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化食品包装袋设计:“疯狂套现”背后凸显资本市场功能缺失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55:32
“疯狂套现”背后凸显资本市场功能缺失
张茉楠向记者提问分享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网
搜狐微博
  豆瓣网
  人人网
  开心网
  转发本文
    2011-01-12 13:07共有0条评论订阅大 中 小
经济观察网 张茉楠/文 近年来,高管套现减持、IPO疯狂再融资再次吸引人们的眼球。中国资本市场风风雨雨走过20年,从蹒跚学步,到如今拥有2000余家上市公司的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中国资本市场无论在资本规模还是运行质量上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自我超越,不过,相对于股市的成长速度而言,中国其成熟度远远难尽如人意,发展理念和制度变革的滞后导致市场依然乱像丛生。
中国资本不成熟的最突出表现就是长期被“三高”顽疾所侵蚀。作为中国股市的顽疾——“三高”(高发行价格、高市盈率和高超募额)症状在2010年重又发飙起来。资料显示,2010年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创出了59.22倍的历史新高,其中11家公司发行市盈率超过100倍,10家公司发行价格在70元以上。而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报告称,2010年全球IPO(首次公开发行)融资活动将再创新高,融资额可望超过3000亿美元。大中华区共有442宗IPO,占全球约37%,集资额为1179亿美元,占全球约46%,两者皆位居全球首位。
在中国资本市场“气势如虹”的发展下,股市也变成了企业的“圈钱地”和企业家、高官和大股东们的“造富机器”,“减持套现”成为近一两年来的“主旋律”。根据《投资者报》统计,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一共有466家公司受到3532人次的高管减持,总套现金额达到135亿元。如果将A股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在抵消增持额后,A股公司2010年的净减持额为130.7亿元。也就是说,2010年A股公司的高管增持总额不过5亿元。再进一步看,创业板又是“减持”的主力军。据统计,去年创业板公司高管的净减持额为101.3亿元,占全部A股公司净减持额的比重达到77.7%。
创业板演绎出一个个造富神话,然而高于实际价值的股票估值、丰厚的套现回报、对未来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固有的“毕其功于一役”的上市模式,也让中国的“纳斯达克”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困惑。
仔细想来,这种发展困惑恐怕是中国创业板功能错位所导致的。创业板的首要定位是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孵化器”,中国要建立起具有国际水平、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群体,实现跨越式发展,创业板要担当起孵化新兴产业、新经济群的使命,要依靠资本市场着力培育一批业绩优良、具有高成长潜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并实现对于发达国家高科技领域的追赶。然而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估值和成长性的相关系数为0.48,相关性并不十分显著,管理者和投资者看重的也并非是企业的成长性,而是股票能带来多少丰厚的回报。也正因如此,能够迈进创业板上市门槛的并不是真正的创业企业,而是踏上正轨,披着“靓丽包装”的成熟盈利企业,创业板并没有真正为创业型企业服务。
事实上,中国创业板只是“照猫画虎”,一味的效仿美国 “纳斯达克”,却殊不知,我们只学了“皮毛”。事实上,美国不仅仅有“纳斯达克”市场的资本“小循环”,还有一个“大循环”。美国早已形成了以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相互联动的一整套发现筛选机制以及包括各类创业孵化体系、创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支持创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有益于进行“灵活再循环”的经济生态系统。
对于中国而言,缺的不是钱,而是缺少创业型企业生存的土壤、制度和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监管、延长原始投资者持股的禁售期无法根本杜绝“现金为王”,企业高官疯狂套现现象的发生,推进资本市场功能建设,中国还有太多的“功课”要做。 【经济观察网】本文网址:http://www.eeo.com.cn/observer/shelun/2011/01/12/191283.shtml?IdTis=XTC-DS0I-DHG6CJ-DD-H40IU-MZ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