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杂志订阅:蚕豆品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44:53
淮安市育成高产大蚕豆新品种
发布时间:2004-3-22 11:33:11 〖加入我的书签〗 〖关闭窗口〗
淮安市种子站科技人员于1999年从国外引进的蚕豆品种中,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并多代选育,现已培育出一批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的大蚕豆新品种(系),与国内目前种植的蚕豆品种有较多的独特之处。
一是长荚、粒多:一般蚕豆荚长在10厘米左右,每荚2?3粒;而淮安大蚕豆豆荚长达20?25厘米,每荚4?6粒,有的多达7?8粒。
二是粒大、出仁率高:普通蚕豆百粒重在200克、干重在120克?140克;淮安大蚕豆百粒鲜重高达400克左右、干重达180?200克。鲜荚普通蚕豆一般出仁率为40%左右,淮安大蚕豆则达50%以上。
三是产量高:淮安大蚕豆亩产鲜荚可达1300公斤,干粒亩产250公斤以上,比普通蚕豆每亩分别增产300公斤和50公斤以上。
四是品质优:鲜豆粒(仁)与普通蚕豆同煮(炒),煮(炒)时间短,且质地细软,食用口感好。豆粒大而光滑,是食用加工、速冻、保鲜的好材料。
五是矮杆抗倒:植株高度一般在70?80厘米,比普通蚕豆矮20?30厘米,几年种植均未发生倒伏现象,可解决普通蚕豆易倒伏问题。
六是适应性广:近两年在我省北部的涟水县、南至无锡、常州等地试种,表现抗病、抗寒、抗旱,适宜范围广。生育期和栽培措施与当地普通蚕豆相仿。
目前,淮安大蚕豆仍处于封闭提纯和扩繁阶段,现几个品系已有一定的规模,有意者可商讨品种权转让或合作开发等事宜,欢迎五月中旬前来实地考察。
蚕豆新品种简介
2004-09-17
1、“慈溪大粒1号” 。 “慈溪大粒1号”为鲜食加工型蚕豆品种,品种特点是植株生长势强,结荚集中,主要分布在植株基部,中上部很少结荚;荚形长且匀称,以三粒荚为主,外观商品性好。鲜豆粒形大,颜色翠绿,鲜食风味好。一般每株分枝数5~7个,每个分枝结荚2~4个,每株结荚数12~16个,单株鲜荚产量0.5公斤左右,且豆荚大小均匀,成熟期较为一致。产量高,亩产1000-1250公斤,比其它菜豆增产20%以上。抗性好,耐赤斑病和褐斑病。籽粒大,鲜豆百粒重450克以上,干豆百粒重190-220克。品质优,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均好于其它品种,可溶性总量11.5%。适应性广等优点。是目前浙江省推广的蚕豆新品种。
2、 “白花大粒” 。 “白花大粒”蚕豆是浙江省种子公司与舟山市种子公司协作选育而成的特大蚕豆新品种。该品种植株较矮,一般高80厘米左右,茎秆粗壮,叶片宽大而较厚,叶色淡绿。分枝能力较强,生长茂盛。花白带粉色,始荚部位低,荚特长,一般14-16厘米,长的可达20厘米以上,每荚2-3粒,豆粒较大,鲜豆粒每百粒重450克左右,种子百粒重约200克。该品种适宜作蔬菜鲜食,品质极佳,皮白而薄,煮熟皮酥,鲜美可口,宜速冻加工,出口创汇。 “白花大粒”蚕豆一般亩产鲜荚800公斤,高的可超一吨。
栽培要点:( 1)适期播种。我省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宜。( 2)力争全苗。该品种发芽率偏低,顶土较差,提高播种质量,浅播松土薄土覆盖,力争多出苗、出全苗。( 3)适度密植。套种行距0.3-0.4×1米,每亩2000穴。纯播采用宽窄行,每亩2500穴。每穴播种1-2粒。(4)增施氮肥。一般每亩增施尿素7-8公斤,分出苗后与返春后两次施下。(5)整枝培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蚕豆撑起青海农业一片天
食品产业网 (2004-8-11)
蚕豆撑起青海农业一片天
在绿色食品倍受崇尚的今天,作为一种绿色植物和优质的蛋白源,蚕豆因其具有营养和保健的双重功效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作为蚕豆的高产地区,我省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这一产品的优势,最终实现蚕豆生产的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和高效化,从而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更好的作用,这不仅值得省上科研人员去认真研究和思考,更需要有关企业的关注和政府的支持。
