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高科技:神巫麻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02:10

                                    神巫麻阳     

    
  麻阳,许多人不知其名字意蕴。目前最流行的解释是:“天麻麻亮的尼体窿”——“黎明的太阳”。但是麻阳设政取名之初,或许更多的是源于秉承荆楚“信鬼神,重淫祀”的巫风传统。在现在苗族地区的“还傩愿”的祭祀活动里,担负主祭的教派还有与“茅山教”并列的“麻阳教”,所祭奠的神灵里尚有“麻阳石匠”一神。麻阳地方袭传的“还傩愿”同样有“麻阳神”。由此可见,麻阳地方在设政之前,就已经是神巫盛行的所在。现在的麻阳依然神巫流传。
                                 人•神
  麻阳民间祭祀的神,多是传说中古人的神化,敬神敬的是前人,是人类自己。
  以苗族为主体的麻阳,民间主要崇拜的是盘瓠。麻阳境内锦江两岸,已经查明的盘瓠庙及其遗址竟有十八处之多,至今,被俗称作“龙王庙”、“三座大王庙”、“祖神殿”的盘瓠庙,还有八座保留完整,而香火最盛的是高村漫水“龙王庙”、兰里新营“祖神殿”和故里郭公坪陈家坡“三座大王庙”。小时候,见证逢年过节时陈家坡“三座大王庙”鼎盛的香火和如织的善男信女,若乡邻间或乡亲与外人间,有了难以调解的纠纷,往往愤慨:“到陈家坡摆猪脑壳去。”以此终结那无望的争执和不胜其烦的吵闹。让人们极端虔诚的盘瓠庙内神堂中间供奉着“盘瓠大王位”、“四官大王位”、“新息大王位”三块神位。这三位尊神都是有据可查的古代名人。
  盘瓠是始祖神,居中间最尊神位。据《后汉书》等多种史籍记载:远古黄帝的重孙高辛氏(帝喾)的王宫一个老妇人耳朵痛,医生从她耳朵中挑出一只蚕茧大的虫子,老妇人把它放在一个“瓠”里,并用盘子盖了。不一会,那虫竟变化成了狗,就随便取名叫“盘瓠”。高辛帝很喜欢盘瓠,经常伴随左右。高辛帝的小女儿也喜欢盘瓠,经常在一起戏耍。一次犬戎入侵,高辛帝兵败黄河南岸,与犬戎悍兵隔河相拒。高辛帝惧怕隆冬到来,黄河结冰,犬戎骑兵攻掠不可抵挡,便出布告招贤:“若有退犬戎兵者,与其分治天下,并妻以幼女。”盘瓠夜渡黄河,衔了犬戎首领吴将军的头回来,敌军不战自退。高辛帝满心欢喜庆功,并没有把高辛公主嫁给盘瓠的意思。高辛公主知道后,就来到父王寝宫,抚摩着已经绝食三天、饿得奄奄一息的盘瓠,坚持要嫁。高辛帝认为盘瓠虽是自己的爱犬,但犬与人怎么能通婚呢?盘瓠就要他们把自己放到蒸笼里蒸七天七夜。七天六夜后,高辛公主担心盘瓠会不会因为饥渴而死去,便提前打开笼盖观察。只见蒸笼里蜷伏着一个英俊的后生,只是他的头顶依然还有一小块犬皮。盘瓠责备高辛公主太心急,自己顶着这犬皮怎么见人?高辛公主情急之下,便找了块黑布包在了盘瓠的头上(盘瓠后裔从此有了头扎丝帕的习惯),拉着他去见高辛帝。盘瓠与高辛公主成婚后,仍留在高辛帝身边辅佐朝政。但是,同朝的官员经常拿盘瓠头上的犬皮开玩笑。盘瓠觉得很抑郁,便决定离开王宫。一个晚上,盘瓠化着犬形,背着熟睡的高辛公主,一路南下,在南山石室(湖南泸溪盘瓠洞)住了下来,生了六男六女。“自相夫妻。……其后滋蔓,号曰蛮夷(即后来的‘五溪蛮’)。”后来,盘瓠与晚生几千年的“新息大王”、“四官大王”结拜兄弟,三兄弟驾神龙船溯辰水而上,最终定居麻阳。
  “新息大王”即东汉大将军马援,因他征蛮有功,汉光武帝封为“伏波将军”、“新息侯”。他是外来神,所以居右偏位。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精夫相单程”起义,汉光武帝遣威武将军刘尚平乱,被全部歼灭。建武二十四年(48),光武帝又派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征讨,也没有成功。建武二十五年(49)伏波将军马援请行,企图溯沅水入武溪腹地,兵阻壶头山,马援染暑瘟病死。后来监军宋均采用安抚政策,才平息战乱。按常理,作为敌人,马援不大可能成为“五溪蛮”的崇拜对象。然而,由于历史的偏见,“五溪蛮”一直是封建统治者欺压、绞杀的对象,也就形成了“五溪蛮”富于反抗的传统,而富有反抗精神的民族往往也是崇拜英雄的民族。兵困壶头山时,汉军士卒多疫死,义军常常升险鼓噪,时年六十二岁的马援拖着重病的身子,一闻报警就拖着脚出门观察,组织防御,他的手下都感动得涕泪泗流。与汉军相持的义军人众,肯定也亲睹其壮烈。况且,“群蛮平”后,汉军远征士卒中,或病,或伤,或留守而滞留“五溪蛮”地,与当地居民交往、联姻,相互消融,“英雄”马援入驻盘瓠庙,成为理所当然。
  民族神一旦不能保卫本民族的独立和自主,它就会自取灭亡。在“五溪蛮”发展史上,盘瓠并没有给“蛮子”们带来安宁,但具有荆楚恋旧遗风的“五溪蛮”,也没有把盘瓠扫地出庙,而仅把他当始祖神崇拜。如果说,马援入驻盘瓠庙神位,是“五溪蛮”呼唤“英雄”的时代心声;那么,“四官大王”就是“五溪蛮”创造的本民族“战神”。据传,“四官”是土著酋长,率领“蛮民”反抗汉军围剿,后兵败率残师退居苗寨,想学老祖宗“盘瓠”猎杀吴将军而退犬戎的壮举,深夜潜泅渡河拘杀官兵将军,被官兵发觉万箭穿身于河中。留下如今的大端午里,第一笼粽子一熟,大人就催促小孩到门后吃第一个粽子的习惯,以祭祀“四官”。毕竟,“四官”是“反贼”,已经置于汉民族高压统治下的人们,不能不有所忌讳。因为他是本民族神,所以他位列“新息大王”之上,居“盘瓠”左首尊位。
  在靠近凤凰、吉首一带的麻阳民间,判断纠纷的不是盘瓠,而是“天王菩萨”,凡有冤屈又投告无门的乡民,常在万般无奈下“抬菩萨”申告。据说,到附近天王庙“讨筶”得到菩萨同意,抬了双耳挂了黄纸条的第三位天王爷出庙,顿时周围阴风飒飒,森严可怕。抬菩萨祭主则头顶“起诉状”,双耳挂黄纸条,脚穿草鞋,一路哭喊,一路急促的锣声里沿途行人无不紧张。抬菩萨到预定地点,锣声依然,鞭炮骤响,祭品备案,祭主对“菩萨”三拜九叩,哭诉冤情,希望旁听者伸出援手。最后,抬菩萨环村游一圈,送归神位,等待天王显灵的报应。
