燕居》:“君子明于礼乐,举而错之而已。”《荀子·荣辱》:“则君子注错之当,而小人注错之过也。”《韩非子·有度》:“威不贷错,制不共门。”《易·序卦》:“礼义有所错。”《洪武正韵·暮韵》:“错,同措。”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错,假借为措。”这里用为举措之意。

2.劝:(quàn券)《书·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周礼·丧祝》:“劝防之事。”《管子·权修》:“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易·井·象》:“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用。”《论语·为政》:“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礼记·中庸》:“子庶民,则百姓劝。”《战国策·秦策》:“则楚之应之也,必劝。”《韩非子·饰邪》:“彼法明,则忠臣劝。”《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说文》:“劝,勉也。”这里用为勉励之意。

3.植:(zhí直)《周礼·田仆》:“令获者植旌。”《管子·宙合》:“植而无能,不可善也。”这里用为立、树立之意。

4.数:(shù竖)《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管子·权修》:“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荀子·荣辱》:“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数。”《荀子·解蔽》:“数为蔽:欲为蔽,恶为蔽。”《韩非子·奸劫弑臣》:“目必不任其数,而待目以为明。”《韩非子·饰邪》:“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这里用为道数,方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