蚕豆是青海的特色作物和传统的出口创汇优势作物,一直以来,它都为我省农民脱贫致富做出着积极的贡献。曾有省内专家和科研人员预测,蚕豆产业将成为21世纪青海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这种预测并非是空穴来风。
青海是我国春蚕豆的高产区,一般丰产田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高产田则能达到500公斤左右,曾多次创造国内小面积高产纪录,其在青海所具有的生长势强、结荚多、籽粒大、百粒重高的产量优势是很多地区所无法比超的。而且,青海的蚕豆豆粒大、饱满、色泽佳、无虫蛀,尤其是无豆蟓危害,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很强的商品优势。对于发展蚕豆鲜产品和优质蚕豆种子,青海蚕豆还具有明显的反季节优势。近年来,青海大豆不仅享誉国内市场,而且还畅销国外市场,中东、东南亚以及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在进口青海蚕豆。
如今,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和膳食结构的改变,蚕豆作为绿色植物和优质的蛋白源,因其具有“营养——保健”双重功效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人就有喜食蚕豆的习惯,尤其是对蚕豆的保鲜速冻产品需求量巨大,其每年仅进口速冻蚕豆产品就达5万吨左右。中东国家和欧洲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对作为优质饲用蚕豆的进口数量也非常大。这些都为青海蚕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
加之近年来我省科研人员从未放松对蚕豆品种和质量提高的研究,这也使得青海蚕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了优胜之势。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袁名宜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多年来,蚕豆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青海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从事农作物改良研究五十多年,于1994年成功培育了蚕豆“青海9号”,在省科委的大力推广下,经过两年时间,又先后育成了蚕豆品种11个,并引入品种1个,这些优良品种在我省蚕豆生产和出口创汇中均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青海9号”、“青海10号”蚕豆种植面积已占到全省蚕豆种植面积的70%以上。此外,我省还研制了不同生态区的“蚕豆大面积综合丰产栽培技术”,并在生产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十五”期间,为解决蚕豆品种保纯快繁问题,我省还开展了蚕豆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现已成功培育成组培苗大田再生株,并初步研制出了“蚕豆组织培养快繁体系”,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通过以上种种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青海蚕豆产业的发展确实是基础扎实、前景乐观。
这几年,我省各级政府就已经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推广蚕豆的大面积种植。在抓增单产,上质量,创品牌的同时,省上还集中精力指导农民进行蚕豆的流通和销售,务求将产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我们相信,青海的蚕豆产业必将走的更远更好。
“马牙”蚕豆———昔日农家品种走上标准化之路
湟源有什么?