  这三位“天王菩萨”,又叫“三王神”、“三王爷”,也是有名有姓的古人。他们是三兄弟,吉首鸦溪人,老大杨福金,老二杨福银,老三杨福雅,个个武艺高强。当时,黔边苗民大起义,进入湘西,在凤凰奇梁洞打败官军围剿,并准备乘胜攻取乾州(吉首)、永绥(花垣)、麻阳等县。杨氏兄弟担心地方不宁,便去征讨。开始笼络苗民,杀牛设宴慰劳,灌醉义军。深夜,趁着冬夜严寒,义军酣睡,三兄弟率领三十三个好手,杀苗民九千余人,留下童谣“三十六杀九千,杀到奇梁洞门前”传唱至今。三兄弟得胜到朝廷献功,皇帝嘉奖,大臣嫉妒,有人进谗言“不除三人,皇位不稳”。皇帝摆了“鸿门宴”准备灌醉他们再杀害,不料三人酒量过人,饮酒通宵也无醉意。皇帝就改赐礼物夹带毒酒,让他们回家。途中,烈日当空,三兄弟到桃源时,难耐口渴,便取酒解渴。老大性急,举杯先饮,沾酒昏倒而死;老二不服,以为老大酒量锐减,醉酒而死,举杯倒饮,立即毙命;老三不信邪——这酒真有如此烈性,人一饮即死?捧坛狂喝,坛未放下,也倒地而亡。三人横尸路途,随从们失魂惊恐逃亡他乡,只有三人座骑——三匹白马跑回家中,嘶叫不停。从此,地方上被三个不屈的冤魂惊扰,每夜都被来往不停的马蹄声惊醒。皇帝也深受惊扰之苦,成天没精打采,只好诏封三人为侯,准许在其故乡鸦溪建庙宇受香火,阴阳两管。沿路也多有建庙的,称作“天王行宫”;桃源的“白马渡”,据说也因三王白马渡河而得名。庙宇神像按照三兄弟饮毒酒死后的面貌装饰:老大饮毒酒少,面黄;老二饮毒酒多,面深黄;老二饮毒酒更多,面乌黑。因三神显灵为善颇多,地方官绅感激上奏表功,皇帝准奏三王管理一切众神,敕封“天王”。
  麻阳地方袭传的“还傩愿”主要敬奉的是傩公、傩母,而这傩公、傩母也是有来历的,据说他们就是远古的伏羲和女娲,他们是人类的始祖。历史传说,三千年前,天下暴雨,涨了齐天水。雨后,天仙打开南天门一看,见到人间只有两兄妹躲在瓠瓜里得以幸免。为了延续人间香火,天仙命土地下界劝说两兄妹结婚,妹妹不肯,但禁不住土地夫妇反复的唠叨,便提出一个“抛竹块”凭天意决断的办法——两人从山上抛下同一根竹子剖开的两半,如果竹片能合在一起,就答应结婚。第二天,两兄妹各踞对立山顶,奋力向山下抛去了事先准备好的竹块,妹妹故意抛往山的另一侧。然后向落点跑去查看究竟。在另一个山头仲裁的土地夫妇,腿长手长,先跑到竹块落地的草丛里,捡了合到一起。后来的兄妹无话可说,妹妹心里知道是土地搞的鬼,但又没有证据,便拿了竹块敲土地公的头撒气。据说,土地公之所以如此地矮,身高只有土地婆肩头高,就是这辣妹子给打的。妹妹还是不同意,又想出了“滚磨盘”的主意——兄妹俩回到原来的山顶,分别滚下一扇磨盘,如果滚下山的磨盘合在一起,便答应结婚。他们滚下了自己的磨盘,又去看结果,滚下山的磨盘完好地合拢在一起。妹妹很疑惑:我明明是往山的另一边滚的呀,怎么磨盘滚到这边来啦?便四处寻找搞鬼的土地,但没见到土地夫妇,却在草丛里找到一只大乌龟。妹妹气鼓鼓地往乌龟身上撒了一泡尿,站起来又用脚往乌龟的背壳上使劲跺,惩罚这土地的帮手。据说,乌龟背壳本来是一整块的,就因为这泼妹子的一泡尿而满是膻味,一通猛跺而裂成好多块。妹妹觉得被捉弄了,生气地往山林深处跑去,哥哥担心地紧跟后头追赶。跑过几山几岭,一头狮子凶狠地挡住了妹妹的去路。惊恐的妹妹,不得不往回跑,与哥哥抱了个满怀,终于答应结婚。一年后生了一个孩子,以后年年生产,人间又有了烟火。人们为纪念这两位“人祖”,便有了“还傩愿”的傩公傩母两位神仙。
                                 鬼•神
  神巫麻阳祭祀的并不仅仅是“人神”,还有名称繁多的“鬼神”,“堂屋有堂鬼,灶屋有灶鬼,茅厕有茅鬼……”一句耳熟能详的童谚,讲述麻阳巫教崇拜里,到处有“鬼”,鬼是神,神也是鬼,人们生活在一个鬼神不分的神巫世界。在这个神巫世界里,一切非人类“生命”都是神祗鬼怪。
  树是神灵,所以就有了留“风水树”的习惯。在认定的“风水树”的树根边垒几块岩石便成了祭台,每逢时节,香烟缭绕,竟日不绝。麻阳的“风水树”(俗称“风树”)最多的树种是枫木树,这流传着对蚩尤的思念。据《山海经•大荒南经》载:“枫木,蚩尤所弃桎梏,是为枫木。”郭濮注:“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枫木是蚩尤化身,象征不死的蚩尤,所以枫木成为苗族普遍尊奉的“神树”。当然还有松柏、杉树之类古树。既然是“神灵”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于是便有了某人对“风树”撒尿而无故头昏脑胀、某人在“风树”下口出秽言而无故口舌生疮、某人无聊刀削“风树”树身而浑身疼痛月余、某人偷懒就近剔砍“风树”枝叶做柴火而卧床半年不起等等让人敬畏的传说。由“风水树”推而广之,麻阳乡间随处可见的还有护佑饮水井的“井树”、林荫庙宇旁的“庙树”、安置了神坛的“坛神树”、垒有土地庙的“土地树”等诸多“神树”。由留“风水树”传统衍生的是封山育林的习俗。麻阳各村寨附近多有绿树摇曳被称作“禁山楋”的山丘,这些都是各村寨乡规民约自发约定的封山育林禁区,没有举寨议决,是不能砍伐的。由此定格麻阳特别的风景——“万里童山缀新绿”——即便村寨周围都是童山秃岭,各个村寨也是绿荫蓊郁,而且常常古树参天。
  怪石是神灵,所以就有了到处享受香火的“神石”。上小学时的路上,离寨子一里处有一块“鸡冠岩”。据说这厚不足两尺高不足三尺长不足三尺形似鸡冠的岩石,是路人的噩梦。夕阳西沉后,它是过路的恐惧;夜里,它会追赶急于赶路的夜行人——这是为好几个被撵过的人亲口证实的。这让小时候的我们,一到“鸡冠岩”附近便突然停止刚才的欢笑和打闹,小偷似的高抬脚低放足慢慢靠近这有时还香火氤氲的“凶地方”,一过岩石,便如兔子般撒腿飞跑,一心抛远这人为的惊吓。往往有年幼而未从恐惧中回过神来做好奔跑准备的同伴的哭喊,或后面的拥挤导致的混乱摔爬,被前头变腔变调的尖叫一路牵引,回荡山峦。
