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恶心想吐怎么办:美国衰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28:20

美国衰落

 

 

原作者:
来源
Think Again: American Decline - By Gideon Rachman | Foreign Policy[/B]
译者commondata[/B]

《外交政策》2011年1/2月号
BY GIDEON RACHMAN
JANUARY/FEBRUARY 2011
===============================================================================

\\
"美国衰落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
这次不一样。不错,美国历史上曾多次经历衰落周期。1969年的总统大选中,约翰肯尼迪曾抱怨说,"相比苏联,美国的力量正在退缩,而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正在逐步上升"。1979年,傅高义(Ezra Vogel)发表《日本第一》,预示了此后十年间,美国人对日本制造技术和贸易政策的猜疑妄想不断升温。


当然,苏维埃和日本人对美国霸权的威胁,最终被证明只是一种幻想。因此,当谈及来自中国的新兴挑战时,美国人只是把它当作另外一个"狼来了"的故事。然而,一个经常被人忽略的事实在于,在寓言中,男孩最终证明是正确的。狼还是来了--中国就是那头狼。

出于经济和人口两方面的原因考虑,中国对美国的挑战更加严重。苏联崩溃源于其经济体系的极端低效,这个致命的弱点曾被掩饰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苏维埃联盟从未尝试过在全球市场中竞争。相比之下,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经济造诣已经得到证实。近三十年,这个国家的经济大约以年均9-10的百分比成长。它现在是世界上领先的出口者,以及最大的制造商,同时坐拥2.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国商品在全球各地竞争。这决不是苏联式的经济模式。

当然,日本也曾经历许多年的急速增长,并至今仍保有出口大国地位。但它从来都不是第一名的候选者。日本的人口只有美国的一半,这意味着,在日本经济超过美国之前,其人均产出必须达到美国人的两倍以上。这种事情永远不会发生。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口超过美国四倍。2008年经济崩溃之前,高盛曾有一个著名的预测,认为中国经济将在2027年超过美国。以如今的情形来看,中国成为NO.1的时间恐怕还要提前。

中国的经济造诣使得,北京已经可以在世界各地挑战美国的影响力。中国是许多非洲政府的优先选择,也是巴西和南非等新兴经济体最大的贸易伙伴,并正在买进欧元区负伤成员的债券,如希腊和葡萄牙。

而且,中国只是崛起的新兴政治经济玩家中最大的一部分。美国在欧洲的传统盟友--英国、法国、意大利,甚至德国--的经济排位都在下滑之中。新兴大国:印度、巴西、土耳其则正在崛起。这些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外交偏好,即集体抑制美国塑造世界的能力。想一想,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印度和巴西是怎样站在中国一边的。或者为什么土耳其和巴西会在联合国会议中投票反对制裁伊朗的决议。而这一切只是开始。


\\
"中国迟早内爆"。
\\
别指望这个。显然,当美国人担忧国家衰落时,会倾向于忽略竞争对手在张牙舞爪表面下的虚弱。苏联和日本的体制弱点都是在事后回想时才得以显露。那些确信美国会将霸权延伸到长久未来的人,则会指出中国体制的潜在不利条件。在《伦敦泰晤士报》最近对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一次采访中,后者指出中国的内部问题意味着,在可见的未来,中国经济不可能与美国相提并论。"美国仍将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吗?我当然这么认为",他自问自答道。


不过,自从197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走上奇迹般的增长之路以来,预言其即将崩溃的论调已经成为西方分析人士的老生常谈。1989年,共产党似乎就已经摇摇欲坠。1990年代,经济观察家也经常指出,中国银行体系及其国营企业的危险状态难以为继。然而,中国却一直保持增长,每隔七年经济规模便会翻倍。

当然,这不意味着中国不会面对重大的挑战。短期内,有大量证据表明,上海等大城市的资产泡沫正在建立,通胀也在上升。长期来看,中国还要经历令人提心吊胆的政治经济转型。共产党不可能永远维持其政治权力的垄断。这个国家对于出口和货币低估的传统依赖也正在面临美国及其他国家日渐增加的抨击,后者要求出口导向型的中国经济做出"再平衡"。中国还要面对人口及环境的严重挑战:作为一孩政策的结果,其人口正在老化,同时还有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威胁。

