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有红血丝怎么按摩:三门峡国税局原副局长犯贪污罪被判17年 狱中忏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59:22
核心提示

  想当年,李兴泽在三门峡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报纸上有他的事迹介绍,电视里有他的影像,就连收音机里也能听到他的声音,作为三门峡市国税局的副局长,李兴泽被荣誉的光环笼罩着。有朝一日,东窗事发,因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的他沦为了阶下囚。如今,近11年的狱中生涯让他明白,想当初,自己确实错得离谱:“不按照法律办事,迟早是要吃亏的。”

  郑州冬日的天气有些让人难以捉摸,前一日还是艳阳高照,到第二天却是狂风大作、漫天飞沙了。1月12日下午,冒着凛冽的寒风,我来到省郑州未管所,采访在这里服刑改造的三门峡市国税局原副局长李兴泽。

  事先,我在网上查阅过有关李兴泽的资料。在搜索栏中输入“三门峡 李兴泽”6个字,电脑上马上显示出至少一二十条有关他的信息,“敛财把式李兴泽”、“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给李兴泽加刑一年”等标题映入了眼帘。可以想象,李兴泽的案子在当年还是引起一定轰动的。

  “想起过去,我的心里阵阵发痛”

  在省郑州未管所办公室副主任杨刚的带领下,我进入监狱大院内,拾阶而上,来到监狱教学楼二楼。当我见到李兴泽的时候,他刚打扫完卫生回到监舍。“我的改造岗位是负责监狱院内和教学楼楼梯的卫生,每天打扫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他操着浓重的三门峡口音说。

  他坐在我的面前,一身囚服,头戴囚帽,脚穿一双棉布鞋,个子倒是挺高的,说起话来声音却不高。在采访中,李兴泽的话语中总是夹杂着长长的叹息声。说到动情处,他的眼圈就红了,有着难以掩饰的伤感和落寞。

  “快11年了,我在监狱里住了快11年了。”李兴泽好像是在跟我倾诉,又好像是在喃喃自语。他说:“当我的双手被冰凉的手铐铐住的时候,我才知道从此已失去了自由。从那时起,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真正含义。这一失足,不仅失去了自由,毁掉了我原本美好的前程,也伤透了亲人的心。”

  “我是2001年3月10日被判的刑。”对于判刑的日子,大凡服刑人员都记得很清楚,李兴泽也不例外。“我先是在省第四监狱待了3年多,后来被调入省郑州未管所,这一晃,也有快6个年头了。”

  说起刚入狱的日子,李兴泽仍记忆犹新:“突然间与世隔绝,这种痛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当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有时又胡思乱想。想起过去的事,我的心里阵阵发痛,万分自责,感到无地自容。在被审查的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自责,我为什么不遵守党纪国法?为什么没能把握住自己?为什么不慎交朋友?为什么不拒绝不义之财?为什么不珍惜幸福的家庭?无数个为什么,都是自己可以把握的,我却偏偏没有把握住……”

  “不依法办事的后果很可怕”

  “监狱的确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是一个重新塑造人灵魂的地方。”李兴泽苦笑着说,“我有关《监狱法》、《刑法》的知识都是在监狱中学的。以前也学法呀,但都是与自己工作和专业有关的法律,比如《税法》等相关法律,我倒是背得滚瓜烂熟,甚至是倒背如流。至于其他的法律,很少涉猎。”

  “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我真是羞于见人呀。”说到这里,李兴泽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神情很是沮丧。他说,刚入狱的那段时间,他确实有些想不通,觉得有些委屈:“我觉得判得太重了。我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很多事情不愿意说出来,总是憋在心里。”李兴泽说,尽管如此,监狱警官通过观察,还是读懂了他的“心事”。“警官多次找我谈话,给我讲我的犯罪带来的社会危害。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我,往往是点到为止,让我自己去理解、去消化。可以说,我服刑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

  “我是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党的培养和教育,我的荣誉和手中的权力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我的。想当年,在三门峡市,我也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报纸上有我的事迹介绍,电视里有我的影像,就连收音机里也能听到我的声音,我被荣誉的光环笼罩着。可是,我却没有珍惜,在荣誉面前,得意忘形了,失去了原则,迷失了自我。”李兴泽说,当一个人手握权力的时候,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都想着与你攀上关系,和你套近乎。“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理应保持头脑清醒,可我却昏昏然,留有空子给别人钻,与他们称兄道弟,被动地结识了不少所谓的‘铁哥们儿’。在他们面前,我不讲原则讲感情,钱不分你的我的,拿来就要,导致对党纪国法全然不顾,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他说,现在想来,当年那些有求于他的人,其实都是在利用他。“他们是在害我呀!”