  动物更是神灵,所以就有了诸多的饮食禁忌。史前洪灾过后,世间一切荒芜,是一条狗到远方带来了几粒稻谷,人们才有了赖以就食的稻种,所以“狗肉不上台盘”,禁食狗肉,六月“吃新”时,必须先以时新饭食喂家狗,人们才能开饭;某夜抢犯(土匪)洗劫一个村寨,有两兄弟侥幸逃出家门,但抢犯紧追不放,情急之下便爬上后山树林的枫木树上,抢犯追近,弟弟手脚酸软,失足踢断了树枝,抢犯正要爬树搜索,一只夜宿枫树枝叶间的秧鸡惊飞而去,抢犯不再怀疑,放弃了上树的念头,两兄弟得以逃过劫难,所以秧鸡便成了麻阳禁食的动物。
  还有,不准指点月亮,否则会被“割耳朵”;不准在屋檐下撒尿讲粗话,否则“屋檐童子”会丢瓦片打脑壳;山路上饮山泉前,要先用茅草打结成“标”放进水里,否则“水鬼”要捉怪让人肚子疼;赶山前要举行祷告仪式,说明猎杀生灵是出于“觅食”的无奈,希望“山神”许可,如果讨不到一阴一阳的“胜筶”,便谕示“山神”不同意赶山,人们是不敢进山猎杀动物的;行船闯险滩前要备美食敬献乌鸦,如果乌鸦抢食净光,则大吉大利,说明乌鸦作为掌管水手生死的“水神”的使者,它们已经从“水神”那里知道了不会再有啄食水淹尸身的“佳宴”了……无处不在的山魅水怪野魂家鬼,都是麻阳神巫世界敬奉的神灵。
                                     巫•医
  “巫医一家,神药两解。”这是长大后知道的麻阳巫医一体的通俗解释。小时候,并不知道这些,却因体弱多病亲历着实践着这神秘民风。
  记忆里最多的是“杠仙”,大多围坐在火塘边。正懒懒地坐在奶奶或婆婆怀里的我,好几回见八十多岁的太婆陪着一个我不认识但一律要叫“娘娘”的老的或中年的妇女进来,寒暄几句后,那“娘娘”便突然不作声了,口里开始唠唠叨叨叽哩哇啦念念有词地哼唱,双手缓慢地拉下头上的丝帕盖了眼睛后,便双腿颤动,双手拍腿,念词快时,啪啪有声。年幼的我莫名其妙地看着家人虔诚地倾听“娘娘”说着什么什么人什么什么神的,然后根据她的指点到附近找了蜘蛛之类小东西用红纸包了,有几回竟然捉了只蛤蟆、蝙蝠、壁虎什么的放进瓶子用红纸封了。东西找到封好后,“娘娘”便慢慢停止哼唱和拍打双腿,又开始前面中断的话题,俨然不知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末了,吃了消夜,“娘娘”都会抚摩着我的头讲些“病好了”之类的祝福话,带了大人预先准备的鸡之类的礼物在客套的挽留里离去。长大后,我才知道这是“仙娘”来给我“杠仙”找病根的,“仙娘”激烈哼唱是“登仙”了,是仙人附体借她的口到处打听我的病因,她自己是不知道的,大人们找的那些东西都是找我麻烦的什么什么人呀鬼呀的化身。
  “拜寄娘”也是家人给我治病常用方式。每位给我“杠仙”的“仙娘”都是我自然的“寄娘”,临出门时大人都要我改口喊她“寄娘”的。现在想来,才明白为什么那老的年轻的“仙娘”一进门时,大人们都要我叫“娘娘”了。而且,我那已经记不清人数的“寄娘”们,每次临走还都会让我的家人到某某方位找某某人家或某某物体再去拜寄,由于一直没有合适的人家拜寄,于是,我就有了无法精确统计的树“寄娘”、岩“寄娘”。我的家人们相信,多病的我拜了“寄娘”、“寄爷”,便会无病防病,有病及时康复,逢凶化吉,百无禁忌,健康成长,易养成人,长命百岁。长大后才知道,不光我的家人,神巫麻阳都是如此。麻阳习俗里,一旦小孩体弱多病,常担心难于“易养成人”,所以常选择有儿有女的人家,拜“寄娘”、“寄爷”,希望藉“寄娘”、“寄爷”之力让孩子远离灾难、长大成人。因为万物与人一样有思想情感,所以万物也和善良的人们一样“通情达理”,值得寄托。于是,在找不到合适的拜寄人家时,急切的长辈们,便用红纸写上孩子的姓名及年庚,做一双红纸鞋,选择一古树或古井、神岩、深潭之类“神灵”依附的自然物,烧化纸钱,贴红纸、红鞋于其上,拜寄“岩娘、岩爷”之类为“寄娘”、“寄爷”,他们同样能扶助孩子健康成人。原来如此。
  因为多病,晚上我的睡眠不是很好,有时还会在噩梦里大喊大叫拳打脚踢,大人都说是我在外面玩耍时被什么东西“吓着”了,奶奶便常带我到太婆房里“推吓”。每次,太婆都会很温和地说:“乖,太太给你捉虫虫。”然后抓了我的手,捏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分开大拇指,往自己的大拇指虚吐了口水,在我的“虎口”上反复推摩,口里嘀咕着我听不清楚的咒语。最后在我的额头上使劲“吧唧”一口,随即“呸唒”有声地往地上吐口水,说“毛狗崽呷担了”,如此三次,再逐个揉弄我的手指念叨:“好了,好了……”在地上烧了奶奶带去的纸钱后,太婆常打开古色古香的柜子给我当时很难吃到的糖果吃。有几回,太婆“推吓”后,还在我的额头上用灶屋锅底的黑烟灰画了个“十”字,说是灶王菩萨会保佑我,三天不能洗去,让我在同伴面前不好意思了好久。说也怪,每次我“推吓”后,晚上都睡得很安宁。当然,晚上睡不安宁的小孩并不都是“吓着”,如果“推吓”也不起作用,还要“哭夜”,那就只有找“树神”帮忙了。漫步乡间,常常见到井旁、路口的古树上贴一张巴掌大的红纸,写有“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的偈语,没事休憩树下的人们常摇头晃脑地吟唱,这是家里长辈为“哭夜”的小孩开的“药方”。据说,“树神”会汇聚众人“一念”偈语的功力,让患“夜哭症”的孩子不用医药而自然痊愈。