然而,即便存在这些可能导致未来经济和政治紊乱的因素,但据此认为中国不可能对美国形成挑战仍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一旦某个国家得到经济增长的窍门,便等于有了一张出位的王牌。自从19世纪中期以来,德国的崛起就有着参考意义。这个国家曾经历两次耻辱性的军事失败,通货膨胀,大萧条,民主政府的崩溃,其主要城市及基础设施也在盟军轰炸下毁灭殆尽。然而到1950年代末期,西德却再次成为世界领先经济体。

在核时代,中国不太可能卷入一场世界大战,因此它不会面对骚乱,也不会复制二十世纪德国的历史。这个国家经历的任何政治经济困境都不足以停止其大国地位的崛起进程。经济规模和冲劲意味着,中国将不可抗拒的成为世界主宰,无论途中会遭遇什么障碍。


\\
"美国仍然是世界的领导者"。
\\
只是暂时的。在目前看来,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最好的大学,以及许多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美国的军事力量也强于竞争对手。美国的军费开支几乎相当于其他国家此项开支的总合。我们再把美国的无形资产计算在内。这个国家与生俱来的创业精神和技术造诣令其成为技术革命先驱。富有才干的移民仍然对美利坚心向往之。如今,在巴拉克.奥巴马执掌白宫期间,美国的软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虽然有着各种麻烦,但调查显示,奥巴马仍是世界上最有号召力的领袖;胡锦涛无法与之相比。美国的创意行业(好莱坞,以及诸如此类),价值观,英语的日益普及,以及美国梦的吸引力,都在提升这个国家在全球的魅力。


所有这些都是事实,但它们比你想象中要脆弱。美国的大学仍然是令人敬畏的资产。但如果美国经济无法创造就业,曾经充斥在斯坦福大学、麻省大学,学习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的那些聪明的亚洲学生,便会返回祖国。在全球企业排行榜上,仅有两家美国公司进入前十--排名第一的沃尔玛和排名第三的埃克森美孚。但中国却已有三家: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以及中国石油。如果美国不再成为机遇、繁荣和成功的乐土,这个国家的号召力便会江河日下。此外,虽然许多外国人都深受美国梦的吸引,但被基地和其他组织娴熟利用的反美情绪,也深藏于世界各地。

军事方面,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得来的教训是,美国的军事力量远没有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其他人想象的那么有用。数周内,美国陆军、飞机和导弹便可以推翻世界上一个敌对政权,但实现征服国的和平稳定则是另外一码事。取得表面胜利几年后,美国至今依然深陷于无穷无尽的阿富汗叛乱之中。

美国人不仅正在失去对海外冒险的胃口,在这个俭朴至上的年代,军费显然也处于压力之下。华盛顿目前的僵局显示,美国几乎没有希望果决有效的处理预算问题。美国政府对海外贷款的依赖让这个国家变的软弱,2009年,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恳求中国人继续购买国债的事实可资证明。美国正通过赤字开支来为军事霸权融资,这意味着,阿富汗战争的账单实际上是用一张中国信用卡来支付的。因此不要对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克马伦的见解感到惊奇,他曾指出,迅速增加的国家债务才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

与此同时,中国的军费开支继续增长。这个国家将很快宣布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舰,并计划总计建造五到六艘。或许更重要的是,中国研制的新型导弹及反卫星技术,将危及海空指挥体系,这是美国太平洋军事霸权的根基。在核时代,美国与中国不太可能发生军事冲突。一个常见的观点认为,美国最终将负担不起在太平洋地区的驻军。而在这个地区的美国盟友--日本,韩国,还可能有印度--或许会作为华盛顿的伙伴,来打击上升的中国。不过,如果美国出于预算原因而减少在太平洋地区存在的话,这些盟友将会投靠到崛起的中国旗下。北京的影响力将会扩大,而亚太地区--这个全球经济的新兴中心--也会成为中国的后院。


\\
"全球化走的是西方之路"。
\\
这不是现实。冷战之后的这些年里,对于中国的崛起,美国听之任之的原因在于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即全球化正在传播西方价值观。某些人甚至认为,全球化本质上就是美国化的同义词。


评论家法里德.扎卡利亚曾预言,"他国崛起"(比如非美大国)的主要特征将是"一个后美国世界"。不过即便是他也曾指出,这种倾向本质上对美国有利:"如果操作得法,权力的过渡...对美国来说是件好事。世界正在走向美国之路。各国会更加开放,爱好市场,也更加民主"。

小布什和比尔.克林顿都采取了类似的观点,将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作为输出美国价值观的载体。1999年,也就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两年,布什指出,"经济自由会创造自由的习惯。而自由的习惯会导致民主的前途......中国得到了贸易自由,时间站在我们这边"。

