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公司副总裁江阳:汉字的残缺字关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55:00
汉字的残缺字

在古今名人题墨中,有一些刻意的残缺字,不但脍炙人口,而且具有一定的意蕴和启示作用。只要我们领悟其用意,甚至可以品出灯谜一般的雅趣。

■如在杭州西湖“花港观魚”景点,有乾隆御笔“花港观”的匾额四个字,仔细一看魚字少了一点,其中“魚”字是繁体字,下面应该是四点,却写成三点。按汉字来说三点是水,四点是火,鱼喜水怕火,乾隆有意少写一点。(图片在后面)

■当走到西子湖畔栖霞岭南麓的岳飞墓时,在墓前的照壁上,题写着“尽忠报”四个字,其中“”字少了一点,意思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寓意指点江山尚未收复之意,以激励人们抗敌救国。(图片在后面)

■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其家乡山东曲阜的孔府,门上有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冨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而其中“富”字无点写成“冨”,“章”字下面的十字,直通上面的立字,写成“”。圣人家里的对联岂有错别字之理,之所以这样写,寓意是“富贵无顶,文章通天”。

■明朝万历年间,绍兴城内大云桥新开了一家点心店。明代文人徐文长(徐渭)来这里吃点心,在主人的请求下,他为店家写一块招牌“三元点心店”,将“心”字中间少了一点写成“”字。心字中间无点,意思是:肚子空了需要进“点”心了。大家慕徐渭之名和好奇,纷纷到此店来吃点心,故而该店生意非常兴隆。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门前那个匾额,是康熙御笔。在“避”字上的那个辛字,多加了一横成为“”,暗含着清王朝更加稳定。(图片在后面)

■康熙喜欢把字向怪里写,在杭州“苏堤春晓”是康熙亲题的,把“蘇”字写成“”字,“鱼”和“禾”的位置对调。传说苏东坡喜欢吃鱼,侍者将鱼放在左边,它可以把整盘的鱼吃掉;如果放在右边则很生气,因为苏东坡是个“左撇子”,所以康熙特意将鱼写在左边。而“堤”字则把“土”字旁改成“耳”字旁,写成“隄”字。说是耳字与苏堤的地形相似。后来碑上的这两个字都被编入了康熙字典。(图片在后面)

■扬州大明寺有一块“风流宛在”的匾额,是光绪年间两江总督刘坤一为怀念欧阳修之韵事而题,“流”字少写一点为“”,“在”字多写一点为“”,寓意后人风流少一点,实在多一点。(图片在后面)

■郑逸梅《艺林散叶》写道:清代有个贡生,名叫金鹤翔,30岁以后,改名病鹤。他的朋友认为名字中有“病”字不吉利,劝他另换一个字。金鹤翔的妻子说:“请把第一笔省略不写,就一点病也没有了。”金鹤翔按照妻子的话,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鹤”。常熟新成立了个研究学术团体“虞社”,大家推他为名誉社长。他死了以后,留下一本书,书名《鹤遗稿》,果然“病”字不写首笔。

■汉代大文学家扬雄,独自标新立异,本来只有“杨”姓,他却改作“扬”姓。把自己的名字随便乱改,甚至缺笔或增笔,不仅古人有这种怪癖,今人也偶有所闻。据1984年6月5日《西安晚报》上《凖不可取》一文载:著名作家李准声明,他已改名叫“李凖”。因为叫“李准”的人太多了,“为了尊重读者”而改名。“准”的繁体字是“準”,字头“准”左旁应是三点水,而不是两点水。李准不是恢复了繁体,而是杜撰了一个在其他场合毫无用处的新字而已。

■老字号烤鸭店全聚德,匾牌是一位名叫钱子龙的秀才写的,此人写得一手好字,把钱秀才请到之后,杨老板和他开怀畅饮,钱秀才趁醉挥笔,将“德”字漏写了一划,写成了“徳”字。其实不是漏写,“德”字历来有不同的写法。据《汉语大字典》,“德”的异体字至少有九个,而缺少一划的“德”也是其中之一。秦公钟、礼器碑上的“德”都是没有其中一划,历代书法家,也都是把“德”、“徳”并用。如书法家王羲之笔下的“徳”就没有这一划,郑板桥书法中有时有,有时却没有。(我曾以“德字少一点”发过短文。)(图片在后面)

