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时之砂皮肤包下载:张扬和他的---《第二次握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2:08:52

第二次握手  
作者:张扬
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扬,著名作家,生于19445月,河南长葛人,在湖南长沙长大。196110月发表处女作。19632月写出《第二次握手》(初稿),后多次重写。文革中产生的1970年稿造成全国规模的手抄本流传,张扬因此于19751月被四人帮逮捕并内定死刑。19791月在胡耀邦直接干预下平反。《第二次握手》19797月正式出版后,累计印数达430万册,至今居新时期以来我国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的首位。该书重写本200610月在北京问世。
     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描写的是:大学生苏冠兰与丁洁琼相爱,但遭苏父反对。丁赴美留学,成为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留在国内的苏冠兰成了医学教授,并与父亲故友之女叶玉菡成婚。丁归国后,始知爱情的悲剧已无可挽回。便执意奔赴边疆,后为苏冠兰夫妇的诚意所感动,留在北京献身科研事业。
     张扬与《第二次握手》:20世纪60年代,在人们已经习惯于阅读以工农兵为主角的文学作品之际,张扬的《第二次握手》却是一本描述知识分子曲折的事业生活爱情的小说,它塑造了苏冠兰、丁洁琼、叶玉菡三个试图走科学救国道路的科学家形象。
     鲜为人知的是:小说主人公苏冠兰的原型就是张扬的舅舅。1963年初,十九岁的张扬到北京去看望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从事于药物研究工作的舅舅。临行之前,母亲和姨妈向他介绍起这位尚未谋面的亲人,在叙述中,姨妈不经意间说起了一件往事:有一天哥哥下班回来,走到隔壁的书房里,脱皮鞋换拖鞋,我进去叫他吃饭,怎么半天不出来,叫他没反应,我推开门往里头一看,你哥哥弯着腰,一个鞋已经换上拖鞋了,有一个鞋呢,皮鞋带还没解开,腰还弯着呢,在矮凳子上,扭头看着四合院里,我又叫了他几声,他是毫无反应,像凝固了一样,就说院子究竟发生什么事情,来了什么人,我就赶快回身走过去,把冲着院子的客厅门打开,一看就在门口站住一个很美的女人,穿着也不像我们国内的,我很吃惊,当时反应不过来,你哥哥肯定是看到了院子里来一个女客人,他为什么不出来,那么我进去叫他肯定是很冒然,他不出来肯定有他的理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客人,一看是个从事科学工作的,但是在国内的科学界,我们来往的人里没有这个人,而且穿着打扮也不像国内的人,她不进来,她说,好,我还有别的事,以后再说吧,我告辞了,她跨出门去要走的时候,站了几秒钟,好象还在企盼什么,思考什么,这个时候突然抬起头来,因为她站在门槛上高了一些,说请问你是他的夫人吗?而且我当时奇怪,我们都是爱人了,解放这么多年了,叫爱人,怎么叫夫人啊,资产阶级的说法。她说是啊,你多幸福。然后就走了,后来看着她的背景消失在胡同口。

  解说:怀着这份好奇,张扬在北京期间就开始积极构思故事,从舅舅那里收集素材,回到湖南,他立刻动手写了个一万多字的短篇小说,故事的开头用的就是他姨妈讲的那个"神秘来客"的故事,名字叫做《浪花》
     从小说的初稿《浪花》到《香山叶正红》再到《归来》,小说三易其名,历经十几稿,张扬也从一名中学生成长为一位知识青年,1965年,张扬插队到湖南省浏阳县的中岳公社,作为知青,下乡时他所拥有的全部财产就是亲戚朋友们慷慨解囊凑起来的十四元人民币,穷得连稿纸都买不起的他,在乡村的土屋中怀着对文学的热情不断修改着小说。直到1970年第一次入狱,才不得不停下来。

  主持人:其实在你的书被广泛的传抄传阅之前,你已经有挺大的麻烦了?

