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资产证券化:打造特色文化城区,积极建设文化强市-文化发展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30:32

打造特色文化城区,积极建设文化强市

2007-10-11 阅读4954次 本站网友 李仲才 发表 李仲才专栏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篇<<>>下一篇

建设文化强市,是福州在“十一五”期间重要的发展目标,也是福州提升省会城市魅力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福州城市重要组成部分,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五个城区理应在建设文化强市中发挥各自优势,并形成合力,促进福州文化发展,提升省会城市魅力。

 

 

一、打造特色文化城区与建设文化强市的关系

 

 

一座城市在其行政管理上往往划分为若干个城区,这些城区大多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区位特征、行政功能。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城区有利于城市的协调管理、发展布局、优势互补。而每个城区也往往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要求,来确定本城区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和定位,并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来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在文化发展上,城区也理所当然地根据自身文化资源和条件来加强本城区的文化建设,提高本城区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今天,许多城市都把建设文化强市作为自己城市在21世纪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目标。这无疑是当代城市发展的重大进步和飞跃。对此,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城区理应在建设文化强市中积极参与、发挥作用,特别是要打造出特色文化城区来,这在于一方面打造特色文化城区可以丰富和充实文化强市的内涵和载体,并成为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另一方面城区在建设文化强市中所形成的特色文化,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影响。

二、福州市五城区文化资源与文化建设现状

 

 

作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构成区域,福州五城区有着各自的区位特点和文化资源:

鼓楼区是福州的核心城区,省、市党政机关和大量的中央驻榕机构、部队机关都驻于辖区,自古以来就是福州的形象窗口和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鼓楼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福州城市的发祥地和“闽都文化”的发源地。公元前202年,闽越王无诸建都于辖区屏山南麓的冶山,历史上称为冶城,福州的建城历史由此发端。2200多年的发展史,给鼓楼留下了深厚的文明积淀。辖区拥有三坊七巷、朱紫坊、闽王祠、文庙、西禅寺等90多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培育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邓拓、高士其等一大批名人英杰,素有海滨邹鲁文儒之乡的美称。近年来,鼓楼区充分发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三坊七巷文化和温泉文化这两大品牌。

 

 

台江区位于横贯省城的闽江下游北岸,是省会商贸中心区。台江不仅是商贸大区,也是一个悠久的历史文化区。早在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的后裔无诸就在台江的惠泽山(今大庙山)上筑台,接受朝廷册封为闽越王,由此翻开2200多年的福州建城史,大庙山也因此有了“八闽第一江山”的美称。“登南城翘望,有台临江”,台江也因此而得名。古老的上、下杭更是见证了福州近代商业发展的历史。历史文化与商贾文化的交织,形成了台江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座古老的文化城区。近年来台江区的文化建设围绕着商贸文化和民俗文化这两大源头主题展开,将商贸文化和民俗文化拧成社会发展的文化推力。

仓山区位于福州市城区的南台岛,素有琼花玉岛的美称,古时候,就有“十里花为市,千家玉作林”的繁华,142平方公里的绿岛上,山蕴秀色,水漾灵气,诸多的青山绿水、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令来到仓山的客人们目不暇接,留连忘返。仓山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有历史悠久、隽永的人文景观,是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文化区。南台岛上,还保存有陈宝琛故居、严复祠堂、张经陵墓、陈绍宽故居、蔡襄的蔡氏祠堂;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先生在独立厅、广东会馆领导过福州的革命活动,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同时仓山是福州拥有中高等院校最多的城区。近年来,仓山区依托外延新城区拓展,全面建设南台岛,在文化上突出抓好中高等院校学区建设,凸显校园文化特色,使仓山区成为富有文化教育色彩的现代新型文化城区。

 

 

晋安区是福建省会最大的城区,位于福州市区东北部,是一个城乡结合、山区平原结合的新城区。晋安区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闽越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2200多年前的闽越都城(冶城)遗址就位于新店镇。闽王王审知陵园、宋代理学家朱熹讲学堂、译坛泰斗林纾故居等众多文物保护单位星罗棋布。这片土地孕育了宋代大理学家黄干、宋代福州第一状元许将、革命新闻战士邓拓、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叔群等一批名人。寿山石闻名遐迩,新店腰鼓名震南北,西园村软木画更是独步天下。荣获“中国民间艺术(寿山石)之乡”称号。近年来,晋安区锁定建设“文化大区”的目标,结合民间文化艺术在当地有着相当深厚基础的优势,重点保护、大力扶持,全力发展寿山石、腰鼓、软木画等民间文化艺术。

马尾区地处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建港历史悠久,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1866年由左宗棠、沈葆桢在这里创办的福建船政,由此展开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同时,福建船政开风气之先河,大胆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被称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活化石”。近年来,马尾区全面、全力挖掘船政文化资源,投入巨资建设船政文化城。

