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骨中的人物孟玄朗:寂寞将百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2:22:07
寂寞将百里 2009-12-31

  寂寞

  被遗忘的门牌号

  还是放弃了——在我们上山一个多小时后。

  踩着满地的落叶,听着风掠过树梢时叶与叶的摩擦声,沐浴着穿过蕾丝窗帘一般的树叶间泻下来的阳光,我们行走在南山公墓的墓园里,为了找寻一位先人的墓。

  凤凰山南麓的南山公墓里,那些墓碑密密匝匝,星罗棋布,布满整片山坡,就像是一部布局精巧但规模宏大的历史叙事。随便从哪一条小路侧身而入,都能走进我们所未知的过往中。当我们穿行其间,很容易就迷失方向——就像步入时光隧道——阅读墓碑上那些陌生人的名字,寥寥几个字并没有更多的信息,它们如此潦草地概括了一个人的一生。某某某,生于何年,卒于何年,儿女某某——或长或短的一生简化到再不能简化的地步,所有的功名利禄在此都将被时光掩埋。只有风雨和阳光,对每一位是公平的。

  我们要找的那个名字,叫蒋百里。

  然而,我们漫步在墓园中,即便遵循着热心人的电话遥控指点,左右搜寻,前后徘徊,依然找不到那座墓。仅有的线索,那张写着墓园几区几排几号 “门牌号”的纸条,出发前被我们遗忘在了桌上。没有那张纸,就像一滴水融入茫茫人海中那样无迹可寻,在南山公墓5万余居住者,想找其一,该有多难。

  这位蒋百里先生,名方震,是民国史上的传奇人物。“海宁人,1899年考入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后留学日本,学习军事,1906年赴德国研习军事。1903年在东京主编《浙江潮》。1912年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1938年5月起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他是最早将西方现代军事理论引入中国的人,也是中国现代军事理论的奠基人……”

  光读这一段枯燥的介绍性文字,令人难以对蒋百里其人产生什么深刻印象。然而只要说说关于他的逸事,故事就会有趣得多,人物也会渐渐鲜活起来。

  初夏清晨的一声枪响

  1913年初夏,一个淒清的早晨,5点多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全校教职员及学员2000多人被召集到尚武堂前,听校长紧急训话。

  校长还没有出现。许多人在底下窃窃私语,不知道这反常的训话到底预示着什么。

  一个身影缓缓走出来,他环顾四周,会场顿时安静下来。他们的蒋校长,目光视向遥远的天际,语调却异常低沉:“我初到本校时,曾经教导你们,我要你们做的事,你们必须办到。你们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须办到。你们办不到,我要责罚你们。我办不到,我也要责罚我自己。现在看来,你们一切都还好,没有对不起我的事。我自己却不能尽校长的职责,是我对不起你们……你们不要动,要鼓起勇气来担当中国未来的大任!”

  令所有人无比震惊的是,话一说完,他就步入校长办公室尚武堂内,一声枪响,全场的人呆若木鸡:校长自杀了。

  1912年,蒋百里出任保定军校校长。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当时全国最高军事学府,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学制最正规的一所军事学府。而立之年即当上全国最高军事学府的掌门人,蒋百里十分自豪,他决心为国家培养人才,实现自己的夙愿。

  到校第一天,蒋百里给全校师生训话,就绝了自己的后路。他说:“今日之谈陆军者,不曰德国,即曰日本。这两国我皆到过,其军队我皆深入考察过。他们的人也不是三头六臂;他们的办法,也没有什么玄妙出奇。不过他们能本着爱国精神,上下一心,不断地努力,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我相信我们的智慧能力,我不相信国家终于贫弱,我们的军队终不如人。我此次奉命来当校长,一定要使本校成为最完整之军校,使在学诸君成为最优秀的军官。将来治军,能训练出最精锐良好之军队。我当献身这一任务,实践斯言!万一不效,当自戕以谢天下!”

