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拉.尤基艾宁:文艺浮躁何时才能终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13:16
文艺浮躁何时才能终结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有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仅是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代表,而且还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当之无愧的瑰宝;这些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与自豪的资本。
  从古至今,在这片古老文明的大地上,不乏特立独行的思想者。在古代历史上,由于各种各样的局限与羁绊,一个个高贵的灵魂在世俗的泥淖中艰难跋涉,一个个孤傲的身影被放逐在精神的荒原上。老子、庄子、孔子、屈原、嵇康、司马迁、苏东坡、徐渭、曹雪芹、李贽、龚自珍等先贤,虽然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命运,但他们都百折不挠、身体力行地追求着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与信念,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画家蔡志忠称老子的思想为智者的低唱、庄子的学问为自然的箫声、孔子的学问为仁者的叮咛,以及慧能的《六祖坛经》为曹溪的佛唱,从这些美妙的名字,我们就能感应到先哲们律动的生命与奔涌澎湃的思想。
  在现代,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文艺界出现了许多让人高山仰止的文化巨擘,如鲁迅、茅盾、老舍、曹禺等,他们的爱国热情与许多传世佳作已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财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进入了崭新的一页。活跃在当代文艺界的许多名家与新秀纷纷歌唱新生活、新思想,创作了一批又一批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创造了骄人的文化业绩,为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文艺不足的一面。如以一个文明古国应有的水准与一个伟大时代对文艺提出的新要求来衡量,它所取得的成就是很微小的。尤其是近十多年,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严肃文化迅速萎缩,娱乐狂潮席卷了大半个文坛,快餐文化、文化垃圾兴盛起来,这都使人们对当代文化的现状和前景产生了几分担心。此言并不夸张,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这样的快餐文化,如那些爆炒凶杀、色情、名人隐私和社会新闻的粗制滥造的流行小报,那竞相以露与透着装的美女吸引读者眼球的书刊封面,那不知所云、极具感官刺激性的文章标题,那词句不通、音调不谐、滥施矫情的流行歌曲,那千篇一律、撒泼打混的搞笑节目,那些简单地临摹社会生活、虚假地营造世外桃源、荒唐地编造历史、一味放纵自我的“精英文学”……面对这样的垃圾文化,人们不能不发问:当代某些文艺作品,能给后人留下些什么?
  文艺是一个民族社会生活和民族心理的历史。鲁迅先生认为它既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艺,王国维曾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言,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继焉者。”可见,每个时代的文艺标志物是由这个时代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文艺经典作品来完成的。这些作品不仅是时代生活和精神的传递者,更是这个时代的文化徽记。而在当代某些文艺创作中却没有形成自己的“一代之文化”,相反却满是平庸化、私语化、商品化、低俗化的倾向,这种倾向正戕害着当代文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蚕食着严肃文艺的生存空间,成为阻碍文艺经典作品创作和生产的障碍,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方面是快餐文化、垃圾文化的泛滥,一方面是精品文化、严肃文化荒芜——目前这一文化现象颇耐人寻味。在出版物的种类和文艺作品的数量不断攀升的时候,人们却抱怨无好书可读;在电视节目频频改版、音像生产流水线不断升级的时候,人们却指斥无好节目可看;在文化市场一片热闹繁忙景象的时候,人们却发出了警惕文化危机的信号。这些抱怨和担心绝不是信口开河、危言耸听。遍观当前的文艺创作现状,人们很难在日趋平庸化的文艺作品找到鹤立鸡群的精品。我们都知道,深刻的社会历史变革不仅带来了变化和活力,还蕴含着很多矛盾和问题,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巨大的冲击和震撼,这些都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崭新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然而,我们的一些文艺工作者却不能融入到这如火如荼的新生活中,深入体验人民的真情实感,却只浮在形势一片大好的表层,简单地描摹外在变化,肤浅地图解抽象概念,苍白地塑造类型化人物,空洞地高唱廉价赞歌。