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化研究》课题中期成果报告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21:48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和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可以说语文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大量地使用着它,这本身为学生学习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实际上呢,我们的语文教学将语文与生活割裂开来,拘泥于课堂,津津乐道的是学生考多少分,漠视学生对生活的感知。郭元祥教授曾作过这样的描述:“走进当今的中小学课堂,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幅司空见惯的图景:背着沉重书包而做不尽习题的‘他’,眉头紧锁而答不出满堂问题的‘你’和被空洞的说教训练成能够高喊政治口号的‘你’,学生的课堂生活成为戴着面具的痛苦表演,而不是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这样的教学不但培养不了学生主动精神,同时会导致学生主体性的沦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溟灭。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加强语文实践。

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和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生活化研究”。所谓语文生活化, 是指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主观体验学习语文,让学生学习实用的语文,有力地指导学生生活,即“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的语文教学方式。应该讲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根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实践。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2、吕叔湘先生所倡导的:“在教学中生动活泼地引导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全过程,让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衔接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全过程。”

    3、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4、符合“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促进“人的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是教育的天职。本课题对“生活”的“关注”,贯彻和坚持了“教育应回归到人”的基本立场。

三、实验的目标。

1、发挥学生生活作为语文教育资源的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的人文意识,使每个学生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得到发展。

2、通过研究实验,探索出一套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一个师生和谐、愉悦的课堂。

3、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用好语文教材这一蓝本,同时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家、校、社会联系的途径,使学生课内知识及时得到巩固,进一步扩大和积累阅读面。

4、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用“生活”这把钥匙去解决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问题。形成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教学实践能力及教学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5、通过研究实验,促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实施不断向纵向推进,全面提升我校的办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