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名大全及花语:候鸟群死与人类宿命1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25:46

全球变暖对人类未来生存环境的忧思

   

   近来,关于候鸟群死、地球干渴、气候反常、暖冬的报道频频出现于媒体,冬日应是数九寒天,而美国人身着T恤短裤走在大街上,让人怀疑那里正值夏日。这是全世界异口同声对地球持续变暖较强的反响。美国舆论也开始评论政府的环境政策,科学家们也开始议论起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气温升高的罪魁祸首。

   科学家讲的道理让缺乏专业知识的民众听了仍不甚了了,感到这些事情跟自己关系不大。其实全球气温持续升高的道理要简单得多,而且主要是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甚至说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着让地球持续升温的事。

    地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我们人类生产生活(包括天上的飞机,地上的汽车)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热量都积存在地球的周围而不会逃逸到外太空去。而这些过多的“外在”的排放,破坏了地球环境的平衡和“和谐”。

纵观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是一个对火(能源)的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燧人氏钻木取火使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瓦特发明蒸汽机开启了人类利用地下火(能源)的时代,使人类步入了现代文明。人类早期文明赖以存在的火(能源)从植物中来,是地上火,其力量非常有限。今天,支撑人类现代文明的主要是地下火(石油、煤炭)。文明程度越高的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大,排放的热量越多。这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事。所谓文明发展就是对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多,排放的热量越来越多。世界各国都在追求文明和发展,每个人都在追求生活便利,所以全人类在疯狂享受文明成果的同时无奈地接受着越来越高的气温。

    那么地球生态中有没有吸收热量这一环节呢?有,植物和生物,其中主要是植物。工业文明以前,地球上植物燃放的热量跟其生长吸收的热量基本平衡,那时,地球环境变化不大。我们人类目前普遍使用的地下能源,其实也来自于太阳能。因为煤炭、石油来自于地球上亿万年前的生物,而人类把太阳数亿年积存在地球上的热能在数百年间释放了出来,地球上温度升高是必然结果。人类一旦普遍使用核能,那就是让地球自身燃烧了起来,后果可想而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盛夏时节,在水泥地上行走,暑热难耐,地面的热气向上直冲,但当走进了旁边的草坪,就会觉得一丝凉气由地而来。这就是《素问》讲的“阳生阴长”,小草生长吸收了热量所以我们觉得凉爽。植物其根部还可以储蓄雨水,使天降大雨而不致完全变成滔滔洪水,一下子流入江河大海。

我们知道地球上人类可利用淡水主要来自于雨水。形成雨的过程是,海水或河水蒸发到天空随空气流动到陆地上空,遇冷湿空气就凝结成水滴,水滴聚大而降落。干旱地区因上空少有湿冷空气,气温相对高,降水就少。这就是《易经》讲的“水流湿,火就燥”。所以地球上有个现象:热带雨林暴雨成灾,沙漠里雨水金贵。因而植物就成了地球生态中调节气候的关键环节。但是植物生长也需要水。这很符合中国的五行学说:气温变高是火旺,火生土,土克水因而降水减少,木能克土救水,但木又赖水生,金也能生水,西北地区属金,那里有高原雪山,夏日融雪汇成江河,调节气候。但是火克金,由于气温升高雪山也会越来越少。可见,如果气温继续升高下去,长江黄河也堪忧。

    我国的华北就因植被稀少形成了恶性循环。笔者几年前底曾乘车由北京到山西繁寺,行驶10余个小时,穿越太行山,沿途所见一派荒山秃岭,偶见一片树林,很是醒目。而太行山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植被区域,笔者生长于华北平原漳河岸边,家乡三十多年的环境变化给笔者以深刻的印象。上世纪60至70年代,家乡夏日大雨如注,初秋阴雨连绵,冬天积雪盈门。漳河及农用水渠里常年有水,盛夏时节,漳河水清澈见底,游鱼群群,午后在河里摸鱼,光着屁股和伙伴打水仗,戏水消暑,渴了就喝口河水,至今回忆起都感到美如仙境。农家生活取水用的古井,水面距地面 1.5米左右,用条不长的麻绳拴上水桶就能从井里取出甘甜的食用水。但从上世红80年代始,水渠里没水了,漳河也开始断流,古井枯了,今天村民打上数百米深的机井才能取到水。而今日的漳河早已变成了一条蜿蜒的沙滩,农民们数年前已开始在河道里开荒种田了。从江南坐火车到华北,一过黄河就只见河床不见流水了。

  “河”,我们不由得联想起了“龙”,古时也有龙,但今人不见龙,所以硬说龙是先人想象的动物。恐怕我们后人就像我们在文字上见到龙一样只能在文字上见到“河”,现实中却是再也见不到河了。在全球油价高涨的时候,我们常想,没有汽油,可以不开车,人有两条腿还可以行走,但是没有淡水该怎么办?有人也许觉得这是杞人忧天,但我们认为这已是摆到人们眼前的事情了。三十年里华北平原地区河流干涸了,地下水大幅度下降,目前生存主要依赖地下水,那么再过三十年后会是什么样?

  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排放的热量越来越多,气候越来越热,植被越来越稀少,降水越来越少,恶性循环加速,淡水枯竭的日子还远吗?

    可以想象按人类目前的文明模式发展下去,植被稀薄的地区会淡水断绝,植物灭绝,动物灭绝,与此同时全球变暖,冰川雪山融化,海水淹没陆地。人类最终因追求便利而毁灭了自己。《易经》曰:“履霜坚冰至。”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以来二百多年时间地球已变成现在的状况,而且这种文明模式还在加速发展,步入美国大片《未来水世界》的境地还能太远吗?

    老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类的灾难就来自于人类的欲望永不满足。想要得到的东西太多,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不过是阳光、空气、水、植物,人类现在追求的已远非人类生存所必需了,人类因有了科学不断获得自然以外生活便利而沾沾自喜,其实,这样得来的每一分便利,代价是损坏了自然赋予人类的另一生活便利,人类上古文化都是教人少私寡欲,少向自然索取,以便长久生存。这些文化肯定建立在对自然规律有深刻的洞察的基础上,但是由于人类自私的本性形成个人利益、集团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等,却与这些文化精神背道而驰。一部世界史讲的都是落后就要挨打的强盗理论,因此形成了人类永远竞争和无序发展的局面,导致了能源越来越多的开发利用,热量越来越多的排放。也许最终走向灭亡会是人类的宿命。人类至今还没有找到可替代地球的生存环境,也不太可能找到。即使找到,不改变人类的本性也会再次灭亡。

    为了人类的长期生存的发展,应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多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等可再生的自然能源。趁还有淡水的时候迅速在植被稀少的地区植树绿化,同时号召人民多种树少耗能(煤炭、石油等地下能源),以改善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