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白白奶奶在线电影:资料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43:28

重视中学生社团建设 创新学校共青团活动模式

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共青团常常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共青团组织在很长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共青团活动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勤于实践,勇于锻炼。但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对传统的团组织运行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遵照社会发展规律,适应学校办学特点,符合学生发展心理,创新的共青团活动模式正越来越成为共青团组织探索的问题。本文将以中学生社团这一正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萌生的新型团建模式为研究方向,从中学生社团的产生、特点以及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对中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自身的见解。

一、中学生社团的产生,反映了校园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共青团活动一直以来是校园活动中最受欢迎、最具生命力、最有影响的活动。但近年来,学生课业的加重,校园安全问题的提出,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家长望子成龙心理的加重等因素,已促使学校共青团活动按部就班于学校常规工作,缺少共青团活动应有的生命力、影响力、创造力。共青团活动的方式方法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共青团干部的研究课题。

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以共同的理想、积极的兴趣为动机,为了完成自身的需要或目的而自由结合的青少年群众性团体。中学生社团的产生,一方面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生除了掌握科学知识外,其他方面的素质与技能也亟待加强,素质的提高不仅有赖于课堂的系统专业教育和理论灌输,更需要大量课外丰富的实践锻炼,这就要求学生在进入大学和社会之前,在人文社科、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和发展。另一方面,学生社团是一种不同于学生班级这样的正式群体,它兼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特性,这个特殊的群体具备,如心理上的认知性、行为上的联系性、利益上的依存性、目标上的共同性、群体行为的规范性、结合的组织性。他们力求在上级部门给予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指导下,形成一个有组织、有领导、有目标、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且通过这个整体的运行来达到共同目标。中学生社团的建设目标与中学的人才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中学生社团的产生,反映了现在校园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拓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共青团组织创新共青团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中学生社团的产生,拓展了中学生素质教育载体

“新教育”观念的出现,进一步丰富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目的追求使教育成为个人全面和终身成长的助手。教育的内容始终贯穿“成长即学习,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学生社会活动正是适应“新教育”目的,符合“新教育”内容,是拓展中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

首先,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不断成长。在活动中,学生的兴趣往往应是活动的内在动机,对活动有持续作用。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是学生自主自愿选择,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的。当学生的某种积极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兴趣不但不会减弱,反而会更加丰富和深化,产生与更高的认知活动水平相应的新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会导致新的知识活动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不断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社团活动应是应是这种促使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有效形式之一。

其次,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学生社团是群众性团体,每一个社团都有其原则、制度规章和活动的内容。虽然这些制度是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但由于兴趣使他们集中在一起的第一个人,都是社团的主人,他们在参与管理组织活动的同时,都有义务为遵守组织纪律,为组织的重在发展作贡献。这种社团机制非常有利于培养社团成员的主体意识,调动成员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管理能力。

最后,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有助于让学生通过活动,找到归属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谓和谐的教育,应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应是人的自我表现。社团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在这个空间中得到志趣相同的朋友的支持,使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获得他人的认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他们在社团中体验到的成功感会弥补考场上受挫,会让他们克服畏难、自卑的心理,有利于塑造个人完美人格。

三、中学生社团的产生,创新和深化了德育阵地

中学生社团是由中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在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活动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中学生社团建设,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

1、加强中学生社团建设,是创新和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拿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共青团组织作为团结团员青年,实施素质教育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中学生社团的群体凝聚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的活动。要加强中学生社团的指导,把中学生共同的兴趣和重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互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中学生社团建设,发挥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效能。校园文化是学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通过中学生社团加以传承,反映了不同学术流派和社会思潮的社团活动能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为不同特长的人才提供了活动的舞台,提供了学生综合素质,反映了学校的人文品位。

3、加强中学生社团建设,是增强中学生团组织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共青团组织作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向往的组织,要将中学生社团组织纳入共青团的工作体系,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使中学生社团成为学校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抓手,逐步在中学中形成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增强自身特有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承担起引导和管理社团使之健康发展的重任,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社团活动都是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自愿选择的对象性活动,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探索人生的重要实践活动。从我区二职高学生社团成立的读书协会、计算机协会、篮球协会等社团运行状况来看,既体现了学生自主性的原则,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其活动动力,同时又丰富了学校共青团活动。放眼全国,各地区学生社团也由八十年代的蓬勃活跃既而转向沉寂之后,近年来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中学生社团已经成为校园中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成为中学生实现素质教育的载体,也成为学校共青团活动创新模式之一。

学校团队活动的十个结合

——魏  华

 

团队活动是学校“活”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培养学生才能和发现学生才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团队活动应当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开展。要做到这一点,笔者根据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应做到以下十个方面的结合:

一、常规性与随机性相结合。一学年要开展哪些活动和如何开展以及什么时间开展等问题应当确定下来,形成常规,长期不变。也可以三年为一个循环,安排好一系列常规活动。这便于教师和学生根据情况来早早地调整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思路。同时,根据时代的需要、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家乡现实的需要、学校工作的需要以及学生成长的需要随时安排活动。一般地来说,常规活动主要是一些大规模的活动,应清楚明白地写入计划,并严格遵守;随机活动主要是一些小规模的活动,在计划中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不必严格遵守,可适时做以调整。

二、大型活动与小型活动相结合。这与上文第一条说的是相配套的。大型活动主要就是常规活动,而小型活动主要就是随机活动。大型活动虽然能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作用是深远的,但往往费时费力,所以应开展好但不宜过多。多开展小型活动,则能避免过多地占用时间和精力。让大型活动成为骨架,小型活动成为血肉,进而使得团队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形式的固定与形式的多变相结合。笔者认为,团队活动一般应有四成活动的形式是固定的,如运动会、文艺汇演、夏令营等等,有六成活动的形式是多变的,如社会实践活动、思想道德教育等等。

四、传统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展现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和时代的多姿多彩是团队活动重要任务。可以根据情况安排主题具有鲜明传统意义或时代特征的单一性活动,也可在同一活动中互相渗透,尤其欢迎创造性地把两者结合起来的活动。

五、单一主题和多元主题相结合。活动无论大小,都只能是一个主题,且鲜明、具体、确切、生动、现实。而对一学期或一学年来说,则应是多个层次的多个主题互相穿插,交错进行,而对各个主题之间也应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尤其是紧接着的两个活动的主题则必须联系紧密。

六、全体动员和分散开展相结合。全体动员是说全员行动,涉及到各个班级和年级。分散开展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指各年级和班级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学校的指导下单独或联合开展活动。其二是指为了个别有着专长(不用每个班级都要有人参与)的学生,或者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开展的活动(如思想上有问题,身体上有缺陷等等)。

七、自己动手和多加帮助相结合。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的一切活动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倡议教师和家长只是密切关注,做精神上的鼓励和原则上的指导——即“多加帮助”。

八、竞争与合作相结合。团队开展的活动是培养学生竞争和合作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在各类活动中,鼓励学生之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学校之间展开竞争,同时又充分引导彼此合作,以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在竞争中合作与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和方法。

九、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团队活动是展现学校风貌、提高学校声誉的最佳方法之一。活动的组织者应创造各类条件,让活动到校外开展,或者欢迎校外人士来观看甚至参与活动,或者欢迎其他部门到学校来开展活动。

十、为了自己和为了大家相结合。为了自己是指组织者和参与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展和参与活动。为了大家是指:为了大家服务;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兴旺发达;能用世界的眼光来看待活动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