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飞256:文昌帝君阴骘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54:00

文昌帝君阴骘文

 

 

原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忠主孝亲,敬兄信友。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guǒ)免尸骸之暴露。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婢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剪碍道之荆榛(zhen),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垂训以格人非,捐赀(zi)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yao)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pián)臻(zhen,达到),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译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

文昌帝君说:我轮回到十七世时是一个地方父母官的人身,

‘未尝虐民酷吏’: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

‘救人之难’:解救别人的困难,患难,

‘悯人之孤’:怜悯别人的孤儿,孤独,

‘容人之过’:容纳宽恕别人的过失,过错,

‘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广泛地行善积阴德,感应感动了上苍,(是指天人感应)

‘人能如我存心’:别人如果能象我这样存有好心地好心田,

‘天必赐汝以福’:上天必定赐福给你!

‘于是训于人曰’:于是文昌帝君就训劝世人说:

‘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汉朝时的东海人“于公”做地方官时,审案量刑公平合理,昭雪冤枉,民众允服,当他的家门坏了,就造了一道能容纳四匹马经过的大门,人问其故,他说他做官多积阴德,从末冤枉好人,后代必定兴旺发达,后来他的儿子果然做了丞相,孙子也做了御史大夫。

‘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五代时的燕山人窦禹钧,三十多岁时还没生育有儿子,有一次他梦见他祖父对他说,你不但没有儿子,而且还很短命,宜快点多积阴德来挽回天命。窦禹钧于是力行善事,救济别人,广积阴功,数年以后,连生五子,五子都聪明俊伟,而且高中科举,五个儿子都做了官,他本人也活到八十有二,无疾谈笑而逝。

‘救蚁中状元之选’:宋朝有两兄弟宋郊,宋祁在读书的时候,有个僧人替他们看相,说弟弟会大中状元,大哥也会榜上有名。考完试后,那个僧人对做大哥的宋郊祝贺说,你救活数百万条性命,功德无量!宋郊说自己一介贫儒,何来能力活命百万?僧人说,会蠕动的动物都是性命!宋郊说,他见到一个蚁穴被暴雨所浸,他就编竹作桥救渡了那些蚂蚁,难道是说这个吗?僧人说,这个也算是活命百万啊,你的弟弟大魁天下,你也不在弟弟之下!待考试公布结果后,大哥宋郊中状元,弟弟宋祁在第十名,原来当朝皇太后说弟弟不能在哥哥之先,于是就更易大哥宋郊为状元,弟弟宋祁排第十名,至此他们才相信那个僧人所说不虚。

‘埋蛇享宰相之荣’:楚国的孙叔敖,有一次出游,遇到一条两头蛇,他就杀了它并掩埋了。回家后,他忧心得连饭也不食,他母亲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孙叔敖哭着说,听人说如果见到了两头蛇就会死亡,现在我见到了,害怕离弃你而死。他母亲说,现在那条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恐怕其他人看见,已经杀了并掩埋了。他母亲说,不要害怕,我听人说心地好,有阴德的人必定有善报,你必定会在楚国出人头地!后来孙叔敖果然做了楚国的宰相。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想增广你的福气福田,必须要心地心田好,

‘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时刻方便别人,积累种种阴德阴功,

‘利物利人’:对人对物都要利益,

‘修善修福’:修积善行就是修积自己的福份,

‘正直代天行化’:以正直的德性教化世人,象上天化育万物的德行一样,

‘慈祥为国救民’:心地慈祥,爱国为民,

‘忠主孝亲’:忠于主人,孝敬双亲,

‘敬兄信友’:尊敬兄长,对朋友讲信用,不欺骗朋友,

‘或奉真朝斗’:或者敬奉天仙,朝礼斗宿,(是指信奉道教)

‘或拜佛念经’:或者拜佛念经,

‘报答四恩’:报答父恩、母恩、佛恩、老师恩,

‘广行三教’:广行佛、道、儒三教,

‘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救急就象救济被涸竭池水的鱼,救危就象挽救被网密罗的鸟雀,

