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傻妃全文txt下载:浅淡家长自身素质对孩子的影响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0:23:54
= 本文以一名幼教工作者的角度来谈到的家长自身素质对孩子的影响问题。首先以什么是家长的自身素质为切入点,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身体素质;(二)心理素质;(三)文化素质;(四)思想品德素质。再深入分析家长这四方面自身素质给孩子带来的具体影响,最后,从四方面谈到如何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 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努力提高文化科技知识水平、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记得达芬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孩子,首先从改造孩子的母亲开始”。也就是说父母的教育观将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在面对一群来自不同家庭的幼儿,想要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就必须对其家庭背景、父母的教育方法及家长自身素质有所了解。
一、什么是家长的自身素质
      当老师接触到一些家长,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家长素质真高。”到底家长的素质指的是什么呢?
      正如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亲子关系建立的基础。个体在孕育的那一刻起,就在母体中接受着影响和教育,当孩子出生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将伴随他的成长,而此时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什么是家长自身素质呢?它包括四个方面:(一)家长的身体素质;(二)家长的心理素质;(三)家长的文化素质;(四)家长的思想品德素质。这些素质都会不同程度的对孩子发生 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家长自身素质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于孩子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究竟家长自身素质在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怎样举足轻重的作用呢?
(一)家长的身体素质是影响孩子的第一要素。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若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无法真正的享受生命的快乐!
     从遗传学上来说,父母的身体素质是子女身心发展的前提。经由遗传,父母向子女传递祖先的某些生物特征,如:肌体的形态、构造、神经系统和感官的一些特征。父母身体素质好、体魄健壮,就会遗传给子女完善的神经系统和健全的感官。相反,父母因身体不健康或因近亲结婚,则可能导致子女身体畸形或智力方面障碍。如母亲患糖尿病,子女为先天心脏病或无脑儿的发病率为2.9%。母亲甲状腺功能低下,婴儿易发生骨骼与牙齿的畸形、甲状腺肿大等。
      从后天的因素来看,孩子身体素质如何,取决于家庭体育运动的开展。许多家长心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似乎只要学习成绩好,便觉得成才了,可以放心了,多数家庭存在重智能培养,忽视了体能教育倾向。一位儿科大夫更是感慨的说:“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怎么就不结实,抵抗力太差,一到感冒流行季节,来看病的孩子成拨成拨,好药、好针打上作用不大,必须打吊瓶才行,孩子中居然有得胃病的。拿我们园里两个小孩的节假日生活一比,就一清二楚。伟伟放假经常和父母一起外出爬山、游泳,甚至每天早上爸爸会让他陪着一起跑步,所以一看伟伟便是属于健康型的孩子,身高比同龄的孩子要高出半个头。而浩浩呢,每次老师问起节假日在家干什么,他的回答就是看动画片、睡觉等,并且浩浩三天二头请假,不是感冒就是发烧,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可见,这和父母是不是经常参加运动是分不开的。                                
(二)家长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因。      
家长的聪明才智、情感行为及个性品质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孩子有意无意的产生影响。
1、家长的聪明才智会诱导孩子成就动机的高度发展。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家庭教育中即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且富有创新的的思维能力和意志行为的果断性。如父母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就会诱导孩子成就动机的高度发展。1991年中国奥林匹克竞赛选手家庭环境的调查,证实了这一观点。在82名选手中,有97%认为受到了父母进取精神的影响,43%认为主要是父亲的影响,29%认为是母亲的影响,13%认为是双亲共同的影响。
2、家长的情感行为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家长的情感奠定了孩子情感生活的基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孩子最初的生活经验,父母及祖辈如何相互对待,正是孩子认识社会的开始。
许多研究证明,家庭生活气氛如何对于幼儿性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家庭由于家长的性格暴躁或父母的感情不和,给子女造成心灵创伤难以弥补。甚至导致孩子身心发展障碍,当孩子感到家庭是冷漠、自私、充满争吵、敌对的感情时,他便会产生不满和反感。在一项对163名犯罪青少年调查中,因家庭矛盾导致违法的占41%,现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拯救少年犯》就真实的反映了大部分犯罪的青少年都是因为生活在一个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父母有的成天打骂孩子,使得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而整日在外游荡,结交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就过分的溺爱孩子,使得孩子养成任性、专横的性格,一旦某些方面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就用一些偏激的方法想达到目的,河南某学校学生因为问家里要钱打游戏不成,居然把自己的外婆砍死的例子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理想的家庭生活气氛是和谐的,各个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协调、融洽,形成温暖、轻松、快乐、积极上进的氛围,家长具有高尚的情感和待人处世的真诚和热情态度,对教育孩子将产生极强的感染力。平时在幼儿园里表现出色的一些孩子,他们的父母会处处考虑自己的言行给幼儿留下怎样的印象,时刻注意文明生活,文明谈话,同时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
3、家长的意志为孩子成才树立了楷模。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这些都是要求父母以身作则的警世格言。孩子对自己喜爱的父母观察最细,感受最深,学习也最为自觉。父母所持的对待人生,对待工作的态度、观念都在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并在无形中影响幼儿的成长。积极向上,工作认真严谨的父母为孩子做出了榜样,能够培养出性格开朗、刚毅坚强的孩子;反之,那些作风懒散、不求上进者也给予孩子的性格形成一种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长文化素质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取决于父母的文化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对120名杰出人才进行长达4年的研究,这些杰出人物的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关心孩子的成长,肯于以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和财力去教育子女,并且普遍注意个人言行在孩子面前的表率作用,这些家长经验的特点,正是家长文化素质高的具体体现;家长文化素质低下,对孩子成长也有严重影响。不少的刑事案件中反映出法盲常常伴随着文盲,据一项对5350名青少年犯罪分子的调查表明:目前只有小学文化的占83%,母亲受过高等教育的只占5%。