  童年的戏耍从无顾忌,一次,我们在水库淹灭区的一口废井旁玩泥巴,一个同伴提议砸井水玩,并搬了大石块率先丢进井里,引得大伙争相跑开找了石头土块一阵乱砸,井里一片浪藉。第二天,这砸井的倡议者,没有和我们戏耍,听说昨天晚上他总做噩梦,说有人追打他,当天病在床上起不来了。刚吃了晚饭,那同伴的母亲来找我帮忙,说是同伴在废井里丢了魂,让我去帮着“喊魂”。我跟着来到井边,闪烁的纸钱火光里,看到井旁泥地放了一个竹筛,里面放了“刀头”肉、豆腐、酒、糖果和一个鸡蛋、一沓纸钱。等燃着的纸钱烧得差不多了,那同伴的父亲捧起筛子走在前面,同伴的叔叔拿了纸钱跟着边走边往路边丢,我和同伴的母亲走在后面。路上,同伴的叔叔边丢纸钱边喊着同伴的名字:“狗崽,回来了——”我便在同伴母亲的提示下回答:“回来了——”他喊一声我答一声,我心里无端地害怕,好不容易到了同伴的家门前,才安下心来。我接过同伴母亲塞到我手里的鸡蛋,头也不回地跑回自己家,好久才想起手里的鸡蛋。大人让我赶紧吃了鸡蛋,我才知道鸡蛋是蒸熟了的。现在想来,我这第一次给人帮忙得来的酬劳,确实也来之不易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认知世界的钥匙,就是这人体关键而脆弱的所在,一旦病变,也能在神巫麻阳里找到“神解”的“方子”。眼睑内框边沿长个小疖子,叫“挑针”,诊治的法子是,用一个舀水的勺子盖了患疾的眼睛,念叨:“你长你大,看你有我的勺大?”据说,这永远也不可能长到勺子一般大的“挑针”,就会被活活气死,疖子不治而愈;如果眼睛突然模糊一片,看不清东西,则是眼睛里有了“叶子”,得去找一个“理手”(内行)的师傅看病。往往患者一进师傅的大门,端坐在自己家里的师傅就会未卜先知地说:“眼睛长叶子啦?”随即接了患者带来的纸钱烧了,然后告诉患者回家把扁担、戽桶之类挪一下位置,或起出不久前钉在某处的铁钉、木楔之类,患者回家照做后,那“叶子”便奇迹地消失了,眼睛明亮如初。
  神巫麻阳的巫医讲究“神解”,也兼用“药解”。小时候,有个头痛脑热肚子疼什么的,大人们总是要我们自己或带了我们到太婆那里,“捉虫虫”的时候并不多,更多的是太婆问了病情后,就起身开了柜子悉悉簌簌地忙碌一番,用纸片包了她平时采集晒干磨碎的“粉粉药”,一次给三包,吃了就没事了。或许多病体弱的缘故,小时候身上常常生疖肿痛,俗称“长包”,大家都戏称我叫“包大人”。在那痒痛的煎熬里,离家仅两里的公社卫生院不是诊治的最好选择,那医院的药能止痛却难以消肿,好几天不见好,往往最后开刀手术了事。常用的还是太婆指导下大人们在附近山野采集的新鲜草药,虽然这用刀背捶烂的药汁敷在“包”上很痛,但不出三天便能从那折磨里解脱出来。每次用过的药渣是不能乱丢的,必须用容器装好,等病好后,要专门请来太婆“倒药碗”——烧纸钱敬过“祖师”后,才能把药渣一起倒出家门——据说,生病用了草药后,如果不请药师“倒药碗”,病就不能根除,常常还会旧病复发,而且下次用药就不灵验了。“多少是个礼”,“倒药碗”往往要奉送药师一个红包,因为太婆是一家人,年节后辈要孝敬,所以每次“倒药碗”也没送过红包。
  这草药的神奇,小时候还不觉得,长大后才不时感叹。据说,江口墟镇曾有一位患了癌症的农人,因家中无力承担高昂的医药费用,只好回家挨着。唉声叹气几天后,心想与其等死,不如赌一把命。于是,他要妻子上山割嫩树叶嫩草,妻子遵命“见绿”就割,每天一背篓杂七杂八的“草药”背回家倒进大锅里煎水,他把这苦水当茶喝。过了医生诊断必死的期限,他活得好好的,而且还能做工夫了。医生听说后,要他到医院检查,他说不花那冤枉钱。医生又出路费又请食宿,他才去医院,检查结果是:本已扩散的癌细胞都“钙化”——变成了没有破坏力的石头了。医生赶紧问他吃了哪些药,他指着住房周围的山说:山上长的都吃过。面对连绵的山峰,害得以为找到了“治癌良方”的医生空欢喜一场;亲历的是晚年公公的奇迹。嗜好烟酒如命的公公被诊治是肺癌晚期,医生说最多还能在人世两个月。我们瞒着他的病情,要他不要再回老屋独住,并要求他戒烟酒。或许是从我们不经意间流露的伤感里看出了什么,公公执意要回老屋,我们只好给他买了能买到的最好的药给他带上,一再嘱咐要按时吃。一个月后,我们回家探视,问起服药情况,他说没吃,都收着呢。我们一通责备,公公却不做声,依然抽烟,吃饭时依然喝酒。只是见他喝了几次从热水壶里到出的黑黑的水汁,脸上很痛苦的样子——原来他自己根据太婆传的药方,到附近采了草药每天煨了喝。又一个月,我们担心的噩耗没有传来,只是公公的嗓子变得嘶哑了。当公公被接到县城医院检查后,医生惊讶得目瞪口呆——公公肺上被癌细胞感染的部分都已经“钙化”。不再服药的公公,又烟酒不离地活了六年,八十二岁寿终正寝——临终前的晚上还和同宗的堂弟抽烟聊天。麻阳的草药分类很简单,就“毒药”、“伤药”两种。“见药三分毒”,内服的草药都属于“毒药”,病越重所有药“毒”越重。或许是“以毒攻毒”的缘故,这“毒药”里竟然蕴涵着意想不到的神奇。
  更神奇的是“神药两解”并用的“化水治病”。太婆九十高寿以后,公公就接过了祖传药师的行当,不让太婆再上山采药,怕发生意外。每当突然肚子痛时,公公便到土灶火眼取了少许“纸煤灰”放进碗里,舀了水缸里挑来的井水,点燃一撮纸钱念着口诀在水碗上方画几个圈,让患病的我们一气喝完碗里的水,肚子竟然就不痛了。这既治急症又治外伤的“化水”,还有“华佗水”、“铁牛水”、“雷公水”、“断血水”、“鸬鹚水”……名目极多,功用不同。我见识过的是“鸬鹚水”,但不是为了治病,而是玩杂技般的戏耍。当时,年轻的二叔结识了一个凤凰那边名叫云场坪地方的滕姓后生,大家都叫他“小滕”。小滕说会“画鸬鹚水”,大家就要他演示。小滕便舀了碗水,取了筷子斜砍成两头尖尖约半寸长的一堆“竹标”,放进水碗浮在水面,点燃一撮纸钱念着口诀在水碗上方画几个圈,就要我们和水吞吃“竹标”。开始,我们不敢,后来见他连吞几个都没事,便麻着胆子吞下一二个,也没什么异常。以后好几天还担心那“竹标”在肚子里作怪,但也一直没出现意外。
  神巫麻阳治病的水,不仅“化水”,还有“仙水”。“仙水”我没喝过,但见识过接“仙水”的急切。大概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上午,我们正在教室上课,突然学校旁边的大路上一阵喧哗,接着时断时续的吵嚷持续良久,搅得我们根本听不到老师的讲话声。烦躁的老师干脆让烦躁的我们提前下课,我们排列土操坪边沿,议论今天又不是赶集,怎么那么多人往贵州漾头方向赶(当地有往贵州漾头赶集的习惯),而且是清一色的婆娘?后来从老师的口中才明白:她们急着到贵州漾头那边的滴水岩去接“神仙水”!说是一个在本地很有些声望的“仙娘”传言:滴水岩附近一个长年卧病在床的瘫子,喝了当地一个岩屋檐滴下的水,病竟然好了。“仙娘”断言:这岩屋檐滴下的水是能医治百病的“仙水”!所以便有了这一路浩浩荡荡挑筐背篓带了瓶瓶罐罐塑料桶老的小的“抢仙水”的“娘子军”,踢响一路青石板的碰撞,撒下一路叽叽喳喳的吵闹,牵引老的少的兴奋的好奇的欣赏的目光。至于这“仙水”的功用,却一直再没听说过下文。长大后,喝了形形色色的矿泉水,才知道家乡的深壑半坡山坳溶洞的岩石缝里流淌的清净泉水,也有这样那样的矿物质,虽然没有灵丹妙药般立竿见影的“仙水”神效,但长期饮用也不乏强身健体的功效。上学后至今的几十年里,我连感冒都是奢望的健壮,或许与自小多年饮用这山泉不无关联。
