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宏图 待遇:巴比拉村省亲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1:08:27
吴文斌 何悦东
《 人民日报 》( 2011年01月21日   23 版)
新年刚过,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简称“联苏团”)第二战区瓦乌营地东南11公里的巴比拉村就迎来了一件喜事——中国第七批赴苏丹维和部队的官兵又来看望乡亲们了。
位于热带丛林深处的巴比拉村,怎么与中国维和部队攀上了“亲戚”?这要从2006年7月讲起。当时,中国首批赴苏丹维和部队的官兵跟随联苏团的小分队参观了巴比拉村。“村子周围看不到庄稼,到处长满了两三米高的茅草。村民们住的是茅草搭建的房屋,睡的是树枝编织的床铺,没有电,家里几乎找不到现代化生活用品”。曾是中国首批赴苏丹维和队员的刘长志说起当时巴比拉村的情况感触很深,他说,村里当时正准备建一家初级诊所,因为缺医少药,计划了两年都没着落。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中国维和部队决定向巴比拉村伸出援助之手。
从那时起,中国维和官兵定期到村里开展帮扶活动,送医送药,协助发展生产。每批维和部队轮换交接时,帮扶巴比拉村便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来了!来了!”上午8时许,早已等候在村口的巴比拉人跳起了热情奔放的民族舞蹈,用最隆重的礼节把中国维和部队官兵们迎进村。今天官兵们带来的药品是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精心准备的,共有两箱9个品种。每种药品不仅单独包装,还附有军医在临床实践中摸索总结的治疗经验。村民史迪夫激动地说:“中国维和部队为我们想得真周到,有了这些药,村里人看病治病就有保障了。”
“这些年可没少吃好米好面,没少喝甘甜纯净的水!”在食品分发现场,老村长巴比一直握着分队领导的手不放。他说,中国维和官兵这次捐赠的1000公斤大米和20吨经过净化处理的饮用水,将极大地缓解巴比拉人的生活压力。
军士长付德欣一下车就被村民们围住了,不少人与他热情拥抱。付德欣曾是中国第四批赴苏丹维和部队的一员,是中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市培养出来的种菜能手。在两次执行维和任务中,他7次来到巴比拉村,从选种、育苗、栽培到日常管理,手把手地教村民们种菜,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清风徐徐,高粱穗香沁人心脾。在中国维和部队的帮助下,巴比拉村有了第一条连通外界的简易公路,昔日茅草丛生的荒野变成生机勃勃的良田,村民们依靠科学种植技术,收入显著提高,温饱得到改善。如今,许多人用上了手机,还买了汽车,日子过得开心美满。村民们感动地说,中国维和官兵跨越国界的爱,让历经多年战乱、饱尝生活艰辛的巴比拉人重新燃起了过美好生活的希望。
中国维和官兵离开巴比拉村很远了,村民们爽朗的笑声还在丛林深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