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刘玉房地产:官场作家王跃文: 很多官员几十年不看一本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29:00

  在书店,我甚至暗想:别人该不会把我当扒手吧

  我从小喜欢看书,但小时候很难读到书。因为我出生在农村,乡下是很难见到书的。记得小时候,一套残缺的《红楼梦》我是偷偷看的,因为当时说这是黄色书籍。那个时候可以堂而皇之看的是几本革命小说,像《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苦菜花》等。记得有一年出版了一本名为《剑》的长篇小说,我听到大哥他们都在议论这本书,觉得是件大事,因为文革期间是很难出版一本新小说的。这本书的作者跟内容,我都忘记了。我还记得有本短篇小说集,写的全是抓特务的事,当时我看得很过瘾。那时候斗争意识很浓,看了这些小说,晚上走在外面就进入文学场景,似乎黑洞洞的地方随时会钻出特务来。乡村现在仍然缺乏读物,无论是哪类书籍都是缺乏的。

  我上大学以后才真正接触到书籍。因为我是学中文的,最初喜欢的当然是文学书。记得老师给我们开了长长的书单,而图书馆的图书周转又慢,同学们就约定谁借出来就暂不还,一个一个接着看。有的书图书馆根本没有,就上书店蹭着看。那时候我们都是穷学生,自己买书的情况不太多。记得有年书店旧书打折,我买了几十本外国小说,感觉收获了极大的财富。

  除了在学校里为了应付考试读书,我觉得阅读都是很幸福的。现在写作同读书时间大概各半。我很享受这种由着兴趣读书的感觉,没有任务,没人逼迫,有心得就写上几句。

  我按自己的喜好读书,不强迫自己读不爱看的书,更不会赶时髦追风读书。往书店里走走,出版量真是太大了,但没有几本愿意拿起来翻翻。我逛书店,往往袖手而过,并不怎么伸手取书。我甚至暗想:别人该不会把我当扒手吧?偶尔看上的书,我不论在哪座城市都会把它买下。书买得少就带在路上看,买得多就邮寄回来。

  也不能完全怪读书人骨头软,他们想牛也牛不起来

  我不算个博古通今的人,看的书并不多。知道还有许多书需要看,却感觉时间不够多。我得花很多时间写作。我在阅读和写作之间焦灼,有时写作时间长了,觉得必须要集中时间读读书了;有时看书时间长了,又急着要写作。

  我读书容易被感动,这样的例子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当年读托尔斯泰,不但爱上他的小说,更敬仰他这个人。阅读这样的大师,会觉得自己很卑微,很渺小,却又甘于让自己处于匍匐的姿势。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我觉得一个作家,人格上的最起码标准,就是他必须是个人道主义者。

  现在看文学书倒是少了,目前最喜欢看的是史书类。也不是正而八经地读史志,我暂时没有雄心装史学家。我读历史类杂书多一些,当然只读近代以前的。最近购得一套近代史料笔记,共二十几本,读得很有兴趣。看看近百年间的人事变迁,让人常常感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有个关于熊十力的故事,我读了就很有感慨。当年湖北财政厅长张难先与熊十力有旧谊,便多有逢迎之徒欲托熊先生介绍。熊先生不胜其烦,居然发启示说:仆本散人,雅不欲与厅长通音讯。厅长何物?以余视之,不过狗卵胞上之半根毫毛而已!

  这就是当年读书人的风骨!现在读书人中再无熊十力,却无一不姓熊!细想,也不能完全怪读书人骨头软,他们想牛也牛不起来,更有牛过他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