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晓琪身高体重:“黑小麦之父”孙善澄: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6:56:44
“黑小麦之父”孙善澄: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2009年05月09日
 

在山西省农科院内特种小麦的研究基地,人们能经常看见一位面目慈祥的老人,在一片小麦地里或劳作,或仔细地端详着一株株麦穗,认识的人都尊称他为“孙先生”。
这位被人称作“孙先生”的老人就是享誉世界的“黑小麦之父”——孙善澄研究员,他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黑小麦品种。2000年度的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对孙先生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孙先生常说自已有三个姑娘,熟识的人都知道,他只有两个姑娘,什么时候又多了一个?孙先生指着眼前的一片黑小麦笑着说:“这不是我那‘黑姑娘’?”
一路奔波孕育“黑姑娘”
他是共和国的第一批大学生,早年就读于江苏农学院。毕业时,正逢东北农学院的招聘团在学校招一批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学习俄语,以便更好的学习苏联先进的农业。当时的黑龙江有“东方莫斯科”之称,对年青人有一定的吸引力。之后便当了一名翻译,后留校任教。就在做翻译时,他接触了大量的苏联农学著作,渐渐对小麦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教了8年书后,他到了黑龙江省农科院专门从事小麦育种工作。
1953年,年仅25岁的孙善澄展开了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的试验研究。这项研究课题难度非常大。因为小麦种植已经有五六千年的历史,经过人们长期的杂交研究选择,它的许多优良的抗病抗逆基因已经丢失。他起早贪黑,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就这样苦干了3年,先后杂交了上万朵花,可是到头来却连一粒杂交种子都没有得到。付出千辛万苦后却得到这样的结果,他实在难以接受,精神极度疲劳。他想起了他译著中的苏联科学家齐津院士,于是便写信向这位专家求教。不久孙善澄收到了齐津院士的回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的土地上,种出你亲自培育的小麦远缘杂交新品种”,并随信寄来了当时中国还没有的中间偃麦草种子。
但是,当时也有许多中外科学家认为,将草的优良特性性状导入小麦中是不可能的。还有人说他是三脱离:脱离生产、脱离实际、脱离当地的条件,更有甚者批评他有资产阶级名利思想,走的是白专道路。
冬去春来,孙善澄在别人的闲言冷语中不倦地尝试着失败的苦涩。5年后,他终于石破天惊,喜获小麦与中间偃麦草的杂交种子。尽管这些种子又小又瘪,但它却蕴含着成功的希望,验证着他的科研方向没有错!他又开始了新的征程,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育成了我国第一批小麦远缘杂交新品种,并开始大规模推广。这也为他以后黑小麦的研发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中期,墨西哥矮秆小麦传到了中国,掀起一场绿色革命。这种小麦抗倒伏,产量高,由美国人研发成功,并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奖。1974年,孙善澄又到了适合这种小麦品种种植的广西玉林育种,这一干又是10年。
孙善澄是个谦和儒雅的学者,岁月的年轮没有在他的脸上留下太多的沧桑。可是为了他的“黑姑娘”,他却历经坎坷。
说起孙善澄研究黑小麦的源渊,颇值得人回味。一天,他正在试验田里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突然发现其中有一株神奇的黑籽粒小麦,它的胚乳是透明角质模样,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很是美丽。这株极易被人一视而过的植物引发了他极大的兴趣。他对这株小麦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黑籽粒小麦蛋白质含量非常高。这使他想起了老中医叔父常说的“逢黑必补”的医道。在3年自然灾害时期,他曾做过一个梦,设想培育出一种高营养的小麦,让人们吃一斤能顶二、三斤,看来,这株小小的植物要圆他的这个梦了。就在他满怀希望准备大干一番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好在“文革”结束后,科学的春天终于来到了。乐观自信的孙善澄仿佛一下子年轻起来,他又焕发出青春的活力,继续自己的课题研究。他应用遗传学原理和生物工程技术,经过连续定向选育,一个被命名为“黑小麦76”的新品种终于历经艰辛问世了。从第一代开始,他就利用广西、山西之间的气候差异,来往于南北之间,加速育种,以缩短育种年限。后来他又扩展到云南、黑龙江进行育种。接连几年,他都没有在家过过春节。辛勤的劳动终于换来收获的果实。他最终将“黑小麦76”培育成了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是水田,还是旱地都能生长的优良品种,成为闻名全国的“中华第一麦”。
“黑姑娘”走出国门
黑小麦的问世,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所含的蛋白质比普通小麦高出将近1倍,含钙量是普通小麦的3倍,含磷量比普通小麦高70%,含硒量是普通小麦的3倍,氨基酸含量比大面积推广的20种名优小麦的平均值高37.33%,尤其是它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7种氨基酸。所以,它又有“蛋白麦”、“补钙麦”、“富硒麦”、“防癌麦”等美称。
就在黑小麦在国内大力推广时,它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4年前,孙善澄的一篇有关黑小麦的英文版学术论文被世界科学委员会成员、同是小麦研究领域内的专家阿兰•博让博士看到了。阿兰也是欧洲最大的种业集团——法国利马格兰集团驻中国办事处的首席代表。商人敏锐的目光让他决定见见这位“黑小麦之父”。经过多次接触,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与利马格兰达成了合作意向。就在前不久,他们的合作有了跨越性的进展,由合作走向了合资,成立了全国在特种谷物领域内的第一家研发合资机构。双方共同出资金、出技术,选育适合中国以及欧洲生长的优质黑小麦品种。
今年已80岁高龄的孙善澄,仍致力于黑小麦的研究,他说,这个课题他一辈子都研究不完……现在,他的“黑姑娘”已真正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注重提高生活质量的黑小麦面包、饺子、方便面,以及黑小麦酿制成的红曲醋已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喜爱。
 
山西省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