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附近的旅游景点:韦艺和:时代风华艺雕手 禅美竹声艺缘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29:53
(原创)韦艺和:时代风华艺雕手 禅美竹声艺缘虹 访问:990 回复:4
尚书

发短消息   金币 49
发表于 2010-9-25 18:41
#1
(原创)韦艺和:时代风华艺雕手 禅美竹声艺缘虹
时代风华艺雕手 禅美竹声艺缘虹
文/李尚锟
此专题刊载于中国艺术家联盟、中国当代名家特辑封面人物。


一、问艺



春夏之际,于山岚郊外一处,你可曾领略过那种烟光、日影、露气浮动于疏枝繁叶之间的情景?这情这景构成了竹林独特的意境。竹,大自然的骄子,造物者的杰作。天地间的一切似乎对竹都有些偏爱。太阳,给竹以光,给竹以热,给竹子以无限生机。月亮给竹以宁静,给竹以滋润,给竹以无限温存。泉水,给竹以甘甜,给 竹以滋润,给竹以远行的欢歌与快乐……
竹,与自然无语,或静或动,它只是以一种生生不息的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你看这阶前、田舍、院角、路边、深山、高崖、野谷……;竹,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当我们置身于这竹的世界,放眼四望,处处蓬蓬勃勃、苍苍翠翠。当你置身于竹的海洋,它会使你心旷神怡,忘却一切烦恼,它会使你心生一种透体的清凉。若竹留一方心中天地,这涧溪的清泉,飘飞的花瓣,静默的大山,翱翔的飞鸟,都会让身心倾听其自然的弦音,让生命带着清新与悦动的旋律!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都在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竹的爱慕之情。苍润的竹姿,多彩的画意,令一管水墨丹青在宣纸上变得明亮而清晰。竹在天地间是一幅宏大而优美的画面,而竹于历代画家心中更是一番厚重与葱茏。“风静听竹韵,诗画染胸怀”,以竹子为绘画题材,笔者不妨择古今代表人物给予介绍,并以当代艺术家作为本篇重点的诠释与透析:
宋代画家文同善画墨竹,开创了“湖州竹派”,被后人尊称为墨竹绘画的鼻祖;苏东坡一生爱竹,在他的生活中,随处有竹,“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官舍有丛竹,结根问因厅”。他与同时代的画竹大家文与可结为好友,时常切磋画艺。他提出了“画竹必先成竹于胸”的绘画理论,也是其画竹心得的高度概括,已为千古墨竹画家所趋尚,传统绘画创作所遵循。东坡有《竹石图》留于后世;明代著名才子唐伯虎曾在一扇面上画了《竹子》,竹枝横斜出,枝密叶茂,意境幽深。他的《画竹诗》:“一林寒竹护山家,秋夜来听雨似麻。嘈杂欲疑蚕上叶,萧疏更比蟹爬沙。”此诗以生动的比喻,将画面雨竹的形象,扩大到对竹林萧萧声的感受,有力地丰富了画面的意境,使读者如临其境;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一生画竹,平日无竹不居。他说:“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他题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的秉性。他的一幅雨竹扇面画,竹篁瘦筱,仅仅几片叶子,但水墨酣畅,极富风雨秋深、清幽的意趣,被誉为扇面画中的一绝;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喜欢画竹,以书法写竹,多写风雨之竹,发挥“写”的线条意境。
今人画竹尤为众多,然能得前贤文脉与神韵者甚少,推陈出新并竹领风骚者甚之又少。若提及当今画坛以竹为主要创作题材的画家那就是韦艺和,韦艺和的绘画独立当今画坛,他曾被当代著名艺术家刘艺先生称为“彩竹第一人”。
韦艺和,笔名,江南平虹,别署,真有缘,曾用名,韦义和。原籍安徽和县,1983年在浙江美院学习,1985年在中央美院进修,199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系。200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新中国画高研班。绘画作品多次应邀参展并获奖,并被毛主席纪念堂、徐悲鸿纪念馆、中国文联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博物馆收藏。1999年入选中国百名书画家,2004年入选当代中国30名书画家,2004年5月4日作品《五星颂》贺飞船成功,面赠航天英雄杨利伟。多次为中央电视台、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题名。2009年应邀入选文化部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书画艺术成果展。2007年6月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中国书画世纪经典《当代美术家全集韦艺和国画卷》,2009年7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最具收藏价值中国国画三大家》,2010年5月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画坛独秀韦艺和作品集》。2007年7月20日由中都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大师印象”韦艺和诗书画展。2010年1月在亚洲艺术博览会举办韦艺和书画作品展。他的艺术事迹与成就已被中央、 省近数十家媒体广泛报道。
韦艺和现为电影《徐悲鸿》策划人和制片人、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艺术之窗网顾问、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学艺术联合会国画艺术家协会理论部主任。2007年被《亚洲新闻人物》冠名亚洲画家、2007年被国家授予“热心公益事业的艺术家”、2008年入选中国美术协会当代百家精英人物、2009年入围亚洲艺术联合会最具收藏潜力的当代画家之一。北京艺缘虹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长、北京艺缘虹画院院长等诸多社会职务。
对于当代实力派画家韦艺和的作品,不能不想到他笔下之竹所完成的意义和声誉,竹子几乎占尽了他的生命和空间,也再现了他为艺之道在创作上的无限可能。风采之竹、激活之竹使得这位艺术家成为当今画坛一道绮丽的风景。那么韦艺和画竹有哪些独具匠心的技艺和与众不同的面貌呢?
