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活性炭过滤板:弧圈球的文章和讨论大全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25:43
以上是我个人的体会,但它的可行性还须感兴趣乒乓球高手的实践验证。如有心得,肯请赐教.
新增加直横拍反手侧弧圈的动作要领:
   持拍手向右侧后下方引拍。注意腕关节挺起,球拍后伸,拉长既将快速收缩的伸腕肌群。(直拍要注意手腕要僵,起到固定拍型的作用。)手臂从身体右侧向左斜前方再向右斜前上方弧形挥拍,在球的下降期摩擦球体左侧中部,拍形要经过一个弧形兜盖的动作过程。注意挥拍动作要逐渐加速。以及发力过程重心右移,以便支撑发力。

技术运用上的变化多端是乒乓球取胜的法宝。侧旋弧圈球着台后,会出现侧跳现象,对付水平较低的对手很好用,往往直接得分。
  事实上观看世界顶尖高手在拉弧圈,侧旋弧圈球运用相当普遍。只不过因为他们拉出的球速度太快,回球的速度也快,观众看上去球的侧拐不明显而已。
  高手拉球时采用前冲、高吊或者侧旋弧圈球之中的哪一种,是根据实战过程中的需要来即时掌握的。有时候需要打出大角度回球,就采用侧旋为主的拉球法,有时候需要拉直线球攻击对手的正手空档,就以拉出速度快的前冲球为主。
  全部拉侧旋为主的球不是很可取,主要是因为侧旋弧圈球速度较慢,容易被高手抓住机会打出高质量的回头球。

弧圈球三问

[这个贴子最后由Avalox在 2001/09/21 12:02pm 编辑]

   弧圈球学了快一年了,质量虽然不是很高,倒也可以吓吓人。对自身的几个缺陷自己很清楚,想请各位大侠帮忙纠正。
  1.拉完弧圈球后的归位问题,这个问题由始至终一止困扰着我,很多次怕自己拉完后回不来以致不敢全力拉甚至拉一半收手,大大降低了威力。
  2.当对手将球吊到正手大角时,身体重心常常往右倒,回不到左脚,降低了球的冲力及旋转。
  3.当对手拉一个弧圈球到反手位时,我只是减力挡(直板)回去,构不成任何威胁。请问:如何加力推弧圈?
1。关于拉弧圈归位你可以多球练习!熟能生巧!
2。吊到正手大角时,应该先用腰部发力带动手臂,右脚蹬地发力,接着重心移到左脚!
3。加力推弧圈一般是高吊,你可以用直板横打试试!效果好级了,不论前冲,高吊,绝对搞定!

第一个问题:
你说的实际上就是每板球的还原问题,这是业余选手掌握得最差,也是最不注意的地方。书上有具体的技术要领,可以看一下,相信会有些帮助。
我重点说的是击球前的基本姿势:两脚开立,略比肩宽,收腹,弯腰,上体微前倾,前脚掌内侧着地,膝关节稍弯曲,执拍手放在身体右前方,略高于台面,重心在两脚之间。
这些在练习和实战的时候都做到了吗?可能没有吧。不要以为这些无关紧要,其实这是乒乓球入门的基石,丢了这个,其他的无从说起。因为这是一个基本的东西,站都站不好,还说得上跑,谈得到步法吗?
要领:两脚间距要大,腰要弯,脚后跟要离地,执拍手要高-------做到这几点,才能谈还原和其他技术动作;而且这个姿势是贯穿于每个球的始终的。
全力拉的问题:
在实战中发大力的机会并不是特别多,练习时也不应该这样练。为什么呢?在你没有正确的动力定型之前,随便发力只会造成动作变形,多个动作拉一种球,这肯定是不科学的。所以练的时候关键是正确的动作和连续的多板,只有让肌肉成千上万次的重复同一动作,才会形成良好的肌肉记忆,所谓手感就是这么来的,到那时,拉球已经非常之熟练,成为条件反射了。该发力就可以发力,岂不快哉?
扑正手的问题:
其实就是还原不好,重心不对。第一个问题可以用单球练习连续拉定点定线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用摆速练习来解决,比如推挡侧身,左推右拉,推挡侧身扑正手等等,这是必修课,没有什么捷径好走(过一段时间我准备发篇有关摆速的帖子专门谈这个事)。咬牙练习个一年半载(这个是长期的,不要玩两天就不练了),你会发现水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这时抓起你的大刀,砍你的仇人去吧!!!呵呵呵。。。。。。
因为我不是直板,第三个问题没有发言权,就不敢在此乱喷口水了。

1.归位的问题不难,你应该练习有意识的往回收,每一个击球动作都是严密的,不可以几个动作前后融合,这样会造成打处理球应付球,有完整的击球动作意识才会有归位意识.
   