■收藏钱币的人一般都知道:清代制钱“康熙通宝”的“熙”字,古写为“熈”如果左上角少一竖,成为现在的简体“熙”字,这是一枚“罗汉钱”,收藏价值较高。有关罗汉钱的铸造,流传两种传说。一、康熙六十岁大寿时,在铸钱铜液中溶化一尊金身罗汉佛像,铸成此康熙罗汉钱。二、1720年康熙为统一大计,遂派骑兵由青海,四川入藏平叛,当进入西藏腹地后,军饷接济发生困难,当时和当地寺庙中的喇嘛商量,讲明借铜就地铸币。喇嘛们把铜佛和金罗汉献出,和铜一起熔化铸币。考虑所借铜金需要归还,所以特在钱币做一标记,把“康熙通宝”的“熙”字故意少写一竖,以便以后识别回收。但究竟是那个传说,更接近实际情况,尚无考证。(图片在后面)

■河北蓟县有一座独乐寺,寺内除供奉的佛祖和观音等殿堂之外,还有一处“报恩院”。咸丰八年仲秋,咸丰皇帝驾临独乐寺,应本寺方丈之请,为四合院题写了“报恩院”。其中将院字少写一笔为“”,寓意为保佑一方百姓平安如意。(图片在后面)

■著名民族实业家张謇,江苏南通人,1895年创办“南通大生纱厂”,在题写“大生碼头”时,将繁体“碼” 有意把馬写成三点的“”,寓意打下牢固民族事业基础的决心。

■河南卫辉市城北,有一座林姓的太始祖比干的墓,墓碑上四个隐约可见的字“殷比干莫”,“墓”字为何少写了下面的“土”?据说,这是我国春秋时期儒教创始人孔子存世的惟一真迹。堂堂的孔圣人怎能把墓字写错?传说孔子认为,比干乃取大地之土而葬,“墓”字下面的“土”有意不写。

■南京“太平天历史展览”的牌匾由郭沫若题写,其中“国”字少了一点。相传,这是因为郭老对洪秀全没有继续进军,深为惋惜,故而把“国”字少写一点。不过,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天国的“”字都少了一点。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石达开所铸的圣宝钱,钱文“太平天国”的“国”字,都是少写一点,中间是个“王”字。当时还没有简化字,郭是历史、考古学家,深谙国字如何写法,相传的说法不可信。

■南岳忠烈祠,是原国民政府为纪念抗战阵亡将士,于1943年建成的抗战纪念陵园,祠堂正门悬挂的木匾“忠祠”,由蒋中正题写。“烈”字少了一横,传说“烈”字左上方是个“歹”字,蒋忌讳歹徒”的“歹”,因此有意将“歹”中的一点略去。

■“溪北书院”是海南清末著名书院之一,挂有一块清末名儒书法家潘存题写的“書院講堂”木匾,书院的“書”字缺了一划,讲堂的“講”字却少了两划。有学识的方家认为,这两字残缺的含义是书写者独具匠心的杰作。“書”缺一划,隐指浩如瀚海的“书”是永远读不完的.也可以说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講”字缺两划,又正好是一横一竖,寓意古今中外的知识,纵横天下,书是读不完的,就应该学到老、读到老。浩如瀚海的“书”,不论横讲、竖讲都是永远讲不完的,应该世世代代讲下去。

■上海黄浦江畔有一座31层的“裕安大厦”,是安徽省在上海招商引资的窗口,“裕安大厦”四字是赵朴初所写,其中“裕”字左偏旁少了一点。之所以少写一点,因为赵是安徽人,感到家乡离富裕还差一点,寓意在激励乡亲正视现实,加倍努力补上这一“点”。

2006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谒拜“中山陵”,写下“”四个字,并署了姓名和日期。其中“美、陵、战”连缺三笔,“美”字少一横,“陵”字缺一撇,“战”字少一点。

为何要这么写?据内部人士透露:“美”字少一横,寓美中不足,海峡相隔,骨肉分离,华夏尚未统一。“陵”字缺一撇,将“攵(反文)”写作“又”,寓意决不出头“造反”、闹台独、搞分裂、唱反调;也表示“反攻大陆”早已不合时宜。连战的签名按台湾规矩应是繁体字,此次竟用的是简体字,签作“”,而且右边“戈”字不带点,取“不再动干戈”之意。

      

 

   

 

以上“花港观鱼、岳飞墓、避暑山庄、扬州大明寺、全聚德、罗汉钱、独乐寺报恩院” 等残缺字,都实地考察过,资料属实。其他多来自报刊和网页,在此谨向原文作者致谢!

