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 边防所 乐:索尔仁尼琴写列宁一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24:17

靳树鹏:索尔仁尼琴写列宁一瞥——读《红轮》第一卷第二十二章

时间:2011-01-16 00:26 作者:靳树鹏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402次

  索尔仁尼琴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赢得世界性声誉。1973年他的《古拉格群岛》第一部在巴黎出版,更加轰动世界。1974年苏联以叛国罪将他逮捕并把他强行装进飞机驱逐出境。二十年后他才携全家返回莫斯科定居,高调的回归之旅也轰动一时。他没有从美国直飞莫斯科而是先去了西伯利亚,然后从海参崴坐火车横跨欧亚大陆,历时近两个月才抵达莫斯科,赞助商和一大批记者随行。他在途中向白军首领高尔察克将军的遇难地献花致敬,一路上不断抨击叶利钦政府和民主派,使各方面都很尴尬,俄罗斯当局还是给了他最高礼遇。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索翁一生用力最多,耗时也最多的一部大书《红轮》,他生前已写完并在身后出版。据何茂正先生写的中译本《译者总序》介绍,这是“世界文学史上篇幅最宏大、卷帙最浩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小说”,“小说共20卷,每卷2到4部,每部40-70万字”。这样一部大书不要说写,就是读也得读上几年。《红轮》的副题是“往日叙事”。索翁认为这部书是关于俄国战争和革命时代的“全景历史”。


在《红轮》里面,除虚构人物外,有几百个历史人物出场。作者在第二卷的“作者话”中说:“本书所有出场的历史人物,均冠其真实姓名,并采用其生平业绩的全部准确具体细节。这一原则也适用于虽不著名但当年实际存在的人物,如坦波夫省农民起义的传奇式领袖普鲁日尼科夫,乃至石匠谢苗o帕纽什金(我到那里时,他尚在人间)、工人小组书记古托夫斯基、蓬皮扬斯基,奥布赫工厂的工人小组成员科马罗夫、申加廖夫一家、斯梅斯洛夫斯基一家等。”为撰写古奇科夫,除了利用全部公开资料,索尔仁尼琴还利用了未发表的来往信件及家族成员的证言和口述。在这套系列小说里,涉及了俄国以至欧洲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作者极力把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现在读者眼前,用文学笔调一一对其做出自己的解释和评价。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啊!(《译者总序》)


《红轮》头三卷已译成中文,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写到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第一卷(1-3部100万字)已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书前是《译者总序》,还有金雁和秦晖两位教授写的长篇代序《倒转“红轮”》。


这一卷书描写了1914年8月大战打响后俄国各党各派的不同反响,从皇室到大臣,从政界到军界,从将军到士兵,从地主工厂主到士农工商学。索翁用很多篇幅写了沙皇尼古拉二世;浓彩重墨写了斯托雷平的改革和被刺杀,认为他是两百年来最优秀的政府首脑。他还详细描述了以身殉国的萨姆索诺夫将军。在东普鲁士战线上,兴登堡打败了由萨姆索诺夫率领的俄国第二集团军,10多万俄国士兵战死,500多门大炮被缴获,55岁的萨姆索诺夫无法承受这样的失败而自杀。这是一个战败的英雄,于其说是败给德国人,不如说是败给俄国腐败的军事指挥系统,字里行间索翁对他充满尊敬。列宁是二十世纪初俄国和世界上的大人物,是最著名的革命家,必然是《红轮》重点描写的对象。但是在第一卷中只有较短的第二十二章是写列宁的,篇幅仅占百分之二,却可以看成是索翁描写列宁的提纲。


大战开始时列宁居住在奥地利的一个村庄波罗尼诺(克鲁普斯卡娅的《列宁回忆录》译为波罗宁),正集合党的干部准备去维也纳参加国际代表大会,同孟什维克作斗争。他没有注意到,奥地利已经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也向俄国宣战,偷渡过境的党的干部统统被奥地利当局以间谍嫌疑扣起来。列宁痛悔不已,他请奥地利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维克多o阿德勒等人找到奥地利首相和内政部,为俄国社会民主党成员列宁提出书面担保。“保证他不仅忠诚于奥匈帝国,而且是俄国政府最凶恶的敌人,对俄国政府的敌视胜于首相。于是克拉科夫(《列宁回忆录》译为克拉柯夫)警察局接到一项指令:'在目前情况下乌里扬诺夫可以为奥匈帝国做出更大的贡献。'于是,进一步谈判、行动、营救被拘留的同志的道路就这样敞开了。”警察局得到关于列宁的指令,当地庄稼人并不知情,他们见到克鲁普斯卡娅就大喊大叫: “他们自己要把的他眼睛挖出来了!他们自己要把他的舌头割掉了!”克鲁普斯卡娅惊恐至极,列宁也感到有生以来还没有碰到这么大的危险,在交战国里不能呆了,必须设法到中立国瑞士去。这一章书就是描写列宁去瑞士时的情景。


