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怎么快速三连桶:千人为史铁生“过60岁生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42:18
千人为史铁生“过60岁生日”   来宾纷纷自发留言献花。 本报记者 戴冰摄

  本报记者 周南焱

  没有挽联、花圈,也没有黑纱,有的只是一束束散发着馨香的百合、菊花和红玫瑰,60支点燃的红蜡烛、写着“一路走好”字样的生日蛋糕,这是一场特殊的悼念会。昨天,在798时态空间画廊,“与铁生最后的聚会”追思活动在此举行,大约千人自发前来参加。就在4天前,著名作家史铁生病逝,昨天是他的60岁生日。

  追思活动定于昨天下午三点开始,但下午一点左右很多人就已来到时态空间画廊,手捧鲜花依次放到史铁生的遗照之下,很快形成一大堆花丛。画廊的一面墙上特意布置了一个照片展,贴出史铁生从青年直至晚年各个时期的照片,几乎每一张照片上,史铁生都洋溢着笑容,似乎让人感觉不到他饱受残疾的痛苦。现场点燃60支红色蜡烛,围成一圈,象征着他的生日。在留言栏上,每个来宾把心里话写在一张张黑卡片或白纸上,表达对史铁生的哀思之情。现场还整齐码放着史铁生的著作,供来宾自由阅读。由于场地并不大,来的人越来越多,座位大多让给了长者,其他很多人在两个小时的追思会中只能站着,却没有丝毫怨言。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给史铁生‘过60岁的生日’。”史铁生的夫人陈希米步履蹒跚地走上台,意味深长地对众人说,“这些年他成了朋友聚会上最煞风景的人,每次在兴头上他却觉得很累。今天他不累了,他有的是时间和我们尽兴。”这位坚强的女性坦言,自己和史铁生多次调侃过死亡的话题,这次他的时刻到了,他做到坦然了,她也做到了。“所以我们不再悲伤,会场上到处是鲜花和回忆。”

  曾陪伴史铁生走完最后一程的医生凌峰感叹,自己一直未能治愈他的病,心里很纠结,但为能认识史铁生感到骄傲和自豪。“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虽然我看见铁生一次次战胜病痛,但他每一次都是伤感和痛苦的。也许这次他解脱了,前往天国和他的母亲团聚,他在天上看着我们。”而当从天津赶来的医生激动地介绍,史铁生捐出的肝脏已成功移植给另一位病人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人用手抹着夺眶而出的泪水。

  史铁生的众多作家朋友都来了,有的从沈阳、山东、上海等地赶来,有的从台湾、香港赶来,还带来鲜花或诗词字画,只为参加这一场特别的“生日聚会”。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带来了一篮樱桃,“今天是铁生的生日,我带了一些樱桃,这是他爱吃的水果。能和他成为朋友,这是我的荣幸。”铁凝动情地说,史铁生是真正坚持了精神高度和难度的作家,是真正有信仰的人,他坐在轮椅上那么多年,却比很多人站得都高。“今天我们不轻易用‘伟大’两个字来形容一个人,但他真是一个伟大的生命!”

  北京作协副主席刘庆邦手捧三束鲜花献上,他称一束是自己送的,另两束是代表史铁生的好友王安忆、姚育明送的。“铁生是我的同事、兄长和朋友,他高尚的心灵、坚强的意志,一直是我们的榜样。”刘庆邦认为,史铁生的作品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他精神之光一直照耀着我们。虽然未能前来现场,但王安忆昨天上午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也发起了一场追思会,怀念挚交史铁生。另一些海外的作家朋友如北岛也发来了唁电,深情寄表哀思。

  除了作家圈的朋友,史铁生的老同学、下乡插队时的队友们也来了。他的小学校长、91岁的老人金洁秋托学生把自己戴过的红领巾带来了,他的同学还带来一个小学大队长的标志。“铁生是学校大队主席,他每次出的黑板报特漂亮,他的作文特别棒,还很爱运动,门门都很优秀。”这是史铁生留在同学心目中的鲜明印象。而当年史铁生曾在延安插队,昨天两位当地老乡也千里迢迢带着一瓶延河水赶来,参加这次为了告别的聚会,其中一位老人当场大呼:“铁生,生日快乐!”其情其景,令人动容。

  在所有的来宾当中,还有史铁生的一位特殊朋友,她就是张海迪。长达两个小时的追思会,她一直静静坐在轮椅上,认真聆听着众人的讲述。当最后切开生日蛋糕时,好几个人不约而同地给张海迪送去蛋糕。她说,自己心里难过,不想多说。史铁生能长期忍受这么大的痛苦,他真的是一位精神上的钢铁汉,她非常敬佩。而对于史铁生的文学成就,张海迪认为“他是文学海洋上的一艘永不沉没的船”。

  部分留言

  人生没有忌日,只有节日,众神在你的生日歌唱。——作家周国平

  在这个实在缺少幸福感的时代,又失去了一位让我感到幸福的朋友,但愿他去往了幸福纯净的世界。——作家海岩

  他的一生多难又多病,但精忠又精彩。他是一个为别人活着、为文学活着的人。他是多角度的楷模,为人为文,都堪为榜样。

  ——评论家白烨

  铁生走了,去了一个明白不会造成痛苦的地方,或许我们该为他庆幸。他和世界主动拉开距离,却使我们感到他的走近、他的回归。因为我熟悉的铁生从未真正离开。

  ——诗人杨炼

  一个用灵魂和生命写作的人,一个永远用微笑面对人生的人,永远不会离开我们。——一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