‘矜孤恤寡’:矜哀孤儿,抚恤寡妇,

‘敬老怜贫’:尊敬老人,怜悯贫穷,

‘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布施衣服食物周济在道路两旁饥寒交迫的人

‘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布施棺材掩埋尸骸以避免尸骸暴露‘家富提携亲戚’:家里富有就想方设法提携亲朋戚友,

‘岁饥赈济邻朋’:遇到稻米失收的饥荒年头,应当赈济邻居和亲朋戚友,

‘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用来称东西的称秤要准确公平,不可短斤缺两,

‘奴婢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宽恕对待雇用的工人,不可尖酸刻薄,责备苛求,

‘印造经文’:出钱出力捐印佛经和善书,推动经书善书的传播流通,

‘创修寺院’:创起或修葺寺庙,寺庵,

‘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舍馈赠药材药方来医治拯救别人的疾病痛苦,

‘施茶水以解渴烦’:布施茶水使别人解渴去燥,

‘或买物而放生’:或者经常买生物来放生,

‘或持斋而戒杀’:或者常常吃斋,持戒避免杀生,

‘举步常看虫蚁’:走路时常常留意虫子和蚂蚁,不要踩到它们,

‘禁火莫烧山林’:应当严禁烟火不要火烧山林

‘点夜灯以照人行’:在没有灯火的道路旁放置灯火方便行人走夜路,

‘造河船以济人渡’:在没有渡船的河流里设置义渡渡人过岸,

‘勿登山而网禽兽’:不要登上山上去网罗捕捉飞禽走兽,有伤阴德,

‘勿临水而毒鱼虾’:不要到河溪边钓鱼、毒杀网罗鱼虾,更不要竭泽而渔,有伤阴德,

‘勿宰耕牛’:不要宰杀耕牛,有伤阴德,

‘勿弃字纸’:不要随便丢弃字纸书籍,有伤阴德,

‘勿谋人之财产’:不要谋夺别人的财产,有伤阴德,

‘勿妒人之技能’:不要嫉妒眼红别人的技艺才能,有伤阴德,

‘勿淫人之妻女’:不要私通淫欲别人的妻子女儿,有伤阴德,

‘勿唆人之争讼’:不要教唆别人互相口角争斗,甚至对薄公堂,有伤阴德,

‘勿坏人之名利’:不要随便破坏别人的名誉利益,有伤阴德,

‘勿破人之婚姻’:不要破坏别人的婚姻家庭幸福,有伤阴德,

‘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不要因为个人私仇而使别人兄弟互相不和,有伤阴德,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不要因为小小利益而使别人父子不和睦,有伤阴德,

‘勿倚权势而辱善良’:不要倚仗有权有势而欺辱善良的人,有伤阴德,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不要仗着富有而去欺凌穷困的人,有伤阴德,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亲近善人则有助于身心德行,远避恶人则瞬间杜绝灾殃,

‘常须隐恶扬善’:经常宣扬赞叹别人的善事,而不宣扬传播别人的恶事,

‘不可口是心非’:不要口是心非,讲一套做一套,

‘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剪除阻碍道路的荆棘,搬走障碍道路的瓦石,

‘修数百年崎岖之路’:修整几百年来都是崎岖不平的道路,以利于行走,

‘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建造修葺许多人来往的河桥,

‘垂训以格人非’:留传训言给后人鉴别确定事情是非善恶,

‘捐赀以成人美’:捐赠钱财成全别人的好事善事,

‘作事须循天理’:做人做事都要尊循天理,合乎道理,

‘出言要顺人心’:说话要合乎公道人心,慎防祸从口出,

‘见先哲于羹墙’:不要拘泥于往古圣贤的道理学说,就象叶公只会画龙,而不知有真龙!

‘慎独知于衾影’:独行不愧影,独卧不愧衾,能做到衾影不愧时才是慎独慎到极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要造作种种恶事(即上文所说淫杀破坏等事);身体力行种种善事(即上文所说忠孝敬信等事),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这样就永远没有灾星加祸,常常会有吉神照耀护佑,

‘近报则在自己’:时间快点就有善报在自己,

‘远报则在儿孙’:时间慢点就有善报在儿子孙子后代,

‘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哉!’:百福临门,万事吉祥如意,难道不是从积累阴德中得来的吗?