  “在一声声的吹捧、奉承声中,我沉迷其中,头脑一发热,做了违心的事情。不按照法律办事,幻想着人情可以大过法律,那都是痴人说梦,迟早会吃亏的。”李兴泽摘下帽子,搓了搓脸,神情凄凉,“人们总是说贪官等到没有了机会的时候才开始忏悔自己,让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即使这迟到的忏悔在别人眼里是多么苍白无力,但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却是刻骨铭心的警示。我就是一个教训,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我的人生悲剧再次警示人们,无论是哪一级领导干部,平时都要洁身自爱,珍惜已有的幸福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好、走稳。”

  “警察是我走向新生的指南针”

  “到如今,再多的痛与悔也改变不了我身为阶下囚的事实。我知道,唯有潜心改造,才能早日回归自由的生活。”李兴泽说,每年建党节,他心里都很难受。“我17岁那年入党,如果不被开除党籍,到如今已经有40多年的党龄了。”他说,入党那年,他是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朝气蓬勃、干劲儿十足,“没想到,人生到了暮年,却落得个如此的下场。唉,为了一个‘贪’字,我要在监狱中度过十几年人生,不值啊!”

  “对监狱警察,我是心怀感激的。在他们的引导下,我才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我走向新生的指南针。”李兴泽说,监狱的管理是严格的,“监规狱纪,每一条、每一款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监狱里,不管曾经是哪个级别的官员,到了这里,穿上了囚服,都是一样身份、一样的待遇。法律是不允许搞特殊化的。我认为管理严格是对的、是必需的,只有严格了,才能体现出公平,而且,越严格就越公平。”

  在监狱中,服刑人员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获得了减刑。“减刑有着严格的程序,需要过监区、监狱、法院几道关。如今,我已经减了好几次刑,累计起来有5年。”李兴泽说,他第一次减刑的幅度是1年零6个月。“知道减刑的消息以后,心里特别高兴,那张贴在监区墙上的减刑公示表,我一连看了好几遍,生怕看错了。”他说,通过亲情电话,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然后去监狱小灶买了一份自己爱吃的菜,以示庆贺。

  “当然了,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监狱也不乏人情味。”李兴泽说,去年,他所在监区有一名服刑人员的父亲去世了,经过省监狱管理局审批,此人被允许离监探亲,回家奔丧。“当时已经是腊月二十几,马上就要过年了,监狱仍是派出专人、专车送那名服刑人员回家奔丧。”李兴泽说,每当这名服刑人员说起这件事时,总是禁不住流下感激的泪水。

  “前一些日子,我往家里打亲情电话。因为一件小事不如意,我就在电话里对着家人大喊大叫,回来以后又觉得后悔不已,坐在一旁唉声叹气。”李兴泽说,他所在监区的监区长杜怀健是个细心人,很快就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监区长找我谈话,他很策略地提醒我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琐事和家人发生矛盾。毕竟,人在狱中,亲情是弥足珍贵的。”

  “对亲人的愧疚使我无地自容”

  “说到亲人,我这辈子欠他们的太多、太多。”李兴泽的眼睛直直地看着窗外,眼眶有些湿润,沉默了良久。屋外,狂风肆虐,甚至可以听到飞沙走石敲打窗棂的声音。过了一会儿,李兴泽才渐渐地控制住了情绪:“因为我的犯罪,给家人带来了很多的屈辱,孩子们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但发展得并不好。妻子和孩子虽然对我有所埋怨,但仍然坚持定期前来看我。因为路途比较遥远,他们天不亮就赶到车站去坐车,回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十几年了,他们就奔波在探监的路上,风雨无阻。”

  “我的妻子来自农村,没有多少文化。因为她家没有男孩,我在家的时候是家里的顶梁柱,父亲、母亲和岳父、岳母都要靠我们两口来照顾。我这一走,上有老、下有小,家庭重担都落到了妻子一个人的身上。”李兴泽说,孩子们来看他的时候无意中会提到妈妈有时候闷声不响,一个人偷偷地掉眼泪。“她文化程度不高,却很明白事理,时常善意地提醒我要管好自己、注意影响,交友、办事要慎之又慎,不该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做。可是,我当时在兴头上,哪里听得进去她的这些话,全都当成了耳旁风,认为她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他话语中夹着浓浓的悔意,“要是我当时能听进去就好了,或许早已经悬崖勒马,就不会有今天悔之晚矣的结局了。”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我父母的身体,他们都是80多岁的人了。我父亲是个老党员,当了几十年村干部,老人家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在村里面名声极好,没想到我给他脸上抹了黑。”李兴泽的眼圈又红了,他的两手交叉在一起,握住又松开,松开又握住……“老人家在天天盼着我回家呢。”

  “还有一段时间我就要获得自由了,现在我一直在心里盘算着出狱后如何经营自己以后的人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父母的床前尽孝,然后找个工作来养活自己。”李兴泽说,社会发展太快,日新月异,虽然说在监狱中坚持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海峡两岸等电视新闻节目,对社会的发展也有所了解,但毕竟年纪大了,能获得的机会并不多。“我知道现在4050的人都找不到工作,我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工作就更难找了。一切从零开始吧,就是捡破烂我也愿意去做。” 首席记者 赵蕾/文 通讯员 杨刚来源:大河网-河南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