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恶性肿瘤切除后:[移动]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证治发微[中医之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19:28

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证治发微

<$2><$2>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即所谓“三多一少”为特征,小便或浊或甘,中医称之为“消渴”、“三消”等。先人多以阴虚燥热论其病机,邹滋九所言:“三消一症,……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此类观点对后人影响颇深,致使滋阴清热成为消渴证治中的根本之法,然而实际上往往如桑景武老先生所言:“久施养阴清燥之品罔效。”结合临床与先哲的观点,笔者认为糖尿病辨证以阳虚为本,阳损及阴,而导致百病丛生,故对糖尿病病机、证治作如下探讨,以冀抛砖引玉。

  1 病机总论

  1.1 气不摄津致使小便频多 临证中追诉病史,多数糖尿病患者素食肥甘厚味,而致体态臃肿,平日动则易汗、易喘。病之初多见舌淡胖嫩、舌边有齿痕,小便量多且清长,口渴不需凉饮,而燥热之象难见。仲景《金匮要略》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综观肾气丸其方,有温补肾阳之功。阳虚,气化无力,清阳不升,则上无以蒸腾津液,下无力摄水,致由胃入之水液,难以气化成津,而排出体外,成为尿液,故小便反多。肾阳虚,诸阳皆亏,致脾虚,精不能散,复因肾虚,固摄无权,精微随小便而出,故尿甘。脾虚,肌肉久失所养,使人消瘦。由于津丢液失,体内精微不足,反馈性地引起多饮、多食。

  1.2 小便反多致使津液干涸 由于肾气亏虚,固摄无权,膀胱失约,清阳下陷,小便频数清长,水液频失,脾肾两虚,津液无以从生,导致体内津液干涸,脏腑、组织器官失去津液的濡润滋养,内燥证由此而成。内燥之证,既有脾肾阳虚所致的津液生成不足,又有气虚固摄无权失液过多形成。燥证既成,水亏于下,则火升于上,津液再伤,如此循环,津液日益干涸。

  1.3 津涸液干致使气滞血瘀 津载气而行,津涸则气虚而行气难;津液干涸,脏腑、组织器官皆失滋养,气机转运失司,使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津亏则血涩、气虚而瘀生,气滞则血难行。由于津液的干涸,从而导致全身性的气滞血瘀症状。《血证论·发渴》云:“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不相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曰血渴。”血渴虽不完全等同于消渴,但说明了因瘀致渴的病机。

  1.4 气滞血瘀,变证百出 《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此气虽有阴气、阳气之别,但不管是阴气或阳气,一旦发病,无不反映为气机的出入升降失调。津液不足,百脏干涸,诸腑气机难畅,血脉难行,百病莫不由此变生:津液不足,燥证内成,燥易伤肺,《儒门事亲·刘河间三消论》:“夫消渴者,……或蒸热虚汗,肺痿劳嗽。”津液不足,血液化生随之而少,阴血虚,内热成;津液不足,气机不畅,气滞于内,则湿聚成痰,或郁热内生;气滞血瘀,血脉阻滞与痰结则为疽,痰瘀热结,则为痈,如《圣济总录·消渴门》所言:“消渴者……久不治,则经络壅涩,留于肌肉,变为痈疽。”津液不足,阴血自亏,筋失所养,则虚风内生;肝失所养,则目盲;肾失所养,则耳聋等等,足以百而论。

  1.5 阳损及阴,阴阳俱虚 阴阳双方是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阳根于阴,阴本于阳;阳为阴之用,阴为阳之基。本病的阳气虚损,使阴精失于统摄,而大量丢失,阳虚同时不能化生阴液,造成严重阴亏,称之为“独阴难生”;阴亏,使阳气失于依附,阳气不得化生,进一步损耗阳气,称为“孤阳难长”。如此往复,机体必阴阳皆挫,而致阴阳俱虚。

  如上所论,肾阳虚衰是糖尿病的基本病理,若把它作为第一阶段,那么,津涸液干的内燥证,便是本病的第二阶段,由此所引发的气滞血瘀则是本病的第三阶段,变证的出现,成为糖尿病发展中的第四阶段,阴阳俱虚则是该病发展中的最后阶段。

  2 治疗原则

  前人常把该病分为主、中、下三消论治,然如上述,无论上消、中消还是下消,它们的病机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症状虽有差异,但只是表现于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在治疗上要依据疾病表现的不同情况,辨其病机,制订相应的治疗原则。

  2.1 小便频多,治宜温补肾阳,固精摄津 《景岳全书》云:“若阳虚而阴无以生,气虚而精无以化者,使非水火并济,何益之有。”又云:“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该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脾肾阳虚,水液不摄,精微不散,致使津精流失。治以温通脾肾,敛津止遗,方用十补丸加黄芪、苍术、桑螵蛸等。

  2.2 津液干涸,治宜益气敛阴,生津润燥 该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脏腑组织器官失于滋养而成内燥证,治以益气养阴润燥,方用生脉饮合沙参麦冬汤加葛根、乌梅。二方共奏益气养津之效,葛根生津除烦止渴,乌梅敛阴生津,使邪热得清,清阳得升。《侣山堂类辨·消渴说》记载:“有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调水道,而为消渴者……以燥脾之药治之,水液上升即不渴也。”这一阶段既要解决津液生成不足,又要设法缓解人体水液内存不足,同时需要防止体液的继续流失。

  2.3 气滞血瘀,治宜理气解郁,活血养血 这一阶段主要矛盾在于全身组织由于缺少津液的润泽,而使气机处于涩滞状态,或病久不治导致瘀血内滞。前者,治以行气解郁,佐益气敛津,方用芎术丸合生脉饮加减;后者,治以补气行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玄参。

  2.4 变生百证,治宜随证加减 糖尿病的并发症出现决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在上述病理变化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而成的,因而在治疗时,根据其原有的病理及症状加减运用,如气郁化火者,在解郁基础上加用丹皮、山栀、赤芍等,降气泻火而不伤阴;血瘀重者,加桃仁、红花、白茅根、丹参、血竭等活血养血之品;目盲加枸杞子、杭菊花、石斛等以养肝明目;肢体麻木加鸡血藤、豨签草等以养血活络;阴虚内热加地骨皮、银柴胡、知母、玄参等养阴清热;虚风内动,用地黄饮子加减;血糖不降重用白术、附子以补脾土助化源,使气复津还;尿糖不降加知母、山药、黄芪运脾气,散精微;见酮症者加干姜、细辛等通阳之品,随症而治。

  2.5 阴阳俱虚,治宜滋补阴阳 本阶段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正气严重受损,病情由阳损及阴,复因阴损及阳,从而表现为阴阳俱虚,治宜温肾壮阳、填精补血,方用右归丸加减。

  3 结语

  糖尿病以阳虚为本,以阴虚、气滞、血瘀为标,所谓本一而标三。发作时,虚实交错,病机不外乎阳气不足,脾阳不振,精微不散,中气下陷,精气下泄;肾阳虚,膀胱失约,使小便频数,津精遗失,导致机体津涸液少,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失去津血滋养,而成内燥证,使气机失畅,诱发气血瘀滞,百病由此引发,最终致阴阳俱虚。在治疗时以调运气机为主,慎用苦寒、甘寒以滋阴降火,避免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早期以补气运气为主,正确运用酸甘敛阴、化阴,以冀阴中求阳,水火并济,并要注意保护肝的疏泄功能和藏血功能,充分发挥肝的气血调节中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