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营进出口权办理条件:中国第一牌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37:36
        1913年土山湾孤儿院制作,牌楼高5.8米,宽5.2米,为四柱三间楼阁式,庑殿顶,曾参加三届世界博览会。

        1915年底为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1939年后历经坎坷。于2009年6月从欧洲瑞典回归中国上海,当时牌楼残缺不全。

        浙江省东阳木雕古建园林工程历时半年,捐修土山湾中国牌楼。费用人民币180万。

        土山湾位于上海徐家汇,肇家浜在此得名。清同治三年(1864),上海耶稣会在此建立土山湾孤儿院,至1960年结束,历时近百年。

图1    土山湾工艺是闻名上海、东亚和欧美的优秀品牌。(此牌楼是由柚木雕刻制成的)

 图2

 图3

 图4    颜色淡的都是新补上的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土山湾牌楼修复落成 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10/0414/09/647JBOMF00014AED.html 明日,土山湾牌楼在“故乡”——徐汇区蒲汇塘路55号,举行修复后的落成仪式。

  1913年,在精通雕刻的外国技师葛承亮修士带领下,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内数十名孤儿历时近一年,雕刻出了一座高5.8米、宽5.2米的全柚木牌楼工艺品。一段传奇就此展开——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1939年纽约世博会。

  三度亮相,三度惊艳,掀开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重要一页。却曾颠沛流离,甚至“大卸八块”!

  去年6月,牌楼回家。但不是衣锦还乡,而是早已残破黯然。

  如今,旧貌换新颜,牌楼重新站起。其历史价值,已经超越建筑学或美学价值本身……

  这是一座怎样的牌楼?

  体量大到与真实牌楼接近的工艺品

  4月8日晚上,修复好的土山湾牌楼悄然从浙江东阳送回上海。随后这个周末,这座全柚木牌楼重新站起。

  柚木呈本色,稍稍凑近,就能辨出新旧。这种修复方案,是不将新件做旧,而让观者对近百年沧桑刻下的痕迹一目了然。

  整座牌楼,仅雕刻部件就多达数千件,且无一处细节,不精工巧作——

  牌楼有四个柱子,每个柱上都饰有蟠龙,吐火纳珠。

  柱子底部环饰大小42只狮子,有的小狮子趴在母狮子背上,有的大狮子脚下拨着小狮子,嬉戏打闹。

  牌楼正面牌匾书写“功昭日月”,背面是“德?山河”。牌匾上下饰有龙纹,左右则是凤凰纹饰。

  屋檐为重檐之式。屋脊之上雕有双龙戏珠;屋脊外侧还有江南一带常见的鱼的装饰,低首抬尾,佑护免遭火灾。

  颇为有趣的还有,牌楼门楣位置的“长坂坡”画面,本应是赵云冲着在桥上接应的张飞奔上桥去,呈现的却是赵云背离张飞而去的画面。又比如,42只大小狮子固然形态各异、憨态可掬,却缺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画龙点睛”的灵气,看似“有眼无珠”。

  这些,都是在尊重历史、尊重原物的修复原则下的保留。围着牌楼仔细看看,仿佛还能看到当年葛承亮修士指导雕刻的身影。

  “这是一个体量大到与真实牌楼接近的工艺品,集中真实反映了中国木构建筑发展到成熟阶段后的美学趣味,堪称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精品。”同济大学古建筑专家路秉杰称赞道,“更重要的是,它是三届世博会的历史见证。能以实物形式,而不只是文献或图片来见证,仅仅这点,就已经难能可贵。”

  这是一段怎样的旅程?

  曾经飘洋过海的世博奇迹

  把镜头移到万里之外的美国。

  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召开,名义是庆祝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开凿成功。

  据《徐汇纪略》记载,在那届世博会上,“经南洋劝业会颁给”土山湾作品“奖牌凭证十九件之多”;据《巴拿马赛会直隶会丛编》(1921年版)描述,博览会“教育馆中中国赛品最出色者,为徐家汇学校出品之木雕刻”。

  其实,如今听来生疏的“土山湾”,百年前却称得上鼎鼎大名。1864年,来自法国的西方传教士,将徐家汇南面因疏浚河道而堆泥成阜、积在湾处的“土山湾”削平,创立了土山湾孤儿院,内设工艺场,传授西画、音乐、雕塑、印刷、照相等技艺。当时住在上海的外国人,都喜欢使用土山湾出品的木雕家具,称赞其“可以与欧洲最好的工场媲美”。

  正是由于土山湾聚集了众多西方人,因此早在1900年的第五届巴黎世博会上,土山湾就有工艺品送展,掀开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一页。

  为继续在世人面前展示,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数十名孤儿历时近一年雕刻出的土山湾牌楼展出。各国游客纷纷前往一睹风采,一阵中国热掀起。那时的美国人,对于举办世博会正有着炽热的兴趣,看到这种来自遥远国度的震撼展品,自然不会轻易放手。于是,牌楼又被“隆重邀请”参加了1933年芝加哥举办的“一个世纪的进步”世博会。

  1939年,土山湾牌楼再次亮相纽约“明日世界”世博会,又一次惊艳全场。

  或许,正是由于如此的震撼力,土山湾牌楼开始遭遇它命运中最惨淡的时光。一位开中国咖啡馆的张先生相中买来,几经转手,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收藏,又被一名自称偏爱中国建筑文化的美国人以修复的名义得手,随后就在其手中被“大卸八块”,精美部件“零售”沽出。

  1985年,转机出现。一位对中国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北欧建筑师出面交涉,打赢官司,抢救出残存的土山湾牌楼构件。

  2008年7月起,徐汇区文化局多方努力、多次洽谈,于2009年4月23日签订土山湾牌楼回归协议。

  2009年6月底,牌楼在几乎绕地球一周后回归原点。

  这是一次怎样的修复?

