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帝王霸业礼包:“没有”好小说还要看有没有期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09:04

 

 

 

  现在对文化事业、文艺事业的批判和不满非常多。主要是说数量增加了,精品很少,大家很少,甚至于认为没有大家。

  1949年-1966年,从建国到文革,当时有一个说法叫“十七年”,“十七年”期间全国出版小说200多种,平均每年11-12种,正是因为出得少,出一本红一本,基本上出了之后大家都耳熟能详。比如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三红两创”,《红岩》、《红日》、《红旗谱》、《李自成》、《创业史》;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青春之歌》、《林海雪原》,还有1959年出的《保卫延安》。后来60年代,我们国家的发展有挫折,但是小说出得还是挺带劲的,周立波到湖南以后写的《山乡巨变》,其它还有《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铁道游击队》等。我印象最深的是1960年,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卖《红岩》,排队的人从王府井一直到东单,那个时候谁要是能很快买到《红岩》就跟现在谁能买到一个单体别墅一样,是神通广大、手眼通天的表现。我写过一篇小说《眼睛》,与到处抢《红岩》有关,以这个为题材。

  所以大家一说起来就是“原来有好小说,现在没有好小说”,可是把当年的好小说拿来与现在的小说一起比着一看,又不完全是这个结论,不是只有过去的小说好、现在的差。人们对于文化的期待,会影响对文化的接受,如果人们都期待的是从文化当中找到自己人生的罗盘,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在黑暗中找到光明,这个时候,一个作品出现了以后,他就当火炬看待,当战鼓看待,当红旗看待,这是一种心情。但如果现在我的生活很正常,也很幸福,基本稳定,我自己人生该走什么样的路子,我自己有我自己的掌握,他对小说就没有这种期待。

  清华的学生问余华,“五四时期的作家多好,现在为什么就出不来那样的大家?”结果余华急了,“你们拿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来看看,现在所有的高中学生写得都比他好,我写的比他的不差,但是我的缺点是我还活着,我不值钱,我死了,你们才知道我的价值。”事实上,文化产品的评价需要很长的时间,鲁迅当年活着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当时骂鲁迅的人非常之多。曹雪芹当年更没有地位,曹雪芹的书是手抄本,而且还经常犯禁。外国也是如此。这个关于当代无大家的问题,你否定它,你否定不了;你肯定它,也并非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