 

文昌帝君阴骘文》的伦理观浅析

李 刚

  宋元时代,道教劝善书产生并流行于社会上,对中国社会的民俗及国民心理均产生很大影响。劝善书是三教合流的产物,融道儒释为一炉,其中又贯穿一条主线,即道教劝善成仙的生命伦理学,融通儒释就是为这条主线服务的。劝善书保留了较多的汉魏道教传统伦理观,并将这些传统观念加以简化和通俗化,使之更便于在社会上流传,发挥更强的社会功能。

  《阴骘文》是道教劝善书之一种,以通俗的形式劝人行善积阴德,久久必将得到神灵赐福。“阴骘”一词,其源盖出于《尚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意谓冥冥之天在暗中保定人们,这是古代比较简单的天命论思想。在《阴骘文》中,阴骘 ”具有天人感应的含义要求人们自已多积阴德阴功,就是说行善做好事不要到处张扬,只是阴悄悄的去做。即使个人独处而别人不知晓的情况下,也不做坏事,以此为条件,洞察一切的文昌帝君就会暗暗保佑你,赐给你福禄寿。

  文昌帝君者,何许神也 ? 文昌本古代星名,《史记·天官书》说 : “斗魁戴筐六星为文昌宫。”《史记·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一曰上将。大将建威武。二曰次将,尚书正左右。三曰贵相,太常理文绪。四曰司禄、司中,司隶赏功进。五曰司命、司怪,太史主灭咎。六曰司寇,大理佐理宝。”这时文昌尚未正式成为主管文人命运的星。北斗七星的前面四星叫天枢、天璇、天玑和天权,古人因其形状称为斗魁,斗魁背上属大熊星座的六颗星叫文昌,所谓“宫”是以地上的宫室比附此六星。古时占星术士认为它们是吉祥富贵之星,分别命名为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和司禄,用之以占人事。帝君指梓潼帝君,即今四川梓潼县七曲山大庙中所供奉者。据说帝君叫张亚子,其先越 人,因报母仇徙居七曲山,仕晋战死,人们为他立庙,自晋而后,世代显灵,特别是每当干戈纷争时。唐玄宗西狩时封左丞;唐僖宗幸蜀曾得其显神庇佑,封济顺王 ; 宋真宗封英显武烈王。宋元道士造作《清河内传》和《梓潼帝君化书》,有七十三化和九生八化等不同说法,并称玉皇大帝委任梓潼神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司文人之命,且历朝降世为王侯将相。元仁宗延佑三年七月,加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下敕说 : “相予泰运,则以忠孝而左右斯民 ; 柄我坤文,则以科名而选造多士。每御救于灾患,彰感应于劝惩。贡举之令再颁,考察之藉先定。”至此,这位人和自然的混血神遂正式含璧,成为主宰中国科举教育、士大夫功名前程的文化神,许多地方建了文昌宫,士大夫流往往于考试前向他祈祷,卜问功名前途。这些就是“ 文昌帝 君阴骘”的含义。

  此文作于什么时候 ? 说法不一。《道藏辑要》星集所收清代朱 校定的《阴骘文注》认为:“《阴骘文》有宋郊之事,当作于宋代”。朱 用的是内证法考证。《阴骘文》内有“救蚁中状元之选”的典故,这是讲宋代的宋郊和宋祁兄弟二人的故事。弟兄俩在太学,有僧人相之说,小宋当大魁天下,大宋亦不失科甲。后来宋郊救了暴风雨中的蚂蚁,该僧又见到他时不禁大惊,说他福相大增。果然,考试完毕,章献太后说弟不该在兄前,于是拔郊为头名状元,而祁由第一降为第十。据此朱氏考定此文作于宋代,清代还有些学者也持相同看法。现代日本学者酒井忠夫则认定此文乃明末下层上人所作。我推想,此文仿效《太上感应篇》并在内容上作了补充,是继《感应篇》产生后不久问世的道教劝善书,至迟不会晚于元代,作者是道士。从与劝善书并行的儒家劝世文如《名贤集》、《增广昔时贤文》等看,士大夫创作的手法一般是借圣贤先哲之口训导世人。《阴骘文》则很显然是道士造作经典常用的方法 : 道士隐身背后,假道教某神说法。由于史料不足,此文作者究为何人,所作的具体年代怎样,难以下断论。