    2.站位可能离球路的距离太远,造成身体倾斜太大,腿力腰力不能发挥,正大角的球多是对拉造成的斜线球,建议你移动快些,练一练左右移动的滑步.具体参看有关的文章.
   
    3.同样的可能是站位不能及时调整,以至于没有足够的引拍时间和引拍空间,另外身体的姿势和手臂手腕的动作必须到位,你多看看金泽珠的比赛,他的近台反手也是挡的多,身体扭动很明显

下降期前冲弧圈球技术及应用(虎虎虎)

传统的教科书上一般认为前冲弧圈球的击球时期是来球的高点期甚至上升后期,在来球的下降前期拉前冲弧圈球容易拉漏且不宜发力(与拍形前倾有关),所以在下降前期多主张拉加转弧圈球。但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下降期拉前冲弧圈球已成为最主要的技术之一,究其原因:
1 高点期上升后期前冲弧圈球在前三板中机会不多。虽然已在大球时代,但乒乓球的速度还是越来越快,除非出现机会球,否则前三板中在高点期甚至上升后期发力拉前冲弧圈球的机会不多。在乒乓球的快速对抗中,高点期和上升后期主要是主动连续进攻点,而主动机会进攻点主要在下降前期寻找。
2 下降前期加转弧圈球在前三板中威力不够。随着反攻反拉对方赖以取得主动的第一板进攻球技术的发展,以往用下降前期拉加转弧圈球来取得主动的技术已显得落后和被动;因此要在前三板中取得主动,下降期拉前冲弧圈球已成为最主流的技术。
下降期前冲弧圈球技术多用于前三板的接发球抢攻和发球抢攻中,力求取得有威胁的主动;而在对攻对拉中仍以高点上升后期前冲弧圈球为主,在被动步法不到位时仍以下降前期加转弧圈球过渡;这是其主要的应用,利用下降期前冲弧圈球的稳快转凶变,来取得主动进攻机会。
這種技術在九十年代初由一些歐洲球手率先使用, 對於當時普遍認為應該拉加轉的球, 他們去沖。由於和"常理"不一樣, 就把這種打法叫做"不講道理"。現在大家也這樣打了, 就成為主流技術了。

