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在望和乘胜追击:三五年解决择校费只是一厢情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15:07
   

三五年解决择校费只是一厢情愿

2010-11-02 17:48:25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编辑:蒋丽丽                各地要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教育部官方首次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时间表。教育部表示,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坚决切断收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11月2日《新京报》)。

    当公众对“时间表”作出诸多积极解读时,似乎没有注意到,“时间表”前还有着“力争”这样的定语。千万不要以为“力争”只是谦词,任何一项工作只要加上“力争”两字,则意味着可以完成也可以不完成,而完成有功完不成无过。语义的模棱两可,表明教育部对三五年时间彻底解决择校费问题,根本就是心里无底。

    我也认为,“心里无底”是比较符合择校费预期的。这样的心理判断,既基于教育内部问题,又基于教育外部问题。

    择校费为何会成为教育顽症?就内部而言,这充分体现出教育功利化的迹象。今天,行业形象滑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包括教育、医疗在内,一些传统的荣誉行业,在功利主义的冲击下,已经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曾经让人仰视的职业操守。比如教育内部,红包、教师节收礼、有偿补课等等层出不穷。对此教育主管部门给予了相当重视,然而,禁令频发问题却屡禁不止。问题的复杂在于,这其中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是有教师职业信仰缺失之故,而且诸多问题常常纠结在一起,更加剧了治理的难度。针对择校费问题,《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对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明确提出10项要求,这10项要求并没有超过以前教育部的铁令。在诸多教育乱象不能根本拨乱反正的现实下,指望择校费单兵突进,只能是一厢情愿。

    问题更复杂之处在于,择校费的产生源于择校。如果说过去,公众对于教育的期望是“学有所教”,那么现在则转变为“学有优教”。然而,由于历史性原因,优质教育资源不仅缺乏,而且分布极不均衡。一方面,公众有需求,另一方面,资源紧缺,对此,教育部门使出就近入学这一招。这招其实和过去大集体时代的“抓阉儿”差不多,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众对于公平的渴望,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求。

    当然,我们不能说择校的存在就一定导致择校费的产生。如果这么说,那就忽视了现代监督的力量,忽视了法治建设的功效。但必须看到,只要择校存在,那么就给择校费提供了温床;而只要温床存在,择校费不敢说绝对难以制止,最起码相当难以制止。而择校的存在,决不是教育部门以单兵之力所能解决的,其中起码涉及教育规划、教育投入等等诸多问题。而《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的指导对象,最多是教育部门,同样应该承担责任的地方政府,意见却起不了指导作用。

    或许正是认识到择校费问题的复杂性,所以教育部才在“时间表”前加上了“力争”这样的定语。在看不到择校问题根本解决的可能性下,此时,我们对三五年解决择校费问题,其实和教育部门一样心里无底。(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