      我们园里超超的父亲是一位博士,在家中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主张孩子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发展。超超父亲说:“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学习,但我们可以尽可能的为孩子创设好的环境。”每逢周六父亲总带孩子去图书馆阅读、去书店买书。他认为全家人学比孩子一个人学更能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与那些整天就只知道沉迷于麻将桌、舞厅的家长相比,超超绝对是走在了别人的前面。
(四)家长的品德素质是决定孩子品德面貌的基础。
      有位优秀的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摇篮中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孩子在幼年时期行为习惯不固定,在心理上对父母存在依赖感和信任感。此时父母的行为习惯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与父母经常的接触中,耳濡目染,受到思想上、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多方面的熏陶影响,从而形成对善恶、是非等概念,学会待人处事,学会做人。比如在孝敬父母方面,有的家长对待自己的父母经常恶言恶语,甚至拳脚相加,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就会造成很大的阴影,也许你的孩子以后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到时就后悔莫及了。如果在平时能多关心老人,多孝敬父母,你的孩子也会懂得这是一种美德,是值得学习的。
      综上所述,家长的自身素质对孩子成人、成才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成为制约家庭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福录贝尔指出:“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充分说明了家长素质在家庭教育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三、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对其性格、品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有积极的人生观;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社会上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等等。
      凡是对幼儿提出的要求,父母应身体力行,比如想要幼儿回家洗手、饭前洗手,自己也要天天去做。如想要幼儿关心别人,那么在汽车上就要为老人、抱小孩的人让座。如要求幼儿诚实不说假话,则父母对待家人,对待客人都要以诚相待,千万不可只要求孩子,而自己不做典范。
(二)努力提高文化科技知识水平,掌握正确的幼儿教育方法。
       当今时代文化科技日益发达,知识不断更新。即使高学历的人,如不继续学习,也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知识也存在老化的问题。孩子的求知欲相当强,经常提出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所以家长要善于学习,使自己成为孩子求知的良师,不仅为孩子做出了榜样,也保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同时,父母还应掌握正确的幼儿教育方法。如:我们园里就有个小孩叫雅雅,今年3岁,经常乱画表姐的本子,甚至还将它们撕得乱七八糟,在园里也会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虽然妈妈经常骂她,处罚她,可没过几天,她又开始了…… 然而,几个月下来,老师慢慢发现雅雅在幼儿园里的朋友多了起来,在发彩笔时,也等别人用完才去选择自己的颜色,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为此,我们专门请到雅雅妈妈谈谈她的教育心得。雅雅妈妈谈到:孩子经常出现破坏别人东西、抢别人玩具等反常行为,究竟是什么原因?在咨询了一些教育专家后,了解到,在幼儿发展过程中,三岁的孩子开始喜欢交朋友,会与同伴分享及功用的概念。虽然如此,三岁的孩子对“物权”的概念,还不是很稳定,在游戏中抢夺玩具,甚至大打出手。这个时候,父母应给予机会教育,教导孩子“轮流”,以及“尊重别人物权”,教育不好可能会影响孩子日后的人格发展。由此证明,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改变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使之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1、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中,应具备耐心、细致的心理品质。国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二爱型”巨人(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决心。拥有1000多项发明的爱迪生曾被老师视为白痴拒之门外,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因“智力迟钝”12岁被校方退学,他们的父母没有因孩子“苯”而丧失教育的信心,而是以极大的耐心去开发孩子的潜能,为“二爱”走向辉煌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缺乏耐心和细致,他们长因孩子领会不到大人的意图而斥责、打骂,什么“蠢猪”、“笨蛋”之声不绝于耳,孩子的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由此产生。
2、家长还应具备坚强的性格,遇到困难敢于面对,善于动脑筋去解决,不达目的不罢休,这对孩子形成坚强个性,勇于战胜挫折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向来喜静,认为静以修身养性,同时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每天因忙于工作而疲惫,所以年轻的父母就懒于锻炼了,这样就会影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在一项中日比较研究中,3—6岁的中国孩子的身体运动能力明显差于日本儿童。为改变这一局面,家长应以身作则,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父母可有意识的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来锻炼幼儿某一方面能力,或母子一起捡豆子、折纸船、钉纽扣,这一过程中既增进了母子间感情,又发展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锻炼了手部肌肉群的活动能力。
在工作之余,除看电视外,父母还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郊游、下棋、体育锻炼等,在一些有重大意义的日子里,还可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如植树节去郊外植树,国庆节参观革命胜地。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让孩子在多彩的活动中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只重视他的身体,孩子将成为四肢发达的可悲的愚人;只重视智力,孩子会成为弱不禁风的书呆字;只重视品德教育,孩子会成为一个病夫、懦夫。这种人对社会,对人类都是无用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必须三方面并举。从孩子降临于这个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注定了要负起他一生的责任,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教导他如何拥有高尚的品德,健康的体魄和过人的智慧。
       我们真心的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在充满情趣和幸福中度过,天下的每一位父母都能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他们最好的人生,做出最好的榜样! 

 


回复:笑笑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