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特工 超能暴队角色:敬畏生命:药家鑫案的反思【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33:02

敬畏生命:药家鑫案的反思【原创】

 

尊重生命,呼唤敬畏之心

——从药家鑫交通肇事伤人又故意杀人案的反思

石 庆

 

    药家鑫,一个学音乐的大三学生,驾车与骑车的女子相撞使其受伤,因担心伤者记住自己的车牌号码,遂下车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向伤者连戳8刀致其死亡。

 

这起性质极为恶劣、手段非常残忍的行凶杀人案件,一经媒体披露,立即引起各方高度关注,网友反映十分强烈。

 

 

 

案发现场

 

令人费解的是,11月29日晚,距案发后的40天,当地警方才通过新闻媒体对外通报“10·20”大学生药家鑫撞伤人又故意杀人案的相关案情。报称:“这是一起交通肇事行凶杀人案”、“性质恶劣极其罕见”、“疑犯以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批捕。”(详见11月30日网易新闻)

 

面对又一起血淋淋残酷事实,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警方回应:“药家鑫自述杀人理由:怕撞到农村的人,特别难缠。”

 

笔者以为,答案远非如此简单。其背后深层次折射出一个令人忧虑的社会现实:生命的漠视、教育的失败、法治的缺陷。

 

生命的漠视

 

案发时,药家鑫自己驾驶枣红色自家的雪佛兰科鲁兹轿车将一女子撞倒,对方只是左腿骨折,后脑部被磕伤,如抢救及时还不至于丧命。此时,作为一名司机理应上前立即施救,这既是作为肇事者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作为一个人应具有的起码良知和社会公德。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药家鑫却选择了“杀人灭口”,丧心病狂地向已受伤倒在地上的女子连刺8刀,其中一刀刺透被害人左前胸,导致动脉血管破裂大出血而死亡,将原本一起普通交通肇事案演变成故意杀人的恶性案件!

 

在这里,哪还有学音乐的浪漫情怀?哪还有弹钢琴的优雅风度?哪还像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和艺术熏陶的大学生?人们在马路现场所看到的,分明就是一个视人命如蝼蚁、泯灭人性、冷酷凶残的暴徒!

 

 

    看到2岁的孩子还不知道妈妈已离开人世、茫然站在那里发呆的照片,不禁让人心痛.....

 

西安有句俗语:“蔫人喋大祸”。现在,有的大学生表面给人看起来似乎性格内向,文绉绉,和气气,其实,内心阴暗、性格变态、人性扭曲,一旦动起怒来,连上帝都害怕。一位网友今天在微博上无不忧虑地写道:“压抑不住内心狂躁的郁闷。这是我一位90后朋友的QQ签名,是否这也反映出药家鑫的部分心理状态?”

 

 

 

 受害者2岁的孩子还不知道妈妈已离开人世

 

 

    笔者以为,造成药家鑫悲剧的根本原因,源于他缺乏敬畏之心,既缺乏对他人生命的敬畏,也缺乏对法律的敬畏,还缺乏对道德规范的敬畏。其中,尤为对生命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从药家鑫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药家鑫眼里,生命是可以漠视的,生命是可以赎买的,生命甚至是可以随意剥夺的。这是转型期的社会缺乏敬畏之心在药家鑫身上的集中反映。

 

什么“彻夜未眠”?什么“头发在一夜之间变白”?什么“高度近视眼”?……今天有媒体报道中引用的语言,在事实面前显得那样苍白、可笑!

   

尊重生命,也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有起码的职业操守和社会道德。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尊重生命,尊重生的可贵,尊重生的权利平等;善待生命,善待自己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善待所有生物的生命;珍惜生命,珍惜生之无价,珍惜生之不可再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

 

 

 

 肇事车引擎盖上有明显的撞击痕迹

 

 

教育的失败

 

在周围街坊邻居眼里,药家鑫算称的上是“优秀学生”:能上音乐学院,钢琴水平达10级,学习成绩优异。但从其动辄杀人本身,则暴露出我们的学校教育的缺失、家庭培养的失败,乃至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值得全社会反思。市民王先生说:“子不教,父之过,这个孩子人性泯灭的残忍。他的家庭,他的学校,都该好好反思,而他的杀人动机,则应该引起这个社会的反思。”

 

——从学校教育看,敬畏意识教育缺乏。在我们的高等教育课程设置里,有这样“人之为人”的公民教育吗?人是需要敬畏之心的,否则就可能变得无所畏惧、为所欲为,成为破坏的根源,给个人、他人甚至社会带来灾难。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指出,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引领人的灵魂、激发人的善性,没有道德的教育是一种罪恶。

 

如今,很多高校盲目扩招、急功近利、多头创收的教育恰恰与此相悖。在应试教育的传统体制下,很多高校道德教育更多流于口号和形式,导致道德教育缺位、学生人格偏瘫,令人堪忧。

 

当前,我们应迅速引入敬畏意识教育,把尊重生命列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尽快形成对生命、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敬畏之心,培育生命尊严的意识,弘扬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观,重塑大学生的道德规范,使大家懂得善待自己的生命,由此推己及人,善待一切生命。

 

——从家庭培养看,父母自身教育缺位。作为父母理应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遗憾的是,案发后,身为干部身份的药家鑫父母,不仅不替儿子赎罪、不愿和被害人家属见面,对被害者亲属“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而且干脆“多日不见”!

 

有网友这样评价说:“之前还想可能是药家鑫年纪太轻,出事后情绪紧张才会做错事,后来看到其父母的态度,真是让人心寒啊!如果他们还有一丁点儿的良知,也该出来说句话呀!”“这样的家庭生出这样的不肖,也是必然的”。“有这样父母就不难想像这个大学生的行为了。”

 

——从社会风气看,“漠视生命”现实影响。如今,我们不仅在于校园书本上很难读到“敬畏生命”的文字,更在于现实社会中随处可见是“漠视生命”的事实冲击和影响:从个别政府官员强行组织拆迁、“哪个地方拆迁不死几个人”的冷血思维,到有的房地产开发商“打死一个人不过是赔几十万”的公然叫嚣……活生生的现实告诉人们,生命在一些人眼里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和重量。对生命的冷漠和冷酷,而且冷漠的病菌已经在潜移默化侵蚀年轻一代的心灵了。

 

死者丈夫与孩子

 

法治的缺陷

 

防止和避免药家鑫案重演,仅仅靠教育是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要真正营造一个人们普遍尊重生命价值的环境,寻求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生命权利的社会秩序,其根本途径就是要建设一个法治社会。

 

专家指出,生命,是第一项天赋权利,是法治社会第一要保护的。尊重生命权利是法治社会的出发点。尽管我们构建法治社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权比法大、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在有的地方和部门还相当严重,离真正的秩序的形成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药家鑫案再次警示我们,若任其发展,“敬畏没了、风气变了、道德丢了、危机来了”的社会风气更难以改变。

 

尊重生命,呼唤敬畏之心!

 

 

 尊重生命,呼唤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