古人云:竹之为物,非草非木。是的,他既不同于凡草,不同于俗木。它是介乎于草与木之间的一种令人爱慕的独特的植物。人们爱竹,爱它那高风亮节的操守。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挺拔的气势。人们爱竹,爱它那刚柔相济的品德。然而,言及韦艺和笔下之竹体现的正是“依依君子,合德相宜”的品质。其内心的精神向度与竹韵、竹景、竹魂,竹音可谓化其经脉,激活思想之镜了。谈到韦艺和对画竹的理解:竹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舞蹈;竹有声音的,有内在的爆发力,像竹子的空间的声音。有时候我看竹,觉得竹是运动的,起伏的感觉,含着一种音乐的高音、低音,婉转低回。当我把那种东西画出来,画面上就有一种让人心跳的声音,这不是竹子在动,是心跟着在动。通过画面看到竹子在动,这是心灵的歌唱;与竹共舞的回旋与激扬,这个感觉,就是跟着笔一起奔跑……
中国书画讲究什么?书画同源的本体意识的立场;就是内心的痕迹要充分的表达出来。这是在传统的文脉当中,像徐渭、石涛、郑板桥等这些艺术大师,他们人生经历和艺术思想,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慢慢积累与体验的东西。包括我画这种竹子的时候,主要是领悟书法家林散之用水的过程,所以中国水墨就讲究用水。很多人没有悟到水的灵性,实际上找到水的灵性你的竹子就有灵性了。近些年我一直在做与奥运会有关的事情,它是一个梦想,人一旦有了梦想,精神上就会找到一种实现它的动力。我的快乐就是在纸上,在我的手中。梦想就像彩虹,所以我经常讲艺笔丹心现彩虹,你只要把艺术做到极致,用你的心画好每张画,每一笔下去都是心灵的振荡,那种作品肯定像奥运会一个精彩的比赛过程,令观众为之欢呼而心动。如果没有前人对我们的铺垫,我们没有走进去,就可能领会不到。艺术家最主要还要做一点,就是不被世俗所混沌,如果混沌了就失去了自我。比如现在很多画家,在重复着雷同的作品,然后进入市场,我觉得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如果这张作品重新出现的时候就失去了艺术的价值,价值就是唯一性。可以肯定韦艺和的这个观点是具备了长期的生活体验而自觉形成的个性特征、精神特征、审美情趣的本质所在,他已经规避了庸常写意的概念化、简单化与程式化的套路,从而达到了超然洒脱、墨趣天成的境地。
记得韦艺和在2008年9月在接受中国网专访时,他精辟诠释了绘画与时代、创作、审美、表现上的意义与关系。访谈中他说道:我把色彩学推向第三个阶段的时侯,就是色彩有感于中国传统人物的线描、18线,以及工笔画难以写意的意境。比如我尝试过用西画的技法画竹,所用的材料是油墨、炳稀,材料的特性在宣纸上不能较好的表现,只作为创作中的一种技法运用而已,因此我画的彩竹是用中国画的材料和理念创作出来的。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一定要坚持西为中用的原则,不断丰富作品的内涵与深度,让作品拥有独特的创新语境。
苏东坡曾用一种颜色画过彩竹,是他在批文的时候随手画的,叫朱砂砂竹,这是彩竹的初现。今天我画的彩竹已经不是单一的颜色,是运用色彩学的明度、冷暖的递升,创立了色彩的重量感。这是我经历了人生的风雨才有所领悟的。有一次,我到紫竹公园,看到竹子在雨中变得像一块发光的红玉,当时我就跑回工作室,提起笔 就画,青、蓝、红的色彩一下子就激活在画面上,让我又一次体会到竹子在歌唱的声音。竹子的品质要一点点悟,格就会逐渐鲜活明亮起来了。