  文昌帝君既然是天上的文曲星,主管人间尤其是士大夫的功名富贵,当然其教化的对象以官僚士大夫为主,这和《感应篇》以社会各阶层为对象不同。所以其对后者的补充在于增加了对官僚士大夫的道德修养要求,反映了下层士人和民众的一些愿望。

  《阴骘文》开篇即让文昌帝君现身说法,自我介绍一番后向人们许愿,只要人人都效法他行事,保证福祥不浅。帝君说 :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弯,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针对士子们求功名心切和人们渴望幸福的心理,要大家都以帝君为榜样,多积阴德,就会像他那样世世为士大夫身,中状元,做宰相。人积阴德,天必赐人福禄寿 ; 于是人更加感奋,更加众善奉行,诸恶不作,于是天还将把千祥百福降临于人的子孙后代身上,这叫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积阴德阴功用不着求人知晓,招摇过市,只要老天知道就行了。在天知并暗中保定你的情况下,善即是福,善又能招致福,生生不息,善无量福也无量,这叫“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中国古代哲人的思维方式是从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出发,去推想天地自然,然后又从自然推到人,结论是人应效法自然,天人互相影响,天能赏善罚恶。这种思想方法延续整个古代社会,成为国民对待人生问题的思维方式。《阴骘文》从思维方法来说也是如此,其开宗明义的这段话也就是天人感应,当心报应的意思。以报应论为立脚点展开一系列劝善教化,同《感应篇》的手法既形似又神似。

  但是,社会现象中往往出现善恶无报,行善者不得福,为恶者未遭祸的情况,有识之士常对报应论持怀疑批评的态度,劝善书必须对此作出答复,否则立论的根子就被人挖掉了。《感应篇》持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说,认为作善作恶立刻便得报应,就像影子时刻跟着形体一样。《阴骘文》进一步用“近报在身,远报儿孙”的道理作答,告诉人们善恶有时虽无相当的报应,甚至行善反而命运不好,作恶反倒官运亨通,但说到底终究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一点报在你自身,远一点报在你儿孙身上,只是时间早迟的问题。比如宋代程一德,粗知字义,孜孜为善,每遇到嘉言善行,就刊刻施人,夜梦文昌帝君对他说,你刻善书的事已经报告天庭,上帝许诺昌扬你的后代。果然他的子孙俱少年高第,程明道、程伊川两位著名理学家也是其后裔。像这类故事多如牛毛,无非是印证善恶报应论有人更把儒家传统的命定论掺和到报应论里,说是为善得祸,其命本薄,假使不努力为善,其祸会更多 ;为恶得福,其命本厚,使不为恶,福远不止如此一点 ; 善恶报应,好像立表取影,越远越大,贷款取息,越久越多。这样解释,符合中国人祖先崇拜、祖宗护佑、命中注定等心理。

  中国历来是以儒家礼教立国的,宋明理学的产生更加巩固了礼教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演变到后来,也出现人心日下,世风不古,四书五经口读而心不信,口称而身不从,以致敢于为恶,不可救药的现象。对此,“帝君悯之,故神道设教,飞鸾行化,使人知神明昭布,森列于上,善恶吉凶之报,确然不爽,冀其信畏悔悟,以自拔于陷井也。”这表明,《阴骘文》一类道教劝善书以宣传礼教内容为主,但又起着正统礼教所起不到的功用,它们在社会上流行,也正是道德危机出现的需要,急需“神道设教”,借助神的力量加强名教统治。