湟源地处我省东西部交界处,境内有闻名遐迩的日月山和关于文成公主的传说……其实不止是这些,在当今国际农产品贸易上,湟源凭借其“马牙”蚕豆而声名远扬。
“马牙”蚕豆因其形似马牙而得名,是湟源县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选育出的优良农家品种,由大华镇池汉村农民自发培育而成。作为农家品种,它曾在当时的“广交会”上叫响省内外,有过不凡的战绩,并且成为了青海蚕豆的代名词。但在只注重产量的过去,这一“战绩”并没能为它带来任何荣耀,甚至一度因为与其它品种混种,导致其自身种性严重退化,险些绝种。
还是应了那句老话,“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当时在广交会上已闯出了品牌的“马牙”蚕豆出口海外后,受到了韩国、日本等国客商的青睐。因为相比较“马牙”蚕豆具有籽粒饱满、口感好、皮薄、无虫蛀、粗蛋白含量高等特性。他们便认准了“马牙”蚕豆的品牌,使得“马牙”蚕豆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广阔市场的牵引,从2000年起,省上和县上开始立项重点扶植“马牙”蚕豆的提纯复壮和规模化生产,从此,这个昔日土生土长的农家品种逐步走上了标准化生产的路子。
2002年以来,省财政厅、省农牧厅、省农技推广总站、省质量监督局等部门扶持资金170万元,用于“湟源县‘马牙’蚕豆标准化示范建设项目”、“湟源县蚕豆规范化生产技术推广项目”等项目建设。今年湟源县的九乡一镇建立出口“马牙”蚕豆标准化生产基地3.5万亩。通过提纯复壮、机械化点播、平衡施肥、定点取样等措施,保证了“马牙”蚕豆的最终质量和产量。经过几年来的提纯复壮,全县已建成了以申中、大华、和平3个乡为主的繁种基地3000亩,种子田的纯度达到了85%,恢复了其优良种性,年可向大田提供优质良种90万公斤。为了进一步推进“马牙”蚕豆的标准化生产,县上今年又引进了播种机200台,由项目区提供给重点农户。
在后期的培育、管理上,湟源县通过各级农科部门积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生产资料等全方位服务,使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及时获取生长信息,发现问题,随时改进生产中存在的不足。为此,县上还在“马牙”蚕豆标准化示范建设项目区内设立了16个固定监测点、24个动态监测点,对“马牙”蚕豆生长过程中的营养成分、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做到了随时检测、及时调整。
通过标准化生产,“马牙”蚕豆已经发展为湟源县的优势农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近两年的年生产规模从过去的零星种植达到了3万亩左右,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从去年开始,源达公司还和县上6000多户农民签订了合同,订单规模达到3.5万亩。去年一年,全县实现“马牙”蚕豆销售收入1520万元,仅此一项就实现了人均增收120元。今年湟源“马牙”蚕豆的订单面积扩大到了4万亩。
当笔者一行来到了申中乡韭菜沟村,村长卢延章介绍道,这个村总体耕地面积1700多亩,全村169户基本都种上了“马牙”蚕豆,种植面积达900多亩。村里还成立了“马牙”蚕豆有机栽培协会,有会员40多人。当我们问到今年马牙蚕豆的生长情况时,他说:“今年雨水好,地里蚕豆的长势不错,应该会有个好收成。”
企业人语:
小作物做出大文章
——访青海源达国际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永贵
从1999年公司初建时的200吨出口量到2003年的3000吨的出口量,短短五年时间,青海源达国际商务有限公司依靠蚕豆的出口,凭借着拼搏奋斗和诚信务实的精神开创出了一片新天地。对于成就了自己事业的小小蚕豆,青海源达国际商务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的赵永贵有着一种难以述说的情怀。
1987年5月从日本学习回来的赵永贵进入了青海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在他看来在这个外贸企业里他所学习的语言一定会起到作用。的确,很快他就在工作中如鱼得水,其主要的业务就是针对日本蚕豆的市场。
1999年青海源达国际商务有限公司成立,由于行业中的业绩和知名度,他被聘加入公司管理层。通过近5年的努力,源达公司得到快速发展,在蚕豆出口量逐年增加的同时,还与湟源县协作建设了蚕豆出口基地,2003年订单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今年又扩大了5000亩。他还成为湟源县蚕豆有机栽培协会的会长。
对于蚕豆基地的未来,赵永贵有着自己的看法:“对于青海蚕豆产业发展而言,绿色植物、环保植物这些都不能再成为蚕豆出口基地的追求目标,作为青海蚕豆出口基地既然要以市场为中心,也就要向蚕豆的有机种植迈进,这也将成为青海蚕豆继续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基础”。
