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高登和泰勒 不和:官媒引述学者:启动三年无突破 大部制改革需高层大力推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1:42:38

官媒引述学者:启动三年无突破 大部制改革需高层大力推进

(2011-01-25)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 于泽远 报道

北京

  曾经被舆论寄予厚望的中国“大部制”改革启动近三年来并未取得实质突破,中央部委政出多门、部门职能交叉扯皮,有利争、无利躲等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官方媒体引述学者说,大部制改革仍需要高层大力度统筹推进。

  新华社下属的《瞭望东方周刊》报道,作为2008年大部门制改革的典型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仍面临权力掣肘和职能理顺等问题,例如对汽车制造业,尽管工信部接收了部分管理机构,投资审核职能却一直无法落地,工信部内部将这种状态比作“交人不交枪”。

  按照2008年国务院批准的机构改革三定(定职责、定机构、定人员编制)方案,工信部主要由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及国家发改委部分司局整合而成。其职责定位是:制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但在2010年底,卸任的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坦言自己任内的一大遗憾,是没能落实“三定”方案中工信部对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管理的权限。李毅中此前也曾多次提到工信部的“三定”方案离落实到位还有差距。

  工信部的“权限不足”不是孤例,国家能源局、人保部、住建部等改革后的“大部”都面临同样问题。大部门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即是回应社会需求,提供大服务、大管理。“大车”已是事实,可拉车的仍是“小马”。

  2008年成立的国家能源局,以副部的级别,协调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一众副部级国企巨头。外界一开始就认为如此安排难免体制摩擦的隐患。运行两年多来,能源管理的各项职能仍分散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土部、电监会、安监总局等多个部门,诟病已久的油气荒和煤电顶牛也仍在循环反复。

  一个典型例子是,2010年上半年国家电网收购两家电厂,被力推电力改革的人士认为有违2002年改革方案确立的“主辅分离”目标,却接连得到国资委和发改委的批准。  报道引述国家能源局内部一名官员说:“体制改革停滞,行业垄断延伸,政府监管不力,转变方式在嘴上,科学发展在纸上。” 建设部改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之后,变化也不明显。“城市规划法也改成了城乡规划法,可现实中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性变化,光改名字有什么用呢?”一名学者表示,“比如住建部按照中央要求,2011年计划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但是否具备充足的手段来推进,还有待观察。”

  其他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尚未划入社会救济、住房保障等“大社保”职能,交通运输部没有囊括铁路系统,文化部和新闻出版总署一度为网络游戏管理“打架”,医疗改革方案仍需10多个部门联合出台,都在彰示了2008年的大部门制的改革只是一个阶段性产物。

部门利益是改革最大阻碍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宪法行政法研究室主任周汉华认为,由于高层的“三定”方案本身非常简略,操作中需要很多解释、合作,而各部委往往有自己的法律依据,以及各式红头文件,相互冲突不断,“最后的结果,是所有部门都说自己权力不够。”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大部门制改革还没有形成共识,即如何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来作具体设计。中央缺少体制机制的改革综合方案,就难以落实大部门制的理念和目标。高层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以突破部门利益这一改革的最大阻碍。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目前大部门制改革没有到位,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效率的成效不明显,一些部门通过各种规定、文件反而加强了自身权力,对上表现为中央大政方针落实不下去,对下表现为权力过度集中。

  他指出,如果政府机构改革要防止机构和人员的扩张冲动,可考虑通过两条红线来控制:一为规定政府全年收入不得超过GDP的30%(现在是35%左右);二为规定党政公务以及行政性事业不得超过GDP的20%(现在接近40%)。此为釜底抽薪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