  蒋百里是一个十分认真的人,说话算数。后来发生自杀悲剧,与他这次训话不无关系。

  上任之后,蒋百里引进了许多西方军营的做法,同时融入了他自己的办学思想,大力改造军校,使学校一片生机,教官和学员都发自内心地佩服这位年轻的校长。但以段祺瑞为首的旧派军人,对此却极为仇视,他们设置种种障碍,千方百计阻止蒋百里计划的实施。最残忍的手段就是不给学校拨款。学校多次函电催要,不给答复;蒋百里亲自进京交涉,亦没有结果;致电袁世凯要求辞职,袁世凯又不批准。因对学校和学生难尽校长之责,万般无奈之下,蒋百里选择了自杀。

  他的勤务兵史福对蒋百里自杀前夜的情况做了如下记述:“校长由京里回来的那天,是民国二年(1913年)6月17日,距离接事时整整半年。他平日性情很温和,可是那天的脸色非常难看,我不敢向他问长问短。晚上他叫我磨墨,磨好了挥手叫我出去,随手把门闩上,但并未熄灯就寝。我疑心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就从门缝张望,看见他一边喝啤酒,一面写信,我既不便走开,又不敢叩门,就靠着门框打盹,一直等到凌晨,他叫我传话号兵吹集合号。”

  放刁撒赖的泡妞术

  蒋百里命大,没死。

  当时勤务兵见势不好,冲上去奋力夺枪,枪口一歪,子弹由肋骨间射入,打伤了肺。袁世凯政府闻讯,急请日本使馆选派军医前往保定抢救。有一位护士佐藤也随医生到了保定。

  佐藤1890年出生在日本北海道,中学毕业后考入护士学校,实习五年后被派到日本驻中国公使馆服务。医官留下佐藤护理服侍蒋百里,当时性情刚烈的蒋百里伤势虽已无性命之虞,但其心已死,执意求死。美丽而善解人意的佐藤小姐无微不至地照看他,为了彻底断绝蒋百里的自杀念头,佐藤常用言语宽慰蒋百里。蒋百里曾经留学日本,能用一口流利的日语与佐藤交谈,佐藤则给蒋百里讲了一堆大道理。

  后来蒋百里的外孙女周瑾回忆说,“外婆后来跟我谈起这段的时候,她还有点小得意,她说她是用了激将法……这样一个人,你要激他,才能够让他打消这种消极的念头,所以她跟他讲,说你这样一个人,你遇到困难,用自杀的方法来逃避,这是一个最轻松的办法,一个最容易的办法,她说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生命,不是属于你自己,你属于你的国家……”

  在佐藤的精心护理下,蒋百里的伤势渐渐好转,并逐渐打消了自杀的念头,也在此时,蒋百里爱上了这位日本姑娘。

  爱上佐藤后,蒋百里耍了一个花招。“外公当时应该用的是一种手段吧,用的一种比较狡猾的手段,”周瑾后来回忆说,“他对我外婆说,你有很高明的见解,我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我同意你的想法,那我以后不再自杀了,但是如果你将来离开我,不在我身边,我万一又要想自杀呢,又有很多悲观念头的时候怎么办?所以我希望你能够长久地留在我身边。”

  佐藤回国后,她的父母对二人之事持反对态度。然而蒋百里对佐藤深爱不懈,一直鸿雁传书。蒋百里说:“我是为你活下来的,如今你要不嫁给我,我还要死,我死也是为了你。你要是不给我回信,再不理我,我要找到日本去,我死到你们家去。”

  蒋百里还专门赴日本面见佐藤父母求婚,佐藤父母看到这个中国青年这么爱他们的女儿,最终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蒋百里的这一做法,后来被他的好友、民国著名记者陶菊隐称为“放刁撒赖的突击战术”。

  1914年冬日的一天,一艘日本轮船缓缓驶入天津塘沽口,佐藤再次来到中国,从此后,她再也没有回日本。蒋百里委托一个朋友做媒人,到码头迎护佐藤姑娘,随后两人在天津德国饭店举行婚礼。蒋百里取佐藤姓中的“左”字为姓,又以自己平生最爱的梅为名,给新婚的日本夫人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左梅。

  这一年,蒋百里32岁,左梅24岁。

  蒋百里还在家乡浙江硖石东山西麓购地数亩种梅二百株,号曰“梅园”,以备二人终老归隐之用。左梅夫人深爱她的中国丈夫,婚后她不再说日语。他们生有五个女儿,但左梅夫人从不教女儿们学日语,平时一家人都用一口地道的北京话交谈。

  抗日战争爆发后,左梅夫人说:“中日交战,是日本军阀侵略的过错!”1937年,蒋百里将自己的轿车捐给国家支援抗战,而左梅夫人变卖了许多首饰等值钱之物,买来布匹、纱布,与女儿们一起,夜以继日地赶制军衣及绷带纱布,送往前线,救护我方伤病员。

  他们的五个女儿之中,三女蒋英曾在德国学习音乐,成了音乐家,于1947年与后来成为大科学家的钱学森结婚,同样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视频导读

  这是寻找蒋百里墓的过程。

  蒋百里是谁?

