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collection千岁航: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支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14:49
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支持 作者蒋卫平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 原文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保守的财务政策、多元化投资中的关联产业的选择、重视研究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及绿色投资、以相关者利益为取向的财务目标的构建是大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财务的必然要求。

原文文件原文文件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支持

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支持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 蒋卫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主流经济学关注的焦点。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使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本文所讨论的可持续发展被赋予了不同于上述一般意义的特殊内涵。其基本含义是指:大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活动等途径,形成良好的成长机制,企业组织在经济效益方面稳步增长,在运行效率上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一方面,大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微观层面上以财务的视野去研究大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大企业始终不渝的追求。而搏击在市场竞争风浪中的大企业时常面临来自财务方面的困扰。许多大企业因财务方面的问题而延缓了发展的步伐,甚至有些如日中天的大企业因此而轰然倒下。有缘于此,将大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纳入财务研究的视野,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从财务的角度,去尝试破解百年老店的长寿之谜,揭示那些“英年早逝”的大企业“死亡之因”,在此基础上,力图为大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  

 

一、奉行保守的财务政策

 

在资本总额中,一定比例的债务资本是现代大企业普遍的财务安排。债务资本象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为大企业的发展提供资本支持,同时也为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又要承担由此而引起的财务风险。那些采取激进的财务政策的大企业,倾向于利用债务资本融资,维持较高的资产负债率。由于债务资本一方面会给企业带来财务上的约束,主要表现为债权人会给企业提出许多附加条件,从而使企业有可能失去财务上的灵活性;另一方面,由于债务资本的成本———利息支出固有的刚性特征,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压力,当市场处于低谷时,一大批企业难免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相反,采取保守的财务政策的大企业,出于对风险的担忧,对权益资本更感兴趣,倾向于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以增强企业的资本实力。因此,保守的财务政策,有助于夯实大企业发展的资本基础,增强大企业的抗跌性,可以为大企业在财务上提供较大的回旋余地,大大减少了大企业由于财务结构失衡而引发的风险,从而有利于大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大量的事例和相关研究的结果为上述论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皇家荷兰壳牌集团公司前董事阿里·德赫斯在对为数众多的大企业进行研究后写就享誉西方企业管理界的名著———《长寿公司》一书。在该书中,他指出长寿公司具有四个关键的特征,其中包括保守的财务政策这一特征。他进一步解释:“财务保守不仅仅是公司在早期信誉尚未成熟时一种自负,它似乎也是一个公司在其成熟期生存希望的首要条件”。世界上有些知名的长寿公司,如丰田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都是奉行保守的财务政策的典范。惠普公司以提倡企业发展以自筹资金为主而著称于业界。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韩国的许多大企业的遭遇从反面印证了上述结论。创建于1830年的百年老店日本崇光百货公司,由于在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盲目扩张而大肆举债,负债比资产高出5800亿日元,而被迫宣布倒闭。有韩国工业“航空母舰”之称的大宇公司由于背负银行巨额债务目前陷入困境。日本最大的超市连锁店大荣集团时下正挣扎于高额债务之中。

  

二、审慎地选择多元化投资的时机和方向

 

据统计,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94%都实行多元化投资,多元化投资几乎是大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诚然,多元化投资有利于分散大企业的风险,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和协同效应。但由于受制于企业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及资本等因素,多元化投资极易因在投资时机和方向上的错误选择,而招致失败。如美国西屋公司在20世纪60———70年代大举扩张,迅速膨胀到140多家公司,由于各公司在业务和技术方面缺乏关联,至80年代陷入困境。又如巨人集团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计算机领域取得初步成功之后,过早地开展多元化投资,涉足生物工程、房地产等行业,最终导致失败。因此,多元化投资要取得成功必须准确把握投资时机和正确选择投资产业。