  张扬:对,蹲过一次监狱,第一次是我对文化革命提出怀疑,跟一个红卫兵小将的通信里头,对林彪,对文革,彻底提出过否定的怀疑,抄他的家发现我的信。

  解说:197212月,张扬终于在年关获得释放,这时,在物质和精神都极度匮乏的中国大地上,流传着一种故事梗概完全相同而文字长短不一的读物,被称为手抄本,其中包括《少女之心》等淫秽读物,于是,《第二次握手》也被划入坏书之列,不但描写了爱情,还提及了被四人帮视为眼中钉的周恩来。对此毫不知情的张扬仍在浏阳县的中岳公社,埋头改写小说。1975年的1月,两辆警车的不期而至,将张扬拉到了长沙的鹿洞里监狱。
     张扬对再次被捕没有过多的惊讶,或许是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命运已和小说《第二次握手》紧紧相连,而在当时批林批孔批周公的风声中,张扬在小说中对周恩来的赞颂,引起了姚文元的注意。
     欲加其罪,何患无辞。可是对小说《第二次握手》的定罪,着实花费了当时办案人员的一番苦心,甚至特意邀请了湖南某大学中文系的几十名中文系教师和"工农兵学员",在"帮助、鉴定"的名义下,对张扬展开了全面的批斗与围攻。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授凭借着他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以专家的姿态推断出了小说《第二次握手》这个爱情故事中所潜藏的的重大政治含义。最终,《第二次握手》被定下四大罪状:一、利用小说反党;二、吹捧臭老九;三、鼓吹科学救国;四、明明不准写爱情了,还非写不可。
     1976831,厚厚一大摞的"张扬案卷"交到了湖南省法院审判员李海初的手中,正是这位审判员使深陷沼泽的张扬意外地获得了一线生机。
     张扬:这个李海初法官,应该说他是救过很多人的命的,这个案作为大案,院长交给他办了,交给他办了以后,他一直不敢把真情说出来,当北京来人调查我的情况,要为我平反的时候,他说出了实话,他说当我接到这个案件,32本,摞到桌子上一米高,我一本一本的看,看完以后我想,如果经我的手把这样一个作者杀掉了,当我晚年回首往事,我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党性和良心,可是当时我绝对不能说出来,一说出来他们就把案卷抽走,交给别人办了,他们还是会把他杀掉的,我既不能办这个案,我又不能不办这个案,我就利用当时的法制的不健全,因为当时法制是什么呢,一个案子落在哪个法官手里放多久,没有明文规定的,我就揽了很多案子来,多干活,让我的座位堆满了案件,当他们催着要杀的时候,张扬的事要杀了,怎么样啊,我说你看,这么多案子,我得一件一件来。

  1979118,三十三岁的张扬终获释放,常年的牢狱之苦使得他的身体状况到了崩溃的边缘,体重不到40公斤。《第二次握手》又出版在即,张扬在北京结核病医院的病床上支起了小书桌,短短的50多天,完成了25万字的定稿。
     张扬: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书名有的叫什么《氢弹之母》,《归来》《归国》都有,其中有一本流传到北京,在北京的一个工厂里头,一个工人他从湖南衡阳带过去的,带过去以后,没有封面的,不知道叫什么书名了,北京的一个工人看完了以后,不知道叫什么书名,就贴了一张纸在上头,就写了个书名叫《第二次握手》,以北京为辐射点,向全国扩散的时候,就以《第二次握手》这个书名扩散的,包括当时的西藏都有,基本都叫《第二次握手》,所以它喧宾夺主,《第二次握手》倒成了正宗了,我给他取的名字倒不正宗了,当我在北京修改完这本书,青年出版社出版之前,他们找我商量,他说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大家都叫他《第二次握手》,是不是你也能够尊重大家的感情和意愿,就让他叫《第二次握手》吧,我说那就这样吧。

  主持人:《第二次握手》给张扬带来的荣誉和苦难都是他当初史料未及的,但他至今对这本书还是一往情深,张扬一直在写作,接下来他还准备再一次改写《第二次握手》。

 

