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带裙如何搭配:2010调控年房企生存大揭秘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17:09

2010调控年房企生存大揭秘

http://news.dichan.sina.com.cn新浪房产2010/12/22 0:00:00提要:一个月来,《东地产》从事件、人物、产品等方面,对2010年的上海房企生存发展状况,展开了一次系统深入的大盘点。在经过这一系列的盘点梳理后,2010年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变革房企也已浮出水面,并将被收入《东地产》2010年度特刊·《上海地产MBA教例》,敬请期待。

 

  万达集团

  变革支撑点:

  从粗放型规模化经营到走向全球500强的内部嬗变。

  变革力矩:

  (一)思想上:对“万达速度”的辩证看待

  万达这些年一直引以为傲的是自己的发展速度以及因此而形成的规模效应。

  但是,沈阳大火以及媒体对其规模背后的负面效应的持续关注和探讨对万达造成了企业形象危机。因此也使得本已“一步之遥”的上市之路因此搁浅。万达由此开始对自身企业价值观进行从根部开始的梳理:其企业董事长王健林的“减速论”以及万达集团公开言论中对于“减速论”的补充性说明和宣传都表示:万达开始对其原有发展模式从极力赞扬变为冷静看待,逐渐改变。

  (二)定位上:从全国第一到百年企业

  在处于求生存阶段,万达的大规模速度型扩张是其以粗放型占有作为立足手段而进行全程复制的。但当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万达的位置已经基本稳定。短期内不会遭受来自同行的正面冲击。而万达自身,却面临发展方向无目标的危险。同时,国内房地产市场环境的恶化,使得整体行业面临竞争加剧和洗牌的可能。万达不仅要保住当前的位置,还要为未来作出规划,因此,其企业定位目标也就自然从短期目的过渡到长久考虑。

  (三)目标上:从国内领先到全球领先

  王健林一直强调万达的上市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钱。甚至可以说主要不是为了融资。这种看似自大的口气在万达两次参与私募即筹集几十亿的资金这件事上得到了事实的辅证。那么,王健林急于让万达上市是为了什么呢?从其第一次接触IPO到RITS失败再到谋求公共证券市场的上市,万达集团高层对媒体坦诚了万达的诉求点:即借助融资渠道向国外打开市场。目前,万达所有的成绩皆来自国内物业的操作,而国际资本却无时无刻不想餐食这部分市场。这不得不让王建林和万达时刻警钟长鸣。目前,万达依然有不到10个项目在当年试图操作首家私营RITS机构时被打包在其中。只有当万达上市,这些项目才能被回购,而且,当年停滞的国际合作也才有可能有重启的可能性。

  招商地产

  变革支撑点:

  从产品、管理、战略上全面贯彻“家在情在”理念,将“以情动人”作为扩张的要素,以亲情理念和人性化来打动市场需要。

  变革力矩:

  一方面根据市场动态,适时调整产品并积极创新,针对市场用户需求,将“家在情在”理念融入产品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在项目发力的同时,拿地保持稳中略带收缩战略,试图以人居理念高度包装产品,重质不重量。具体表现为,稳健拿地,概念包装,随市而动。

  (一)稳健拿地:

  要参与地王频现、资源稀缺的佘山板块角逐实非易事,对开发商而言,雄厚的资金和人才储备都必须非常重要。招商地产联合另一品牌开发商——万科,以17亿元的地王价拿下佘山以南广富林2-4号地块,推出南佘山高端别墅项目。此举能有效整合资源,但最终效果依然要靠项目实力说话。

  (二)概念包装

  在调控之下,楼盘的概念包装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销售点。在产品本身容易雷同的情况下,招商地产将“家在情在”的概念包装于项目之中,以赚取消费者眼球。如在佘山珑原的项目中,招商着重宣传打造“人居”、“奢华”的概念,将其与本身推广的家庭亲情相结合,以树立品牌文化和高度。

  (三)随市而动

  在调控大手不断挥舞的2010年,招商地产贯穿着“以情动人”的销售理念时,也学会跟随政策和市场走向适当改变产品战略。如招商雍华府项目中,在调控前的楼市旺季之时推出市场大热的大户型房源,以两套二房打通的方式打出“合拼”概念来满足客户改善型需求。“限购令”出台后则以宜居小户型来瞄准刚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