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馒头包子机:王琳:反腐不能仅借助“情妇起义”或官场内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34:00

晨报特约评论员 王琳

官员腐败不是新闻,交通厅长腐败更不是新闻。河南的董永安成了最新落马的交通厅长,在此之前,他的三位前任皆因贪腐被查处。

这是一个审丑疲劳的时代,官员“前腐后继”也不再具备“震惊”的效果。舆论开始追逐官员贪腐的花边新闻,媒体忙着盘点“个性贪官”或是“雷人官话”。比如,河南省交通厅的那三任贪腐厅长,就各有各的“个性名言”。第一任“落马”厅长曾锦城有“血书”献给河南省委:“我以一个党员的名义向组织保证,我绝不收人家的一分钱,绝不做对不起组织的一件事……”。第二任“落马”厅长张昆桐不但向省委领导表示一定要吸取前任的沉痛教训,还公开喊出口号:“让廉政在全省高速公路上延伸”。第三任“落马”厅长石发亮在口号上也不甘示弱,一面声称自己将做到“不义之财分文不取,人情工程一件不干”,一面告诫下属 “一个 ‘廉’字值千金”。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在值“千金”的“廉”字和值“万金”甚至更多金的“贪”字面前,他们还是无例外地选择了后者。

腐败问题当然不仅出在一地,也绝非仅限于交通领域。最新公开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39621件,结案139482件,处分146517人。这些动辄高达十余万的查处数字,还引发了舆论关于“反腐无用论”的大辩论。中纪委副书记干以胜公开反驳了这一论调。在指出“腐败分子或严重违纪的党员只是极少数”之后,干以胜也认同,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少数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一些案件涉案金额巨大、影响恶劣,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岗位的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与民争利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以民间的视角观察反腐败成效,恐怕更大的问题不在于“反腐有用无用”,而在于公开的查处数据背后,还存留多少未知腐败。官员“前腐后继”,不是故意以身试法,而是在权衡收益与风险之后,他们倾向于认为收益大于风险,所以最终选择了贪腐。当贪婪的心魔渗透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腐败又没有太大风险,让那些不受制约的官员们实践自己的廉政语录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消除“前腐后继”,乃至消除公众心目中“反腐无用论”的感觉,一方面应加大腐败的风险,使官员“不敢贪”;另一方面,还必须从制度上设防,使官员“不能贪”。就如胡锦涛总书记1月10日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的那样:要“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建设和斗争,两手都得硬,两方面都得有成效。

从“建设”的角度来说,着力点应在制度预防,目标当在“有效”。有效的制度预防不是成立了多少个预防部门,组织了多少次预防展览,推出了多少句预防口号。 “有效”的衡量标准,就是要让绝对的权力受到制约,让权力的运行袒露在阳光之下。当公民和职能部门不需要借助“情妇起义”或“官场内斗”就能知悉腐败行为的发生,我们才能说,那样的预防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

从“斗争”的角度来说,着力点应在杜绝选择性执法和选择性司法,“成效”既要体现在查处上,更要体现在惩处上。一方面,应依靠民众多管齐下找出那些还隐藏在深处的腐败官员——只有 “未知腐败”逐渐减少,才会冲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腐败的感知;另一方面,应严格依法惩处腐败官员。近日腾讯网盘点了2010年部分反腐败典型案件,12名贪腐官员中,有4人被判无期徒刑,8人为死缓。对“非典型”贪腐案件而言,仍在大量适用缓刑甚至免刑等轻判。惩处不严,经济处罚不狠,使得腐败行为即便暴露,也能落得个“亏了我一个,幸福全家人”。当官员们面对严厉的制度不敢腐败、不能腐败时,“反腐无用论”自会消失,类似于河南省交通厅长“前腐后继”的荒诞故事也才不会重演。

(作者为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