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吃胱氨酸和什么:写在将死之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33:18

写在将死之前

    在这个繁花凋谢的季节里,似乎万物都在凋零,漫无目的地幻想着,是无数生灵在叹息。树叶飘落的声音,雨滴的声音,蟋蟀的声音,楼房颤抖的声音,电视的声音,心跳的声音。望着墙头的壁纸,那永存在里头的人、物,仿佛永远不会消失,只是会被今人淡忘,但仍会被后人所铭记。那些文物古迹,那些园林山水,或是不间断地修修补补,或是无止境地四季轮回,只是那些能工巧匠,那些维护者,那些观景的游人,那些鸣莺啼鹊,又是否尚在?

    有时失去的不仅仅是岁月,不仅仅是健康,不仅仅是生命,失去的甚至是友谊,是心智,是记忆。健全的我们似乎已不健全,残缺的生活状态,孕育着残缺的我们,完整在我们看来已不那么重要,我们更喜欢在海湾的沙滩上去仰望那一弯月牙。我们举止投足间无不在议论着他人的不是,社会的不公,婚姻的不幸;我们谈论着何时去酒吧畅饮,何时拿着刀一起自杀。我们互相承诺着那些海誓山盟的诺言,互诉天长地久的情谊,书写着为朋友两面插刀的壮志豪情。在这个似乎疯狂的社会里,他人的不幸已是那么微不足道,即便自己落魄不堪,依然会去漠视那些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的人们,因为自己清高,因为我们志存高远,我们只是在卧薪尝胆,期待下次的浴火重生。我们在简陋的小屋里,日夜苦读圣贤之书,想着比我们更不幸的人们,只求得到人性的升华,来安慰自己对社会的怨气,想着今后美好的生活,幻想着有朝一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是天上十年,地上一天,当我们苏醒过来,当我们从坟墓里奋力爬起,我们早已成了历史长河里的一颗泥沙。

    回味短短二十年的人生,似乎生活刚刚进入正轨,只是有点无所适从,或是力不从心。过惯了习惯性的生活,早已失掉了拼搏的勇气,更希望永远苟活于那空壳之中,而不愿飞离故所,去面对未知的世界。亦或是活在他人的世界里,当欣赏掌声成了唯一的嗜好,便时常产生幻听,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日子里,即便早已被世人所忘记,即便是身在棺椁之中,却依然能听到来自教堂的的钟声。当死神向我招手,我故作镇定,因为我定不会死于非命,我相信自己的人品,起码从未作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定不会反遭报复,也定不会死于意外,起码我生活的地方人杰地灵。于是,我便只能自然而死,像大多数人一样,直到白布铺于身上,宣布电击无效,被缓缓地送入太平间。只是有些遗憾,因为我死时不是满头白发,我依然有细嫩的皮肤,我依然穿着时尚的衣服,我瞪着乌黑的眼睛,企图寻找到一丝光明,只是天慢慢地黑了,没有星星,没有月亮,没有嘈杂的人声,没有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只有一幕幕回忆,不是在做梦,是消亡。

    自记事以来,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时间,七岁时想着十岁的情景,十岁想着十五岁,十五岁想着十八岁,十八岁想着二十岁,现在呢,二十岁渐渐远去,空留下岁月的蹉跎在我的脸上,那些流芳百世的少年传奇从未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不在他人的记忆里。离乡5、6年,故乡的老人依然用十几年前的眼光看我,那些我不熟悉的道路仍旧没有我的足迹,即便是那载满青春岁月的山间小路,如今也被雨水冲成了沟壑。说不清的时间漫步,似乎是从一头突然到了另一头,却留下十几年的回忆,欣赏的是源自内心的悲伤,那一缕缕暗淡的阳光。也许缺失的恰恰是身世,是经历,是运气,是奋斗,是一切成功人士所走的道路,总感觉每天碌碌无为,始终无法令内心平静。也许这就是伟人与平凡人的差距,随着岁月的流逝,凡人感到的是困惑,是忧郁,伟人感到的是知足,是丰富多彩。当然,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精彩的,差别在于你敢不敢拿出手。也许人生已无法改变,几时曾幻想着遗忘,可本不潇洒的一生,是否刹那间会变得倾颓,少了时常的暗示,我又是否会变得一无是处?很想远离尘世,过上神仙般自在的生活,可放眼世界,哪里还有我的容身之所?慢慢地学会了绝望,也许在不久的一秒之后,我的影子便会从大地上消失,从此周围不会再有我呼出的空气,一切将被净化。