因为没有社会冲突、没有心灵冲撞、没有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因而也就谈不上有深刻的思想含量和历史深度,即使是些轰动一时的作品也终将会成为昙花一现,流传不了多久。在这种写作风气下,许多文学作品不是描写经济的繁荣,就是反映豪华、空虚的私生活,一个个拖沓冗长的情节和场景,连篇累牍的慷慨陈词,既无个性,又无情感的苍白对话,轻而易举、毫不可信的矛盾解决方式,一点都没有艺术感染力……难怪观众会不喜欢这些作品呢!还有一些作品虽然对生活有了较为深入的反映,但由于作者的思想高度不够或写作技巧有限,不能对素材作足够的艺术提炼和概括,也就沦落为对极其庸常的生活现象和状态的肤浅表达。因此,这样的作品虽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普通群众生活境况的原生态,有大量生动新鲜的寻常百姓生活的细枝末节,“真实地将芸芸众生的生活实相呈现在读者面前”,但却陷入平庸与琐碎的流俗中,缺乏深刻的理性观照,缺乏审美思想的辉光,因而也就少了一份崇高和优美,失却了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除了平庸化写作,摒弃社会责任和忧患意识的私语化、欲望化写作也是当前文艺创作中的一大弊端。某些后现代和新生代作家为了回避火热的生活,便愈来愈“向内转”,封闭在自我的小圈子里,并借助这种新型文本宣泄自己心中的情感。虽然这种文体在表现内心感受和思绪涌动、在行文的细腻和文体创新方面都有不少突破,在题材方面反映出部分“城市闯入者”和“社会边缘人”的局部生活真实,但创作中也带着明显的敌视目光和叛逆性格,沉湎于自我心理感受和生活体验,毫无节制地展示着自己阴暗的心理、躁动不安的欲望和荒唐颓废的行为,使作品失去了普遍的社会意义,因而也就不会流传久远。具体来说,这种私语化、欲望化写作在公开地拒绝崇高、放逐理性、消解意义、削平深度的旗号下,或者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漫无边际地胡涂乱抹,随意地拼凑场景、打乱叙事、割裂意象,语言嗦,让人难以卒读;或以自传式的手法书写着自己的身心体验和个人隐私,细致入微地记叙着自己的自恋与他恋、孤独与恐惧、梦想与痛苦以及精神与肉体自我撕裂的全过程;或运用某些嬉皮士和雅皮士风格,以酒吧、歌舞厅、爵士乐、麻醉品和性爱场景的轮番展示,把一个个受欲望挤压又被欲望淘空的自我纳入欲望表演的平台,感官的刺激、物欲的渴求、精神的焦虑、形骸的放浪,把永无止境的欲望奢求和满足变成作品万变不离其宗的主题。甚至有人还公开地说:“我喜欢探究情欲,使它在我的小说中成为一种整合力量……情欲在我的小说里是一块基石,就像它在我的生命里也是一块基石一样。”可见,这些作品用特别偏激的态度肆意宣扬文化虚无主义,喋喋不休渲染卑琐无聊的个人隐私,肆无忌惮地张扬各种利己主义的畸形欲念。这样做的结果是在蔑视传统文化、抵制主流文化的帷幕后,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用一种更加庸俗的姿态上演了一出“不随流俗”的闹剧。诚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文化传统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适应这种时代潮流,对文明进步做深刻的历史性的表现是有益的,而那些沉溺在一己私欲之中,以一种非理性的偏执态度消解社会意识形态和传统伦理道德的做法是对社会进步的阻碍破坏,必将在青少年中产生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以大众为中心创做出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使文艺在适销对路、走向大众的过程中,不断改善着作家的境遇,增强了自我发展实力,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值得警惕的是,在追求通俗化的同时,文艺的娱乐和游戏功能正渐渐代替它原有的、主要的认识、教育、审美功能,成了赚钱的工具;为了分得市场盛宴的一块蛋糕,极尽献媚取宠、讨好巴结之能事,忘却了“斯文”与“精神”,滑向商品化的深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电视节目领域,一窝蜂的娱乐游艺节目争先恐后地挤进来,东施效颦,戏谑多于幽默、通俗变为庸俗。据统计,从《开心词典》开始,以“开心”命名的节目有十多个,模仿“开心”者不下30个,因此有人戏言:“开心一窝蜂,未必都开心”;一个接着一个的大同小异的电视晚会,形式呆板,内容单调,十几年一贯制的模式化运作,不从基本功抓起,反而求救于一些应景的急就章,晚会越办越多却没有任何新意,好作品越来越少没了观众。在图书市场上,一篇小女人散文走红,接踵而来的就有一大堆展销百无聊赖的女人心绪和烦冗琐屑生活感受的小女人散文行世,甚至一些大男人也嗲声嗲气地参与其中;一本“隐私”大受欢迎,后起者纷纷模仿,不久以“非常”“绝对”“女人”“单身”“贞操”冠名的隐私小说泛滥成灾;一个明星靠写自传赚了大钱,立刻所有“脸熟”的明星都争相出书,直到明星图书臭满大街方才罢休;一本“照片”出现,马上就有以红、绿、蓝、黑、毒、长、老、新、旧之类的照片被“克隆”出来。不仅如此,还有那些胡编乱造的动作影片、荒诞离奇的情节剧、庸俗不堪的肥皂剧、逢场作戏快餐式的演唱会等,毫不例外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电视剧不从生活中挖掘灵感,只一味的沿袭老套路,互相模仿、互相抄袭。蜂拥而上的历史题材创作没有多少历史真实和历史意蕴,只凭着作者的感知和猜测来“戏说”历史,这样历史就成了由偶然组合的不可知的意念堆砌物,成了任人装扮的灰姑娘;荧屏银幕上飞来飞去的剑侠刀客,不厌其烦地上演着没完没了的打打杀杀的江湖恩仇;青春偶像剧成了表演极度夸张、格式千篇一律,操着港台腔,演绎着卿卿我我、恩恩爱爱、吵吵闹闹的人间闹剧……在这浅薄的声色之娱,油腔滑调的胡说乱侃之中,人们逐渐被麻醉了感觉,迷失了理性,被日益商品化的文艺愚弄与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