1 多元化投资的时机:主营业务的充分发展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首先,大企业多元化投资的基本前提是主营业务的充分发展。对于选择多元化投资战略的大企业来说,稳定而具有一定优势的主营业务是大企业利润的主要源泉和生存的基础。由于多元化投资新进入的领域面临较高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加之新投资的回报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多元化投资需要主业在技术、管理和资本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只有把主业做强做大,大企业才会有雄厚的实力和坚实的基础,才能经受市场竞争的考验。因此,多元化投资只有在主业发展达到极限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大企业实现不断发展的有价值的投资战略选择。其次,大企业多元化投资需仰仗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CoreCompetence)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独特技术和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它一般以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核心竞争能力是大企业开展多元化投资的基础。如海尔集团就是以它拥有的数字技术和独特的营销能力为基础来开展多元化投资的。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主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就不可能产生。此时,试图通过多元化投资在其它领域确定优势有如无本之木。即使有一点优势,也将因激烈的竞争而很快丧失。

2 多元化投资的产业:关联产业。多元化投资产业的选择是决定大企业多元化投资成败的关键。多元化投资产业选择有两大类型:一类是选择相关多元化产业,即多元化投资的产业间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性。一类是选择非相关多元化产业,即多元化投资的产业缺乏产业间的密切联系。综观从事多元化投资的大企业,选择非相关产业进行多元化投资大多遭遇失败,而多元化投资成功的大企业大多是选择了相关多元化产业的大企业。因此,多元化投资的产业应以相关多元化产业为主。选择关联产业作为多元化投资的产业,其好处在于:首先,选择关联产业可以充分依托主业的优势,降低进入新产业的进入成本和市场风险,取得所谓“1+1>2”的协同效应;其次,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即选择关联产业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可充分利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溢出效应,拓展企业发展的空间。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理论自普拉汉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创立以来,很快得到企业界的认可。该理论认为:以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如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机软业领域独领风骚;通用汽车公司在汽车行业傲视群雄;波音公司在飞机制造业的霸主地位都与它们在相关领域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密不可分。因此,大企业十分注重培育、提升和充分利用其核心竞争能力,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产业存在高度的关联性情况下,大企业可以集中资源和优势,开发在关联产业间具有扩散效应的核心技术、创造独特的能在关联产业间共享的营销手段,同时通过核心技术的辐射及核心产品的强势品牌效应,带动关联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如日本佳能公司将自己在光学、图像处理和微处理器方面的核心技术扩散到相关的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摄像机、图像扫描仪等产品上。又如无锡小天鹅公司将在洗衣机产品上取得的微控制器领域的核心技术扩散到其它关联产品领域,如微波炉、电饭锅、数码录音机等,并在一些新的关联产品领域取得相当成功。世界名著《追求卓越》一书指出:“最成功的公司是围绕一项技术进行多元化的公司。”哈佛大学的鲁梅尔特博士对《财富》500强中那些历久不衰、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进行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这些公司的战略就是只进入那些以其原有的中心力量或中心技能为基础,只是从中分离一部分力量并能加强这种力量的行业,虽然这些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进入新行业,但它们绝不会对不熟悉的领域投资。” 

 

三、高度重视研究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

 

1 注重研究开发投资。研究与开发包含了从科学研究到技术应用的全过程,即科学发现、科学实验、技术发明、工程技术的设计和试验及技术手段的研制与新材料的试制。前三个阶段属研究活动,它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后两个阶段是开发活动,它是技术创新的关键。由于作为企业创新主要形态的技术创新是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而研究开发对技术创新又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内外优秀大企业长期致力于研究开发活动,并在投资上给予有力支持。海尔集团为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于1999年上半年斥巨资控股了两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广电局广播科学研究院。享誉全球的朗讯科技公司,70多年来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方面一直处于世界科技的领先地位,这得力于其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巨额投入。长期以来,该公司每年向其旗下的贝尔实验室投入数亿、数十亿美元的研究与开发资金。1997年该公司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资占其销售收入的12%。世界软件业的巨擘———微软公司,之所以创造了企业高速成长的神话,其研究开发投资功不可没。1997年该公司的研究开发投资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高达17%。为支持其研究开发活动,该公司投入巨资在全世界许多地方,如剑桥、北京设立研究院,大肆延揽顶尖级信息技术人才。

