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火影手游小南视频:如何面对国产奶粉的溃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7:35:53
 最近有一个研讨会,讨论中国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与产业链模式。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13日通报,2010年7月以来,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有关部门和地方集中查办了40起非法使用2008年问题乳粉生产、销售原料乳粉和乳制品案件,共抓获96名犯罪嫌疑人;已对查明负有责任的191名领导干部和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行政问责和诫勉谈话。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共出动执法监管人员330万人次,公安机关出动警力10余万人次;共发现涉案问题乳粉2131.87吨,全部为2008年问题乳粉和使用2008年问题乳粉生产的原料乳粉;共发现和查处违法犯罪案件40起;对违法企业和不法分子全部依法从严处理,对清查出的问题原料乳粉、制成品采取了封存查扣、追缴和监督销毁等措施。
从媒体报道的信息看,俨然是一个声讨会。 “农业部:洋品牌奶粉蚕食中国市场并获暴利”的标题之下,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透露,2011年洋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超过50%,且有调查显示,进口奶粉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利润率最低是40%,从而得出 “蚕食”和 “暴利”这两个关键词。言语之中一派正气凛然的讨伐姿态。

     将国产奶粉的溃败归结到洋品牌的蚕食,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仍旧是一个表象,其实质在于奶粉行业发生的一连串 “事件”,让国民不得不对国产品牌 “望而却步”——从2004年 “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到震惊世界的 “三聚氰胺事件”以及后续诸多 “三聚氰胺阴魂不散”的报道,不仅使民众对被曝光的奶粉品牌失去信任,也让民众对于中国奶制品监管部门的立场有了质疑。而这两者的叠加,从根本上瓦解了民众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按照报道中的数据显示,三聚氰胺事件前,国有奶粉市场占有率是60%。这样绝对的占有率,说明国产奶粉也曾有春天,而今的“寒冬”处境只是自己种下的恶果。犹记得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的最初,政府并没有立场坚定地让相关企业去做召回、赔偿等一系列应该做的工作。当全国各地的“结石宝宝”成为板上钉钉的现实后,三鹿奶粉被当作典型“处理”了,而与此同时,受害者索要的赔偿却因为三鹿的破产困难重重。在一个“当消费者证实受了伤害都无法得到赔偿”的语境中,保护自己的方法就只剩下选择可以信任的品牌。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诸多国产奶粉品牌的表现都不给力。这正是中国乳业的悲哀:在三鹿倒台后,“三聚氰胺”这片阴云并未完全消失,加上蒙牛的“抹黑门”事件,让国内乳业的“脓包”再一次溃烂。至此,众多的国产品牌在国民心中没有了地位。

     可以说,国产奶粉的溃败,很具代表性,而如何应对这样的溃败,也具有标本意义——在食品安全屡屡曝出新问题的当下,当事的厂家、行业如何应对,监管方如何介入,值得深思。是找几个行业专家公然辟谣,维护一时的稳定,还是担负起监督、处罚的责任,使行业走向健康?这两种做法,预示的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未来。

     谁都无法否认,对于单个企业而言,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许多有毒的食品屡屡搬上国人的餐桌,说到底这是商人逐利的本质被无限放大了。要知道,在一个监管不力的环境中,企业不可能用国际化的食品标准进行自我约束。只有当各个行业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企业的违规成本,使其对“处罚”产生敬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这也是各个行业真正走向良性发展的必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