  蒋百里,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

  早年留学德国,回国先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及代理陆军大学校长。

  蒋百里最重要军事论著集《国防论》(1937年初出版)中首次提出了抗日持久战的军事理论。

  日后毛泽东、蒋介石等人的相关言论、理论均有百里的影子。

  他的墓,在杭州。

  我们是怎么找到他的墓的,墓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全程有视频。

  以陪百里先生坐牢为时尚

  蒋百里能武亦能文,1918年至1919年,他随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归国后写成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梁启超为其作序,下笔不能自休,竟写了5万多字,只好另作短序。后来梁将这篇长序改写、充实,取名《清代学术概论》,反过来又请蒋百里作序。1923年,蒋百里心血来潮,与胡适一起创办新月社,同徐志摩结为至交,于是有了后来一幕。

  1929年秋冬,蒋百里的学生唐生智欲起兵反蒋,电询老师意见,蒋百里回电中有“东不如西”的话,意思劝他仿效清代名将左宗棠向西北地区发展。唐生智刚愎自用,没有采纳蒋百里避实就虚的战略。1930年元旦,唐生智兵败,上海市市长张群登门劝说蒋百里出国,避一避风头。不料蒋百里断然拒绝说:“我为什么要亡命?我没有资格亡命!”事后蒋介石从唐生智上海总部和蒋百里家抄出电台及电报稿,认为蒋百里所说“东不如西”是针对自己,就起了杀心,派了蒋百里的一个学生去劝老师到杭州去休息休息,蒋百里大概也无知,就真的到杭州来休息休息了。

  蒋百里被捕,舆论轰动,好友徐志摩手无缚鸡之力,就背着铺盖要去陪他一起坐牢,许多文学青年纷纷效仿,以陪百里先生坐牢为时尚。大概是蒋百里名望太重,杀他难免舆论大动,再加上蒋百里的学生们从中周旋,最终蒋百里在狱中待了20个月。出狱后,经人盘桓,两蒋言和。

  而对蒋百里,蒋介石仍然有所忌惮,于是让蒋百里出国考察,先去日本,再赴欧美,归国后,又得蒋介石电令赴西安考察。蒋百里登机之时,正是1936年12月11日,翌日“西安事变”爆发。

  蒋介石被张学良囚禁后,张学良多次拜见,劝他同意8项抗日主张。蒋介石则毫无商量的余地,张学良就请教蒋百里,请他想想办法。事变第5天,即12月16日下午4点,蒋百里见到了蒋介石。蒋百里先从世界形势讲起,他说现在日本准备进攻中国,明年,也就是1937年,很可能对中国发动进攻,形势危急。然后说,西安这个事情啊,恐怕得和平解决。

  对于蒋百里的分析,蒋介石深以为然。他亲笔书写两封信,一封交宋美龄,一封交何应钦,致何应钦函里明确指出:“星期六日以前,万不可冲突,并即停止轰炸。”

  得知蒋介石和平解决的意思后,蒋百里问张学良,留在西安的军事大员当中,你最恨的是谁。少帅回答,我不恨什么人,只有蒋鼎文这个人好出坏主意,我就是看他不顺眼。蒋百里说,那么最好派他去。张学良听不明白。蒋百里解释说,派最不喜欢的人前往南京就可以表示,你绝无伤害其他中央大员之意,也可以表示,你对和平解决时局,抱有极大的诚意,这样才能产生积极效果。

  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全面抗战尚未开始,但东三省已失,华北危在旦夕。蒋百里几次向国民政府请示,要求上前线带兵抗日,但都被婉拒。于是他再入书斋,1937年写成《国防论》。在这本书里,蒋百里除了断定中日之间全面战争不可避免,更在扉页上写下了这样的字句:“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两次打败整个日本陆军

  终其一生,蒋百里没有亲自指挥打过一次仗。

  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先后被众多大军阀聘为参谋长或顾问,包括赵尔巽、段祺瑞、袁世凯、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等,但只是充当高级幕僚。所以,蒋百里是卓越的军事学家,并非军事家。