但两个重要的误解埋葬了这一理论。首先是经济增长将不可避免的--且迅速的导致民主化。其次是新兴民主国家将对美国更加友善和有用。这两个假设都失效了。

1989年之后,很少有西方分析家相信,二十年之后的中国仍然是一党国家--以及其经济将仍然以奇迹速度成长。西方的普遍(以及安慰性)假设认为,中国必须在政治自由和经济破产之间做出选择。在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时代,一党国家的真的不可能成功进行严密控制吗?克林顿在1998年访华时曾表示,"在全球信息时代,当以此建立经济成就时,个人自由......对于任何伟大的现代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必需品"。

实际上,此后十年间,中国在保证经济继续成功的同时,设法延续了审查和一党制度。2010年,中国政府与谷歌的对抗给人以启发。谷歌,作为数字时代的图腾,为了抗议社审查,威胁撤出中国,但它最终做出了让步。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时(比如说2027年),它将仍然是个由共产党统治的一党国家。

况且,即便中国完成民主化,也不等于美国的全球霸权会因此而被延长。在大的全球问题上,本有责任表示同意的民主国家,如今却经常反其道而行之。在全球气候谈判,以及世界贸易谈判多哈回合中,印度没有赞同美国的主张。在处理委内瑞拉和伊朗问题上,巴西也没有同意美国的要求。更民主的土耳其,如今也是更加伊斯兰化的土耳其,无论在伊朗还是以色列问题上,它都拒绝站在美国一边。沿着这一脉络思考,如果可以从中土王国的民粹主义书籍网站的声望中得到启发的话,更民主化的中国也将是一个更加易怒的中国。


\\
"全球化不是零和博弈"。
\\
别太当真。连续几任美国总统,从老布什到奥巴马,都曾对中国崛起表示欢迎。就在首次访华之前不久,在总结传统思路时,奥巴马还曾表示,"大国之间不需要零和博弈,民族之间也不需要担心彼此的成功。......我们欢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过,无论在正式场合怎么说,美国的领袖们显然开始怀疑这些说法的正确性。现代经济的一个核心信条认为,贸易会惠及交易双方,它是双赢而不是零和博弈。但这也暗示,游戏规则不能遭到操纵。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前夕,奥巴马的首席经济顾问拉里.萨默斯曾不点名讲到,当一个贸贸易伙伴正在实施重商主义或保护主义政策时,互惠互利的一般贸易规则将不一定适用。美国政府显然认为,中国低估其货币的行为是一种保护主义形式,它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失衡,以及美国的就业流失。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和彼得森学会的弗雷德.伯格斯滕,也持类似立场,敦促应采取关税或其他报复性措施作为合法的应对手段。这是一个多么双赢的世界。

当目光转向更为广阔的地缘政治时,尽管新一代美国政治家仍可在薄纱般的全球化语境中得到些许安慰,但未来的世界图景甚至更接近一场零和博弈。对美国来说,正在上演的一幕是,由全球化所创造的共同利益已经被一个古老的国际政治法则所取代:崛起的玩家必然会与现存的强权发生冲突。

实际上,崛起的中国与已经虚弱的美国正在进行全方位的竞争,从亚洲的领土纠纷到人权。中美两国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这是因为双方都拥有核武器,而不是因为全球化消解了双方的分歧。

去年十一月份的二十国峰会上,美国推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受阻,本质上是因为中国拒绝改变其货币政策。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对话在混乱中结束,则是发生在另外一次中美僵局之后。日益增长的中国经济军事影响,显然给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带来长期威胁。中国勉强同意了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但为中国点头付出的成本是,这样一个虚弱的处理结果不可能阻止伊朗的核计划。双方都参与了与朝鲜的对话,但压倒性的竞争妨碍了真正有效的中美合作。中国不喜欢金正日,但也不想看到边境上出现统一的朝鲜,尤其是一个仍然由美国驻军的朝鲜。中国还是一个凶猛的资源竞争者,特别是石油,正是这个国家推动了全球油价的上涨。

领导人公开拒绝零和逻辑,这是正确的。为了达成其他目标,没必要与中国发生摩擦。但这无法掩盖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当经济和政治权力从西方转向东方,新的国际竞争者会不可避免的出现。

美国仍然拥有可怕的实力。它的经济终将痊愈。它的军队遍布全球,它还拥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技术优势。但美国永远不能像从1991年苏联崩溃到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十七年间那样主宰世界。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