我常去采风,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灵气、不同的人文,所以你感觉山峦之间有一种细腻、一种亲和,你想走近。当你走进的时候,每片叶子在与您对白,它在跟你说话。因为植物有语言,只是你用心感悟爱可以。所以它有灵性的感受牵进去,再牵着你的手,跟着你一起跳舞,它在微微动,你也在微微动。比如我在四川宜宾,就特意去看,你破土的时候很艰难,它和土连着,把你的手都伤了。管理人员说,你怎么把竹子弄出来,你一弄它就死了,我说我只是看一看它的真容,然后再覆盖上去。这种亲近就是人和,和气能升天。竹子的品质就在于它清,它和荷花是同样的两条线,实际上是一样的。用心做人,画才具备高的品质。所以说,当大自然在你的眼前,在你的周围,人怎么和它融合。艺术家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再回归到自然。我对朴素唯物主义的东西、原始社会的东西比较喜欢,就是从那里面找到一些禅意。只有从那种天籁中才能找到不同的音调,就像赤橙黄绿青蓝紫也能发出声音,只有体会到这些感觉,才能真正画好色彩。
我在作画时,比如画画用水调颜色之前,跟它有对白。并不是呼噜呼噜画上去就可以,油画讲究笔触,中国画讲究墨痕,这中间有微妙的变化。你用心对它了,它给你太多的好处了。跟前辈学画是学做人,一个艺术家真正教给后人的是人格的魅力。人格魅力体现在他的用笔、用墨、构图上面。早年启功先生与我谈过:意境,为什么人格的魅力在意境上面?气势在做人上面,技法就是功底。如果说你从意境入手是4分,从气势入手是3分,从技法入手是3分,加一起就是10分。就是意境 再加上技法就是7分,如果意境加上气势也是7分,如果你做全了,你的作品自然是让人赏心悦目的作品。
激活主义表现手法是我一直在探索与诠释的绘画理论,我正在系统地向前推进……实际上去做一名开拓者是最累的,这个工作还是很漫长的,有可能哪一天一下子就找到了。前些天,我去了出过钧瓷的河南禹州,并采风当地的各处胜景。当我在具茨山史前文化遗存中找到了一系列激活主义的自然现象,这令我深有顿悟与振奋......但是这个任务和目标的圆满,最终是要尽能力完成的。
对于韦艺和这位真诚的艺术家来说,方寸之间,同样能成为心灵驰骋的宽广天地,这是因为他超越了物象的层次,进入了精神层次的高度。在这里,人生的理想,艺术追求是高于一切的。他不袭前人窠臼,勇于创新。他画竹讲究立意在先,成竹在胸,方挥毫落笔。他把饱满的审美情趣,通过创作的过程升华到关注社会与民生、 塑造时代精神与品格的过程。韦艺和的竹子,正是传达着这样的信念。正如当代著名画家石齐所言:“艺和的竹子画出了对艺术的感悟和理解,笔下的竹子线条纯邃、淋漓酣畅、意境深远,神韵超然中以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诗人、艺术评论家雁西书评:“著名画家韦艺和以竹为生命的灵魂,经过多年的打磨和提炼已形 成自己的风格,他的求变创新的意识使他具备了开辟未来的无限可能,在传统与现代的分水岭上,他已经打开了通向现代艺术的大门。”央视资深导演、艺术评论家向隽所评:“艺和写竹,与竹共舞。激活笔墨,彩虹飞天。”
笔者侵染韦艺和艺术多年,个人看来:“他对西方美学、哲学、历史等均有研究。他用科学的态度将绘画之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无限丰富多彩的世界。” 如笔者在不同的时期走进他的创作世界,眼见墨韵处——远山如黛,轻暮幽色,尘心杂事似都付岁月之舟,顿时有了寄托。若在一幅大大小小气韵生动的画面前,似近手拂淡尘,心若墨香。静心赏读心落虹影,剑胆琴心之快哉矣。领略韦艺和写意之竹,如禅心慧语,如沐春风。载着一种将人生与自然的禅机妙理与众人娓娓道 来,如艺虹在雨后的敞亮与深邃。;令人崭新地寻找到他作品中的语境,是人和竹、竹和色彩、色彩和心灵的全面融合。
二、随缘