    死亡总会伴随着些许遗憾,只是死后是否有人会完成我们的遗愿,只怕是少了一些热忱,多了一些怜悯。有些话,有些事,似乎无法在活着时说出,或做出。有些更是随我们一起消失在尘土中,但却并非不是件好事,起码,我们保存了自己的隐私,给世人留下了一些神秘。我们总是对人们的批评满不在乎,固守己见,即便自己真的做错了事,我们总是以上帝的名义原谅了自己,从而冷淡了和他人的关系,以使自己变得坚强与独立。但总会有那么一些孤独的存在,时常困扰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到死前仍旧困惑。不经意间多了一丝悔恨,联想曾经走过的弯路,这时未免有一些自嘲与懊悔。当归去的钟声与警钟共鸣,我们又是否可以给后人些许指导,些许安慰?

    当新的生命降临,当周围满是欢声笑语,生命的存在是多么的纯洁与神圣;当金钱遇到亲情,又是为什么他人选择了诀别?当舅妈离舅舅而去,只是因为舅舅家没钱;当舅舅离表弟而去,却因为要为家里挣钱。当厂里充满了嫉妒与排挤,当生活变得不堪入目,生存与下一代生存的意念支撑着舅舅断然诀别。时间飞逝,当表弟渐渐长大,环视周围的世界,似乎缺少了什么。也许并不仅仅是亲情,或许他并未感觉得到,因为有爷爷奶奶的陪伴,但总会少一些温暖。母亲的离开是否会给他的内心带来残缺,人们都说母爱无边,只是这母爱早早的夭折却带来何止一年两年的痛苦。当一切变得逆来顺受,当一切的早期教育源自衰老的观念,当他的故事不被他人所熟知,当尚要作为一个正常人存活于世,这世道又怎会宁静?当他人的父母还在身边,当他似乎感受不到周围的暖意,当无助的观念尚未产生于内心,他又怎会去为并不幸福的生活而抗争?缺少的不仅仅是十年的关爱,更是十年的依托,当上海之行即将结束,他又是否还在对我怀恨在心?没有出过远门的孩子,一年只见一次父亲的孩子,我难道不知他的苦闷?当好奇心骤然升起,当一切只是杂乱无章地看待世界,对他的一点点责骂又怎能算得上一种残忍?只是想让他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只是想让他明白要学会坚强。也许他的生活总是充满着安逸,但生活少了教育与责备又怎能算得上是生活,况且他将来要一个人去面对!我又何尝在早年没有受到父母的批评,而这正是在提供一种未知的观念,虽然不一定正确,虽然充满着痛苦,但起码,我们知道这生活并不那么一帆风顺。听着表弟的啜泣,我何尝不心酸,没错,我很幸福,最起码我知道父母仍旧在身边,最起码我会在梦中梦见他们,只是表弟的梦中是否会出现父亲的身影,也许当他抱着“海宝”睡觉时会想到他和父亲在上海的时光吧!当舅舅“花大钱”带我们逛超市、坐出租、吃汉堡的时候,我想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得幸福,起码要穿得好,起码要吃得好,起码不会被他人看不起。我想舅舅定会努力工作,哪怕只是为了孩子。不知道这些表弟懂不懂,也许再过几年会懂,但我真的希望现在的他能够坚强,在面对生活时多一点思考,也许现在还太小,但总有一天会明白。

