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姐张希永视频:新疆建设兵团,一种你所不知道的苦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1:59:49

新疆建设兵团,一种你所不知道的苦难

作者:覃显文 2010-12-13 15:58:57 发表于:博客中国

新疆建设兵团,一种你所不知道的苦难

覃显文:王震说,“没有女人安不了心,没有孩子扎不了根”。下文是一个8000女兵入疆的故事。如今超过250万人口的建设兵团已远远大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数。在这里,我们看到上一代人特别是知青,为了这个共和国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此时,他们的回报又在哪里?

兵团里的也有人说,“我就是农三师的,我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叔叔婶婶,都是农三师的职工,我都在农三师当过三年职工,让我来说兵团只有用刻薄寡恩来形容,在兵团内部有一条来衡量这个人能耐的标准,那就是他能不能调出兵团。你不用向兵团老职工致敬,只要能让他们离开那个鬼地方,他们会向你致敬的”。

故事背景:1950年,新疆军队司令员王震致信湖南省委第一书记黄克诚,要求协助招聘一批湖南女兵。军队的初衷是通过招募女兵入疆解决男兵的婚姻问题,帮助军队安心扎根边疆。

《凤凰周刊》——八千湘女上天山

节选:

道德包裹的痛苦

一些女兵慢慢改变了她们原来的想法。在南疆垦区,一个叫丁彩霞的湘藉女兵从中南军政大学毕业,端庄漂亮,是众多干部竞相追逐的对象,但她最后接受了组织牵线介绍的一个团长。女伴们私下问她,团长又老又没有文化,为什么要嫁给他,丁回复说,因为他是英雄,我才愿意嫁给他。女伴们用红辣椒穿了一个项圈,挂在丁的脖子上。

在如此环境中,较早入疆的湘藉女兵大部分在短短几年中结婚,丈夫们大多是部队的中层军官。

戴把这些出于敬意而没有谈情说爱的婚姻起了一个名字——道德婚姻。

12月10日,新疆军区干休所。接受组织安排,嫁给一个团级干部的吴雪娥告诉《凤凰周刊》,丈夫一直以找到一个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的湘女为荣,而她也找到了幸福,与老伴相濡以沫数十年。

组织包办婚姻中也有不幸福的。1959年,戴庆媛在新疆自治区农垦厅秘书处时,厅领导是一个老红军,他的妻子是50年入疆的长沙女兵,小他20多岁。她不止一次私下向戴抱怨命苦,说,“生这么孩子,他以后走了,我怎么活啊”。

当时缺乏有效的避孕手段,该女兵后来竟然有了一种怀孕恐惧症。

到了南疆的湘藉女兵江莉华说,她亲眼看见了很多女同志接受组织包办婚姻后的不幸福。她分析说,一些军官多是打仗出身,脾气火暴,不知道怎样对待一个有文化的妻子,双方没有足够多的共同语言。她总结一条规律是:入疆的湘藉女兵年龄越大的结婚越早,结婚越早的婚姻越不幸,但更不幸的是相貌漂亮的且文化程度高的——因为漂亮,就越容易被更高级的大龄军官看中,因为文化程度高,内心里越是不满组织包办,内心就越痛苦。

湘籍女兵所嫁的老同志多是屯垦部队中农七师和农八师的军官,他们是原国军起义部队。这个群体因为童年受苦受难,而投身军旅。在枪林弹雨中活下来并且立下战功的少数人成为军官,多有战伤。在新疆解甲开荒造田,他们在当时恶劣环境中领军挖河修渠,身体再度创伤。这批军官的绝大多数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走资派,备受折磨。文革后,他们重新走上政坛拼命工作。

人生数度起伏导致老军人的相当部分过早逝世,嫁给他们的湘藉女兵很多中年丧偶,她们不得不独自承担生命中新一轮苦难。

1952年,起义将领、原兵团总务处长刘锡宪向王震反映,这些有文化的湖南女兵不大适合牵线老同志,“我们这些人年纪都很大了,娶个姑娘人家都不愿意”。刘建议说,找一些农村的姑娘比较好一点,最好是找丧偶妇女。王震决定到山东去找,因为山东是革命老区,男人牺牲比较多,农村丧偶妇女比较多。由此,大量山东女性被招入新疆,但其中大多是十八岁左右的女孩子,出现了和湘藉女兵一样的问题。

6月,新疆军区在一份致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和西北军区政治部的报告中称,生产转业部队有十三万五千余人,需从外省输入10万左右妇女解决部队的婚姻问题。该报告说,生产部队百分之七十的年龄在三十岁以上,“动员年龄过小的妇女入疆是有错误的”,应该动员年龄较大的妇女。

1953年7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组织部在《军委关于输送妇女入疆的五年计划之初步意见》说,中央政府政务院决定在各省动员二十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妇女或者丧失配偶的妇女入疆,参加生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