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森vs乔丹比赛视频:《愤怒的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42:51
《愤怒的回顾》


  《愤怒的回顾》是奥斯本的代表作,也是“愤怒的青年”戏剧的最高成 就和最大收获。在这部戏中,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描写的主角是小于 30 岁、来 自于下层社会的英国青年。二战时,他们还都是孩子,但现在他们发现英国 是一个破败、无味、令人失望的地方,前途黯淡无光。
  故事发生在英国中部地区某市镇。主人公吉米·波特出身微贱,在战后 新的教育体系中得到良好的教育。作为年轻人,他有能力从事属于中产阶级
  
的工作,但他发现这个旧的特权阶级并不能使他爬得更高。他只能靠摆小摊 为生。他身居陋室,生活贫困。他娶了一位出身资产阶级家庭、年轻貌美但 被生活琐事缠得几乎毫无生活情趣的妻子艾丽逊。这种灰暗,看不见光明前 途的生活情趣的妻子艾丽逊。这种灰暗,看不见光明前途的生活使他无法容 忍,使他发疯,嬉笑怒骂,变化无常,他终日不顺心,怀着无名的愤怒,怒 气冲冲地咒骂一切,仇恨一切,折磨别人,也不怜悯自己。以致妻子离他而 去,又无可奈何地与他和好。他为自己的穷困潦倒而愤怒,但又无力摆脱困 境;他愤世嫉俗却又没有任何具体的反抗目标,因而最终以悲观的的沉沦而 告终。《愤怒的回顾》表现了整整一代人所积聚的不满情绪以及被漠视的少 数人对过时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事件的极度失望。这一剧本有一种内在的紧 凑,有别于那一时期的大多数其他剧作。这种紧凑感主要是通过主人公吉 米·波特来体现的。波特与 50 年代初期人们所设想的戏剧中的英雄迥然不 同。
  《愤怒的回顾》在素材和语言方面都出人意料,独树一帜。这一剧作不 同于通常以“客厅”为背景的喜剧,也不同于脱离日常问题的逃避现实的戏 剧。剧作的情景本身就是以表明它的新颖别致:英国中部某一城镇的一个阁 楼,陈设简陋,煤气灶、无窗、倾斜的墙壁和一只旧箱子。正中是吉米·波 特,读着一份星期日报纸;他的妻子艾丽逊在熨吉米的一件旧衬衣。对很多 人来说,这是一幅挺熟悉的景像,但这样的情景就能引起人的不安。
就形式而言,《愤怒的回顾》是一出地道的传统三幕剧,采用传统的现
实主义戏剧的手法。全剧主要是主人公的独白加上几句其他角色的话而已。 那些角色几乎没有什么戏,仅仅通过不同的关系作为吉米·波特的陪衬而存 在。绅士、公主学校、牛津、剑桥等概念与吉米·波特是毫不相干的,他公 开声称要使人震惊。凡能使这一意图得逞的机会他就抓住不放。只有当他想 方设法地痛骂他的妻子艾丽逊——他憎恨的资产阶级的生活形象时,心里才 感到痛快些。
奥斯本曾以不同的方式表明他对感情剧有兴趣。有人指责他多愁善感,
他却无动于衷。但假如过多地滥用感情,思维过程和逻辑推理会受到影响, 对社会的批判也会失去力量,剩下的只是凌乱的感情。吉米·波特对剧中提 出的问题(个人的以及公众的)所持的态度使不少人误解了英国戏剧中这种 新的“反英雄”为本质。重要的是应看到,吉米·波特的种种失意归根结底 在于他无法应付生活对他提出的要求。
《愤怒的回顾》不是一出宣传剧,吉米不仅仅是抗议的喉舌。如果以这
种狭窄的眼光来看待这出戏,那就低估了它的价值。在许多观众眼里,吉米 似乎是一个反叛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吉米到底应如何评价,也话只有他 的妻子艾丽逊最有发言权。在剧本中,她曾多次对吉米进行评价。她说:“在 现在的这个世界上,已经再没有他那种人的地位了——不管是在性爱上,在 政治上或在任何其他方面。这也就是他所以显得那么没作为的原因。有时候, 听他讲着话,我感到他简直认为自己是真正活在法国大革命的时代。当然, 他也的确应该生在那个时侯才对。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处的时代,也不知道 自己该朝哪个方向走。所以他肯定决不会有什么作为,将来也不可能有什么 结果的,”一言以蔽之,吉米是生不逢时的“英雄”。他有激情,但在这样 一个平庸的时代里,社会是不需要激情的。他之所以愤怒,是因为在这样一 个平庸的时代里自己不会有什么作为。他几乎与整个社会都是对立的。他是

