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唐嫣快乐大本营:致命的四项经济主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8:46:00

致命的四项经济主张

(2011-01-06 13:56:23)转载 标签:

cctv投资大参考

财经

股票

汇率

经济

商品价格

美国

中国

我真得不敢相信一些经济学家是不懂经济,但最近他们的一些言论实在不对味,也许是有意在迎合什么东西?还是怎么了?我搞不太懂。我想针对这些说法的危害提出讨论。

 

第一种主张:否定“输入型通胀”的存在。

 

他们认为:这是“镜像互补”的作用。就是说,美国失衡是因为中国与之形成了互补式的失衡,所以“商品美元循环”和“石油美元循环”才得以持续。所以,世界失衡是美国、新兴国家和资源国家互动的结果。他们认为:美国印钱,必须有外部世界接受,如果新兴国家不接受美元,美国债务市场就会崩溃并拖垮美国经济,美国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结论:没有什么“输入型通胀”,通胀我们只能怪自己。

 

看了这些说法之后真让人哭笑不得。殊不知,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单一以美元计价和结算之后,商品美元循环、石油美元循环就变成了“自然而必然的经济循环过程”。说美国印钱发展中国家可以“拒收”,这就等于说,中国企业不接受美国企业的订单。如果中国没有外汇来源,发展中国家拿什么货币进口?又如何实现经济进步?

 

1992年“两会”期间,当时的朱镕基总理告诉上海代表团,你们能不能在医药方面多做一点事情,我们现在的外汇储备连进口药品都不够。我们不能因为今天外汇多了就无视历史,无视世界经济的客观事实。

 

我们必须承认:“美元霸权”实际存在,无视世界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就是“不懂经济”的具体体现。“镜像互补”是经济学概念,但它是基于国与国地位平等的条件而言,可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平等。所以“镜像互补”的说法有问题,准确的说法应当是“镜像生存”――镜像双方,一方是主动的,一方是被动的,“主动方”不离开,“被动方”永远存在,这就像“镜前的人不离去,而让镜中的影响消失,可能吗?”

 

我承认,基于原有的经济结构,中国越刺激经济,越为美国提供发行货币的空间。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自杀”的手段去抑制美国滥发货币?抑制全球性通货膨胀?这简直荒唐。

 

2003年之后,中国经济“过热”,实际是“外需大幅增加”,使得中国被动“过热”,这是经济学家必须深入认知的基本事实。这样的所谓“过热”,当然是中国经济结构形成的,我承认。但这是历史,是全球化产业分工形成的必然结果。如果当年不是邓小平同志抓住全球产业分工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中国会有今天的成就吗?我们需要调整经济结构,但不能因为现在要调整结构就否定旧经济结构带给中国的好处。

 

第二种主张:国内经济坚定减速和抑制资产泡沫,跨境资本流入的压力会减少,升值压力会减轻。

 

他们认为,“人民币内在升值压力来自于经济超速增长”,进来的钱是博取泡沫和价差的,而非息差,所以“加息导致热钱涌入和升值压力”是个习惯性的误区。

他们说,过往几年的经验数据表明,当国内宏观调控加码,内需被抑制(进口减速)时,跨境资本流向将出现逆转,钱开始减少进入国内,甚至流出。这是市场投资者的选择,与内在经济的逻辑相一致。

 

我来解释,“人民币内在升值压力来自于经济超速增长”的说法不错,但它只是汇率决定的一个方面。我们说,决定汇率的因素很多,基本“购买力平价原理”的上述说法,不能否定“利率平价原理”。经济学统计表明,购买力评价对汇率的解释率只有30%,而利率平价的解释率达到50%。更多的是由货币供求关系决定。这也是汇率形成机制走向市场化的基本初衷。

 

所以,否定“利率上涨货币升值”的原理,实际是否定“利率平价原理”。这又是不懂经济的具体体现。

 

再从实证角度看,过去,在中国外需拉动型的经济结构的主导下,中国国内投资的旺盛与否,与外需旺盛与否密切相关。2003年之后中国经济之所以“过热”,本质是美国逐渐走出了“互联网泡沫”破碎的阴影,房地产泡沫开始泛起,因而导致消费泡沫,从而加大了对中国的进口需求,于是中国经济开始“过热”。

 

不看到这个问题的实质,就说“当国内宏观调控加码,内需被抑制(进口减速)时,跨境资本流向将出现逆转,钱开始减少进入国内,甚至流出”――这是不对的。

 

确实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但那是2007年之后,那时的内需减少更多是“金融危机的结果”,而不是中国紧缩的结果。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就一直在加息、紧缩,但“热钱”越来越多,货币升值速度越来越快,这是事实。要不是金融危机,这样的态势是不是会结束?什么条件下结束?都是个问题。

 

历史证明,当中国选择了“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之后,中国国内的经济热度,通常都与外需热度密切相关。这是中国旧有经济结构决定的,也是我们今天必须改变、调整经济结构的前提。

 

第三种主张:人民币升值可以平衡输入型通胀。

 

如果人民币为平衡输入型通胀而一味地快速升值,而无视中国“一般贸易逆差”的事实,那人民币将被严重高估,并对中国出口形成严重压制。

 

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更加便宜不假,但我们必须看到,美国大量印钞、国际投行操作会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涨到什么程度无人知晓。在此背景之下,人民币需要升值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平抑输入型通胀?

 

这才真正是本末倒置。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我们认为,可以一般贸易的平衡与否,也可以是中国的现实需求;可以是购买力平价,也可以是利率平价。但什么时候又多了一个“输入型通胀的程度”?谁能告诉我,人民币升值到什么程度,美国就会停止印刷货币?人民币升值到什么程度,大宗商品价格就可以停止上涨,或者可以追上大宗商品价格的涨幅?

所以,“人民币升值可以平衡输入型通胀”的说法不可取,它会导致人民币币值被无限高估,会导致人民币泡沫破灭。

 

第四种主张:“负利率”不能长期存在。

 

这实际是在发动群众,绑架货币政策。去看历史,过去30年,中国银行业存款利率有几天是“正利率”?再看现实,欧美所有国家的实际利率“是正是负”?再看未来,如果美元主导的通胀演变成全球性“滞胀”,那你去看看,全世界的真实利率会“是正还是负”?

 

我们说:负利率是有政策含义的。他说的是:大力发展直接投资市场。 吴晓灵女士也明确说过,利率是正是负,不应在货币政策的考虑范畴。这是经济控制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会有上述这些言论。无非是迫使中国央行紧缩货币。我没见过哪个国家,当经济增长已经在下滑路上的时候,一味地紧缩货币。这是“逆周期”调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