2 重视人力资本投资。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创立人力资本理论以来,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得到普遍认同和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理论把人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提倡将人力视为一种内涵于人自身的资本———各种生产知识和技能的存量的总和,注重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人力资本投资具体包括用于教育、保健、劳动力再培训与国内外流动等方面的投资,它对大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日本的一份研究资料表明:工人教育水平每提高一个年级,新技术革新者平均增加6%,而技术革新的建议能降低成本10—15%,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管理人员创建和推广的先进管理技术可降低成本30%以上。与此相联系,国外成功的大企业普遍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职工培训的开支超过10亿美元,摩托罗拉大学每年培训的学员达10万余名,它将培训目标定位在所有员工每年至少要接受培训40小时。IBM公司负责人认为,每年对员工培训与内部沟通投资的增长率应高于公司其他方面的增长率。为适应职工培训的需要,目前美国已有26家知名企业成立了自己的大学。日本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即:“造物之前,必须先造人”,“经营即教育”。

与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相呼应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型组织的兴起。学习型组织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体学习。通过持续学习,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属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这已成为企业管理大师们的共识。目前,在美国排名前25位的企业中,已有20家按照“学习型组织”的模式改造自己。在世界排名前100家的企业中,已有40%按“学习型组织”模式彻底改造。阿里·德赫斯对那些创立后不久就倒闭和那些长盛不衰的大企业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寿命不长的公司致命弱点是缺乏学习能力,而那些长寿公司普遍“能对环境保持敏锐的反应以便学习和适应”。学习型组织的兴起及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为大企业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作了最好的诠释。  

 

四、关注绿色投资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忽视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酸雨、臭氧空洞、物种灭绝、全球变暖等。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构成巨大的威胁。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环保意识的觉醒及绿色法令、绿色贸易壁垒的涌现,那些忽视环境保护的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上述背景下,一种具有全新投资理念的企业———绿色企业应运而生。

绿色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致力于向社会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关注绿色投资。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绿色企业将大行其道,而那些对环境不负责任的企业将日渐式微。因为一个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行为,决定着社会对企业的支持程度,影响着公众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程度,从而决定着一个企业成长的边界。据1990年的一次调查,有70%的北美人在1989年因为环境的理由拒绝使用某一产品,或转向使用另一牌子的产品。1989年发生在阿拉斯加海岸的原油泄漏事件,给肇事者埃克森·瓦尔德公司造成巨大损失。在石油泄漏事件之后,成千上万名消费者退回了他们的信用卡,转而购买其它品牌的石油。埃克森公司为清理溢出的油污花费近20亿美元的巨资,还投资数百万美元改进操作,力图修复其受损的公众形象。近年来,伴随着消费者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产生了新一代青睐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的消费者,即所谓“新传统主义者”。据近年的预测,在北美洲,这个新的消费者群体数目在1600———2000万之间,并将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1989年在西欧的一个为期6个月的调查显示,选择善待环境的绿色产品的民众比例高达42%。并且,这个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如德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那些需要进行绿色认证而又没有贴上绿色认证标志的产品在市场备受冷落。不仅如此,保险机构、商业银行等经济组织在其业务活动中对客户也提出了环保要求。如商业银行对其客户贷款之前要评估后者的环境风险。因此,那些缺乏环保责任心、环保记录不佳的企业在贷款时往往遭到商业银行的拒绝。相反,那些注重环境保护,致力于开发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由于环境风险较低,而赢得商业银行的青睐。在有些国家,如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为促使借款人加强环境保护,给予符合环保要求的借款人或贷款项目以贷款补贴。在消费者和众多社会组织关注环境问题的同时,许多国家也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立法,颁布了许多绿色法令和针对国外进口产品的绿色标准。