胡耀邦两次为文革手抄本《第二次握手》平反
19632月,不满19岁的我写下短篇小说《第二次握手》。我发现她受到人们的喜爱,手稿往往流传出去无法收回,便一遍又一遍地写,由短篇渐成中篇。这部小说赞美知识分子,鼓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歌颂周恩来总理,描绘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反映,《握手》也不例外。当时还很年轻的我顽强保持着独立思考,在跟甚嚣尘上的极左势力对着干。文革开场后,我仍在一遍又一遍地写《握手》,对着干的色彩更加强烈。文革造成的政治肃杀和文艺荒芜,也使人们更加欢迎《握手》所渲染的感情世界。于是,文革高潮中写成的1970年稿开始在全国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后来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特殊的文学现象
  19741012四人帮成员姚文元从内参上看到《握手》传抄的反映。他要了一本看,并于1014指示:《握手》是一本很坏的东西不是一般的坏书实际上是搞修正主义,反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要查一下作者是谁,是怎么搞出来的?必要时可以请公安部门帮助查   197517,我在插队落户的湖南省浏阳县大围山区被捕,当天即解至省会长沙的省革委会公安局看守所。7天后的114第一次提审结束时,预审员宣布我的罪状是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这句黑话是指作品对周总理的歌颂,说明他们对姚文元的旨意心领神会。罪恶如此严重,又流毒全国,我因此被内定死刑。   19767月,这个内定的杀案,到法院走过场。然而值此关键时刻,遇上了正直的承办法官李海初。他读手稿后深受感动,暗中决定保护这部作品及其作者。他不动声色地将案子扣在手中,拖延下来,直拖了两年多,拖到1978……   北京。《中国青年报》于197810月复刊,女编辑顾志成回报社文艺部工作。她从读者来信中发现很多团员和青年曾因阅读、传抄《握手》而挨批斗受处分,他们极力赞扬并要求正式出版这个手抄本。顾志成忆起文革期间北京勒令收缴的手抄本中确有一个《握手》。在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支持下,顾志成开始了对《握手》来龙去脉的调查,从北京市公安局得知作者还被关押在湖南……   19771210,胡耀邦担任中组部长;19781225,担任党中央秘书长;而此前几天,他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政治局委员和中纪委第三书记。他在这些职位上大力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胡耀邦曾长期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因此,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很多同志都认识他、尊敬他。两社研究了《握手》的几个版本,认定这是一本好书,决定寻找作者并出版这本书。为此,派顾志成和中青社女编辑邝夏渝前往湖南。19781215顾、邝飞抵长沙,在这毛主席的故乡、华主席长期工作过的地方处处遇到阻力和刁难。有一个人友好对待并切实帮助她们,那就是省法院的李海初。19781231,顾志成、邝夏渝飞回北京。李海初知道此案的特殊背景,忧心忡忡地说:这案子在湖南可能永远解决不了……”顾志成答:湖南解决不了,我们回北京解决!李疑虑道:北京……有希望吗?顾志成满怀信心:你等着好消息吧!  顾志成、邝夏渝赴长沙调查期间,胡耀邦开始关注这个案子。他给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胡德华打电话,要求就此案写个内参,待他作出批示后两社可以通知湖南方面结案放人。197919,中国青年报在《青运情况》上发了题为《〈归来〉是本好小说·作者张扬应平反出狱》的内参。12日上午,李海初记录了顾志成的北京来电:回北京后,向领导报告了我们来湖南的情况,并立即印了一个内部情况报告了中央主席、副主席及有关部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张扬案是**。现已经中央同意这样认定,并通知湖南按**处理。最近两天湖南会接到中央指示。  顾志成电话中说到的内部情况,即指中国青年报的《青运情况》;她提到的中央同意这样认定,即指胡耀邦的批示。胡耀邦甚至考虑到我是个知青,批示指出要把我的户口迁回长沙并安排工作。   考虑到湖南某些人可能的顽固态度,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79116又给胡耀邦写了个报告。