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放量下跌怎么办:[转载]沈师桥的典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17:49

[转载]沈师桥的典故

(2010-10-16 11:10:32)转载原文 标签:

转载

分类: 沈氏裔族 原文地址:沈师桥的典故作者:百世风雨

沈师桥的典故

 

梦思飞编录                 2009年9月9日9时

 

  据史料记载,沈师桥所在地“秦则海也,汉则涂也,唐则灶地(煮盐场)也,宋则民居也”。古为鸣鹤乡之海滨,先民自各地迁入,以姓氏聚族而居。

  宋渟熙十五年(1188年),大学士罗炳为沈师桥作《沈师桥记》并刻于石,地名也随之冠以“沈师桥”。

  “沈”是慈溪境内的一个大姓,历传有“沈师桥”十里勿问“姓”之说。“沈师桥”以桥名为地名,载入历朝《慈溪地方志》。至今巳有800多年。

  沈师桥虽然开发较晚,却也有过辉煌的历史和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

  一、沈师桥的来由:

  沈师桥的沈氏始祖沈恒(1110/1199),字维时。先世居河南沈丘凤林里,祖父沈业,任温州永嘉县尉,卒于官。

  北宋大观四年(1110)沈恒出生于温州永嘉场贴水桥。

  南宋建炎二年(1128),沈恒进士及第,授太常寺博士,随宋高宗赵构南渡,任太府卿。乾道初,任朝奉大夫兼督明州市舶司管内劝农使,赐金鱼袋。巡视慈北时,见呜鹤乡地处海滨,土宇宽厚,可创第宅,因动隐居之念,遂于乾道六年(1170)致仕,至海滨整地,筑室定居。

  沈恒学宗,北宋二程(程颢、程颐)。致仕后,在其私宅“海隅书屋”讲学,从学者纷至沓来。因村前无桥,往来不便,于淳熙十五年(1188)捐资造桥,门人万琦遂以“沈师”名其桥,志不忘师也。庆元五年(1199)沈恒病故,终年90岁。后人感念他的功德,就以桥名为地名。后设镇,简称为“师桥镇”。2001年,师桥、观城、鸣鹤三镇合并为观海卫镇。       

  二、沈师桥与助学传说:

  1、一座小石桥。人们为纪念造桥的先贤,就将地名与桥联系起来,这就是慈溪观海卫镇的沈师桥。沈师桥座落在当地的新浦河(今称“快船江”)上。它是一座石板方洞桥,两边的方形条石下端镂刻着波浪似的条纹,桥墩两侧置有两对石雕昂首龙头。远远望去,桥的立面补素典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五板五台阶单孔平板石桥。

  光绪年间的《慈溪县志》记载:“沈师桥,宋隆兴时建(1163/1164),旧在唐家兜西,朱家河隘东,以南北为岸。明洪武汤和移建今处,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该桥全长7.6米,宽4.2米,南北走向。桥两栏板正中刻楷书桥名“沈师桥”,旁边刻着“同治十三年重建,钱塘吴淦书”字样。此桥曾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有一石雕龙头巳被毁去一半。

  据当地研究民俗文化的陆建立先生介绍,沈师桥的历史要追溯到明朝的行政信国公汤和,当时他在浙筑造了观海等卫所,又修筑海塘,结识了当地望族沈师桥的沈氏八世祖真五公沈允明。沈允明从小聪慧过人,擅文能武。发生倭难时,协助汤和招募力役,参与建造卫城,置烽堠,筑海塘,二公由此友情日益深厚。汤和还应真五公之邀请,为沈师桥看风水,布局规划了“太极图”、“沈师桥”新址。为沈师桥的后辈能“多子孙、多财、亦多仕”。

  2、宋始祖举义学。沈氏始祖沈恒(字维时)捐资在新浦河的南岸建造“海隅书屋”,自置书籍,为贫苦、优秀学生提供膳食津贴,并慨然以师自任,一时从学者纷然而至。由于当时的河上只有一座小木桥,这给学生上下学带来很多不便,沈恒便经常背扶学生过桥,特别是在雨雪天,更是苦了这位老夫子,要将学生一个个背过小桥。为解决过桥的不便,1186年沈公出资建造了一座新的石桥,“一水中分象游龙,两岸横跨亘长虹”,写的就是这新桥雄姿。初拟桥名近百个,大家终觉欠妥,门人万琦提议:“我师以义学创此桥,则桥乃师之桥也,名曰‘沈师’可乎?”众即以为然,定桥名为“沈师桥”。

  3、据笔者文献资料中了解,沈师桥以“桥以师名英才育”。而信国公替“太极图”、“沈师桥”等选址后,沈师桥风水特好。自有“沈师桥”、“海隅书屋”后,由沈师桥走出去的学子,有的成为名人,如沈氏后裔由光珏,康熙壬子(1672)举人、沈均儒的曾祖父沈濓,道光三年(1823)进士、殿试第二甲,任镇江府知府等职。

  如今,沈师桥这一带的交通方便多了,但沈师桥作为慈溪的一处文物,仍为当地人所津津乐道。

  (以上摘录于《慈溪县志》、《探隐-风物》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