  这种道德危机也出现于统治者内部,官僚士大夫往往日言善身行恶,天天要人作好事,自己却暗中大做坏事,贪污贿赂,请客送礼,吃喝拉扯,男盗女娼,无恶不作。这对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显然是有害的,也激起了一些下层知识分子和老百姓的不满。《阴骘文》中某些地方曲折地体现了下层士人和“穷困善人”的愿望,他们希望官僚们不要制造冤狱,少用大刑,“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勿倚权势而辱善良”。他们劝告富豪“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账济邻朋,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仆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勿恃富豪而欺穷困”。请求贪官富豪们发善心,无疑是与虎谋皮。要狼改掉吃人的本性。换个角度审视,当时社会矛盾尖锐,官僚横行不法,豪强欺压百姓,鱼肉乡里,迫使人民成为“涸辙之鱼”、“密罗之雀”的黑暗现实已跃然纸上。这些社会矛盾不解决势必引起社会危机,危及统治者的生存安全,故最高统治层对《阴骘文》一类劝善书采取赞许的态度,借此缓解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尖锐对立,以防社会不稳。

  如果说《感应篇》是以反面的惩罚为主,那么《阴曙文》则以正面的劝诱宣化。《阴骘文》劝说官僚富豪的主要内容还是以忠孝为核心的传统道德。西欧中世纪,领主和教会紧紧结合在一块,西方民族的道德主要是宗教道德,许多道德信条来自宗教教义和戒律,如西方中世纪人们道德观念的中心——“爱”,就是得之于基督教,充满了宗教精神。中国则刚好相反,宗教道德来源于中国的传统道德,《阴骘文》强调”忠主孝亲,敬兄信友”,“报答四恩”,“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都和中国传统道德重视血缘关系的特点一致。与《感应篇》一样,它强调家族关系,从孝和忠出发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确如注家们所说 : “帝君以忠孝为本”。在《阴骘文》的目光中,作为官吏,不论你其他还有何不法勾当,违背道德伦常的行为,但报答天地君亲师的恩典,在家为孝,入朝尽忠,这是万万不能背离的根本道德信条,做不到这点,帝君不仅让你当不成官,而且使你的子孙后代也不能读书中举,升官发财。反之,则是福禄寿降临门楣,科场中意,官场走运,财气大盛,儿孙满堂,世代家道不衰。按照三纲五常的原则处理家族中父子长幼等级关系和推而广之处理君臣尊卑等级关系,这在《阴骘文》看来,是何等重要,涉及个人和家族的命运,切勿掉以轻心,等闲视之。这反映出,宋明以来,礼教以忠孝为核心的网状系统笼罩了社会的方方面面,道教劝善书的生命伦理观带着其鲜明的标志。

  《阴骘文》把一切都伦理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被它归结为伦理关系。《阴骘文》告诉人们 : “禁火莫烧山林”,“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因为诸如此类都是善与恶的分界线,都和人的福祸相关联。早在《礼记》中对此已有规定,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原始朴素的生态平衡观念,但保护生物和动物是在“礼 ”的名义下宣传的,和道德行为有关,却不在法制的范围内。这种古老的生态平衡思想流传下来,直到《阴骘文》等劝善书将其作为劝善的内容,从未有人提出过制定森林保护法、鸟类保护法等,有的只是层出不穷用各种道德信条约束人们保护生物,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于此也可见中国确是个礼仪德治之邦,一切都被钉上道德的印记,而缺少健全的法制。换个视角坐标看,《阴骘文》所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口膨胀,土地不够,大面积毁林开荒,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现实。尽管《阴骘文》这类道教劝善书仅仅以道德劝化宣传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对于做到生态环保平衡是远远不够的,但总算强化了人们的环保意识,面对神的警告,人对自然的伤害不能不有所顾虑。

  《阴骘文》也吸取了佛教的一些戒条充实自己,例如:“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慈悲、戒杀、爱生等。帝君又是位公开的三教合一论者,主张“广行三教”,坚持道教传统的兼收并蓄态度。帝君并劝官吏富豪“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印造经文,创修寺院”,儒释道三教皆奉行。事实上,《阴骘文》本身的内容就是三教合一的产物。

