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做沙发:博客有什么特点? - 已解决 - 搜搜问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3:23:27
——博客(blog)是继Email、BBS和IM(即时通讯)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博客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

  ——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

  ——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

  ——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版”:旧媒体(old media)→ 新媒体(new media)→ 自媒体(we media)。

  下面,更详细地介绍一下BLOG的一些特点:

  第一 法律的约束与网络的宽松。

  网络相对其它的沟通管道最重要的特色就是更开放、更自由,因而比较弱的过滤功能是与生俱来的,因而像暴力、色情、反社会也必然会在网络上出现,并相对形式和规模上会更多、更大。相应的法律产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通常是在有问题发生之后才能修改或制定出新的法规条例来。BLOG属于网络中的一个新兴事物,它的法规等制约都还不全面,所以即使应该被法律约束的东西在一定时间内也会存在。另一个角度,个人的价值观念不同,想要表达的想法也不同,多样化的价值观出现多少都会和社会传统价值之间产生冲突,例如一些所谓身体写作的极端BLOGGER引起的广泛讨论和关注就是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冲突所带来的典型现象。而且作为新事物从这个案例上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这样来看或许这些现象的出现促使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到BLOG了。

  第二 BLOG的撰写者和阅读者。

  BLOGGER公开发布的内容就是他愿意被大家看到的部分,即使很隐私我们看了也并不算是偷窥,因为这是BLOGGER自愿的,这是与所谓的偷窥很重要的一点区别。BLOGGER的撰写者所写的内容是形形色色的,五花八门,只要是不违法的都是允许存在的。写的人愿意写出来给大家看,看的人也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有用的BLOG来看。因而,阅读者和撰写者之间可以完全不相交,独立存在,作为阅读者的公众、朋友圈或同事圈虽然可以发表各自的看法,只要BLOGGER本人坚持,外在影响的作用不会像其他媒体形式那么强烈与明显。

  第三 BLOG的人性特点。

  BLOG是个很自由、很个性化的东西,是一种个人价值的表达,而且它的表达形式非常自由。另外BLOG带有很强的交流共享的的功能,即使是不同地域的人之间也可以通过BLOG来进行各种信息的沟通。这两点是BLOG在人性上的最大特点。

  第四 阅读BLOG的隐性、显性与未来人群。

  BLOG所写的东西是有可能被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看到,由此意味着阅读者可以按照阅读行为分为三类:第一种是显性人群,他们经常阅读该BLOG并留言评论的人,这种人可以从BLOG中清晰地识别;第二种是隐性人群,他们经常阅读该BLOG,但偶尔留言或基本不留言,虽然不能在BLOG中清晰地识别,但还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其存在,比如你页面的被点击数;第三种可以称为未来人群,即现在他并没有阅读你的BLOG,但是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会因为某个契机会加入阅读该BLOG的行列,成为显性或隐性人群的一员。这种隐性人群和未来人群远远大于那些BLOG阅读者看到的显性人群,该BLOG的影响力也正是在这个层面才有别于现实团体的交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有助于端正撰写BLOG的态度。

  第五 团队BLOG。

  群体BLOG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互相间都认识,能经常见面的,一种是大家都不认识,只是在网上一起交流信息共享心得的,这两种形式应该存在着一些差别,那些从来没见过面的群体BLOG会在网上交流更多感情,而且普遍他们的帖子都比较长,希望能够一次把所想要表达的说清楚,也会多贴图片之类有趣、吸引人的东西,而能够经常见面或者彼此都很熟悉的人建立的BLOG则会有不同,他们的贴子往往较短,沟通情感的方式往往只有圈内人能够体会。不过学术上这种群组BLOG也有很多好处,比如公布作业的答案,大家都有什么样的解题感受可以交流等等都是很好的方面。

  以上是对博客特点的述说,当然,这并代表博客只有这些含义,我相信,在众多用户和你们的参与之下,肯定能挖掘出更多的BLOG应用方式。

  什么是博客文化

  1、博客文化: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分界线

  文化的含义是什么?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文化”就是指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主要指人的思维、行为、宗教等等,它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继承性。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通过“礼”来展示的,在中国众多的思想学说中,儒家最重视“礼”,所以人们常常把儒家思想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来就是在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在形成时期必然符合当时社会背景,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那种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已经消失,可是所形成的传统却依然存在着,甚至开始产生消极影响。以上的描绘,是一些非网络文化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困扰的白描之一。其实,在网络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困扰远远不止上面的这些,这是由于网络时代的“虚拟社会”背景是由西方的互联网技术构筑起来的“网络文明”,当我们引入互联网技术构筑起中国的“网络文明”时,我们不可能也无法瞬间就从这些“虚拟社会”中同时引进包括西方的法律体系(在网络中的应用)、引入西方人文的诸如个人隐私保护制度、自由发表(出版)等等西方的“传统文化(文明)”,因而拿来主义的中国互联网技术便给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性在“网络文明”中留下了种种的遗憾。象黑客攻击、匿名造谣、恶意传播等等劣根性现象的存在,与人们常常把儒家“礼”思想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背道而驰。

