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奇逊aa 12:风评第61期:政绩冲动与GDP高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24:42

随着地方“两会”的陆续召开,各地方今年的GDP增速目标也已明确。据记者统计,在已经公布的24个省市自治区中,GDP增速目标高于10%的有20个,低于10%的仅有4个。对此,专家认为,部分省市制定的GDP增速目标较高,表明GDP冲动依然存在。[网友有话]


提点意见rss订阅进入评论首页
地方GDP高烧缘于政绩冲动
什么是地方政府的政绩?惟上不为下的政府认为GDP是也!
各地两会频现翻番字眼 地方政府仍追着GDP跑
站在“十二五”的起点,2011年初各地方政府的主要精力无疑在于部署这五年的经济规划。记者从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看,许多地区的“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都定得很高,类似“翻一番”这样的字眼频繁出现。
没有高烧的GDP 何来政绩
广州市长:只有制定积极的目标 才能确保江湖地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昨日却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地方GDP目标“可以理解”,但他并未就此作过多解释。
但我们可以从广州市市长万庆良的一番话中侧面找出部分原因。“GDP上1万亿、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00亿、进出口总值突破1000亿美元,这三个数字,进一步奠定了广州位居全国城市经济总量前列,排行老三的江湖地位。”万庆良日前在广州市委九届十次全会上说,广州拟在“十二五”期间制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的目标,“只有制定积极的目标,才能确保江湖地位”。
胡鞍钢:应取消对地方政府的GDP考核
对地方政府,取消了地区生产总值考核目标之后,他们的政绩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地方政府最大的政绩就是改善民生,提供地方性基本公共服务和重要公共产品,加强社会管理,进行市场监督,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行绿色发展,强化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地方GDP高烧不利于经济和环境健康发展
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必然扭曲资源配置。
GDP高烧意味着投资拉动经济,阻碍经济结构调整
别只顾GDP 经济结构已伤痕累累
吴敬琏表示,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增长模式或者叫经济发展方式,这种增长模式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因为投资率太高,消费率太低,这个东西就会造成许多问题,造成一些经济问题,有可能造成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因为普通劳动者的收入过低,所以造成了社会关系的紧张,有一系列的问题。
周俊生:调整经济结构需要放弃唯GDP论
GDP高烧将使节能减排措施大打折扣
地方两会频现节能指标 无法匹配所制定经济增速目标
随着春节日趋临近,各地的两会正在接近尾声。不过,已经有数个省市自治区令人意外地公布了2011年的节能指标。不少能源人士从地方的数字中看出了一些问题。原因是这些节能数字与经济指标未能有效匹配,与国家的指标也没有有效衔接。这样的结果是,地方报出的节能数字可能面临大修,否则难以完成。
GDP越高烧,环境污染越严重
多年以来,中国的GDP以两位数持续增长,但单论单位GDP的能源消耗,我国是日本的15倍,是美国的8.7倍。这意味着单单的GDP高增长,只会使我国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地方GDP高烧不利于社会和谐
政府不应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社会问题。
带血的GDP
新京报:处理血铅事件需破除GDP崇拜
6年前,在嘉禾拆迁事件中,“谁影响嘉禾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的口号曾令人震惊。所谓“影响嘉禾一阵子”,是指拒绝拆迁的“钉子户”,影响了当地一些官员的政绩,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升迁。
邓聿文:“带血的GDP”为何难根治
带血的GDP何时休
GDP越高烧,政府越要收税、越要多征地,民众越不满
我们的经济增长中的很大一部分是投资拉动型增长,靠的是动辄万亿元计的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上各种各样的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工业、房地产等制造需求。钱从哪里来?羊毛出在羊身上,基础设施建设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工业项目用的是从农民那里征来的土地,房地产从土地到资金全部来自民众。经济增长越快,对资金的需求越多,政府越要收税、越要多征地,这些压力必然要传导到民众那里,甚至有可能引发民众的不满。
政府沉迷GDP让人民不幸福
赵晓:地方政府沉迷GDP增长只会掠夺百姓财富和幸福
地方政府常常沉迷于房价高涨带来的GDP增长和财政收入超速增加,这种“经营城市”的行政理念只会掠夺百姓的财富和全体国民的幸福。
邱林:提升国民幸福指数比GDP超日重要
张井:应以幸福指数取代GDP
王冲:幸福生活不能光由GDP说了算
政府的归政府 市场的归市场
越俎代庖总让人想起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薛兆丰:应明确地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分工
中国的绩效管理,如果能够从一味只顾“模仿结果”的方向,转为兼顾“模仿成因”,甚至变成以“模仿成因”为重,那将是重大的进步。因为后者比前者更能促进经济体制的微观结构调整,带来更持久的经济增长。问题是,若舍弃GDP这类硬指标,而以“模仿成因”为本,那么政府绩效就更难精确度量了。这是衡量政府绩效的根本困难之一。
许小年:政府参与经济活动严重破坏社会公平
由于缺少制约,政府越来越多地参与和干预经济活动,逐渐转变成为带有自身利益诉求的规则执行者,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亲自下场踢球的裁判。
苏小和:政府官员高谈经济转型是自欺欺人
大量私人企业的发展四面受困,产业结构过分向房地产、能源甚至是单纯的资本运作集中,而大量涉及到日常生活本身的产业被边缘化。如此背景下,再由政府管理层高谈所谓经济结构转型,如果不是对市场毫无常识,那么就是自欺欺人。
小调查
调查
1.地方政府仍追着GDP跑,你如何看待?
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
地方政府的利国利民之举
不做置评
2.地方GDP高烧,你如何看待?
不利于经济、环境和社会健康发展
目标很合理,不觉得高烧
不做置评
3.你认为政府应该追求GDP吗?
应该
不应该
不做置评