胡耀邦120仔细读了这个报告并在湖南省公安局称这个案子不是根据姚文元的批示抓的,是根据华国锋同志的批示抓的句下画了杠杠,在省公安局预审处副处长主审张案的黄志明同志仍坚持原来的看法,并说:即使《归来》不是反动小说,张扬也是反革命!’”句下画杠并旁批:这个同志的态度不对!  胡耀邦又在122给胡德华写了一封信:   你们对这个情况了解得很好。既然你们了解了,你又是中纪委委员,你就有权参与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请你会同中组部宣教局同志,高等法院和公安部专管这方面工作的同志,同湖南省委商量认真正确解决这个问题,解决后,请将结果报告有关部门。  事实上,我已经在118平反出狱了。我在狱中身患重病。医生说,如果晚出狱一个月,必死无疑!   可是,事情出现了反复。湖南省原《握手》专案组四名成员于19794月出面写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信,坚持说张扬是个现行反革命,质问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出版社想干什么   显然,这次的矛头直指胡耀邦,直指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1979529中国青年出版社接到停止出版《握手》的指令。   当时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王维玲,是平反《握手》这场战斗的主要指挥员之一。胡耀邦把他叫去谈了几个小时,仔细询问张扬的情况和《握手》的内容,然后指示他组织力量,认真调查研究,针对四人信写一份充分摆事实讲道理的报告……   胡耀邦这次没有作批示,而是要求下级干部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根据胡耀邦指示,坚持不同主张的双方在怀仁堂一间会议室举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论战。双方从午后论战到深夜。吃了宵夜,要继续辩论之时,才发现原告方全部人马悄悄撤了———至此,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再次胜诉了,《握手》及其作者再度平反了!   针对辩论结果,胡耀邦作出相关批示,肯定《握手》是好书,作者是好人。   从1970年起,在国家和民族极其困难的日子里,《握手》曾以手抄本形式传遍全国,使成千上万的读者,在冷漠的寒夜里,得到瞬刻的温暖”(丁玲语)   在胡耀邦直接关怀下两次平反的《第二次握手》,19797月终于以25万字的长篇小说形式正式出版,两三年内总发行量即达430万册,至今居新时期以来当代长篇小说印数的首位。另有朝、蒙、维、哈萨克等4种少数民族文译本。她被认为是建国以来第一部正面描绘知识分子形象的作品第一部描绘周总理光辉形象的文学作品。小说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鼓吹和对纯真爱情的描绘,被认为是文革时期对极左势力一种针锋相对的突破。一位作家说:她写在知识分子不被当人看的岁月里。她第一次告诉人们:知识分子不但是人,而且是非常可敬可爱的人!”1999年这部小说入选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

推荐你看的一本书——张扬《第二次握手》

    握手,是人们生活中发生过千千万万次的寻常事情。但对苏冠兰教授和他的琼姐来说却是例外;他俩之间,一共只有过两次握手——然而,却是那种让两颗心脏一齐振动,让两个灵魂一起燃烧的握手。第一次发生在他们的初恋时节,那是一九二九年夏季,在古城南京的火车站。那时的他俩,都还是翩翩少年;那时的他俩,怎么会想到啊,他们的第二次握手,竟会在整整三十年之后!

   
这是一部抒情诗般感人肺腑的长篇小说。文革中它曾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全国,被称为划过沉沉黑夜的一道闪电感动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中国人,使千百万读者心里燃起光明的火焰,作者却因此被逮捕入狱并内定死刑

     
看完这部书之后,心情一直被这个结局困扰着,为她的结局伤心,为她的执著,为她的正义,为她的痴情,特别是丁洁琼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只有一次爱情,也只能有一次爱情,让我深深的感动,为她的等待感到不平,30年等待最后等来的却是苏冠兰已经成为他人夫,他人父,虽然他的心里仍只有她一个人,但是以后的岁月,她却只能一个人走过。不能去苛责苏冠兰什么,只是不明白……就像那句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