作为外向型的商务企业,源达公司一直在走在了市场的最前沿。熟知市场对蚕豆的需求以及具体要求的赵永贵认为,青海蚕豆产业之所以难以做大做强,其主要原因是市场里打拼的商家、负责协调的行政单位、有技术能力的研究单位以及生产蚕豆的农民总是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与信息的流动,市场的信息总是难以快速直接的传递给生产者。如果能把市场信息及时有机地循环起来,实现有计划、无害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同时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相信蚕豆产业的前景是光明的,它必将推动我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评说:
亮出你的牌子来
说到蚕豆,记忆犹新。小时候,经常在田间地头玩耍,从那时,就知道蚕豆是祖上和父辈及我们这一代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粮。大约从那时起,蚕豆花开时就给我带来喜悦。因为我和我的伙伴知道,春天就要过去,迎来的是秋天。
儿时的印象总是深刻的。等到懂事以后,甚至走到工作岗位上,对蚕豆总不能释怀。渐渐知道蚕豆不仅是果腹的食物,而且还可以卖出了不起的价钱,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得知,蚕豆不仅可以卖出好价钱,而且还上升到了以“品牌”论身价。再后来听说我省湟源的“马牙”蚕豆以其颗粒匀称、皮色光亮、品质优异、无国际检疫病虫害对象,而在国际上享有声誉,被称为“中国蚕豆的佼佼者”。在港口只要说是青海的“马牙”蚕豆,基本上是免检产品。
说到品牌,很多人会联想到机器轰鸣、规模巨大的工业企业以及高尖端的工业产品。很难将其与农产品相联系。长期以来“萝卜白菜、装筐就卖”的农产品销售方式导致了农产品品牌观念的淡薄。究其原委,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牌子的缘故。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者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相应地农产品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市场进入就显得困难。能否在同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竞争过程中脱颖而出,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很大程度上还要看牌子有多硬。
有了品牌,过去人们“靠天吃饭”的观念就会改变,从而走上农产品生产的“产精品、创名牌”优质生产之路。
有了品牌,农产品的附加值就会成倍提高。客商们就会一请就到或者不请自来。如此农民们坐在家门口就可以销售自家产品。
青海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在这块沃土上,可以生长受世人青睐的农产品,如要让世人知晓,关键还要看品牌。我们期望有更多的农产品能亮出牌子来,带给农民更多的效益。
走进产业化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省蚕豆的品种结构还不十分合理。青海蚕豆主栽品种主要以粮用型为主,而当前国际市场大量需求的是蔬菜型和加工型蚕豆品种;其次,我省蚕豆的产销体系尚未完善和成熟,许多外贸企业与生产基地之间的“订单”合作仅处于初级阶段;加上外贸企业小而分散,其经营规模和竞争力缺乏打造品牌的基础和能力,使省内无法形成一种品牌优势;还有,就是我省目前的蚕豆加工技术仍然比较落后,产品仍以附加值低的传统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尚处于空白,尤其是市场需求量大的鲜品加工。我省商品蚕豆从生产到最后卖出,实际上只是一种原料的买卖,而其中间环节的利益流失大概在30%—40%。
除此之外,市场信息不灵也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不论农民还是商家、经纪人在农产品销售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准的问题,在生产种植上,带有一定盲目性,在流通上有时坐失良机,卖不到好价钱,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对青海今后的蚕豆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和要求。
相关链接
▲▲生产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推动下,我省蚕豆生产有了长足发展。80年代我省蚕豆种植面积仅20多万亩,90年代种植面积扩大到近30万亩。上世纪末,通过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目前,我省蚕豆面积达到了40多万亩,年总产蚕豆8万吨以上。蚕豆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区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湟源、互助土族自治县等四县,已初步形成全省的蚕豆生产基地。