据索翁的研究,“所有布尔什维克从第二次代表大会起,从独立活动的第一步起,对这一点就是明白的: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的,钱决定一切”。第一个办法就是从俄国财主那里弄钱,让他们捐款,更可靠的办法是自己掏钱,去掏遗产。几个党员娶了工厂主施密特的几个女儿为妻,叫她们给他们弄钱。还想运用军事手段在芬兰印刷假钞,在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被普列汉诺夫和马尔托夫制止了。还从国库成功地弄到34万卢布,却被胜利冲昏头脑,把沙皇500卢布崭新的钞票拿到柏林、巴黎、斯德哥尔摩去兑换时露出马脚,许多布尔什维克被抓被搜捕。列宁还有一个方案,“可以在欧洲建立商业企业或以入股方式加入已经有效的托拉斯,把所得利润的份额每月有保障地转交给党”。总之他们认识到:“钱好比党的手和脚,没有钱,任何一个政党都会束手无策,只能一味空谈。”


索翁认为列宁是个政治天才。“这个那个或另一个人一碰到列宁的旋风,都要马上被吸引和他一道行动,在指定的时刻以指定的速度运用所有方式从事他的活动,并且牺牲个人的利益,这是很自然的,因为这样做不是为了弗拉基米尔o伊里奇,而是为了通过他所表现出来的一股权威力量,而他只是这股力量的万无一失的指导者。”


列宁“从马尔托夫身上痛苦地得出一条经验:一般说来人类不可能存在政治关系、阶级关系和物质关系之外的'友谊'”。他是个激进的人,曾和他走在一起的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卢那察尔斯基、波格丹诺夫等许许多多人离开了他,连最能帮他弄钱的高尔基也离开了他。“这些在和孟什维克的分裂中团结在一起的老近卫军走了。现在似乎是处在这样的时刻,什么人也没有留下来,整个布尔什维克党,就剩下他一个人和两个妇女及十个三等'磨损者'了。”两个妇女是指克鲁普斯卡娅和她母亲,列宁的岳母跟他们从奥利地去瑞士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大家先后都走了,要有多么大的自信力才会不怀疑、不动摇、不跟随他们去妥协呢?”同时也会有一批新的忠诚分子和他走在一起,如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马利诺夫斯基等等。


1904年时11个布尔什维克和12个孟什维克进行紧张的党内斗争,没有注意到发生日俄战争。这次也没有听到射向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的枪声,这可是大战的导火线。“战争爆发了,这该有多高兴啊!”“我们不会直接说'我们拥护战争',但我们就是要拥护战争。”“他接受全欧洲战争并把它纳入仔细研究的对象。列宁在脑子里对它作了整体研究之后,提出了胸有成竹的口号--这些口号是针对新形势,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的。他还把自己的理由变成全社会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否则的话,他的护拥者和追随者会理解不了的。”两年后即1916年他在苏黎世写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作出自己的理论阐述。


列宁非常讨厌各国社会民主党普遍存在的调和和追求团结的情绪,让国际同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联合”的勾当见鬼去吧。他特别憎恨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他要寻找新的盟友。


最主要的是要清醒地抓住力量的分布情况,清醒地懂得现在谁和谁是盟友?不能像愚蠢的牧师那样在几条阵线之间举起手来挥舞着袖子。但是一开始就应该看到德国不是等同于帝国主义国家,而一个强大的盟友。要干革命,就需要武器,需要军队,需要金钱,需要去寻找谁能为我们提供这些东西,需要寻找谈判的道路,秘密地去查明……


德国!是一种什么力量啊!有着怎么样的武器啊!有着什么样的决心啊--决心通过比利时进行袭击!他们不会顾及别人会怎样哀号,一旦开始袭击,就会一个劲地袭击下去!指挥官的果断命令一点也不会有俄国的那种含糊不清的意味,甚至抓俄国社会民主党人也表现出这种果断。释放他们就更不用说了。