  我也亲自尝试过“神药两解”治病的神奇,不是做病人,而是做“药师”。刚从大学毕业,我回到家乡中学教书,任班主任。一天,发现班上一个男生脸颊涂抹了一种白白的东西,一问是牙膏,仔细一看才注意到涂抹牙膏处浮肿的厉害,根据经验,知道他长了“癀”。要他上医院,他不愿意。他学习很勤奋,成绩也很好,我担心这样会影响他的学习,于是,回家向公公讨教治疗方法。回到学校,我一边手圈抓那学生脸上浮肿处,一边像模像样地口里念着:“天皇皇,地皇皇,祖师来抓癀。抓癀癀要散,抓鬼鬼要亡。太上老君,急急律令。”反复三次后,用食指蘸口水在患处画了个圈,在圈里虚划个十字,意思划破“癀”的肿块。最后取了从家里带的纸钱分三堆烧了,拿出刚在水池边洗干净用铁锤捶烂的草药“鸭脚板”,要那学生敷在患处。第二天,学生说:不痛了,就是肿块还没全消。公公告诉我,是我没有用刀背捶药、没有要学生自己带纸钱来“孝敬”的缘故。虽然如此,一周后学生的“癀”是彻底消失了。
  神巫麻阳的世界里,提到巫医,就不能不说到“放蛊”。顽皮的小孩子在外面疯玩,但一遇到不熟悉的稍微上了点年纪的过路的女人,一般都会安静下来,注视那女人的举动,直到女人离开才继续自己的玩乐。这样的不愉快,都是因为大人们“冒被放草猪”的警告闹的。“放蛊”,俗语“放草猪”,会“放草猪”的多是有点年纪的妇女,统称“草猪婆”。“草猪婆”一般都是单传的,据说“草猪婆”临死前没人“接坛”就会咽不了气,死难瞑目。接了“坛”做了“草猪婆”的人,在特定时限内必须给一个人“放草猪”,否则她自己就会难受得要死。“放草猪”常用的方式有三种,或者给人吃的,吃了的人便中标;或者无缘无故给人东西,在人无意识接过东西时,“草猪婆”就问:“得了吗?”接东西的人会如回答:“得了。”那她“放草猪”也就成功了;或者找不到对象,被难受逼急了的“草猪婆”,就疯子般对着人群念咒语,“草猪婆”如脱大难轻松下来的时候,就是人群里“背时”的“火焰山(阳气)矮”的人中彩的时候。为了防止被“放草猪”,大人们常叮嘱最容易被“草猪婆”作为危害对象的小孩,每见到可疑的女人就要“起心”——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四指相叠、大拇指紧掐中指中间趾节“拗祖师诀”,心里对怀疑对象警惕有加,便不会受到伤害。一旦身上不明原因地难受,想知道是否被放了“草猪”,就用“封蛋(guoS)”的办法来判断——取一个鸡蛋,在患者身上滚动数次,再插根绣花针,放饭里蒸熟,剥开蛋壳,如蛋白凹凸成沟,说明已经“上当了”——凹凸的小沟像什么毒虫的形状,患者中的就是什么蛊病。如果确定被放了“草猪”,要么寻找理手药师求草药,要么打了狗灌饮狗血,或者干脆提了菜刀砧板,对准认定的“草猪婆”住房的大门方向,边剁砧板边高声大骂,名之为“骂草猪”。据说,“骂草猪”骂得越“毒”越久,“草猪婆”放的“草猪”就会失灵,最起码患者也不会像原来那么难受了。至于“草猪”的厉害,多无法具体求证。但东汉马援兵困沅陵壶头山时,史书记载,包括马援在内的许多官兵“染时疫”,并多病死,马援也“殁”;民间却流传,使马援他们得病、死亡的原因不是什么“时疫”,而是中了当地土著的“蛊毒”。若是真如传说的那样,那书上叫“蛊”民间喊“草猪”的施放者们——“草猪婆”,就不仅仅是讨厌可憎的代名词,而应该是妖魔般的恐惧了。
                                 人•鬼•神
  神巫麻阳的世界里,鬼神虽多,而且是给人们带来病痛恐惧的根源,但这些鬼神有时候面对人的奇巧和蛮劲,也只有望风而逃。“雷打火烧”,堪称人们心目中最严厉的惩罚和民间最歹毒的诅咒。然而,“田老七打雷公”的传说中的“雷公”却是万分地狼狈和无奈。田老七和天上的雷公打老庚,雷公最恨鸡,不吃鸡肉,连鸡屎壅的菜他都不吃。有一次,田老七起房子,故意炖几只鸡来招待雷公。雷公知道后要劈四田老七,田老七提出两个条件:第一,先要落七年毛毛雨;第二,要从屋顶上下来劈他。雷公都答应后“轰隆”一声回了天上。田老七剥了桐树皮和构树皮,盖在屋顶上,细雨淋了七年,起了一层滑溜的青苔;房子的周围,用石头固封;屋檐下挖了很深的壕沟。雷公按约来劈田老七,脚刚踩到屋顶上,就一滑滚到了壕沟里,被田老七用口大铁锅罩住,锁进了一个铁笼。雷公无法打开铁笼,就欺骗田老七两个年幼的孩子德傩、奶傩,说给他们耍把戏,得到一个火子烧毁了铁笼才脱困。雷公匆忙间躲在半截一抱多粗的梧桐树杆里,又被返家的田老七扛回家当柴烧了一回。惊悸的雷公决心要降满天洪水来淹死田老七,但他又想起德傩、奶傩两兄妹救了他的命,就趁着田老七不在家,送了德傩、奶傩一颗南瓜种子,叫他们赶快拿到后园里去种,一个时辰就结了一个木盆大的南瓜。雷公动手把南瓜柄取掉,挖了一个洞,将瓜瓤、瓜子掏得一干二净,告诉德傩、奶傩涨水时钻进里面保命。机警的田老七预料到雷公一定要降雨来淹他了,就赶紧做了一只木船。滔天洪水淹死了世间所有的人,只有田老七坐在木船,德傩、奶傩(后来的傩公、傩母)坐在南瓜里面逃过浩劫。田老七非常激愤,把木船划到南天门,抱住高得碰天的日月树,爬上天找雷公拚命,要打死雷公,为世间的人报仇。雷公很害怕,天将想出主意要雷公热情招待田老七,再放出十二个太阳来晒死日月树,让田老七回不了地上。被断了后路的田老七愤怒之下纠打雷公,雷公慌慌张张,东跑西窜躲避,田老七紧紧地西追东撵。至今,人们还时常听到雷声一时响到东,一时响到西,据说就是田老七还在天上追打雷公哩!