▲▲生产特点
产量高;产品无公害,产区多集中在无工业污染的湟水上游地区,病虫害少;比较效益突出,收购价格高而且稳定,亩均纯收入可达400元以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较高。
▲▲生态优势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冷季豆类种植的特殊生态区,主要表现在:气候冷凉,温度适宜;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适中。是我国春蚕豆的最佳种植适宜区。
青海“大豆”以其商品特色享誉并畅销国内外市场。近几年,年产商品蚕豆5万吨以上,其中出口蚕豆干籽粒2万吨以上,占全国出口蚕豆的30  %左右,主要销往日本、中东、东南亚和欧洲等地。
蚕※豆※史※话
蚕豆,别名胡豆、佛豆、罗汉豆等,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用豆类作物,原产西南亚一带。据《太平御览》记载,“张骞使外国得胡豆归”,说明我国种植蚕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蚕豆自古代从西域传入我国,青海地处丝绸之路南侧,大量史实证明,我省是种植最早的地区之一。
蚕豆一身是宝。它是重要的药材,主要功能是健脾去湿,通便凉血。蚕豆的种子、茎、叶、花、荚壳、种皮均可作药用。蚕豆又可作粮食,也可磨粉制造粉皮、粉丝、豆酱、酱油及各种糕点。
青海是我国重要的春蚕豆栽培区。青海农业区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宜蚕豆的生长和发育,所以大多数的丰产品种,都荚大粒硕,颗实饱满,色泽艳丽,整齐一致,千粒重一般为1300至2000克,有的大粒品种甚至可达3000克以上,所以当地又称其为“大豆”。青海蚕豆,品质佳良,营养丰富,无病无虫,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据分析,青海蚕豆蛋白质含量通常在28.8%,脂肪含量为1.5%,碳水化合物为48.5%。此外,还含有较丰富的磷和一定的钙、铁等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尼克酸等。蚕豆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仅次于黄豆,而高于其它豆类。
采编:moji 文章来源:青海日报

发表评论
青海11号蚕豆为农民带来高收益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8年10月8日14:15)
青海11号蚕豆为农民带来高收益
秋收时节,笔者来到青海省湟中县的拦隆口、多巴、李家山、田家寨等乡镇,只见大面积种植青海11号蚕豆新品种喜获丰收,这种无豆蟓、粒大、皮亮的蚕豆不仅成为企业出口的“主打产品”,而且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这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培育的新品种———青海11号蚕豆。今年这个县种植青海11号蚕豆面积达10万亩,仅此一项,农民将增收600多万元。据了解,近几年,青海11号蚕豆在川水地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亩产值高达1600元,成为种植业增收的优良品种之一。
青海11号蚕豆是青海省科技厅资助的“十五”重大科技招标攻关项目。该品种籽粒大、丰产性好,增产显著,一般亩产300~350公斤,丰产田可达500公斤以上,适于海拔2000~2600米的川水地区种植,成为青海省川水地区大粒蚕豆的换代品种。目前,在青海省川水地区已形成以青海11号蚕豆为主栽品种的大粒外向型蚕豆优势产业带,种植面积约占青海省川水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0%~12%,年产大粒蚕豆5~6万吨。青海11号蚕豆无豆蟓、粒大、皮亮,被国内外不少商家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蚕豆,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成为蚕豆出口的“主打产品”。青海由此成为我国大粒蚕豆重要的出口基地。
青海11号蚕豆还推广到宁夏、甘肃、西藏、内蒙古、河北等省区春蚕豆产区种植,三年累计推广面积达114.65万亩,新增总产2855.09万公斤,新增总产值6417.01万元。
专家分析,青海蚕豆将在雨养型农业系统形成约50万亩左右的粮饲兼用型蚕豆的优势产业带,推动青海省蚕豆产业的优化与升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小小蚕豆,长成大大“摇钱树”
十大特色产业促农牧民增收系列报道之三
2011年01月14日 10:35:49 星期五 作者:记者 邵秀芳 来源:西海农民报