  道教中以文昌梓潼帝君劝人行善的经书有一批。如《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元始天尊说梓潼帝君应验经》宣讲善恶报应,劝人奉道,改恶从善。又《元始天尊说梓潼帝君本愿经》要人洗心涤虑,孝亲忠君,友爱兄弟,和顺夫妇,行为合符三纲五常。另外,《文帝救劫经》、《文帝延嗣经》等,言传的内容大同小异,只是各有所侧重。大约这些经书都产生于元明时代,可看作是与《阴骘文》一类的道教劝善书。

  《阴骘文》的社会影响虽比不上《感应篇》那么大,但也深入人心。《阴骘文》同样有各种各样的手抄本、刊刻本,“善人”捐资刻印广为散发,清代道士将其收入《道藏辑要》,注家以它为蓝本大加发挥。当时很多修善行的人都照《阴骘文》说的“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等一套去做,认为“修桥通道,为善有盛名”,这类事情虽然细小,但也是善心所在,可以远扬祖烈,后昭来世,万世其昌。他们在修桥造路以后的碑文铭记中通常把这些内容写进去,其毕恭毕敬、虔诚礼膜的态度昭然可见。明清时代的话本小说形象地描绘了帝君阴骘在各阶层人们头脑中的烙印。《拍案惊奇》卷二十刻画了一位叫刘元普的刺史“感上天佑庇,一发修桥砌路,广行阴德”。洛阳的百姓编出顺口溜说:“刺史生来有奇骨,为人专好积阴骘" 。小说中描写刘元普遇见一个全真道士,手执“风鉴通神”招牌,便请他相面。道士相了一回说道 : “自古道 : ‘富者怨之丛。'使君广有家私,岂能一一综理 ? 彼任事者只顾肥家,不存公道,大斗小称,侵剥百端,以致小民愁怨。使君纵然行善,只好功过相酬耳,恐不能获福也。使君但当悉杜其弊,益广仁慈 ; 多福、多寿、多男,特易易耳”。元普闻言,默然听受,从此更加暗中努力行善,后来竟然添子增寿,子孙出仕贵显,藩衍不绝,这全是“阴德之报也”。全真道士所讲说的基本上是《阴骘文》的内容,而刘元普对此深信不疑,照办不误,最后居然获阴骘福报。帝君不仅能打动官僚士大夫的心,也能俘获一般的平民百姓。冯梦龙所编《三言》中“施润泽滩阙遇友”一回,以诗歌形式反复咏叹阴骘善恶 : “从来阴骘能回福,举念须知有鬼神。”然后写主人公施复捡到银子还给失主朱恩,旁观百姓说:“这人积此阴德,后来必有好处”。以后施复出门做生意,因偶然遇到朱恩,免遭大难,要谢朱恩,朱说:“此皆大哥平昔好善之报,与我何干!”小说结尾叙道:“施复因免了两次大难,又得了这注财产,愈加好善。”《水浒后传》第二回写水泊好汉杀了毛孔目一家后,邻居中有人就说 : “祖宗该积德,做些好样子与后人看便好。那毛太公一味强赖,遭了毒手。那孙子又逞威风,自然有此显报。”小生意人、市井百姓脑袋中都装满了帝君的教导,潜移默化,以此评人论事。从这些小说描绘的世态看,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国民对于人生的看法和思考人生问题的方式,对健康长寿、衣锦富贵和儿孙满堂等幸福的追求,都包含着善恶报应的阴骘观念。

总之,《阴骘文》的社会导向作用是劝人行善积阴德,并以文昌帝君的口气许诺,一旦你广行善事,多积阴功,你的人生就会充满光明与幸福,而且泽及子孙后代。在《阴骘文》的观念中,人的道德行为与人生的命运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 ; 这种善恶行为不是做做表面文章,不是公开行善、暗地里为恶,而是不论人前人后都在作善事,尤其要做到行善作好事不为人知,只有这样, 文昌帝君才会庇佑你的人生以及你子孙后代的人生享有福禄寿。把生命的幸福与否、能否长寿同人的善恶表现联系起来,可以说《阴骘文》的伦理观是种典型的生命伦理观,剔除其中糟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净化人心。