   
趣谈:汉字大写数字的真正意义
      

在汉字里,数字有大小写之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是小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是大写。

小写的数字虽然易识易写,但也很容易被更改。为了防止数字被更改,有个读书人从众多的汉字中找出了10个和小写数字读音相同的汉字来代替,这些汉字不易被更改,可以作为账目或债务的专用数字,于是,就有了大写的数字。

 

  

 其实,这10个大写的数字本义指的并不是数目的多少,而是:

“壹”的本义是专一,

“贰”的本义是变节和背叛,

“叁”是“参”字的另一种写法,其本义是加入和谒见的意思。

“肆”的本义是任意妄为,

“伍”源于古代的“五人为伍”的说法,

“陆”的本义是高出水面而地势平坦的土地,

“柒”的本义是漆树或漆料,

“捌”源于“有齿为耙,无齿为捌”,

“玖”的本义是黑色的美石,

“拾”的本义是把东西捡起来。

 60年间汉字真相的变迁

60年前,大多数鱼在水里;60年后,大多数鱼在盘里。

60年前,“義”还是个会意字,上面的“羊”表祭牲,下面的“我”表兵器,代指仪仗,表示道德与正义;60年后,“义”算个啥玩意?一个叉叉一个点。

60年前,我们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跟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所以那时候“糧食”注重的是“产量”。60年后,我们牛逼了,有了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化学火锅……我们发现这时候产“粮食”的更该注重的是“良心”

过去,疆域之内要有象征国防力量的“戈”,代表人口的“口”,表示土地的“一”,才可称为“國”。现在,“国”里头装着的是象征着财富权力与地位的“玉”。

那个时候,灋是个跟神兽有关的字,“水”表示公平,而明辨是非的神兽“廌”以角触不直者“去”之。而今,把代表公平的“水”“去”了,就是现在的“法”。因为神兽变成“草泥马”了。

60年前,兩條狗把言論守起來,就是“獄”了。 60年后,有了ie,可是言论依然没有自由,因为汉字与时俱进简体化了,“獄”变成了“狱”,狗看住了”i”。

60年前,人們認為一間房子,住進去只能弓著身子,便是“窮”了。 60年后,简体汉字告诉我们,只要有能力,肯努力,你是可以住进房子的,但住进去之后,你就穷了。

60年前,人们认为和狗一样的哺乳动物都叫“獸”,60年后,叫“兽”的不一定像狗,数量还挺多。

60年前,拆迁是件麻烦的事,要搬走好多东西,60年后,拆迁只需一道行政命令,给千把块钱,便要你走人。不走?你见“迁”字上有“人”么?

汉字,不可不知的九个冷知识

前几天,《京华时报》上连续刊载了三个字典上没有的怪“字”。

它们是什么意思呢?想要搞清楚,先一起来看看有关汉字的小秘密。

1

汉字

不等同于象形文字

常有人说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实,这种说法是错的,汉字是一种“语素——音节文字”。象形只是汉字众多造字方法中的一种

李大遂在统计了《汉字等级大纲》中列举2906个现代常用汉字后,指出其中的象形字只有不到7%。在非常用汉字中,象形字所占比例更远远小于这个数值。即使上推到最古老的甲骨文里面中,象形字所占比例也连一半到不了。

经李大遂统计,HSK(中国汉语等级考试)《汉字等级大纲》所收常用汉字中,象形字占比不足7%。图片来自李大遂《简明实用汉字学(第3版)》

经刘志基统计,甲骨文中象形字所占比例约为43.53%,到了西周金文里,这个比例更是迅速下降到了不到10%,而形声字则迅速成为了汉字的主流。

2

汉字一共有多少个?

收字最多的辞书里

是85568个

汉字的数量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增加的。

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扬州使院刻本《集韵》书影。你在上面找到了多少不认识的字?