除了画竹,韦艺和在山水、书法、诗词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并有大量的作品问世。说道韦艺和众多的艺术成就,不得不提及他人生中一段传奇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韦艺和就读安徽师范学院美术系,他自己也没想到,正是这年他的艺术道路发生了很大转折,有一天,学校请了南京师范大学左庄伟老师来讲授人体欣赏课, 在合照时,左庄伟惊奇地发现韦艺和竟长得很像他的老师——徐悲鸿先生。一语道破,大家无不称奇。师长和学友的话激起了韦艺和心中的心思。其实,韦艺和自幼就崇拜徐悲鸿大师了,读初中时,就把一本《徐悲鸿素描》翻得烂熟,也不知临摹过多少遍。这件事也是韦艺和与徐悲鸿先生一生缘分的开始。
还有一件事使韦艺和彻底地与大师密不可分了。一天傍晚时分,韦艺和在学校里散步,当他经过陶行知的雕塑像时,总有几束鲜花静静地放在那里,这时候,韦艺和的心被震撼了,心里想:“作为一个教育家,人走了,确能受到如此的尊重,那么美术界呢?徐悲鸿作为美术界的教育家,也应该受到如此的尊重啊!”从这以后韦 艺和开始了为大师做事的历程,他不仅去学校图书馆查阅徐悲鸿先生的资料并进行摘抄,还跑遍了合肥、芜湖等地的书店、书摊购买大量有关徐悲鸿的书籍。有时候身上带的钱不够了,他就请人先留着。然后再把平时省吃俭用的钱拿去购买。在将收集来的资料消化整理过程中,韦艺和发现关于徐悲鸿先生的生平经历,不同的版 本之间都有一些出入,并且发觉自己确实跟年轻时候的徐悲鸿长得极为相似。于是萌发了自己演绎徐悲鸿,为徐悲鸿拍摄一部电影的想法。
1993年6月,韦艺和借暑假之机来到北京,在新街口的“徐悲鸿纪念馆”里,他见到了廖静文女士。在核实了徐悲鸿的经历后,韦艺和向廖静文女士提出了自己拍摄一部关于徐悲鸿电影的事情。廖静文女士或许是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或许是觉得她眼前的他真有几分相似当年的徐悲鸿,或许这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廖静文女士 竟答应了韦艺和的请求,她和蔼地说道:“你可以试一试。”而在这之前,她已经拒绝了李翰祥等三位人士的同样请求。廖静文还特意为他在拿出的纪念册上题写了 “悲鸿精神永世长存”的题词,廖静文女士还介绍了徐悲鸿先生的一些生前好友,让韦艺和去采访,当时韦艺和为此十分感动。
从这以后,韦艺和就开始了漫长的采访之路,这也是他为电影拍摄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徐悲鸿的弟子、好友遍及海内外,在几年里,韦艺和四处奔走,可谓踏遍了千山万水,去过了徐悲鸿先生到过的每个地方,途中自然也是尝尽了艰辛。韦艺和首先找到了徐悲鸿的秘书——黄养辉先生,了解了徐悲鸿生前的情况。然后,他开始 逐个寻访徐悲鸿在世弟子,询问徐悲鸿在世时的生活习惯及其他相关资料,从而为剧本创作做了大量前期真实资料的搜集。在采访中,韦艺和吃了很多苦,但他始终没有退却,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下来。几年的艰辛与努力,韦艺和在为大师的采访之路上终于取得了一定成绩。期间,韦艺和主持的徐悲鸿影视中心的工作时有困难,但他为大师忘我工作的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这才使得电影《徐悲鸿》筹委会的工作可以继续维持下去。此外,朋友们还帮他解决了房费,尤其是一对喜爱大师绘画艺术的赵宪文、白淑凤夫妇一次就赠给筹委会1.5万元资金,当他提出还钱时,他们说道:“我们就是被你为大师做事业的精神所感动……”。