怎样在比赛当中对付弧旋球

   怎样对付弧旋球(尤其是在比赛当中)?相信这是一个一直困扰大家的问题。小弟结合多年的玩球经验,总结了几点:
       1、对付弧旋球,首先是不能慌张,在平时打球时,我曾经碰到过很多选手,他们总是在说:“不行,球太快”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弧旋球分为高调和前冲,前冲是比较快,而且向下钻,一般选手总是根据以往经验,按照球速判断球的落点。这样往往接球点靠后,感觉球非常的转,并且出界的非常多;高调弧旋球球速缓慢,上案后向上蹦,也可以说是向上钻,很多人根据球的初始速度常常感到措手不及。所以,在对付这两种弧旋球的时候,一定要先判断球的性质,在根据以往的经验去接。
       2、对付弧旋球的时候,大体上分有这样几种常见的办法,(1)削回去(2)挡回去(3)拉回去
        削回去,采用这种办法,一定要迎着球的来势,用力向下削,倘若等到球已经在走下降期的时候必然要将球削出去,在削的过程当中,要加一个前送的动作,以便与提高球的稳定性。
        挡回去,采用这种办法是建立在,进攻型选手,没有削球的基本功,但是又来不及反拉时采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即当你看到球的来向后,护住球,向前送出即可。此方法比较好掌握,但是一定要将球的落点掌握好,否则回球较高,一样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拉回去,这是一种既好看,又实用的方法,但是掌握的时候比较困难,小弟在这里介绍一下我对付弧旋球时采用这两种拉法,首先是,直接拉,即迎住球的来势,用力向前拉出去,一定要迎着球的来势,使球与拍子有一定的撞击,一定要迎前,晚了就会感到球向上飞,不容易摩擦住,另一种方法是,拉侧弧旋,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抵消前冲与高调的向前的旋转与力量,用拍子的中上部摩擦球的中上部,中部是为了是向前的力量抵消,上部是为了回球有一定的速度与旋转,这样既化解了球的威力同时也加强了自己的威力,一举两得。
         各位球友不妨一试,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个人觉得,对业馀水平的球手来说,若是球是拉到反手的话,回接人家拉过来的弧圈球的方法还是挡回去吧…
用削球、反拉去对付弧圈球,对业馀球手来说,是很不实际,也不明智。
业馀的球手,一般连续性不会太好,你的球只要能回得有点质量,速度较快,对手第二板上手的难度已加大了,没必要像专业的球手般,盲目地学人家反拉反冲。
回接高吊弧圈,不要退台去接(或是球已在下降期才接…),要在球的上升期或是最高点挡回去,留意由於旋转强烈的关系,拍型要较挡一般弧圈球时前倾。直拍可以用推挡压回去,横拍可以加力盖回去。若是迎球的时间不足或是准备不及,可以调较球拍的角度,顺著旋转,轻轻推回去,但由於回球的速度不快,要留意落点的控制,免得出了机会球给对手。
若对方拉的是前冲弧圈,一般可以借少许来球的力量,就可以挡回去了,但要留意,由於球的速度快,旋转相对较弱,若拍型过份前倾,就会容易压下网去了,所以在回接对方拉过来的球的,应尽量适应对方的球速、旋转…等等的节奏变化 (特别在比赛中,和陌生球手对赛时…),从而调较出最适合的拍型角度去回接。
在业馀水平的比赛中,我极少见有人能稳定地把弧圈球削回去或是反拉回去的……… 若有人能做到这点,恐怕那人也不怎麽业馀了……

拉弧圈球之我见(三)

拉弧圈应按照太极拳中所说的来加以对照,要做到力由脊发,就要起于足,腰马合一,沉肩坠肘,达于腕,手要有一种甩出去 感觉,整个弧圈中要做到无使有断续处、无使有凹凸处,这也就是所谓的曲中求直了。
要点就是手腕一定要外展到极点来带动肩下沉(如果肩不下沉就会使腰劲和臂劲中有了凹凸),这样足腰发力就和臂腕的力量成了一个整体,以脊柱为中轴,划一个完整的弧线。手臂下引,手腕外旋至脊柱一线,同时沉肩转腰屈腿,出手时力由足发,转腰肩臂自然以脊柱为中轴弧线甩出,在弧线的顶端发力触球,然后收于脊柱中线上形成一个完美的弧圈。和太极中的内缠和外缠一样,弧圈也分为凸弧和凹弧之分,凸弧对应内缠丝劲,手腕有细微的内旋,最后的拍面是朝下的;而凹弧对应外缠丝劲,手腕有一 的外旋,最后拍面稍竖起。大家可以在凸凹这两个字上细细体会,明白这两种弧圈的区别而灵活应用是打好弧圈的关键所在。
反手弧圈球的打法应该说在原理上是相通的,手腕也分为前送和上旋之分,按弧线也分为凸弧和凹弧。另外外国选手侧拉比较多,罗斯科普夫是这一点的典型选手,萨姆索诺夫甚至在处理台内小球时也有一板小侧拉;而中国包括亚洲,向上,向前发力是主流。我个人比较偏爱侧拉,因为它更符合太极中不正触敌锋的要求,特别是中远台,侧拉有着发力足,命中率高,易于掌握的优点,应该是业余选手的首选。特别是在改大球后,我认为中国队应对此做充足的研究。这次世界杯小萨对王励勤的比赛就是亚欧两种弧圈的较量,应引起大家的关注。

谈谈如何拉正手弧圈球(直拍)

     正手弧圈球技术是目前最流行的技术,它既是一种强有力的进攻手段,又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手段,是由守转攻的常用技术,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多,成果也很多。我在这就不大包大揽了,只说一些我觉得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