中国藏族网通讯 小小的蚕豆能带来多少收入?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沙沟乡尕巴村农民仁青告诉你:“去年气候干旱,小麦减产,是蚕豆救了我们,每公斤6.4元在地头就收了,我家3亩收入了近5000元。”据了解,贵南县在沙沟乡种植青海9号和12号蚕豆3363亩,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基地蚕豆总产量为185万斤,亩产275公斤,与种植小麦等作物相比,每亩蚕豆可增收810元,共增收272.4万元。
而凭借青海蚕豆这个金字招牌得到丰厚效益的,当属我省经营蚕豆最知名的青海源兴工贸有限公司。12月31日,记者来到青海源兴工贸公司,总经理赵永贵正在接收传真。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所要与我公司签订60吨供货合同!"”的确,这对源兴公司意义不一般。从2005年分散种植到如今10万亩生产基地的建立,从创业时的举步维艰到如今蚕豆漂洋过海、外国客商主动上门签订合同,五年来,源兴公司靠特色产业发了家,农民也靠大龙头致了富。去年该公司收购蚕豆1.7万吨,实现产值1.28亿元,带动基地近3万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公司笑了,农民乐了。
青海是全国春蚕豆最佳生态适宜区,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长江以北春蚕豆区第三位。我省蚕豆育种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育成的青海3号、9号、10号、11号、12号、马牙等蚕豆品种,不仅是我省的主栽品种,而且在我国春蚕豆区广泛种植,是宁夏、西藏地区和甘肃部分地区的主要品种。
多年来,我省加大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加强商品基地建设,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推动了蚕豆产业的稳定发展,已成为我国春蚕豆原种扩繁基地和出口蚕豆生产基地。去年,全省蚕豆种植面积为35.07万亩,单产219公斤/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7公斤。总产7.68万吨,产值3.99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8.2 %、283.6%。目前已形成以湟中、互助、大通、湟源、贵南、共和等6个县为主的优质蚕豆生产基地。
我省推广的蚕豆品种具有良好的抗逆性、丰产性和商品属性,同时有较为成熟的标准化栽培技术。通过高产示范,涌现出了整乡、整村平均亩产350公斤以上的高产典型,部分尖子田亩产达450-500公斤,而目前全省蚕豆平均单产只有210公斤,通过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供应能力等措施,亩均单产可提高10公斤,总产达到10万吨以上。
谋定而后动。蚕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我省各级农业部门层层深入推进特色产业的艰辛。从不断调优品种达到主要种植区良种全覆盖,到立足于出口创汇,加强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从加快推进无公害生产、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科技化提质、市场化增效,积极推行套种、间种等模式,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建立产、加、销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青海蚕豆巨大的特色产业潜力正在被一一挖掘。
据了解,到“十二五”末,我省蚕豆面积稳定在46万亩,并全部实现品种优质化,单产提高到220公斤,总产达到10万吨以上,产值达到4亿元以上。
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我省蚕豆已经通过源兴公司已在国外注册成功。青海蚕豆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和消费者青睐,已然成为了全省广大豆农的摇钱树,正承载着许许多多的农牧民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梦想飞向全世界。
小蚕豆成了农民致富的“金豆豆”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8年5月16日14:20)
小蚕豆成了农民致富的“金豆豆”
继宁南山区“金豆豆”马铃薯之后,又有一种小豆豆———蚕豆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新宝贝。3月23日,银川清真食品产业龙头企业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与隆德县在当地签订了收购蚕豆最低保护价每公斤3元、种植10万亩的协议,使银川清真食品产业的特色休闲食品有了原料生产“大后方”。
“5年前一公斤才1.2元,去年一公斤达到3.3元,今年还没种就有了最低保护价,这就解决了销售的后顾之忧,所以我们准备要加大种植面积。”隆德县陈靳乡农民张开平签完协议后欣喜地对记者说。
