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金都檀宫房价便宜:与红楼梦媲美的清代小说《歧路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14:01
清代小说家李绿园的长篇小说《歧路灯》,被朱自清誉为“中国旧来仅有的两部可以称为真正‘长篇’的小说”之一(另一部是《红楼梦》)。它以清代康、雍、乾时期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一个宦门子弟谭绍闻如何堕落败家,又如何改过自新、重振家业的故事,共有108回,洋洋70余万言,其与《儒林外史》、《红楼梦》大致同时问世于清乾隆年间。



作者李绿园原名李海观,字孔堂,号绿园,亦号碧圃老人,原籍洛阳市新安县北冶乡马行沟,生于宝丰宋寨(今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宋家寨)。清乾隆元年,李绿园考中丙辰恩科举人。到40岁时,他三次赴京应试,都名落孙山,最后一次科考后,就留京谋职,当了3年教师。后经其学生举荐,李绿园被皇帝选任江浙漕运之职。从此,李绿园开始了他“舟车海内”的宦游生涯。晚年任思南府印江县(今属贵州)知县。宦游中他走遍大江南北,阅尽人世冷暖,身经了宦海中沧桑变幻,留下了不少诗文,并于乾隆十四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歧路灯》。

 

他的《歧路灯》写成后,长期以来湮处于江湖之远,未能上达庙堂之高。直至20世纪20年代,都以钞本形式在河南乡村流传,知者寥寥,并未引起广泛的注意。上世纪20年代起,《歧路灯》始有印本出现,才开始了对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

  

在研究者中,值得注意的是郭绍虞与朱自清的观点。郭绍虞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文学批评史家,他于1928年初在《文学周报》5卷25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介绍歧路灯》的论文,将《歧路灯》与《红楼梦》、《儒林外史》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歧路灯》亦正有足以胜过《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者在。”郭绍虞称赞“李绿园竟能于常谈中述至理,竟能于述至理中使人不觉得是常谈。意清而语不陈,语不陈则意亦不觉得是清庸了。这实是他的难能处,也即是他的成

功处。这种成功,全由于他精锐的思路与隽爽的笔性,足以驾驭这沉闷的题材”。

 

著名作家、学者朱自清于同年年底在《一般》第6卷第4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歧路灯》的文章,认为《歧路灯》与《红楼梦》是“中国旧来仅有的两部可以称为真正‘长篇’的小说”,并指出:“全书滴水不漏,圆如转环,无臃肿和断续的毛病”,“在结构上它是中国旧来唯一的真正长篇小说。”朱自清在文末说:“若让我估量本书的总价值,我以为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歧路灯》鞭辟入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士人灵魂的空虚,市井无赖的钻营、狡诈和无耻,揭露得深刻、全面。作者劝戒世人:教子要严,延师要正,交友要慎。

 

这部小说的具体内容讲的是明朝嘉靖年间,河南开封贡生谭忠弼,为人端正谨慎,家教甚严。为了给儿子选择良师益友,很费了不少心思。谭忠弼临终时留给儿子谭绍闻八个字:“用心读书,亲近为人。”(此为小说的主旨,对读者具有很强的教育引导作用)。

 

父亲谭忠弼辞世时,谭绍闻尚不到二十岁。他的同龄人中,有夏鼎、张绳祖、管贻安、盛希侨等人,出生在官宦之家,生活奢侈,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曾经引诱谭绍闻去浪荡,谭绍闻因父亲管教太严而没敢去。谭绍闻父亲死后,他们又经常来引诱。谭绍闻这时再也没有人约束了,就和他们混在了一起。五人结拜为兄弟,同吃共赌。时间长了,谭绍闻也渐渐沾染上恶习。他们开赌场,嫖娼妓,造银钱,无恶不作,成为了社会上的不良之徒。

 

引诱谭绍闻走散人生歧途的夏鼎等人,本来就是纨绔子弟,与谭绍闻纯属酒肉朋友,无任何真情可言,他们多次欺骗谭绍闻,致使谭绍闻深陷泥沼,不能自拔,在黑路上渐行渐远。后来谭绍闻因作奸犯科,入狱候审。他的家人倾家荡产,才把他从牢里救出来。为了偿还债务,谭绍闻砍完了祖坟上的树木,遭到族人谴责,也遭尽了世人的白眼。失去一切的谭绍闻不得已颠沛流离,备尝穷愁潦倒之苦,终于幡然醒悟,迷途知返,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四十岁时,他开始闭门谢客,潜心攻读,后来到国子监学习。由于同族兄弟帮助,抗击倭寇立下功劳,被任命为贵州印江县知县。成家后,谭绍闻经常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和遭遇告戒儿子篑初,谭篑初跟随父亲读书,科考一路顺利,后被皇帝钦点为翰林,成为一代人杰,并得以重振家业。

 

这部小说的第十八回中有这样一句话:“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成语“一拍即合”就出自这里。“拍”,指乐曲的段落,也称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上了乐曲的节奏。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

 

坊间还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小孩问爸爸什么叫做“一拍即合”?爸爸回答:“这么简单你都不懂!就像你妈妈平常唠唠叨叨,爱讲话,不知道停,我听得受不了,一时气不过,就拍她一个大耳光,她的嘴巴就立刻合上了!”当然,这个只是笑话而已,博读者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