一个孤独的斗士,但可悲的是,他这个斗士竟然没有对手。所以,他的愤怒 只能表现为不断爆发的无名的火气。他有时也需要有知音,需要有人能对他 表示理解,但这个“极不甘心但实际已完全失败的人能找来听他说话的,就 只是那么一个年纪很小、心里非常害怕的孩子。”“他那么一个钟头接一个 钟头地讲着,把他生命中残存的一切向一个孤独的、惶惑不安的孩子倾吐出 来,可那孩子对他所讲的话几乎连一半儿都听不懂。他唯一能感觉到的只是 一个垂死的人发出的那种令人昏眩的甜津津的气息。
  正是因为生不逢时,他无处发泄对社会的愤怒,无力实现连自己也不清 楚的理想。在家庭生活中,他也无时无刻不在发泄着莫名的愤怒。这种愤怒 有时表现为急风骤雨式的独白,有时以一种压抑变态的行为表现出来,这种 表现比前者更有感染力,如吉米和艾丽逊为逃避人世的一切,彼此以动物的 关系相处“我们可让自己变成长着一点昏糊糊的头脑的毛糊糊的小动物。你 对我,我对你都充满了无言的、不掺任何杂念的热爱。一对打打闹闹、无忧 无虑的生物生活在自己的舒适的动物国里,对于不能再忍受作人的痛苦的人 们,这确也是一种尽管愚蠢,倒也有效的共同生活的方法。”让人毕竟是人, 他无法使自己重新退回到动物的境地去。所以他发出了呐喊:“我多么渴望 能够有那么一点儿普通人的热情。就那么一点儿热情——那就很够了。我多 么渴望听到一个温和动人的声音,高声喊出“阿利路亚(原为天主教徒或基 督徒对上帝礼赞之碑,后转为欢乐呼声)”!??咱们来假装咱们是人,是 真正活着。就装那么一会儿。??让咱们来假装咱们是人。”吉米的呐喊不 仅是对自身处境的一种无奈、绝望的嘲讽,而且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控诉! 总之,奥斯本塑造的是这么一个人物:生不逢时的“英雄”。他不能适 应当前的形势,但对这一形势中存在的各种虚伪的价值标准却有高度的敏感 性。他找不到一个知音来分担他的孤立无援。他是个有才智的人,他不能想 象自己处于消极状态,让他的才能在这个世界却无用武之地。吉米就是处于 这样的困境中。他在愤懑绝望之余,代表他的同代人,向一个敌对的世界发 出了响亮、强烈的抗议。他自我怜悯,把普遍性的问题看作个人的问题,而 又无法提出其他可供选择的办法。他讲出了现代人的焦虑。这一点就使剧本
超越了 50 年代的特殊色彩。
  对于《愤怒的回顾》的评价,当时就有许多评论文章,有的报纸对它一 味赞成,如《观察家报》称“它是一个小小的奇迹??是近十年中最优秀的 青年剧作”;有的虽然提出一些缺点来加以批评,但最后仍倾向于全面肯定, 如《新政治家》的一篇评论,一方面认为这个剧本不够完善,一方面又说它 是“一出非常令人激动的戏剧,其中充满了生活和活力,而且它所体现的生 活,正是此时此地活生生的事实——决非在英国舞台上常见的题材”;一方 面指出奥斯本不该采取一种“号叫”的方式来处理这个剧,剧本的收场(指 艾丽逊和吉米的重新合好)不够真实,一方面仍毫不保留地推荐说:“不管 怎么样,这个剧实在值得一看。”甚至一向“稳重”的《泰晤士报》也评论 说:“??一个作家只要能让人感到他在舞台上所表现的苦难是真实的,那 不管这受难中是如何意志薄弱也无关紧要。我们已深受感动。”
  奥斯本曾写过一篇题目为《性爱和失意生活》为评论田纳生·威廉斯的 几部剧作的文章。他指出,所有那些剧本的内容全都不外是“性爱和失意生 活”两件事而已。他认为失意生活是“一切人最感兴趣”的题目,“性爱是 和每一个人有关的问题”,所以田纳西·威廉斯的那些剧本的“价值抵得上
  
1000 个政治家的 1000 篇政治演讲。”实际上,奥斯本自己在《愤怒的回顾》 里,着意写的显然也是这类东西。这个剧通过他所谓的“性爱和失意生活” 的内容,虽然也反映了英国社会日趋没落的某些现象,但正如阿诺德·凯特 尔所说,由于剧中人物“是如此绝望地深陷于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感受和 回顾的泥坑里,以至全然无力发展戏剧行动??他们只是一味在那里唠叨。 咒骂、恋爱、抱怨、怜悯自己而又彼此折磨??他们观察所及,只是自己的 绝望和空虚,或者是往事。他们从不展望未来??剧本像一只受了潮的炮仗, 嗤嗤响了几声,就熄灭了。”但无论评论界对这一剧本如何认识,都不能减 其独特的魅力。剧中吉米的铺天盖地的愤怒和呐喊,在今日仍能使读者或观 众时时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