沿着徐悲鸿走过的道路搜集素材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珍贵资料,韦艺和收获不少。但这几年的采访、盘缠等花费就有三十多万元,但韦艺和都坚持下来了。经过几年的努力,韦艺和终于在1997年5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海内外徐悲鸿的弟子发出了画稿捐赠邀请函,并且很快得到了回应。在会上征得首批书画作品百余幅,众多名人纷纷题词。“四川三杰”之一的屠古虹先生在九十六高龄时,将69岁时的作品用特快专递送来,并亲自打电话给韦艺和,感谢筹委会的各位同仁,为徐悲鸿先生做的事情。中央民族大学的刘汉先生在捐赠活动最初时曾询问是否大小不限,但谁也没想到他之后竟送来一幅119CM×252CM的八尺宣,这是深圳拓 荒牛的原稿,是迄今为止筹委会收到的最大的一幅画。而徐悲鸿的大弟子、徐悲鸿国际研究会的主席冯法祀先生经过反复挑选,将自己个人展览中的一幅“傣族村寨 ”捐出来。中央美院的老教授戴泽,将自己唯一一幅带石榴的月季的画捐给了筹委会。原文联幅主席尹瘦石,在临终前,写下了“特立独行,融古开今”八个大字表 示鼓励。此外,还有沈鹏、雷正民、李铎、邵华泽等也积极捐赠。
2002年9月26日由韦艺和主编的《艺虹书画集》终于成功出版了,画集的出版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称颂。同时,韦艺和负责的徐悲鸿筹委会的影视筹拍工作,在经过前后长达十二年时间的辛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期间,韦艺和不仅耗资逾百万元,而且工作室常遇到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都坚持着努力向前。韦艺和在大师精神的感召下,不仅续写了一段精彩人生的历程,也为他的艺术之旅抹上了一笔浓重而亮丽的色彩。
三、升虹







经历是韦艺和人生的一笔财富,更是他攀越理想与寻找创作源头的一种所在。对于韦艺和绘画艺术,笔者看到的不仅是他不断丰富与变化的艺术主张与理念,同时也发现到他深藏在内心深处的诗意。正如中华卫视天下行解说词中:观赏韦艺和作画的过程,同样能够享受与竹共舞的美感,无论在他的画室,还是人声嘈杂的艺术聚会现场,他握管粘墨之时,已是一副旁若无人的宁静,伴着他习惯的背景音乐,身体和握笔的手臂随画面上点、线、面的需要而运动。几许之间,颇似起舞弄竹的顽童,外界干扰彷佛无法介入那个我行我素的心灵,直至完成他的创作,才会点上那只烟与同好细细品赏自己的画作......这些场景不仅再现了他栖居诗意的生 活,同时也再现了他不断诗化的人生。诗,对于韦艺和来说,是他内心的一片天空,一道彩虹,更像是摇曳在他心灵深处的一丛修竹。每及他于画中赋诗,还是他置身青山绿水间,随手拈来都是一种抒情与歌唱。他的诗不仅手法独特、意境悠远,更具备有时代的朝气。其作品《脊梁》、《谁来了》、《竹叶青》、《游沙》、《东南叩色》等不仅被国家级重点诗刊刊发,也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目前,韦艺和先后写了近九百多首诗词,其中有近百首作品被众多媒体刊用、转载,部分佳作也被收录在他出版的《韦艺和诗书画集》中。
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说过:“歌声在天空中感到无限,图画在地上感到无限,诗呢,无论在空中,在地上,都是如此。”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无疑韦艺和是名歌唱的诗人、画家,同时他也是一名将艺术自由与创作推向一片蔚蓝晴空的践行者。对于美,对于绘画的本身,对于韦艺和的艺术创作,笔者心中有一种淡定、朴实、清新向崇高的升华,此景可谓: “情雨一幕竹影深,清风明月露峥嵘。山川万物皆书画,阅尽沧桑艺缘虹。”面对未来,我们期待着当代实力派艺术家韦艺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引用报告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