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比考什尼电影: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21:04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1月26日   第 04 版)

阿里木喜欢微笑面对生活
新华社记者 李劲峰摄
39岁的维吾尔族汉子阿里木并不觉得自己是“草根英雄”。整整8年,在贵州省毕节市,阿里木以烤羊肉串赚钱为生,同时还用卖烤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网络投票高居榜首
2010年底,新华社发起“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人物评选。作为候选人之一,阿里木最终获得24万多张网络投票,高居榜首。
当年9月,阿里木获评贵州省道德模范,到任刚满一个月的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被其感人故事深深打动,并号召全省人民向阿里木学习。之后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栗战书在不同地方、不同场合多次“力挺”阿里木。
而在“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发起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也给阿里木投了一票,称他为新疆人民的“好巴郎”。
这个身材壮实、经常胡子拉碴的新疆汉子,20元的土布褂子,8元的布鞋,20元的蓝布裤子,一穿好几年;他喜欢吃水果,为了便宜他常常挑快烂了的买,削掉坏的再吃;一个囊或两个馒头,加一杯水,就打发掉一顿饭。
这样的生活,阿里木却觉得十分满足:“生活嘛,吃饱就可以了。”
2002年,阿里木路过贵州镇远县,参与扑灭了一起山火,当地政府奖励他300元现金。随后,他通过毕节地区妇联组织,将这笔奖金连同自己身上的200元钱,捐给毕节学院一位因贫濒临辍学的女生:“我第一次感到,500元钱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个很小的数目,对贫困生却帮得上大忙。”
从此,阿里木烤羊肉串的收入,大多用在了捐资助学上。他几乎没有存款,喜欢把挣来的钱一股脑儿塞进抽屉,用时再抓一把出来。到底赚了多少,资助了多少,也没个准数。“这么多年,有多余的钱了就去资助,直接资助的学生有100多个,加起来有10多万元吧。”他说。
数年如一日资助贫困生
4年前,阿里木揣着5000元钱,来到毕节学院,提出想资助一些困难学生。
“一大摞钱,什么面值的都有,还带着一股子烤羊肉串的味道。”毕节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宇华清楚地记得,“我们的心情非常沉重,这个社会上有的是比阿里木生活宽裕的人,这对他而言,几乎是倾其所有。”
很快,毕节学院决定配套5000元,将这笔全校金额最小的助学金命名为“阿里木助学金”。
“没读书缺文化,我只会烤羊肉串,绝不能让那些贫困孩子和我一样。”阿里木读到高二就参军入伍,对文化教育,他有着近乎崇拜的尊重,“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人的思想和命运。”
2007年11月,得知大方县达溪镇聚河小学大部分学生没有书包后,阿里木从批发市场买了181个新书包。由于交通闭塞,不通汽车,他和朋友在农户家借了一匹马,“路太陡了,下坡时,大伙要拉住马尾巴,马才不会滚下去”。
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后,阿里木走进聚河小学破旧的教学楼,将新书包递到每一个孩子手中,“自然条件太恶劣了。如果把我放在那儿,我都坚持不下来”。
如今,阿里木又开始考虑更长远的资助计划,他打算未来10年攒钱办一所留守儿童学校,让那些得不到父母温暖的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眼下,阿里木还想娶个老婆,“要求不高,她一定要能理解我的想法,支持我继续资助贫困孩子”。
为感激帮助过自己的好人
去年4月14日,得知玉树地震的消息后,阿里木第3天就携带装有行军床、被褥以及锅碗瓢盆的两大包行李,从贵阳飞往西宁,奔赴玉树救援。强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痛欲裂和恶心呕吐,阿里木带着在西宁用8000多元购置的牛肉和蔬菜,赶到灾区协助部队官兵施救。
“我做的一切,都是对那些在自己困难时刻伸出援手的好人的感激。”乐于助人的阿里木,永远记得在最困难时帮助过自己的人。
出生在新疆和静县乃门莫敦乡的阿里木,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是当地供销社职工,一家9口,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读到高二时,家里没法再供阿里木上学,他选择了参军。后来复员回到地方。
2002年,刚到毕节时,阿里木孑然一身,“身上只有10块钱和一个烤箱,买一块钱的馒头,一块钱的荞凉粉,6块5毛钱买1斤羊肉,穿成35串,能卖17块5毛钱。”
“这世上总有好人。”阿里木说,一个农民工兄弟请他吃过一顿两块钱的豆花饭,“我知道两块钱对他来说,赚得也不容易,那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一顿饭”。
随后,一个并不太熟悉的酒吧老板借给他100块钱。有了本钱,阿里木拼命做生意,5天就把钱如数归还,“到如今,我们都还是好朋友”。
“人关心人多一点儿,这个社会就多一点儿和谐。”阿里木说。
(据新华社贵阳1月25日电  记者周之江、李劲峰、王橙澄、史竞男、毛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