  蒋百里在《国防论》中阐述的对日战略,归纳起来有三:

  用空间换时间,等待时局扭转;

  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

  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

  “抗日持久战”的军事理论,蒋百里首次提出,日后毛泽东、蒋介石的理论,都有蒋百里的影子。《国防论》的影响还远及海外,二战期间,名将艾森豪威尔、蒙巴顿等人曾多次引用蒋百里《国防论》的有些论断来阐述战局。

  蒋百里在日本的名气很大。有个说法是:“一个蒋百里就两次打败整个日本陆军。”第一次是蒋百里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时,以步兵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获天皇赠刀,对此,日本军官深感耻辱,而他的那些同学都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陆军的主要将领。第二次,蒋百里早就算好了,日军将在中国泥沼式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直到战败。战役上,中国失利的例子虽多,战略上,日军的失败早已注定。

  蒋介石虽然器重蒋百里,但从不授予他兵权。1938年秋,蒋介石任命蒋百里为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代理校长,仍由自己兼校长。在赴遵义途中,蒋百里于桂林停留数日,因感身体不适而就医,医生诊断为心脏病。10月30日,蒋百里到宜山,因病情加重而滞留。

  11月4日,觉得病情稍愈的蒋百里决定次日离开宜山去遵义。据竺可桢日记记载,蒋百里4日中午尚与竺可桢长谈,晚7点又与浙大教授郑宗海晤谈,郑走后,陆军大学教育长周亚卫又来谈。晚上10点钟,夫人左梅忽然听到蒋百里口中有痰涌声,但推他,竟不动,急用电筒照看,见蒋百里已口吐白沫。等大夫赶到时,蒋百里已溘然而逝,终年57岁。

  遗憾的是,蒋百里无法看到自己的理论变成现实。

  有点像悬念小说

  找不到蒋百里墓,只好找人去问。

  冬日的南山墓园,因天气晴好的缘故,一点也无萧瑟的感觉,满山层林尽染,反而在阳光下营造出暖色调的视觉效果。我们一路踩着落在地上的黑色的樟树籽(踩破时会发出噼啪一声轻响),找到管理处的办公室去查询。

  那里有着现今已为数不多的,像二十年前老邮局常用的那种铁栅栏分隔的高高柜台。工作人员指着一张日历纸——那上面是5年前的某个日子——说,要找谁,把名字写在上面吧。

  我们于是在纸上写下:蒋百里。

  这场景一时让人有些恍惚。用一张已过去了5年的日历,写下某个过去的名字,通过现代化的电脑,去查询那个人的住址——有点像悬念小说,平添了几许神秘感。

  “丙骨灰区1排8号。侨一区左30排左右。老干部区旁边。”于是我们捏着这一纸暗号,重新去墓园寻找。

  算起来,蒋百里先生离世至今,已经有70多年了。

  终于找到了蒋百里先生墓。本以为,作为兵学泰斗、国民政府陆军上将的蒋百里墓,总比寻常百姓的坟茔高大得多吧。然而真正见到,才知这想法是错了——只有一米见方,普通而简陋,与附近的寻常墓穴相比殊无区别。墓前摆了一束菊花,花叶还是新鲜。正如管理员所说,平常也还是有些人跟我们一样,会来寻找和拜谒先生的。

  蒋百里逝世后先葬于广西宜山鹤岭,1948年11月,由其好友等人协助,迁葬于杭州万松岭。

  据竺可桢日记1948年11月20日记述,“十点半偕步青、晓峰、晓沧、允敏赴凤凰山敷山书院参加蒋百里下葬典礼。到时百里太太、杜时霞等已早在。坟墓在花台中间。入穴后浙大同人设祭……”又及,“十二点与允敏、晓峰等至楼外楼应百里太太之招中膳……席间百里夫人饮酒过多,颇有酒意。渠亦以其夫已安葬,极为快乐云。”

  新中国成立后,百里墓又迁于杭州玉皇山下之南山公墓。

  1978年,百里夫人左梅病逝,享年88岁。骨灰与夫君百里合葬在西湖南山。那墓,就是蒋英与钱学森夫妇为他们修筑的。

  几十年后。我们在南山公墓,静静走过墓园小道,高远天空里传来乌鸦声声嘶哑的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