厚生记公司以发展“乡村豆”系列清真特色休闲食品为主,目前已形成年加工蚕豆5万吨的生产能力。为确保优良、充足的原料,厚生记选择了宁夏南部六盘山区作为原料生产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蚕豆种植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2007年,隆德县沿六盘山6个乡镇50%以上的耕地都种了蚕豆,面积比3年前翻了一番,种植面积发展到7万多亩,种植区农民人均来自蚕豆的收入300多元。
如今,经过厚生记的深度加工和精细包装,昔日名不见经传的隆德蚕豆已遍销全国各地,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力“推手”。
李锦文和他的“蚕豆王国”


www.qidongnews.com    2006年6月6日
李锦文,男,69岁,高级农艺师,蚕豆育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正是蚕豆成熟的季节。走进李锦文的6亩试验田,犹如来到了一个蚕豆王国。这里长着100多个品种的蚕豆:有荚长30多厘米的,有10荚重达1斤的,还有像葡萄串的……李锦文犹如一个魔术师,把普普通通的蚕豆变幻得千奇百怪。
李锦文跟蚕豆打了一辈子的交道。1960年,走出大学校门的李锦文,就对培育蚕豆情有独钟。他一头扎进了试验田,通过辐射诱变和杂交育种等方法,突破了传统的“蚕豆变异大,不易选育”的难题,选育出了抗锈病蚕豆,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当时国际领先水平。
从此,李锦文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成功培育了“启豆一号”和“启豆二号”,这两个品种的产量比传统品种增长30~40%,在长江流域被广泛推广种植。李锦文告诉记者:“现在启东的50多万亩蚕豆中,还是‘启豆二号’当家。”
从20世纪90年代起,李锦文开始致力于蚕豆优质大粒品种选育研究。1993年,他培育出“启豆三号”白皮大粒品种,平均百粒重125克(国际标准百粒重120克为大粒品种)。在此基础上,他又成功培育了“启豆四号”绿皮品种,平均百粒重105~110克。从“启豆一号”到“启豆四号”,李锦文在国内蚕豆育种界声名鹊起,他先后当选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1997年,李锦文从启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退休,他选择了继续从事自己心爱的事业。李锦文创办了启东市绿源豆类研究所,该企业是我市第一家省级科技型民营企业。2000年,他从推广品种“启豆四号”的田间自然变异株中,经系统定向筛选和品种自交纯化,成功培育出平均百粒重达220克左右的“启豆五号”绿皮大粒新品种。“启豆五号”比国内现有的绿皮品种大一倍,比日本大白皮品种大30克左右,该品种蛋白质含量32.07%,比一般品种高6%。随后,李锦文又成功选育了白皮大粒长荚“启豆六号”新品种,比日本大白皮品种产量高20%。经启东南阳镇等地试种,青豆荚每公顷产量1.725万公斤,最适宜作为时令蔬菜上市。
年近70岁了,但李锦文没有放慢培育蚕豆新品的脚步。每天,他都骑着电瓶车,从紫薇二村的家赶到市区北郊的试验田,然后呆在试验田里潜心研究。2001年,他从西欧引进了几百个新品种进行选育,前不久,特大粒型出口加工专用及早熟时令蔬菜型两个新品培育成功。李锦文高兴地说:“特大粒型出口加工专用品种将使中国蚕豆无法批量出口成为历史,早熟时令蔬菜型品种可以使青蚕豆上市提前到清明、甚至春节,目前,这两个品种的鉴定、命名工作已经开始,准备命名为‘启豆七号’、‘启豆八号’。”
采访结束时,李锦文告诉了记者这样一件事:他的朋友在香港见到当地超市卖从日本进口的小包装蚕豆,三荚11粒要卖38港元。李锦文感慨地说:“要是我们也能种这样的蚕豆,那多好啊。趁现在身体还行,我还要继续努力,多培育些蚕豆新品。”
陈红美
阮世忠:小蚕豆带着农户奔小康
发布时间: 2008-10-22   中国台州网  http://www.taizhou.com.cn  【大 中 小】 【打印】

阮世忠,临海人,宁夏台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宁夏盛世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宁夏银川百盛宾馆有限公司总经理、宁夏盛世花园大酒店有限公司总经理。
公司地址:银川市德胜工业园区德胜大道东路11号
公司电话:0951-8080888
六盘山的蚕豆熟了。
一车又一车成熟的蚕豆拉往阮世忠的宁夏厚生记食品公司。数着手中的一叠叠钱,农民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这小小的蚕豆,在阮世忠手中,神奇地变成了“致富豆”,带动了六盘山地区的一万多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2000年秋天,阮世忠来到宁夏六盘山区。一路过来,公路边上摆着小筐卖蚕豆的农民引起了他的注意。阮世忠下了车,和路边的农民攀谈了起来。
“大爷,你这豆多少钱一斤啊?”
“六毛钱。”
“一年能有多少豆子啊?”