  从残缺不堪到最完整的再现

  “躺在地上,东一堆西一堆,面目全非。直到看见资料照片,我们才能对牌楼的原本面貌了解大致。”身为修复专家组成员的路秉杰回忆道。

  此情此景,让徐汇区文化局副局长宋浩杰感慨万千。这位熟悉并珍视土山湾过往的人物,正是牌楼“回家”的主要促成者之一,“原本牌楼柱子上的十块抱鼓石,以及三个门槛和部分底座,都已经找不到了;安放在屋顶上的木雕鲤鱼,也少了一只;牌楼的顶端也在常年磕磕碰碰中,损坏了三分之一多。18幅梁枋上的雕刻内容,几乎完全看不清了。”

  如此残缺不堪,怎样修复?

  徐汇区请来专家组,牌楼修复经过严格的专家论证。如18幅梁枋上的雕刻几乎磨损殆尽,连仅有的一张像素极高的国外专家提供的资料图片上,也只能模糊看出一些古代战争场景。怎么办?专家组提出,从牌匾上“功昭日月”、“德?山河”这八个字判断,“功昭日月”喻“天”,而“德?山河”意“地”,按中国传统,先天后地,所以前四字为正面,后四字为反面;而且史上当得起这八个字的多为孔夫子或关夫子。再根据一幅一人伏地、另一人打他、旁边有人拿着鹅毛扇的画面,推断这是三国演义里“周瑜打黄盖”的典故,因此牌楼应为纪念关羽之作,与关羽相关的故事则放正面,反面为诸葛亮等人物故事。

  大致框架确定后,为修复项目招投标阶段。浙江省东阳木雕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夺标。7个多月后,30多位木雕工艺师的精心修复,让牌楼还原了精巧细致的艺术韵味。

  如今,回溯这自2009年6月底牌楼回归到修复落成的近一年,文字写来轻巧,背后还有许多不易看见的感动和努力——

  浙江东阳木雕古建园林工程公司老板周海忠,全额捐赠,包括人工及材料费在内的180余万元的修复费用;

  专家组有叫必到、召之即来,75岁的路秉杰还数次跑去浙江东阳的工厂,与工艺师一同探讨具体草图的设计方案;

  2009年度“中国木雕状元”夏浪,尽管已有20年的工艺积累,在负责修复过程中还是搜罗来各式相关书籍,有建筑的,有小说,甚至还有小人书,他还走访了多位教师以及民间雕刻艺人,以求最真实最完整地再现当年牌楼原景……

  去年4月,原收藏者北欧建筑师与徐汇区文化局代表在签订牌楼转让协议书时表示,中国对于土山湾的重视,正是他舍得割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是一家怎样的博物馆?

  记取土山湾对人类文明的接纳与融合

  今年6月,土山湾博物馆将正式对外展出。

  4月8日,宋浩杰领着本报记者先睹为快。这个5月底将基本完工的博物馆,将以牌楼所在的世博厅为起点,集中展示土山湾参加过七届世博会的艺术品;随后是徐家汇厅,展现徐家汇的昨天与今天;继续往前是土山湾厅,有曾经的土山湾孤儿的结婚影像,有那些保留着土山湾记忆的老人捐献之物及动情回忆;再往前行,是画馆,曾是徐悲鸿所评价的“中国西洋画之摇篮”;还有木工部,当时工艺场内最大的部;还有印术馆,保存着一架石印印刷机,代表着那个年代土山湾所达到的国际水准;之后往回走,是传承馆,有许许多多土山湾文化陶冶过的人……

  “牌楼的回归以及修复落成只是一部分。我们要做的,是尽最大努力,和专家学者一起,深度挖掘研究土山湾文化,把代表土山湾的历史文物整理出来,也期待那些曾经辉煌也遭遇流离的宝物,陆续重回故乡。”宋浩杰说。

  徐汇区文物文化管理办公室副研究馆员吴仁宏介绍:“土山湾孤儿院创立时,天灾人祸,民不聊生,‘遗孩颇多’。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其东面和西面的建筑越造越多,孤儿也越聚越多。与之相适应的是工场人员、设备完善和规模的扩大。最终,土山湾演变成西方美术和工艺传入中国的桥头堡,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

  2003年,为编辑《历史上的徐家汇》一书,宋浩杰等人在徐家汇藏书楼寻找资料。两幅完成于19世纪50年代的雕塑,栩栩如生,给他们留下至深印象。根据雕塑底部落款,判断出自西班牙传教士范廷佐之手。这位造诣很深的艺术家,1847年来到上海,正是土山湾孤儿工艺场创办人之一。
 
  2007年,一份来自美国资料档案中的土山湾牌楼录像,进入了徐汇区数名政协委员的视线。为其精致壮观所震撼后,他们纷纷立志,无论如何也要争取让牌楼回归家乡。

  采访中,除了正在为土山湾博物馆奔忙的人,几乎问及谁,谁都摇头不知“土山湾”,包括同为记者的同事。在繁华的上海,在川流不息的徐家汇,这就是今天的“土山湾”认知常态。

  在“地球村”的当下,记取土山湾对人类文明的接纳与融合,记取其曾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来消解吸收外来商业文化,记取这种物质与精神一同发展演进的理念及实践,或许正是我们用心开始这段发现之旅的原因。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 0人  |  分享到:          阅读(0)| 评论(0)| 引用 (0) |编辑 |删除 |推送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