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牛企业获奖作文:新加坡印度庙里满天神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56:41
(小猫原创)新加坡印度庙里满天神佛

亚洲行 2010-12-13 11:13:40 阅读2460 评论103   字号: 订阅

新加坡印度庙里满天神佛

摄影:孤独小猫

文: 孤独小猫、幸福1+2(中东旅游达人) 

印度庙,在中国不多见,但在印度和东南亚一带,就有好多印度庙。

尤其是有很多印度人居住的地区,比如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到处都可以看到印度庙。

新加坡人口500万,其中8.3%为印度人,加上到新加坡工作的印度劳工,合共约有50多万印度人,他们都喜欢聚集在实龙岗的竹脚吧杀(菜市场)一带,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小印度。

 

 新加坡实龙岗路的竹脚吧杀。

 

提起小印度,在新加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里是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海外劳工聚居的地方。
 区内有各式各样的印度风味食品、生活用品和文艺用品、书店等专门店,还有印度庙宇等。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海外劳工不约而同来到这里聚集,人山人海,非常热闹。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印度的缩影。难怪外国游客说“置身于此,仿佛到了印度”。是人们了解印度风情的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到新加坡工作的劳工,在休息日都喜欢聚集在小印度。 

   

新加坡约有24间主要的印度庙,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风格为主。其中在桥南路的马里安吴兴都庙(Sri Mariamman Temple)和在实龙岗路的实里尼维沙伯鲁玛印度庙(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已被列为国家古迹。

印度教简介:印度教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公元8 世纪,商羯罗吸收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义,经过改革形成了印度教。印度教综合了多种信仰,所以它非常复杂。有的学者曾经指出,“想把印度教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描述的任何企图,都会导致惊人的对比差异”。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那样:“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

 

这座是实龙岗路的实里尼维沙伯鲁玛印度庙。

 

从外观看,相当庄严华丽,大门上的塔楼是标准的南印度达罗毗荼式庙宇。南印度庙特色是雄伟的塔门上方竖着一个十多米高的满是色彩鲜艳浮雕的“金字塔”,印度教中大名鼎鼎的湿婆男神、最有地位的毗湿奴神及造型各异、婀娜多姿的男神和女神们、大象和猴子等印度教中的动物神或坐或站于塔上,精美绝伦,壮观瑰丽。

    

神庙不是古老的文化背景,而是印度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支点。庙宇是印度的骨骼,神像是印度的灵魂,神话是印度的经络,而关于神像的历史传说则是印度的丰富表情。

 

神庙的特点:1、在建筑与雕塑之间达成了完美的平衡;2、装饰性雕刻堪称印度艺术的杰作 。

  

新加坡北印度风格的神庙混杂在周围店铺楼群中,与旁边别无两样,进入里面却别有乾坤。

  

印度神庙的塑像人数众多而生动,结构比例写实,敷以颜色、血肉饱满。面目神情皆近常人,无神威严逼煞之感 。

  

北印度庙没有显赫的神塔造型,但是里面的氛围却轻松的多,还有乐声缭绕。进入庙宇之前,要摇动门口的小铃,似乎是告诉神灵宾客的到来。

  

尽管印度教中的大神数不胜数,实际上都是梵的显相。梵不是神,无法描述。梵是隐藏在宇宙万物背后的绝对实在。“梵我合一”是印度教徒追求的最高境界。为了达到“梵我合一”,教徒们想出了众多修行办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苦行和瑜伽。

把香灰(椰子壳烧的灰)和朱砂抹在额头上和手臂上可以带来好运道!

  

 一进入庙宇,里面有一尊比较小的神像,但是身份很尊贵,所以要供奉在内部,信徒都不能靠近。旁边还有两尊是守护神。

  

印度的神虽多,但主要的就是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湿婆。湿婆是毁灭神,梵天是创造神,毗湿奴是保护神。这三个大神无法完全独立,因为没有毁灭(湿婆)就没有创造(梵天)。其他的都是神的妻子,儿女和变身。印度所有的神话历史,也都是围绕着创造,守护和破坏。破坏并不是不好,破坏了才有新世纪。

 

主供奉的是湿婆(Shiva),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毁灭之神!湿婆有三只眼能透视内心,目光所及之处可以化为灰烬。供奉雕像名为舞王湿婆,代表着每到世界末日,湿婆准时出现,开始跳起他最拿手的宇宙之舞,在舞动的瞬间,宇宙为之震憾,大地为之颤抖,整个世界在他的舞动中毁灭。在彻底的消亡后,开启下一个宇宙轮回。

  

湿婆头戴火焰冠,右上手拿着一面鼓,象征着创造,右下手象征神的保护和祝福;他的左手托起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他可以毁灭他所创造的一切;左下手像象鼻那样垂向抬起的脚,象征着不受一切羁绊的自由;右脚踩住一个侏儒魔鬼(名叫莫亚卡拉),无知和执念的化身,象征着善征服恶;左脚上抬,象征着超脱尘世,寄望着救赎。围绕在他四周的那只大圆圈,是代表燃烧的火焰光环。它象征宇宙的生成、保存、毁灭,流传不息的循环过程。 

 

印度教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庙中的神像雕塑都和印度教神话有关。许多神像有三头六臂、手持莲花、刀戟、光环等法器,并常以狮、龟等动物为坐骑,或可见到化身怪兽的神祇。不论是否懂得教义,光欣赏这些雕像及壁画也颇具艺术价值

  

湿婆与帕尔瓦蒂所生的儿子象头神甘尼什(Ganesh)。甘尼什擅长清除各种障碍物,人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祭拜象头神,以求顺利。

  

印度神庙中的众神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进一步证明了印度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实在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绝不仅仅停留在世俗生活的层面。在印度教徒的眼里,世俗生活与宗教信仰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这其实源自印度文化的矛盾性和独特性:在倡导实证精神的当代社会中,印度人依然坚信大神的存在。他们一面勤奋地开发着电脑软件,一面虔诚地向大神们祈祷。

 

  

用朱砂在额头上点红,在印度极为流行。印度教认为,点红是神佑和赐福的标志。信奉毗湿奴的人在脑门上画两条向上的细线,信奉沙克蒂的人在前额上画两个圆点,信奉湿婆的人则在额头上画三条横线。

用无名指点朱砂可以带来平安,用中指点可以延年益寿,用拇指点可以增进健康,用食指点可以驱邪避灾。

  

印度教没有集体的祈祷仪式,祈祷是一种无法取代的个人行为。这种祈祷是在默诵或吟唱中进行的,至少能唤起自己内心的感动。当然,祷告者中也不乏功利者,他们更多是在赞美神的伟大和万能。仿佛一个人需要别人帮忙时,要不失时机地赞美对方几句。从这一方面看,印度教就多了几分世俗特征。

  

无论贫困还是富有,印度教徒家里都设有一个神龛,供奉着自己信仰的大神。

  

  参观了印度庙,可以到不远处的竹脚吧杀,里面专卖印度的美味佳肴,不妨一试。最有名的是巴尔尼黄姜饭,特别好吃。

 

 或者到三楼的服装专卖店,买一件颜色鲜艳的印度装,穿着去赴宴会,肯定会让你成为瞩目焦点。

 

进入印度庙,我被吓到了,不敢正面直视那些神像。询问那些在祭拜的印度人有关神像的名字与意义,他们都跟我说我听不懂的印度话,真是一头露水。承蒙网友幸福1+2 为我做了详细的注释,特此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