爱,真的可以永恒吗,也许这仅仅存在于意念当中,但绝不会成为现实。《恐怖油轮》中的母爱源于死亡的延续,Jess不仅仅为了完成一种承诺,不仅仅要去救朋友,更是一种对儿子的愧疚与补偿。但即便是死后的世界,我们仍旧摆脱不了意识的怪圈—我们去爱人,却总是在伤害对方。对Jess来说,她所经受的不仅仅是一场不断触及死亡的游戏,更是要明白她所做的一切均是徒劳,人死不能复生。然而,当愧疚丛生,即便再一次的轮回似乎也是值得的,也许她潜意识里只是想要亲手杀掉作为母亲卑劣的自己,只是想要一种情感上的发泄,只是想要去见自己的孩子,然而死后仍存在着噩梦,这一方面来自现实,一方面来自人性。死后的世界是死神规定的游戏,死后的心理仍然逃脱不了本质上的残缺。正如梦中我们找人代替自己,醒后却异常的空虚,我们无法改变,无论是环境,或是个人。当看到那一具具鸟的尸体,或许她内心尚存一丝侥幸,或许企盼着也会面对更多的选择、更多的道路,但死神的耐性有限,既然已经见到自己的儿子,对一个死去的人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安慰。然而死神仍在让步,对于死神来说,时间永远不会流逝,对于一个崩溃的女人来说,她所要面对的就是失忆后再一次的崩溃。死神貌似在为自己的艺术沾沾自喜,实则在警告世人,人死不能复生,即便你要去兑现很多的承诺,即便你要去弥补很多的过失,对死神的承诺不可撤销,一旦违约,将坠入无限痛苦的轮回。

电影实在是经典,有生之年能看到这样的佳作也算是无憾了,安静的死去远比使灵魂残喘于世更加舒坦,起码不会造成人世的混乱,也算是死后的一种贡献。然而,对于一些活着相当于已死去的人来说,活着的意义却远比死去时多,毕竟人家每天在为大自然界创造着二氧化碳,也算是功不可没。只是这些所谓的生物却远比侏罗纪时的恐龙要危险得多。这些生物人模人样的,可意识似乎比正常的人要差很多。不是说这些人不知道壹加壹等于几,而是不知道几等于一加一,也就说没有思维能力,即使是在当今世界“他人在场”和传染效应如此盛行的年代,也只是非主流在盛行。既然主流文化已不再为高层所控制,而非主流文化只是一些小人赚钱的手段,那么如此急功近利的时代,有那么多人去追求也就不足为怪了,起码大众风气已经这样,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世界,也本身在等着上帝去降罪。当上帝发现他所创造的世界已不再是先前的样子时,那么天使将会来毁灭这个世界,而人类早已做好了自我毁灭的准备。

一个行尸走肉的人,并非是那些肉体被严重摧残的人。我们时常都饱受他人的冷眼,蔑视与其他精神上的压抑。我们无法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抑郁,我们惆怅。我们所以为的善已不再是善,我们所期待的梦想已变成噩梦。当我们苦苦追寻理想却发觉被别人利用的时候,当我们身陷豪宅却进了魔窟的时候,那时,一切将变得黑暗。

我曾无视这种黑暗,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与魄力去感化这个无情的世界,让周围的人都没胆在对我评头论足。然而,自残式的努力,换回的却是自身人格的缺失、孤独与身体的劳损。也许是过于偏见,或是过于愤怒,亦或是过于自卑。哪怕我可以消掉脸上的脆弱,去无法打开心结,反而越来愈沉重。本以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是多么的自豪,被老师重视的感觉是多么的自在,可又是否考虑过他人的感受。当成绩与夸奖成了一种资本,一种可以随便指责他人的资本,配上那并不光彩的躯壳,又会有几人服气?可能更多的是嘲笑,是表里不一的恭维。忘不了的往事是那么的悲伤,与其说是一种自责,倒不如说是一种烙印,令我从此无脸见人的烙印。当毕业之时,一份份的忏悔,似乎不会带来什么谅解,也许再过几年,再过几十年,当大家的心智成熟的时候,回首往日的争执与吵骂,也只是用来当做席间的笑料,一笑而了之,而更多的是一种怀念与亲切。