 

文昌帝君阴骘文略说】 

对于天地鬼神,今天特别讲文昌帝君。我们供养文昌帝君,应当要学习文昌帝君。换言之,文昌帝君的《阴骘文》不可不读,不可不明,不可不遵照奉行。如果我们熟读,深解其义,努力奉行,必得神明的佑助,有求必应。能够不为个人名利、如理如法去求,发愿牺牲奉献自己,为众生、为社会、为人群工作,才能得神明的佑助,得诸佛菩萨的关照,这就是佛门中讲的加持保佑。 

一、救人之难 济人之急 悯人之孤 容人之过 

  我们要学文昌帝君的存心,他存的是什么心?是「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我们是不是这样做?有没有存这样的心?众生有难,特别是现代社会,全世界任何一个地区都有灾难。灾难是怎么形成?迷信形成的。迷信从那里来?从自私自利而来。人的起心动念都为自己,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这是迷,于是所作所为都是损人利己。而事实的真相是「损人决不利己」;要想利己,一定要利人。「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这是真理!现在几人懂这个道理?几人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平民为自己的身家做损人的事;乃至于国家主政的人,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往往做出损害其他国家利益的事。这都是出于自私自利,想法、看法、做法都错,于是灾难就来了。 

  灾难已非常明显形成,有识之士时刻在提醒大众。譬如科学家提出警告,如果今天环保还继续做不好的话,五十年后地球就不适合人类生存。因为今天地球上空大气光化的污染,已快达饱和点;如果达到饱和,上空不能负荷,污染必定降落地面。它所飘落的地区,不但动物不能生存,连植物都不能生长,这种灾难比原子弹还可怕。原子战争人还能控制,这种光化污染,将来落在地面是没法抗拒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善现在污染的环境。污染从那里来?从飞机、汽车、工厂排出来的废气,但现在非但不可能将这些全部停止,甚且还在不断增加中,这怎么得了!这个事实科学家充分理解,但也无可奈何。灾难眼看就要降临,这是人类的浩劫。空前的浩劫是人为的,就是破坏地球自然的生态而产生。所以,科技带来的方便,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真是得不偿失。 

  中国人有没有科技能力?有没有科技智慧?有!在历史上,东汉中国人已经做滑翔的飞行。在《三国志》里诸葛亮造木牛、流马,那是全自动化的运输,就懂得利用机械的动力。但他们有智慧、有远见,知道科技发达会带来人类大灾难,所以他们死后把这些技术全毁灭,不留给后世。这证明中国古圣先贤有技能、有智慧、有慈悲心,对历史负责。外国人有聪明智慧,但他们没想的这么远,没想到以后科技产生的副作用,会对整个人类带来广大的灾难,这是大家见到的。

二、广行阴骘 上格苍穹 

  「阴骘」就是我们做一切好事不必让人知道,不需要让社会大众表扬,一表扬所做的功德就报销了。做种种好事不让人知道,这就是「阴德」,又叫「阴功」。现代人做一点好事巴不得社会大众都知道、都来表扬他;做坏事又怕人知道,所以他的罪恶就累积在那里。善的因很快就报掉,恶的因永远潜伏在那里,将来恶报不堪设想。佛菩萨教我们做好事不要让人知道;所做的坏事、恶事,赶快希望人家都知道,这叫「发露忏悔」。你的恶行大家知道了,都责备你,这一责备就报掉。所以,希望我们的恶业赶快报掉,善业累积在那里,往后的善报就厚,这才是真正聪明人的作法。 