  后人没有田老七上天的机遇和本领,但依然有驾御鬼神的方法。传说,人如果无缘无故五指断落、脚趾截掉、眉发脱落,就是触犯了“麻阳鬼”。麻阳鬼府分五洞:一洞麻阳,是娘娘麻阳,触犯使人瘫痪;三洞麻阳,是白玄亥尸麻阳,触犯使人麻木痴呆;五洞麻阳,是漏阴泄阳麻阳,触犯使人眉竖嘴歪;七洞麻阳,是地仙麻阳,触犯使人神魂颠倒;九洞麻阳,是天尸麻阳,触犯好装扮哭笑念唱。触犯了“麻阳鬼”就得老司作法驱遣。老司杀狗、椎猪、宰鸡,将血蘸在烂背篓和乩斗上,带到深山幽壑,架起锅子煮猪血稀饭敬祭麻阳鬼,吃完宰杀的狗、猪、鸡,丢下烂背篓不管,老司这样一番糊弄,就把麻阳鬼遣送囚禁在背篓中,让它再也不能出来做祟了。
  这捉鬼的老司既能通晓人也能通晓鬼神,他们依靠的是神秘的巫术。最初,人们并不知道怎么和鬼神打交道的巫术,因为苦于鬼神的无休止骚扰,苗家赵张二郎便到终南山跟太上老君学法,可脾气古怪的太上老君硬把学法当成斗法,想方设法要整治二郎,幸得太上老君的女儿莲花帮忙。当晚,太上老君把滚烫的油锅化作洗脚水要二郎洗脚,莲花就给二郎一瓶梳发油让他涂抹在腿脚上,安然无恙地过了第一关;太上老君要二郎与自己同床睡,半夜做法让床倒悬对着床下毒蛇洞,二郎靠着捆在裤腰的莲花送的一根花带,照样睡得安安稳稳;太上老君带二郎上山砍树,将树变作老虎抛过来吞咬二郎,二郎挥舞莲花送的马鞭打死了老虎;开荒种小米,太上老君故意在路上打翻撒落三斗三升小米种子,要二郎一颗不少地拣起来,又是莲花一声口哨唤来成千上万的鸟雀,帮二郎度过难关。太上老君被斗得穷途末路了,最后收下二郎传了法术。艺满下山时,莲花跟着二郎回家做了苗老司,由此苗家老司行当了有了师娘派和师公派。太上老君很气愤,施放飞刀来砍他们,他们接了飞刀,蘸上蛤蟆血又放回飞刀,让太上老君误以为毒计成功,不再找麻烦。狡猾的太上老君舔出了飞刀上的血没有人血的咸味,就再次放飞刀非杀他们不可。他们接了飞刀后,咬破手指头,将血涂在到上,骗过了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执意要杀他们,并不只是因为莲花的私奔,他最气恼的是二郎带法术到人间,使神仙们的“专利”泄露世上,人类便有了与鬼神分庭抗礼的依仗。但人们却没有那么小气,尽管太上老君一再刁难,也不肯忘本,苗老司在作法时,还是会恭敬地祷告:“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天机不可泄露”,虽然巫术流传人间,但也不能一味扩散,否则巫术可能为坏人所用危害人间,也会让法术应有的效力失灵。所以拜师时要“认路”,徒弟必须立下誓言,自己如果泄密,将会受到什么惩罚,表示拜师的人自愿走上这当老司的归宿之路。而这誓言往往是极灵验的,传说,某人拜师立誓之初,即存心不良,说如果泄密蹲刀把死,他以为砍柴割草的刀握在自己手中,蹲紧刀把怎能把自己砍死?“不信邪”的他,将师传的法术泄露出去,大发其财。结果,一次刀把松了,他蹲紧时,头低下去,刀口忘了朝外,用力一蹲,将自己的头割了下来,应了誓言。
  立誓“认路”后,便该报法名、传法术、赐法器了,这个程序叫“迁阶”。“迁阶”是大事,临近老司都应邀前来捧场,主坛法师设坛发鼓申文行了法事后,精彩的爬刀梯、下火海就闪靓登场。爬刀梯前掌坛师父要用一只大雄鸡放煞、封刀、开刀,给弟子传授口诀:“封刀张四姐,闭刀李四娘,石上牵牛无脚印,水上拖刀永无踪,痛在风波痛,疼在风浪疼。云刀三十六把,锋口化为岩板大路。吾辈大小师郎,脚手化为铜板仙师铁板仙人。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然后口咬鸡冠,涂在刀上,先由引兵上起,新坛弟子再上,赤脚踩着绑在梯栏的刀口上攀上梯顶,吹牛角,唱神歌:“日头出来渐渐高,照到洛阳铁板桥,洛阳桥上请师父,师父引我上云刀。一拜玉皇当殿坐,二拜道老二真君,三拜三元教法祖,四拜祖本二师尊,五拜五营诸兵马,六拜南头六星君,七拜皇母仙姑女,八拜投坛保举师,九拜师爷为父母,十拜内外两坛兵,行兵须动鼓,动鼓请行兵,鸣角吹上玉皇门,两边击动锣和鼓,弟子下梯救凡人。”再攀刀梯而下。捧场老司也多递次赤脚攀爬刀梯,而且多有在梯顶做倒挂金钩、大鹏展翅、观音坐莲、古树盘根等翻筋头、单撑脚、攀悬索滑落地面之类竞技表演;下火海,又称“漂油火”。由一法术高明的老司先念“雪山咒”:“井中撮来五湖赤水,山中撮来秧苗赤水,泉中撮来八大金刚赤水,要雪落雪,要霜落霜,云雨变雪,赤水化霜,奉请一个雪金刚,奉请一个海龙王,五月金鸡来报晓,什么大雪落登当,七月里来七月雪,七月打开百雪门,雪山老母下雪来,左手变作雪将军,右手变作铁将军,天火烧不伤,地火烧不痛,弟子如法,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并在一张烧红的犁口(铁铧)上画一“雪”字,然后口咬犁口,放在新坛弟子面前,赤脚在犁口上一烫,最后往犁口上喷油,燃起熊熊火焰,以示法术高超。这两项竞技,实际都是对新坛弟子的考验,目的是让他晕倒入坛,以便回家招兵安坛。往往爬完刀梯,新坛弟子便大多“晕倒”,以免“下火海”之苦。