也许至死也不会忘记的就是那几个情景,那教室,那前后两排的桌椅,那饮水机,那办公室,那楼梯,那街道,那宿舍,一幕幕的情景都充满着关爱。少年的情愫只是充满着幻想,也似乎依旧延续到现在,只不过少了那份闲情,也更现实了许多。不是说往昔充满了虚情假意,只是不堪回首,而今日似乎更多了一份珍惜,也许日过黄昏,但起码没有在垂暮之年明白这些东西,也算是一种幸运,或是一种成熟,来自昨日的风霜与暴雨。

我们并不是对人对物大彻大悟的人,即使是经历死亡的考验。当死亡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终止,当死亡更带些感情色彩时,我们不再只是去躲避,而是去面对。然而,当死亡成了一种荣耀,当死亡是为了完成某种邪恶的目的,当死亡不再是殉情,而是当做测验的时候,我们也只能感叹着人世的悲哀。有的人至死仍执迷不悟,想要去统治世界,而这胆识亦感染着无数追随者前仆后继,步其后尘,这些冷酷的消逝与其说是完成一项伟业,不如说是在自取灭亡。没有人会去同情毫无价值的死亡,除非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没有人会去美化死亡,除非这本身就很有价值。我们也不必再去为因灾难而死的人痛哭流涕,他们自有人会去哀悼,我们也不必再去发表什么惊天誓言,志愿拯救那些寡妇孤儿于危难之间。我们自身就极其的脆弱,不论是身体抑或是思想,我们很容易被制作成恬不知耻去美化死亡的哀悼曲。

并没有指责某些悼念死者的含义,因为我没有资格,我没有经历过死亡,我只是在劝说。如果说这也是一项罪名,这世界真就毫无民主可言。我们是否可以排除杂念而开心地活着,而这也恰恰决定了我们生命的长短。死亡早有定数,只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不要像个死人似的每天去接受他人的怜悯与照顾。我们可以不要脸,我们的家人、朋友呢?人活着一定要有尊严,哪怕每天碌碌无为,也不要成为他人的笑料;我们可以吃亏一次,两次,但绝不能一直这样。他们说你棒,那是在安慰你,其实你是傻得可怜。也许傻也是一种潜质,可并不是人人都是这样,我们可没有一些人灵光乍现的时候,我们也不是被人踩不死的“小强”。一而再,再而三的挫折足可以令我们抬不起头来,我们早已茫然,又何谈东方再起?

我们可以相信别人,但千万不要迷失了自我,天知道他人是否安着好心。我们可以作墙头草,但绝不要被连根拔起。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不要被某些人外在的相貌、学历、气质、金钱所蒙骗。多少惨案,多少事故一直告诫着我们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有多少凡人伪装成了天使,有多少白痴伪装成外星人,前一种叫博爱,后一种叫深沉,只是我们在这个功利的社会里渐渐眼花了,看不出真善美了。然而,有些人偏向虎山行,你阴险一倍,我可以阴险两倍,玩着耍与被耍的游戏。没错,人生就是一场游戏,在当今强调共赢的时代里,这样玩,双方都会被玩死,即便再多的乐趣与利益也是白搭。因此,我们开始做事时就不要揣着害人之心,即使这个世界再怎么黑暗,人格再怎么扭曲,即便我们绑个炸弹找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自行了断也比害人强,而害人只会增加矛盾,甚至会殃及自己的亲朋好友。所以,也算是死后为自己积个好口德吧,安静地活着,千万不要死后落个被鞭尸的下场。