“我种得不多,但这村家家户户都在种这个豆子,许多村都有。”
……
从小在苦水中泡大的阮世忠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1983年,才17岁的阮世忠就随着“支援大西北”的队伍来到宁夏银川,他蹬过人力三轮车,在饭馆里帮过工、当过厨师……也开办过小饭馆、小商店、小蜡烛厂。初来宁夏之时,干冷刺骨的寒风夹杂着漫天飞舞的尘沙,让他很不适应这里的生活,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下来。到1996年时,阮世忠已积累了第一桶金,他创办了宁夏盛世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以副食品批发为主,先后担当了全国20多家名优特新食品在宁夏的销售总代理,并以二级、三级市场为中心,形成了自己的营销网络,销售区域覆盖宁夏全区,并辐射到了陕西、内蒙古和甘肃等地区,年销售额很快就达到了2000多万元,成了银川市商业零售业的一匹“黑马”。这次来到六盘山区,他是考察当地的销售网络而来的。
一番攀谈后,阮世忠心里有了一个想法:早听说六盘山区里的蚕豆很有名,但现在看来,农民靠这个发家致富的还不多,如果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形成蚕豆深加工的食品特色产业,那不但是一个商机,而且可以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一举两得。
回到银川后,阮世忠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创办了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农副产品的收购、加工和销售。他采取了“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六盘山区的农民合作,发展订单农业,收购农户生产的蚕豆。
第二年春天,阮世忠再次来到六盘山区。他为农民带去了优良的蚕豆品种,还为他们带去了种植技术。六盘山区的农户互相转告:“厚生记”的收购价比零售价还要高一毛,而且不打白条,不压级!
这消息如同春风吹遍了六盘山区。当年,许多农户就扩大了蚕豆的种植面积。为了方便农户,阮世忠还在固原地区设立了长驻收购点,从种植、合同签订、定价、收购各个环节方便农户,维护他们的利益。这样一来,蚕豆这个特色产业很快发展起来,仅六盘山下的隆德县,蚕豆种植面积到2005年发展到6万多亩,2007年发展到了10万亩,收购价也从当初的1.4元/公斤涨到了2.7元/公斤。
有了基地支持,“厚生记”迅速发展起来。2002年4月,贺兰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在县城和银川市区之间的德胜村开发建设了一个新型工业园区——德胜工业园区。阮世忠又瞄准了这个机会,成了进驻这个园区最早的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企业一期生产线投资1200万元,占地20余亩。在公司研发人员的精心开发下,生产加工的“厚生记”牌乡村豆系列产品达到了13大类20多种口味40多个规格,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营销网点。
2002年,“厚生记”获得了2002年全国质量月讲诚信、重质量、创名牌十佳企业;2004年,被银川市政府评为“粮食加工骨干企业”,“厚生记”商标同时也被自治区工商局评为宁夏著名商标;2005年,被银川市授予“优秀创品牌企业”称号。
更为难得的是,阮世忠不仅带动了六盘山区农民致富,他还特地吸收当地的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就业。王小莲是贺兰县农民,如今,她已是“厚生记”的老员工,月工资稳定在1400元以上,还当上了生产车间的班长。
蚕豆产业开发成功后,阮世忠又请来食品加工师傅,开发贺兰县特色蔬菜:乡螺菜(俗称“地溜子”)的收购价从当年的1.5元/公斤上涨到现在的3.7元/公斤,带动了当地特色蔬菜的种植。2006年,阮世忠又在上海投资创办了上海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使宁夏的特色食品走向全国。
商战经典案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来到银川经商的全国各地商家和客户越来越多。这些南来北往的朋友来银川做生意时,普通反映当地的吃住不方便。这使得阮世忠萌发了投资建宾馆的想法。
1999年5月,阮世忠在银川老城最为繁华的商业区中心地带——鼓楼西侧的工农巷建起了一座星级接待能力的宾馆:银川百胜宾馆。这为外地的客商,特别是南方客商提供了一个休息、交流和洽谈业务的场所。同时,阮世忠还为宾馆争取到了两个火车站售票点中的其中一个,吸引了大量外来客户。
人生感言
活到老学到老。企业家要不断学习,才能站在市场的最前端。只有学习,才能学会创新,才能领先潮流。
家乡寄语
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特色的资源,台州的企业家应该充分挖掘各地的优势产业,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发展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