精彩评论

姚洋:政府提升GDP以侵犯人的权利为代价 北京共识须终结
政府持续提升GDP增长的努力往往以侵犯人们的经济、政治权利为代价。但百姓面对这些侵犯不会一直保持沉默,其不满最终会变成间歇性的抗争。不用多久,让普通公民参与到政治过程中的某种形式的政治转型将不可或缺,如果政府希望鼓励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同时并进,那除了更多民主之外不存在第二条道路。[详细]
叶匡政:为仁由己 政府应在经济和道德上保持中立
府应当在个人的精神和道德上保持中立,政府最终的目标是让民众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选择生活。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经济上一个人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财富,与他人无关;在精神上也应当同样如此。如果在精神领域,每个人可以自由地追寻自己认为重要的真理与道德,一个社会的普遍真理和道德感就会自发呈现出来。就像民众个人如果可以自由地使用财富,会导致整体的社会繁荣一样。[详细]
贺军:中国经济转型的前提是政府转型
没有各级政府的真正转型,中国的经济转型要成功只能是一句空话。而政府要转型,尤其是要让地方政府跟随中央一起转型,必须考虑现实的约束条件,建立起新的利益机制,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要向地方让渡利益。这在未来的财税改革中,都应该有具体的体现。[详细]
吴敬琏:政府应远离微观经济活动
政府有责任提供由透明规则和公正执法构成的市场秩序,但是,有一部分官员认为,其中没有太大的牟利空间,他们更愿意做微观决策。这样,就出现了腐败问题。可以说,这是偷换了政府职能概念。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提供的是公共产品,而不是其他。[详细]
晏扬:地方政府已成很多社会问题根源
很多社会问题表面上是各行各业的问题,但其根源却往往在地方政府那里,可见,如果不从约束和规范权力入手,各种社会问题必将像过去一样层出不穷,“按下葫芦浮起瓢”。[详细]
南方网:政府转变职能须放权于社会力量
民政部长李立国指出,民政工作要注重借助社会力量,并直指有些机关和干部把什么权力都抓在手里,什么事情都搂在怀里,自己做不过来,又不肯放权、放手让社会力量做,结果是什么都做不了、做不好。[详细]
百姓若觉不幸福政府能够做什么
政府必须谨慎地守住权力边界,凡民未赋予之权力,不能随意越界,更不能以强权扩大其权力边界,以为自己的意志可以替代国民意志——可以说,这是一切不幸福的根源。[详细]
袁幼鸣:政府“去寻租化”是经济社会改革必由之路
旧的增长方式已经一再暴露,政府营利、“县际竞争”推动的GDP增长不是多数国民相对平等共享的增长,与此同时,公平与正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惨遭破坏。近年,执政党与中央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毋庸置疑,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部门非营利化、“去寻租化”是题中应有之义。[详细]

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对外抵御敌国;二是对内执行司法;三是创建并经营某些公共工程。而我们的政府什么都做,简直是个全才,生活在这样的政府下是不是很幸福?
凤凰网财经频道 | 编辑:Dhl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