从历代辞书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汉字数量逐渐增长的趋势。李宗焜所编《甲骨文字编》中收录的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字头共有4378个。到了东汉,许慎所编《说文解字》的自叙称该书收了9353个不同的字。再到北宋的《广韵》,收字的数量已经爆炸到了26194个。而清人编著的《康熙字典》,收字量更是达到了47035个。目前收字最多的辞书是现代学者编写的《中华字海》,其中收录的汉字字头数(包括日韩汉字)是85568个。这应当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了历史中存在过的汉字数量的上限。

3

所有的汉字

电脑都认识?

并不是

这么多汉字,并非每一个都可以在你的电脑上显示出来。比如一般中文字体使用的GB2312标准简体中文字符集就只包括6763个字。这相对汉字的实际数量而言太少了,于是后来又出台了许多扩展包。目前国际通用的“中日韩越统一表意文字编码系统”,共收录汉字、日韩越汉字、民族文字共计80388个。当前大部分的电脑、网页都能兼容这些文字。虽然从方便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这个字库还有着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但是对一般人来说,这个库已经大得惊人了。

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字库的一部分。图片截取自unicode-table.com 。

4
最常见的汉字有5200个
然而你也不一定都认识

虽然汉字一共有八万多个,但是大部分都是没什么人用的死字。裘锡圭认为,每个时期常用的汉字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总数都是四五千个。经陈明远统计,现代最常见的5200个汉字可以涵盖一般书刊内容的99.99%。别忙着高兴,即使把范围缩小到5200个字,也已经超过中国人的平均识字量了。

5
谁是最爱造字的皇帝?
大名鼎鼎武媚娘

汉字变得越来越多,那一定是因为有人造字。皇帝就是一类特别爱好造字的人。皇帝爱造字,最常见的一个理由是方便避讳。比如三国时期东吴的第三个皇帝孙休就曾经为他的四个儿子造了八个他自以为前无古人,所以不会让民间觉得避讳麻烦的字。

《三国志》上记载孙休造字部分的书影。明汲古阁《十七史》本。

孙休所造的八个字。图片截取自郑张尚芳《有历史记录的造字者的身份和动机》一文。

其实,最会造字的皇帝是的大名鼎鼎的武媚娘。她执政时不仅为9个常见字制造了全新的字形,还强制要求推广另外的8个常用字的罕见的古老异体。经她这么一折腾“天”、“地”、“日”、“月”、“星”等一些常见字都变得面目全非了。

媚娘造的字:

使用武则天新字书写的武则天《升仙太子碑》拓片。本段碑文内容为:“大周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御制御书:朕闻天地权舆,混元黄于元气;阴阳草……”其中“天”、“圣”、“地”等字和通行字体差别很大,比如“地”就写作“埊”形。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http://www.chnmuseum.cn/)。

6
“回”字有4种写法?
实际上超过30种

一个汉字有时会有不同写法,其中一种规范写法叫“规范汉字”,多出来的写法都叫错别字异体字。汉字系统中异体字的数量相当庞大。台湾省“教育部”所编《异体字字典》收录了正字29892个,收录的异体字却达76338个,平均其中的每一个汉字都有大约2.6个异体字,还总有学者批评它不全。越是常用字,人们脑洞开得越大,异体字也就越多。“回”这样常用的字,实际存在的异体写法超过三十种,孔乙己是说少了。

“回”字的部分异体写法。图片截自台湾《异体字字典》查询系统(dict2.variants.moe.edu.tw )。

7
化学用字中出的叛徒
——甾

让我们回忆一下化学课的知识,回想一下化学专有名词有什么特点。氢、氦、锂、铍、硼;炔、烯、烷、醇、醛……发现了吗,它们几乎全是形声字。但是,标准化学用字中却有一个象形字:甾。

元素周期表上全都是形声字。图片来自news.6park.com ,特此感谢。

这个字读[zāi],在古代常作“灾”的异体字,现代化学借它表示包括了类固醇类有机物。这个字象类固醇分子式之形,其中“田”代表了甾环的四个环,上面的三折则指代了甾环外的侧链。许多常见激素都属于甾体类物质。

下一次青春的荷尔蒙让你躁动不安时,请一定要回忆一下今天看到的这个字。

地塞米松的分子式。与许多常见的性激素和胆固醇一样,地塞米松也是一种甾体类有机物。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8
虽然你还单身
但是汉字却会玩合体

