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系统超声教学视频:3、法治不能背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33:27

3、法治不能背离

【原文】人主立法失人,则危于伯夷1不妄取,而不免于田成2、盗跖3之耳4可也。今天下无一伯夷,而奸人不绝于世,故立法度量。度量信,则伯夷不失是,而盗跖不得非。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托天下于尧之法,则贞士不失分,奸人不徼幸。寄千金于羿之矢,则伯夷不得亡,而盗跖不敢取。尧明于不失奸,故天下无邪;羿巧于不发矢,故千金不亡。邪人不寿而盗跖止。如此,故图不载宰予5,不举六卿6;书不著子胥7,不明夫差8。孙9、吴10之略废,盗跖之心伏。人主甘服于玉堂之中,而无瞋目切齿倾取之患;人臣垂拱金城之内,而无扼腕聚唇嗟唶之苦。

【译文】人民的君主背离法治就会失去人们的拥护,那么即使象伯夷这样不妄取的人也会危险,象田成、盗跖这样爱取的人也就避免不了。如今天下没有一个伯夷,而奸邪的人在社会上从没有断绝过,所以要建立法律来衡量人们的行为。衡量标准得到广泛信任,那么伯夷不会失去正确的,而盗跖也得不到为非作歹。法律分明了,那么贤能的人不能掠夺无能的人,强大的人不能侵犯弱小的人,人数多的不能欺凌人数少的。把天下委托于尧的法制之中,那么忠贞之士不会失去本份,奸邪的人不会存有侥幸。把千金放在羿的箭上来发放,那么伯夷也不可能逃避,而盗跖也不敢去捞取。尧的圣明在于不放过一个坏人,所以天下没有邪恶的人;羿的技巧在于不发空箭,所以千金不会丢失。邪恶的人不会得到长寿而盗跖之类的人会停止偷窃。象这样,那么图书上不会记载宰予,不会提起六卿;书籍中不著明伍子胥,不写明吴王夫差。孙子、吴起的兵法谋略就会被废弃,盗跖的贪心就会被消伏。君主在华丽的宫殿中吃美食着美服,而且没有被瞪眼切齿怒骂及颠覆政权的祸患,臣子在坚固壮丽的都城内垂着衣裳拱着手朝见君主,而且没有扼腕叹息噘嘴嗟惜的灾祸。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仍是论述法治问题,法治不能背离,法治还要得到人民的信任。韩非认为,严格实行法治之后,社会秩序良好,既无残酷的政治斗争,也无君臣决策的失误,所以象宰予、六卿、子胥、夫差等贤臣、奸臣、忠臣、昏君都不会在史书上大书一笔了,而且真正的治国也不需要兵法谋略了。总之,“法分明,则贤人不得夺不屑,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这样,君主才能甘食美服而无劫弑之患,臣子才无令人悲叹的不测灾祸,天下太平,无贤良奸人之别,无忠臣昏君之事。这就是韩非所企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他法治思想的最终归宿。

——————————————————

【注释】1.伯夷:殷朝末年殷诸侯国孤竹君的儿子。开始时,孤竹君让伯夷的弟弟叔齐做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把君位让给伯夷,他不接受。两人都不肯当君主,就投奔周文王。后来周武王伐纣,他们竭力反对,认为臣不该伐君。周武王灭商后,他们就逃往首阳山中,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上。

2.田成:人名,春秋时期齐国大臣。也作田成常、田成恒、田恒、田子、陈恒、陈成子,“成”是他的谥号。他的祖先陈公子完因内乱而逃到齐国,从此将陈氏改姓田。田完的后代逐渐强盛,到齐悼公时,陈厘子田乞已控制了齐国大权。田乞死后,他的儿子田常代立,继续推行他父亲争取民众的办法,用大斗出贷,用小斗收取。齐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田常杀死简公,拥立齐平公,任相国。从此,齐国的政权完全由田氏控制。《韩非子·难言》:“宰予不免于田常;范雎折胁于魏。”《韩非子·二柄》:“故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韩非子·说林上》:“鸱夷子皮事田成子。”

3.盗跖(zhi直):亦作蹠,人名,相传为柳下惠之弟。是春秋战国时期奴隶起义领袖。《庄子·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

4.耳:疑为“取”的缺字。

5.宰予:孔子的学生,姓宰我,名予,字子我。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以“言语”著称。《韩非子·难言》:“宰予不免于田常;范雎折胁于魏。”

6.六卿:古代天子有六军,六军的主将称六卿。《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史记•晋世家》:“晋景公十二年,僭王而始设六卿,以统率六军。”这里的六卿,是指晋顷公(公元前525至512年在位)、晋定公(公元前511至475年在位)之时的范氏、中行(hang航)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六大家族,由于这六大家族酿成了晋国的灭亡,所以一般所称“六卿”往往是指这六大家族。晋顷公十二年,六卿用国法诛灭了晋国的宗族,夺取了姬氏宗族的封地,各任命自己的儿子为大夫,这样,晋国的政权完全控制在六卿手中,晋侯已名存实亡。《韩非子·孤愤》:“姬氏不制而六卿专之也。”

7.子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伍奢被杀,子胥出逃,经历宋、郑等国入吴,后为吴国大夫,帮助吴王阖闾攻破楚国,以功封于申,故又称申胥。吴王夫差时,他曾劝王拒绝越国求和。公元前484年,夫差伐齐,他又以越为心腹之患,劝勿攻齐。夫差怒,赐剑逼他自杀,因死。《荀子·成相》:“世之祸,恶贤士,子胥见杀百里徙。”《韩非子·说林上》:“比干、子胥知其君之必亡也。”

8.夫差:人名。吴王阖闾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公元前495~473年在位。《韩非子·饰邪》:“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

9.孙:即孙膑。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尝与庞涓俱学兵法,涓既仕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断其足而黥之。《韩非子·难言》:“傅说转鬻;孙子膑脚于魏。”

10.吴:即吴起。吴起:战国时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曾师事左丘明的弟子曾申。他初为鲁将,后为魏将,因率兵击秦并参加攻取中山之战,被荐为西河郡守。魏武侯时,吴起甚有声名,后受大臣王错排挤,去魏入楚。楚悼王任吴起为令尹进行变法,楚因而强盛一时。悼王既死(前 381),宗室大臣作乱,吴起被攻杀于治丧之所。吴起不仅是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兵书在战国和西汉时十分流行。《韩非子·难言》:“吴起收泣于岸门,痛西河之为秦,卒枝解于楚。”《韩非子·和氏》:“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