为适应社会对环保不断提高的要求,许多大企业纷纷采取环保行动,其中绿色投资是许多富有远见的大企业共同的投资取向。从事绿色投资的企业在投资项目评估时,将过去隐蔽的由社会承担的环境成本公开化,纳入由企业承担的投资成本中,因而纷纷追加环保投资。德国化工企业拜尔AG公司透露,它花在环保上的费用和它在劳动力和能源上的支出一样多,大约占企业全部费用的20%。在美国,因颁布了新的《空气洁净法》,石油巨子谢弗伦预测,他用于环保的投资每年将递增10%。目前日本的一些大企业,如日本电气、富士通、东芝、松下电器等企业正在实施“环境会计制度”。“所谓环境会计就是用金额来明确显示实施环境措施需要多少成本和通过实施环境措施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经济效果”。一些大企业的环保投资取得了巨额的回报。如东芝集团用于环境保护费用和设备投资为367亿日元,效益为191亿日元。大企业的绿色投资除表现在直接追加环保投资的成本外,更主要体现在绿色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提供绿色服务上面投入大量资金。如日本东京电力公司长期以来投入巨资开发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发电设备。丰田和通用两大汽车巨头宣布联合开发环保汽车。

可以预见,绿色消费领域里蕴藏的无限商机、绿色法令的广泛实施及绿色贸易壁垒的长期存在,使得绿色投资具有广阔的前景。绿色投资将极大地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成为大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相反,拒绝绿色投资的大企业必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五、构建以企业相关者利益为取向的财务目标

 

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盈利机构,它的终极目标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而现代人本管理理论认为,企业不过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工具,它应以满足人的需要,保证人的幸福和自由全面地发展为企业的终极目标。大量事实表明,以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企业难以持久生存,而以企业发展为目标,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阿里·德赫斯在《长寿公司》一书中,将公司分成两类:一类是经济型公司,这类公司的全部目的是为投资者(股东)创造更多的利润:另一类是生命型公司,这类公司以企业发展和社会满意为目标,获利只不过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阿里·德赫斯的研究表明,经济型公司只有很短的寿命,而长寿公司则来自生命型公司。1997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管理大会上,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面向未来的世界管理有十大趋势,其中包括企业永恒的目标———四满意目标:即指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满意和社会满意。事实上,以满足人的需要作为企业终极目标与盈利从长期来看并不矛盾。美国学者哈孟和查克布斯对欧洲150家公司的调查发现,那些把获利作为最重要价值的公司,往往没有很高的获利率。相反,有较高获利率的公司,大都以满足顾客需要为公司最重要的价值。海尔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的成功时就说到,海尔始终把用户满意度最大化,而不是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

企业目标决定企业财务目标。企业目标的变革,要求企业财务扬弃“利润至上”和“股东至上主义“逻辑,要求企业财务目标应兼容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包括股东、顾客、经营者和社会利益,而不仅仅囿于股东的利益,要求财务目标的构建应有利于在企业相关者之间塑造一种良性互动的利益机制。只有当企业的财务目标成为相关者共同的利益取向时,企业财务目标才会有坚实的基础,财务目标才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得以实现。只有这样,企业对财务目标的追求才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主要参考资料:

[1]阿里·德赫斯.王晓霞译 长寿公司[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219

[2]约翰·科特,曾中,李晓涛译.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73

[3]柳卸林.从核心竞争优势看多元化经营的利弊[J].中国软科学,1999 7.104

[4]托马斯·彼得斯,罗伯特·沃特曼,北京天下风经济文化研究所译,追求卓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317-318

[5]陈佳贵,黄群慧.无形资产管理及其对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意义[J].管理世界,1998(6) 134

[6]帕屈克·卡森,朱莉亚·莫顿,董真等译.绿就是金[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1998 5

[7]“环境经营“时代来临[N] 参考消息,2000-08-06(4)

[8]孙福全,宋克勤 迈向21世纪:中国企业制度选择[M] 北京:工商出版社,1999 181

[9]殷建平 大企业持续发展[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