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软件管家官方:中国目前的教育领域是中华复兴的大毒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8:14:35
中国目前的教育领域是中华复兴的大毒瘤 [ irran ] 于2011-01-11 13:30:32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中国目前的教育领域是中华复兴的大毒瘤

作者:刘春龙

当年维新领袖梁启超先生说:“变法之本在育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突然想起梁启超的这句话,是因为最近越来越觉得国内教育领域问题的严重。从南方科技大学的难产,到民国国语课本的热销,再到国内教育系统的种种弊病,让人不得不再次想起梁启超先生一百年前的这句话。

有位好友最近向我抱怨,如今假的东西越来越多,真搞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没有道德的商家,难道钱真能使鬼推磨?我开玩笑说那是国外,在咱们国家,有钱能使磨推鬼。

朋友附和说现在这种社会的现状让人感觉太糟糕。她补充说,就连教育都要跟钱扯上关系,现在真是一切唯钱论,把孩子们都给教坏了!

她是一位正在读小学孩子的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有一定的发言权。

“我是家长是深有体会,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比,就比谁穿得好,谁过年过节跟老师送的礼最好最多,有时候家长也很无耐,不送吧对孩子不好,送吧,照样对孩子不好,都不知道怎么样才好。老师也不在学校好好教书,得自己挣钱开补习班,给钱补习就教得好,平时教课就得过且过。这是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存在的问题。虽然国家让家长的教育成本降低,但在其他方面却让家长的教育成本比原来的更高。”

不知道这位好友会因其心直口快而打击面过宽,误伤了不少具有良知老师的心。但她的感受无疑是最真切的,我本人对这一块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是我和你一样,我们都是走过这条中国教育之路的。我记得当年读书时真有一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氛围。一个读书的学生为考上大学为最高荣誉。但是比我小五六岁朋友们的读书氛围好像已经悄然改变,很多人已经不把上学当成很重要的事情,他们更乐于外出打工,以便尽快靠着自己的打拼改变他们的命运。

读书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这是社会更进步更自由的表现。但是社会对读书的愈发淡漠,则是整个教育体制的失败。需要补充一点,我当年感受到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的社会氛围,如果放眼世界来比较,也不见得就多少进步,大概也只类似于唐太宗嘲笑的“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的水平。

张鸣教授疾呼“中国只有一所大学,就是教育部大学。”这话不假,因为教育部控制着国内所有大学的命脉。在大学里我们都可以统一思想,都可以行政等级森严,都可以把自己的本科生、硕士生乃至博士生当做高学历的包身工,就已经昭示着中国教育最鼎盛期的死亡。所以每年一度固化的“中国为何无人问鼎诺贝尔奖”争论,不免有些可悲与可笑。

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无非成了掌控教育领域利益集团及其延伸利益链条的稳定财源而已,并不是说整个社会不懂得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而是这种重要性并非主办机构的纯洁的目的,其背后所设立的重重费用关卡对一般民众而言无疑代价太大。很多个体就拒绝这种利益交易而选择走另外的探险之旅。而在“为钱论”的本质下,借助“科教兴国”的金字招牌为掩护,一切唯利是图才变成了正道。这种风气不知把多少善良的老师“逼良为娼”,把多少纯真的孩子熏陶成只会攀比的“纨绔子弟”。

一切事情的最根本都是人的问题,每个个体的素质决定了国家的素质。在这种“中国只有一所大学,就是教育部大学”的大坏境下,重温梁启超先生一百年前的这句话“变法之本在育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就显得更加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