  得了道的老司大多法力高强,老辈人传的神乎其神的是一个叫“满老司”的法师。满老司有“吊尼体窿(太阳)”定住时光、召唤“五百蛮雷”打死洞神、挥挥擦过汗水的腰带唤来云雨的本事,也有用筛子洗脚、用自己的腿当柴烧煮饭的法术。因为老司的特殊本领,所以他们在神巫麻阳有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无论婚嫁生育建房丧葬都有他们神秘的舞蹈,峻岭田野大路小径时常闪现他们手提公鸡活跃的身影。人们对老司大都怀有敬畏心理,但孩子们除外。我们村寨有一个老司,是个“卷子”(结巴)——据说接坛老司行当的人,大多有生理缺陷,否则法力将大打折扣——算起来还是我的太公一辈,他平时对所有的孩子们都很凶,背后我们都叫他“卷子佬”,经常弄些树刺什么的埋在他必经的路上,想整治他,可每次都不成功。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们见他提了一只大公鸡正从山下的田埂路上向我们走的大路走来,似乎还喝了点酒,走路踉踉跄跄的。“卷子佬又到哪家骗鸡吃了。”一个同伴气愤地说——不久前因为他父亲病重,他家里刚请“卷子”老司做过“道场”,费了一只大公鸡和不少钱米,而他父亲病情并未见好——他提议捉弄一下“卷子佬”,我们踊跃拥护。一路奔跑,我们爬上大路旁一人多高陡坎上的沙地里趴好,顺手抓了沙土、石块隐蔽在路边的茅草荆棘丛后边。听到“卷子佬”结巴的歌声和时轻时重的脚步声,我们便不约而同地扔出手里的“炸弹”。杂乱的沙土“刷刷”声石块“乒砰”声,惊断了“卷子佬”的歌声和脚步声,接着,便听到他念叨事后我们才知道的“藏身躲影诀”:“藏我身变我身,我身变作半天一朵云,风吹云头朵朵动,不知那朵是我身……人不知,鬼不见……”我们以为他在下咒,趴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可是,他念完咒语后,我们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于是,胆子又大了起来。当“卷子佬”正迈开脚准备继续赶路时,我们不约而同的“炸弹”又出手了。“卷子佬”又开始念:“弟子划起铜收铁收,上不收天,下不收地,上不收风,下不收雨,要受红衣……”(“收邪诀”)他咒语一念,我们屏息贴地而卧,他一起步,我们“炸弹”出手。“卷子佬”又念了“天灵灵,地灵灵,奉请师父下凡尘,相请下来无别事,驱除邪鬼御敌人……”(“斗法变身诀”)、“上元将军本姓唐,手拿宝剑走忙忙,弟子今日相迎请,深房内阁斩邪殃……”(“驱妖诀”),最后,夕阳西沉夜幕降临时,或许是他没了耐心,或许是他忘记了口诀,或许是他由于“法力”失效而生的恐惧,在“抬头看青天,师父在身边,低头望地边,师父在眼前,弟子……”变腔变调结结巴巴的喊声里,“卷子佬”一路奔跑离开了这“山火紧”的“凶”地方。我们摸黑路回到家里,听说卷子老司“遇鬼”了,在家里生病,大人们叮嘱我们下次上学经过那段路时要小心。我们这些“鬼”不敢揭穿真相,只是暗地嬉笑。老司竟然会让孩子们捉弄得糊里糊涂,这或许是卷子老司功力不够?又或许是老司只通晓鬼通晓世故的大人而未必通晓初生牛犊的孩子们罢?顽劣懵懂的孩子们常常是神巫世界的叛逆,也是举行法事时张贴“童言五忌”的理由。
  与鬼神的交流,有时也不仅是老司的专利,有些通神的游戏也是普通人的玩乐。儿时,就见识过“请撮箕姑娘”和“插七姑娘”的娱乐。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民间传说杨开慧升仙得道了,下凡到人间指点迷津,于是,每个村寨的青年男女,傍晚相邀,提灯打火把络绎附近水井旁,焚纸烧香祷告,取了事先准备的撮箕,插了筷子,绑了红布,由两人虔诚地抬了“请”回到约定的居屋,在堂屋饭桌上铺一层灰烬,两人扶着“撮箕姑娘”让筷子接触灰面,人们的疑问就在筷子的滑动里展现在桌子上的灰面上;“插七姑娘”是祖传的娱乐,据说,能“登仙”做“七姑娘”的惟有忠厚老实思想单纯的女子,选定的女子要先“上马”——坐在预备的板凳上,闭上眼睛,用黑布蒙头,然后一个“理手”老妇念叨咒语让那女子入梦入魔,上天见“七仙姑”并随之降人间、踩九洲、下江海、入龙宫,看万花争艳,“七姑娘”呓语念唱所见景观花卉,让围观的人们同享“走马观花”的乐趣……
  神巫麻阳世界里,人鬼神同娱同乐最热闹最壮观的“五月盘瓠龙舟节”。
  盘瓠祭,祭盘瓠,祭天下蛮族祖先。麻阳的端午纪念的不是屈原,而是历史上的“武陵蛮”、“五溪蛮”,现在的部分苗族和瑶族、畲族的共同始祖盘瓠。
  五月祀,祀五月,祀五溪辰水变迁。“且消停来慢消停,慢慢消停将歌吟。别人划船端阳节,漫水划船有根本。……”一曲《漫水龙歌•根源歌》(又名《路程记》)述说了盘瓠、新息、四官三位大王的来历:他们原住辰州府沅陵县木官上,后溯辰水入麻阳,始停留兰里新营,龚、王二姓建祖庙;继上行,在麻伊口安神位;再上行,绿溪口乡沅郊张姓建“龙王殿”;又上行,岩角坪文姓建庙祭祀数百载,渐渐冷落。文姓族人龙船寮建在漫水田姓棉花地旁,田姓族人传唱龙歌,感动盘瓠神,于是最终落址漫水。记载了苗族从沅水迁入辰水的大致经过,这实际就是一部苗族辰水迁徙史书。每年举行的“五月盘瓠龙舟节”里,“龙下水”后,盘瓠龙舟要做的首先是沿锦江河追寻祖宗遗迹。凡盘瓠曾落脚驻留或建有盘瓠庙的地方,必全体下船进庙上供,齐唱《根源歌》,缅怀祖神公德,当地村寨苗民必杀猪设宴招待聚餐。遇伏波庙(祀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即新息大王)或道、佛等诸神庙宇及神灵遗址,船不上岸,但须在相距参神处200米时,即紧锣密鼓,船头的8对桡子指空竖立,扬头对参拜处栽倒跟斗,继双脚原地奔跑,8名桡手丢钱纸于河中,余人禁声,仪式完毕,齐喝“划——”,锣鼓齐鸣,划往下处。
  龙舟赛,赛龙舟,赛麻阳龙歌浪漫。“五月盘瓠龙舟节”仪式古朴,声势浩大,场面宏阔,观众如潮,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十七结束,共历时17天,龙歌演唱——五老或歌师领唱,每两句,数百男声合唱尾三字,并拉尾音:“爷——!老祖爷!”——贯穿始终。