  2、新文化在网络时代的新特征

  在谈到中国人应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然又不可固步自封,一概排斥外来文化问题时,大家都会认为西方的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正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才丰富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沾沾自喜。其实,任何一种文化的进步,都是要有一些符合自己的民族精神才能够得以发扬光大,中国的如此,西方的也是绝不例外,问题的关键是不能企图彻底摆脱自己的传统而盲目地学习外来的文化,这也和对自己的传统继承问题一样,要有理性的分析。

  当我们谈到互联网的文化时,除了认为这种文化的物理状态已产生了“第四媒体”特点外,由“第四媒体”解构的中文“新文化”缺陷经常被人忽略或者避而不谈,而津津乐道地一味说“新文化”的优势。让不少“传统人类”(以中国仅仅有4%左右的人口是互联网“网民”为例,这些“传统人类”所占的比例仍然是数量巨大)有时感到很迷惑:“难道没有互联网一切都会停滞不前吗?”对此的正确回答是:“谁也不能在现在敢肯定,但是在将来,则是肯定的。”正是有了这一种对未来将构成影响的“新文化”,它首先影响年轻的“新新代”、接着影响“新新代”的上一代、再上一代,网络正如电影(视)文化一样,逐渐走向我们的每一个人,让我们必须正视它的价值观、形式到内容。而在“新文化”之前便保留的各种从价值观、形式到内容都被“传统人类”接受的优点,不论是“传统人类”还是年轻的“新新代”同样都是认同的。

  描述到此,大家肯定会发问:如果是这样,那么所谓的网络时代的“新文化”也不外如此而己?!其实不是,在技术到内容的文化表达上,一种英文叫Weblog、中文在一年前译为“博客”的“博客文化”已经形成,它的发展展示了新文化在网络时代的缺陷正在弥补中,基于网络的优势在引导人们善待网络文明。

   3、博客文化:从技术到内容的优势

  在我们把“博客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进行描述之后,便自然而然必须向大家介绍它作为“文化产品”的内含架构,这就是博客文化的特色或者说、它有别于现有的一些“文化产品”的优势。

  先说一下“博客文化”的三点技术优势:一是傻瓜化的文本数字平台,请注意这里的三个词“傻瓜化的”、“文本”及“数字平台”,它是基于http超文本时代的一种非专业人士应用;二是网站的群集与集群在技术上的简洁易用性实现,促成了信息的合理化“堆放”而且可以实现搜索,这一点看似简单,事实上绝对不是简单;三是后台支持的技术一点也没有让使用者感到担心,即安全性问题有了保障。假如没有这三点,“博客文化”的内容优势几乎不必再谈。

  “博客文化”的内容优势又是什么呢?下列几个方面是主要的:一是以“专业”或者“专注”为特色的“博客”表述,表现在于多视野、长时间、从一维到多维的网页“文本”记载,固此才有“博客”另一名称“网络日记”来源;二是它以格式固定后的不同内容形成了“物以类聚”者的交流与沟通,这种交流或沟通是“旧媒体”不具有、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社区(例如BBS)交流、即时信息(例如ICQ、MSN)等不具备的,它就是“博客文化”的内容特色,这种特色兼具了社区交流的特点,却拥有社区交流无法实现的内容条理、文化含义深刻、可以引伸出一系列的不同角度表达,例如:新闻、评论、综述、对话等等;三是“孤芳自赏式”的“博客文化” 内容特色提示,“博客”不是BBS灌水(Ad water )、它不必企求同步交流与呼应,是一种“唯我独尊”的“个性文化”作品、而与BBS等社区产生区别;四是,“博客”把之前的各种传递、交互手段都更加随意了、更加面向公众化了,因而表达的效果、影响力是以往任何时间更加具有个人网站或BBS所无法比拟的,“博客”表达已实现了媒体功能,因此,它是ICP中最有影响力的“头脑ICP”。

  4、博客文化:网络群体传播中西文化新思想的交汇处

  至此,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的论证,进一步讨论“博客文化”到底如何融汇中西方文化优点的。

  首先,博客带给大众什么?一是,博客是知识权力时代的标志,这种标志是“媒介即信息(The Medium is Message)”时代才具备的,与政治制度无关,但政治制度会赋予博客的不同“度”的限制。二是,博客是一种新的媒介资源力量,因为它的存在,让新的媒介更加个性化、而非更加共性化,这是博客带动媒介革新的意义。三是,博客仅仅是一个新名词而已,它的精神在近40年来的西方媒体发展中一直存在。因此,不是谁创造了博客,而是博客群体在今天这个知识权力时代备受知识经济学家们青眯而已,这便是博客时代来临的源由。博客,或者不被称为博客的网虫,再或者早已成名的未来学者,它们能陪伴知识权力时代的人们寻找个性化所需的目标,这也许就是“博客带给大众什么?”的答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