德国绝对会赢得这场战争。这样,它就是反对沙皇的最好的和最自然的盟友。


啊,徽章上凶猛的白兀鹫(印象中白兀鹫似是旧俄军队肩章上的图案,是俄罗斯的象征--引者)陷入套子里子!它的爪子被抓住了,它失去自由了!是你自己选择这场战争的!它的羽毛被剪短了--到基辅了!到哈尔科夫了!到里加了!我们要打掉你的大国气势,要了你的命!你的能耐就是压迫别人,此外再无能耐了!我们要肢解你,使波兰,使芬兰分离出去!使波罗的海地区分离出去!使乌克兰分离出去!使高加索分离出去!要叫你完蛋才好!


……


突然,一个新的想法在他脑海中出现了,这是他一生中最有力的、最急切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空气中飘浮着印刷报纸的气味,血腥的气味和药品的气味,你从鹰的飞翔中突然间密切地注视着这只小小的、唯一的、金色的蜥蜴,一颗心突突地跳动起来,随着蜥蜴的出现鹰摔了下来,你在最近的石头缝隙旁抓住了它颤抖的尾巴,把它往后拽,像拽一条宽带子,像拽写着这样口号的一大幅布:……变为国内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在这场战争中啊--欧洲的所有政府都将垮台!!!(《红轮》第一卷232-234页)


列宁就是带着这样的心志,这样的狂想和悖论,登上火车去瑞士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概也是“春秋无义战”。但是,民族国家的观念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又是那样深入人心,那样稳定而持久。“工人无祖国”虽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并不被大多数人接受,列宁自己也不敢否定民族国家观念,这成了他最大的悖论。“欧洲的所有政府都将垮台”,固然符合列宁世界革命的理念,却不可能成为现实,只是他的狂想。


索尔仁尼琴被驱逐出苏联后,曾在瑞士的苏黎世查阅了大量有关列宁的资料,还多次对列宁的活动进行实地考察,1975年在巴黎出版《列宁在苏黎世》一书。这书没有中文译本,我们无缘见到,笔者也从别的渠道知道几则史料,是说列宁与柏林参谋本部及德国谍报机关的交易,从德国人手中获得大量金钱。当时还有些半信半疑。近日读到李玉贞的文章《一部颠覆性著作:<二十世纪俄国史>》(《炎黄春秋》2010年第10期),介绍了普京倡议由俄罗斯历史学者编写的这部史书。原希望由索尔仁尼琴主编这部教科书,但索翁年事已高,由他推荐的祖波夫任主编,索翁在身体状况还好的时候审阅并修改了相当大一部分书稿。这部史书以确凿的史料证明,列宁从1915年开始得到德国当局的资助,实际上充当了德国的秘密代理人。德国拨出5000万金马克(约合9吨多黄金)资助列宁在俄国闹革命,书中详细描述了这些钱如何分批交到俄国革命者手中。


用威廉皇帝的钱帮助威廉皇帝,这是要背上千古骂名的。1917年夏季英、法、俄的反间谍机构已探明了这些情况,那时的俄国还没能“舆论一律”,列宁是“奸细”的话题一度充斥俄国报刊。列宁自己的著作绝口不提此事,克鲁普斯卡娅的《列宁回忆录》也不提此事,斯大林主编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对此也是讳莫如深。托洛茨基倒是敢于面对报刊上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谴责,他的最大著作《俄国革命史》用一章的篇幅为列宁辩护。他这书是王凡西和郑超麟在近七十年前译成中文的,刚发卖二三百部,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失去孤岛地位,存放在库房里的书被日本宪兵收缴焚烧,读过的人也不多。托洛茨基为列宁的辩护自相矛盾,他一方面说“惟有一个彻底的自信的革命党人,才敢公然将战时爱国主义的法律践踏于脚底下”(《俄国革命史》第二卷74页,历史研究社1941年出版),另一方面他又绝对不愿意列宁被说成与德国有勾结,花了德国的钱。他对报刊上披露的列宁是“奸细”是“密探”的事情,一件一件进行分析和否定。可知这不仅是布尔什维克领袖们的最大悖论,也是他们心中的魔障。


2010年12月20日


来源:共识网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