  五月初一开神门,预先向祖神发出参加活动的邀请。主事首司“五老”,四更起床,家生旺火,三杯清茶饮后,穿起青衣长衫,头包笋壳丝帕;到五更天,鸣第一遍锣,召集百十个龙舟桡手。卯时,开盘瓠庙门,燃火把照亮庙堂,禁声,首司掐诀讨筶(卦),众人合力就庙中石槽盆、石凳杀猪一头。鸣第二遍锣,上五供,敬36盅酒,参拜祖神数遍后,歌手成二纵队排列两边。继而大鼓大锣,大号齐鸣,炮竹声中敞开大门,首司五老同唱《开神门歌》:“五月初一开神门,开而不开见得真。当初不是凡间马,我是三座大王神。……”继唱《根源歌》。歌毕,由等候的各家各户给盘王敬酒,放鞭炮,直到下午五点,摆上10余桌酒宴,划拳唱歌,各尽所欢。
  五月初二至初十唱大戏。方圆百里苗民及远道游人,不辞路途辛苦,纷纷赶赴盘瓠龙舟节会。为酬谢来客,盘瓠庙临近村寨多组织各类戏班,搭台演出娱乐。演出剧种有地方传统傩堂戏、辰河高腔、阳戏及麻阳地方自创剧种——麻阳花灯戏。这娱神的节日里,人们自娱占去大半时光,说不清是敬神还是乐人。
  五月十一龙下水,恭请盘瓠庙中龙头及龙船寮龙船下水。据说这天是盘瓠的生日,二度“开神门”,接着举行三项敬神仪式:早上8:00—10:00拜神(拜寿),鸣第二遍锣,将解剖后的两头全猪摆上贡桌,上五供,敬36盅酒,参拜祖神数遍后,歌手成二纵队排列两边。继而大鼓大锣,大号齐鸣,炮竹声中敞开大门,首司五老同唱《敬寿歌》:“大王诞生高辛时,来到漫水永乐春。永乐二年来到此,代代相传到如今……”;10:00—12:00游神,拜神后鼓锣号鸣,五老端着三大王牌位,手拿香把,领队前行,4人抬盘瓠图腾,4对大号、120人划旱龙舟、24人舞龙灯、12人舞草龙灯、30面大旗随后,4面大鼓齐擂,鞭炮不停,请盘瓠大王游观后代子孙的村庄,乞求祖神保佑。游毕,回庙侧龙舟寮集合,在两只龙舟前头共进中餐,呷泡汤稀饭;14:00—16:00请神,在龙舟寮前设贡桌,五老叩拜两只龙舟,掐诀请神(请龙舟下水),胜筶(阴阳卦)到手,扬头、掌艄、锣手、鼓手上船到位,200桡手围扶两只龙舟两侧。五老高唱《请神歌》:“请神三杯上马酒,子孙今日来请神。今日请神花船上,要到水上去观景。……”歌毕,锣鼓喧天,将船抬下水,将龙头龙尾装好,蜈蚣旗插上,桡手在船上坐好,两只“花船”(盘瓠水龙舟俗称)平头划向江中。当天,在锦江河中水流相对较缓的“龙船潭”里划船上下八趟后,船靠岸,举村寨共享晚餐会,当天晚餐最少50桌,参加人员包括外乡、外县的和本地参加活动的乡民。
  五月十二至十四参神日。每天卯时,首司虔诚讨筶,早饭后,鸣炮开船,携带香纸,沿河数十里缅怀盘瓠祖迹。寻祖途中,锦江两岸的苗民在河边码头设贡桌,摆几百个棕子粑粑和香烟、鞭炮,备两面大蜈蚣旗,按照自己需求制作求子、求财、求平安、求好年成等内容的信旗,恭立河岸迎接盘瓠龙舟,俗称“接茶”。为酬谢主家,龙舟歌手根据所求(岸上贡桌信旗所写“求子”之类内容),选择歌词,回唱《谢茶歌》:“……年老之人得茶吃,五脏调和血脉匀。做工之人得茶吃,身强力壮有精神。……幼男细女得茶吃,易养成人无灾星。茶的根本由此起,依古流传到如今。……”还有《求子谢茶歌》、《病茶歌》等。接茶时,岸上男女老少争相以事先准备的麻纤交换“龙须”(请神前,挂在龙头上的麻纤胡须),戴在脖子或手上,作为免灾符;很多人抱小孩上龙船仓里洗澡,说是洗了龙船澡一年不生疮;又接喝随船首司舀了河水沿龙头倒下流淌而滴的“龙涎”,传说喝了“龙涎”可治肠胃病。接茶的人络绎不绝,盘瓠龙舟桡手起早贪黑忙个不停。
  五月十五至十六龙舟赛。邻近每个村寨出一只龙舟,数十乃至上百艘龙舟齐集龙船潭竞技。竞渡前,所有桡手都须持桡参拜盘瓠庙,龙舟集体面向盘瓠庙方向鸣炮示意。两只盘瓠龙舟则游而不竞,其他龙舟也可与其相戏,但绝对不能获胜,否则是对坐“花船”观光的盘瓠神的不敬。传说,一个村寨龙舟“不信邪”,在一年的端午硬要与“花船”一比高低,中流竞技时,那只龙舟奋力争先,刚要超出时,却突然船身打横,不可驾御,船身无故齐中断裂,所幸事先梢公、扬头到盘瓠庙敬奉过,没有人员损亡。此后,再无敢与“花船”争锋者。竞渡期间,锦江两岸遍插五色蜈蚣旗,盘瓠庙外坪地蜡染幡旗林立,如潮观众云涌而致,大端午盛会达到高潮。
  五月十七回神日,请盘瓠神回归神位的日子。当天要举行三项仪式:抢神,又叫“比发人”,上午10点,两只盘瓠龙舟划到距离盘瓠庙左近接龙亭。先由首司五老将猪头、五贡及香案在接龙亭摆好,亭子两边插蜈蚣旗八面,大锣、大鼓、大号、鞭炮齐全。五老在接龙亭掐祖师诀行法事,两只龙舟在对岸用绳子连紧并齐。待双方扬头把香纸烧完,鞭炮一响齐向接龙亭奋进,接龙亭的鼓、锣、号、鞭炮齐鸣,至两船拢岸方止。五老用稻草量船——由于船势凶猛,且允许船头水手离船拉船,所以龙舟往往滑岸上数尺——那只船居前3寸,就谕示该船水手多发一房人;扫瘟神,又叫“划倒船”,据传,倒划盘瓠龙舟能扫除瘟病,因此,每年龙舟上岸前都要划“扫瘟船”。抢神仪式完毕后,两只龙舟头向上游、尾朝下游排齐,艄橹横放船尾,扬头翻倒跟头,手掐八卦诀,口念咒语,桡手面对船尾,边划边吆喝,直到龙船洲头。众人立船上唱《扫瘟歌》:“天瘟地瘟神赶去,天财地保送子孙。麻衣孝服神赶去,百年长寿送子孙。……”然后,桡手面向船头,向盘瓠庙快速靠岸;回神,即请神回庙。岸上的大旗招展,香案齐备,炮声隆隆,锣鼓接应,庙内20面幡旗、60面方旗布置就绪。两只盘瓠龙舟一拢岸,几百人即将船抬进龙舟寮。所有划手集中盘瓠庙内,待大堆的纸、大把的香烧得最旺时,五老高唱《请神回庙歌》:“请神三杯上马酒,请回下马酒三巡。今日请神庙堂内,各坐各位受香灯。……”歌毕,全体水手享用两头猪,厨子早已办好了佳肴,大家酒醉饭饱,才各回各家。
  麻阳,用远古的记忆神秘着今天的神巫故事;神巫,用今天的神秘传说远古的麻阳记忆。麻阳神巫,留心原始文明的精心;神巫麻阳,激荡传统文化的精彩。
  
  
                                                       2009年3月2日于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