每年过年的时候,你或许会看到有人张贴类似于这样的“招财进宝”、“黄金万两”。

“招财进宝”的合文。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这些把很多个汉字中存在的构件强行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类似于方块字的集合的玩法,在文字学上叫作“合文”,也叫“合书”或“重构字”。我们说过,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这种合文不指向单一语素,读出来包括一排音节,所以它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汉字,而是以汉字字形为基础进行的一种文字游戏。

用合文写的对联,你能认的出多少?图片来自《中国楹联报》2015年3月15日第三版

也不是没有人想过要把它变成汉字。在敦煌俗文字里面,就经常有(懒)人从组成一个词的几个字中分别拿出一部分拼出一个新字,借此代表整个词。十九世纪以后,曾有人制造了类似于“瓩”、“兛”、“粴”一类的表示千瓦、千克、千米等常用单位的计量用汉字,并将其像正常汉字一样使用。民国时,北平研究所的字体研究会甚至想把“石油”、“方案”等词全部做成合文,把汉字从语素音节文字变成词文字。然而这些尝试缺乏社会基础,均已遭到淘汰。

9
新玩法:
一起来造合书吧!

虽然合文加入汉字大家庭的努力失败了,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在汉字体系之外作为一种民俗娱乐形式的存在。由于没有条条框框的规范限制,创造合文的游戏玩法多样,老少咸宜。谁都可以给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制造合文。

比如说,方太现在造的这个合文字用它来表示一种集合多种功能的水槽洗碗机,就可以把“蔬”的草字头,“果”这个独体字,表示水的三点水,以及表示器皿的皿字底组合在一起,组装出这样一个合文字。

常规的洗菜、洗碗,都是洗洁精+双手的固定模式。而这个合文字中的“氵”,可不是仅仅代表水槽,而是通过超声空化作用、涡流清洗、湍流清洗三种力量作用于食材表面,相比单一的超声或臭氧,去农残效果更佳,机械原理去农残,比通过化学手段去农残更让人放心,避免了化学品对果蔬的二次污染。岂止会洗碗,还能去除果蔬农残。

方太的第二个字表示四面八方不跑烟的智能油烟机,就在“烟”字的外面圈上一个“囗[wéi]字框”,创造这样一个合文字。

油烟是烹饪过程中油脂在高温作用下挥发、氧化或裂解的产物,其中含有丙烯醛、苯、甲醛、巴豆醛等上百种有害物质。而控制油烟的关键,就是距灶具面板580mm的黄金控烟区。菜下锅以后,油烟有炸起、升腾、扩散三个阶段,在什么位置设置油烟机的进风口,对控制油烟效果至关重要。进风口设置过低,将带走了灶具的热量和附近的空气,灶具供氧不足,燃烧不充分。进风口设置过高,油烟开始升腾,和周围的空气大量混合,油烟开始四散逃逸。

发现这些“烟”的秘密的方太,6月7日会带来怎样的黑科技呢?

现在你能知道最后一个字是什么了吧?把“蒸”字的声符“烝”的声符“丞”去掉,换成“微”字,寓意蒸中有微,外蒸内微,组成这样一个合文字。

蒸:中国人发明的烹饪方式,是将原料以蒸汽为传热介质加热制熟,不同于其它技法以油,水,火为热传介质。鲜味物质保留在菜肴中营养成份不受破坏,但火候的拿捏确是一门学问。是一种从外向内的烹饪方式。

微波:微波可以深入食物内部,让食物内外的水分子一起摇摆,以及相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类似摩擦的现象,使水温升高,因此,食品的温度也就上升了,加热速度很快。但微波的时间越长,食物中的水份就越少。是一种从内部分子加热的烹饪方式。

微波由内至外,迅速让食物内部加热成熟,蒸汽由外至内包裹食物,高温让食物外层成熟,内外加攻的方式,即保存了食物的鲜美营养,又加快了烹饪时间。TA做出来的菜是什么味道的呢?这种新的烹饪方式,还真是猜不出了,看来只有试试才知道了。

看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京华时报》三个字的秘密了吗?快打开脑洞,为你感兴趣的事物去创造合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