三、印造经文 创修寺院 

  文昌帝君教导我们的这些话,全文不超过六百字,真有心要学、要效法的,应当将它背熟,应当字字句句去研究,深解义趣,努力奉行。里面有二句,我特别提醒诸位:「印造经文,创修寺院。」大家读这二句,千万不要以为是提倡迷信,我们要懂得它现代的意义。「印造经文」,经文都是劝善,都是帮助一切众生开悟的,应当要大力流通。「寺院」是讲学修持的处所,绝对不是提倡迷信。现在寺院里做的是什么,我们不必去理会。我们要懂得寺院是推行佛陀教育的场所,若里面经常讲经、研究讨论,研究如何将佛的教诲,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工作里;处事待人接物都不违背觉正净的方向、原则,这个寺院就是真实的道场。

四、点夜灯以照人行 造河船以济人渡 

  文里有「点夜灯以照人行」,这是在古时候;现在晚上灯火通明,我们应当怎么做?应当体会它甚深的意义。灯是表智慧,众生在迷暗当中,我们要帮助他们破迷开悟,这就是「点夜灯以照人行」。 

  「造河船以济人渡」,从前交通不便,遇到河一定要用渡船渡过去,现在交通便捷,也不需要了。我们现在一定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就是造渡船。佛讲经说法,就好比是渡船,从生死岸到涅盘岸;从六道轮回岸度到西方极乐世界岸。由此可知,「渡船」就是讲经说法。今天电视广播、国际网路就是「渡船」。我们利用这个好工具,将佛法、善法、破迷开悟之法,推荐给广大的社会群众,使他们看到、读到,都能觉悟过来,就是达到彼岸。

五、勿因私雠 使人兄弟不和 勿因小利 使人父子不睦 

  后面有一些重要的开示,要特别记住。「勿因私雠,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这两句话广泛的说,是决不可因个人利益而破坏团体,使团体不和;不能因我小团体的利益,破坏大社会整体的和睦,那就造极重的罪业。善人,我们一定要亲近;恶人,我们一定要敬而远之。「远」不是说回避他、不理他,是不能学他;「亲近」是要效法他,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道业,才能真正如佛所说的「有求必应」。所以,「有求必应」不是句空话,它有很深的道理,有很善巧的方法。我们明白这些道理,懂得这些善巧方法,如理如法的修学,才能真正得到有求必应。求富贵得富贵;求功名得功名;求儿女得儿女;求长寿得长寿;乃至于求作佛作菩萨,都能得到,没有得不到的。

【结语】 

  现前社会大众,特别是中年以上的人,都非常注重健康长寿,都希望自己能够减缓衰老。能不能做到?都做得到!命里没有的也能做到。袁了凡先生,算命的算他寿命只有五十多岁,他并没求长寿,但是他积功累德、断恶修善,他的寿命自然延长。希求中最困难的求寿命都能得到,何况其他。其他的比起寿命来看是小利;最大的利益都能求得,何况这些小利益? 

  功名富贵属小利,没有一样求不到。怎样求?我今天介绍诸位,一定要细心研读《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这三本书是 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的。在台湾也很流行,很容易找到。佛陀教育基金会、景美华藏图书馆以及其他佛教的团体,都有流通赠送。诸位有需要可写信到这些地方,相信他们都会满足大家的愿望。所以,求佛求神也并不是完全迷信,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你明理、如理如法就不是迷信,是正信。假如你昧理不如法,那是迷信。迷信是不能满愿的,一定要遵循诸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教诲,契入这个境界。 

  现在学佛的人很多,真正契入的不多,原因在于有障碍,就是佛法常讲的「业障」。因此虽经历长时间修学,依旧不得其门而入。障碍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自私自利,佛法讲的「我执」、「烦恼障」,这些使我们不能入境界,得不到真实的功德利益。只要把障碍除掉,就有求必应。换言之,我们必须把观念转过来,从前起心动念都是为我,自私自利;从今而后,起心动念为社会、大众、一切众生,念头就转过来。念头一转,业障就消除;消除业障,自然就生智慧。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有求必应。 

  希望诸位同修遵循 印光大师的教诲,认真读诵研究实行这三本书;然后你拜佛、拜菩萨、拜神,绝对是「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