三、福州市五城区在建设文化强市中的定位和特色

建设文化强市,是福州在“十一五”规划时期的最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福州五城区应当积极参与,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具体来说:

鼓楼区作为省会的中心城区,要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体来凸显闽都文化魅力,使鼓楼区成为体现闽都文化内涵和展现闽都文化形象的代表性城区,要充分发挥鼓楼区云集许多省直文化部门的优势,使鼓楼区成为福州作为海峡西岸文化中心的核心城区。

 

 

台江区作为省会的商贸中心区,要以中亭街、茶亭街和上下杭为主体来构建融历史和现代商贸为一体的福州商贸文化中心区,同时要充分发挥台江区是福州众多民俗文化的发源地和集中地的优势,把台江区打造成福州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城区。

仓山区作为省会的文化教育中心区,要把本区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如林蒲村林氏科举文化、螺洲镇陈氏明清近代教育与现代文化教育资源如众多省级中高等院校融合在一起,构建具有传统色彩又有现代特色的福州文化教育中心区。

晋安区作为省会的最大城区,要以入选为国石的寿山石为文化发展主体,全力打造寿山石文化品牌,大力发展寿山石文化经济,做强做精寿山石文化产业,同时要发挥本城区民间文艺特色和活动活跃的优势,把晋安区建设成福州民间文艺中心区。

马尾区作为省会的对外开放前沿区,要发挥本城区作为省会的一个重要通商口岸的优势,积极建设港口文化,凸显福州对外开放的风采,同时更要着力和重点建设好福州文化品牌——船政文化,发挥现有优势和雄厚基础,力求把马尾区建设成有影响、有特色、有魅力的中国船政文化城,使之成为展示福州海洋文化、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城区。

 

 

四、福州市五城区在建设文化强市中的作用发挥

(一)提高认识,重视五城区在建设文化强市中的意义

 

 

建设文化强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整体项目。福州在建设文化强市时是不能离开五城区的文化参与,五城区有特色的文化建设不仅是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内容,同时也构成多姿多彩的城市文化发展格局,并提升城市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要高度重视五城区的文化资源、文化特色,充分调动和发挥五城区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此,市委宣传部应当协调好五城区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各自的角色定位,积极推动五城区文化部门制定好本区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文化发展规划,促使五城区文化建设形成整体合力,不断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二)五城区文化建设应积极融入文化强市建设中

 

 

今天,福州实施的建设文化强市的文化发展战略,对五城区文化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五城区在建设文化强市中可提高本城区文化建设水平和速度,挑战是五城区若赶不上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就有可能失去本区最佳的文化发展机会,将导致本区文化发展落后的状态。因此五城区党委和政府要从本区发展战略来看待本区文化建设,积极推动本区文化建设融入到文化强市建设中去,这需要本区根据自身文化发展现状,制定出本区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具体对策措施,要做到特色性,即要凸显本区文化之本色和特征,和可持续性,即要让本区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本区文化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三)开展特色文化节庆活动,提升本区文化影响力

 

 

五城区要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凸显本区文化特色,打造本区文化品牌,扩大本区文化影响力,就很有必要开展有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因为通过节庆活动可以把所要打造的文化品牌立体化、形象化地传播;同时节庆活动本身也因其特色和个性而成为城市文化品牌。基于此,鼓楼区可举办中国福州“三坊七巷”文化旅游节,来展示闽都文化的丰厚内涵和不朽魅力;台江区可举办福州民间民俗文化节,成为宣传和展示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节庆活动;仓山区可举办中国(福州)陈靖姑文化节,使之成为联系海内外友好人士的重要文化活动;晋安区可举办中国福州寿山石文化节,以此加大对作为国石的寿山石的宣传和推广;马尾区可举办中国国际船政文化节,以凸显福州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彰显福州作为中国海洋文明起源地的文化优势和魅力。

 

 

(四)不断提升本城区文化发展实力,做大做强本区文化

 

 

五城区在文化强市建设中要想大有作为、大有贡献,就应当不断提升本区文化发展实力,做大做强本区文化,这应着力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快本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本区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重点要开展好有特色、经常性、多样化的文化活动,重点要建设好本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二是要加大文化经费投入,现在各城区在文化发展上普遍存在文化经费偏少的情况,对此,除了加大政府对文化的经费投入之外,应当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建立起本区文化发展基金,扩大社会特别是有实力企业对文化项目的资助和投资;三是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各城区大多存在文化人才偏少、整体队伍力量还不强的状态,这将制约各城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各城区要从政策和待遇上加大对紧缺文化人才的吸引力,对现有文化人才要通过进一步培训、深造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