当月亮成为血色,才发现一切都是编织好的谎言,而不论这谎言处在有意和无意的哪边。人生也是一场骗局,正如当前的教育一样,外显的金光掩盖不了内在的败絮。然而,我们也总在自我欺骗,因为总在期望着那是善意的谎言。我们总在自多多情,以为他人的眼中永远都关注着自己,我们也总在死皮赖脸地活着,以为自己对他人的价值尚在。我们像小孩子一样被他人哄着活着,靠着每天他人脸上散发的几米阳光做光合作用,我们还挺自在,还挺愉快。直到翻脸不认人的那一刻起,才骂先人,骂祖宗,骂自己眼瞎,骂他人不懂欣赏。可反过来想,你又有什么值得别人去留意的地方呢?在面试时,你要没有什么本事与知识或是没点背景关系,一点点的不足都会令你被排斥在大门之外。真正决定你是否成功的原因并不是他人的拍板,而是你自己的能力。否则,即便你真能如愿以偿,也终究活在谎言之中。

也许吧,有能力的人,致死仍旧是对国家有用之人,起码可以作为一种榜样以光照后人。于是,就算明天生命之河就将干涸,今天也要孜孜不倦地去积累自己的能力。然而,提高能力并不因功利而存在,而是一种价值观的实现途径,是为了奉献而存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之所需。不要总是羡慕那些总可以赚到大钱的人们,不要总是为钱而疯狂,这是源于生活的无聊与人格的缺陷。也许我们有不光彩的回忆,也许我们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担,但千万不要忘了,一切向钱看,终究会迷失自我。也许当我们有钱时,可以学着那些成功人士一样,把钱用于慈善事业,以此来减少金钱带来的困惑及来自外界的压力。但如今,身为学生的我们,又是否可以回归自己的本职,少一些享受,少一些功利,扎扎实实地学点东西呢?

我想这不是古板,也并不唯心,事实正是如此。不要拿一些特例来反驳我,当然,如果你真有那本事,我无话可说,你拿钱砸死我也可以,也只要你力道够足,关系够硬。那么,如果不是,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你父母辛辛苦苦供你进入你所认为的地狱呢?也许父母们并不是在攀比,也并不是冷血(而不管你的无奈),也并不是你的一厢情愿(试问,当今时代,有多少学生能冷静思考一下自己为何要上大学?),而是认为这个社会更像地狱。那些经历过地狱,或是经历过双层地狱的父母们,也只是想要弥补自己过去思想上的偏见。地狱那么多层,不一层一层磨练,又何谈走到尽头?也许用地狱去比喻大学并不是很恰当,不如说是天堂,制造垃圾的殿堂。当然,是否为垃圾,只有自己才知道,也许垃圾并不是一文不值,只是谁又知道回收再利用后不会更有含金量呢?

但既然大学成了一种潮流,正在接受这潮流的人们还是继续去接受吧,也是给国家一个面子。但既然缺乏自控力的我们无法在当今知识与享受间自觉选择前者,那么就把大学当做是一个幸福的地方吧,起码我们可以每天唱着甘甜的精神食量,起码我们可以懂得一些专业知识,起码父母开心,国家开心。

也许吧,一切都是废话,只是希望自己死时不会被这些想法所闷死,抑或是一种解脱。我并不敢肯定自己死后一定会上天堂,因为我怕天堂的贵人们受不了嘲讽。我倒是更愿意下地狱,可以和“友人们”谈论死去的意义。地狱也并不仅仅是坏人的天地。

附:

翻开尘封的相册,似乎还记得其中的面孔,但却不知其姓名,幽幽的岁月,冲刷掉了往昔的一切,找不到青春的放纵与激情。成熟了吗?抑或衰老了?当时间依旧流逝,当万物依旧生长,曾几何时失掉了岁月的观念,我们在忙碌中迷失,在迷失中等待灭亡。说不清的无奈,也许只有死亡可以解答。写在将死之前,只希望活着的人们可以活得幸福,包括一切我所接触的人,我尚不认识的人,哪怕生活再怎么艰难与无助,只盼望可以留有一分的宁静,可以在纷繁复杂的岁月里学会思考,有自己的梦想。熟知,千万不要被他人的思想所左右,我之所写一笑而忘之,内省而升华,千万不要成为一具僵硬的空壳,而这无异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