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抵押贷款到现金流贷款 专家建议转变银行贷款模式::全景网---权威财经资讯网站---银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03:44
从抵押贷款到现金流贷款 专家建议转变银行贷款模式

中国证券报 石朝格 2006年05月15日 09:29
  本报记者 石朝格 
  
  随着信贷政策的“松动”,国内商业银行传统的抵押贷款模式隐藏的风险开始显现。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8%,比去年同期高4.7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4.7%,比去年同期高1.7个百分点。而从总体流动性看,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多增了9286亿元,增加幅度高达93.4%;在增加的9286亿元中,贷款增加同比为45.6%。
  专家指出,抵押贷款模式虽然从微观上看是比较安全的,但如果从整个宏观经济层面上来看风险就大了。因此,商业银行要注意现金流回报,尽快实现从普遍采用的抵押贷款模式向现金流贷款模式转变。
  抵押贷款含隐忧
  有迹象表明,贷款的过快增长以及信贷政策的“松动”,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正在加大。而国内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抵押贷款模式,又会进一步放大这种风险。
  “如果经济增长通过贷款来拉动,而贷款的增长又依赖于贷款条件的放松,那么银行业出现新一轮不良资产的可能性就会很大。”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警告说,抵押贷款所含的风险具有隐蔽性,一旦爆发将很难收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抵押贷款模式不注重企业的现金流,完全依赖于作为企业“第二还款来源”的抵押物来决定是否给企业贷款,而商业银行在处置抵押物时往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为此一旦贷款企业还不上“钱”,银行就要蒙受一定的损失。
  具体而言,抵押贷款所抵押的资产有两种,即土地等不动产和股票。从宏观上而言,由于银行的抵押贷款都是拿土地或者股票做抵押,而且借贷资金流进去的地方也是土地和股市,进而引起其价格上升,这样借款人所贷的钱就会更多。如此循环下去,银行贷出去的资金就会远远高于抵押物本身的价值。
  国际经验也表明,经济泡沫的出现往往跟宏观的资金过剩和微观的抵押贷款相关联。比如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资金非常充裕,银行主要是抵押贷款。当时土地价格大幅度上升,每年上升50%—60%,因此,银行拼命地放贷,其利润也随着大幅度上升。但是这造成了一个最不利的后果,就是借款人的资金周转越来越依赖更多的贷款。
  在巴曙松看来,我国的情况跟日本当年十分相似,企业本身的资金回报率并不高,主要是靠土地升值,到银行里多贷,而且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加剧了资产泡沫的产生。但是银行如果把住关,迅速实现贷款模式的转变,泡沫也就不会出现。 
  走向现金流贷款
  “由于国内的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因此大多数银行都采用了抵押贷款的模式,这样就把问题简单化了,银行变成了典当行,最终会对经济产生负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如是说。
  那么,商业银行到底应该选择一种什么样的贷款模式?
  谢国忠认为,最终的出路只有一条,即现金流贷款。现金流贷款的前提是要清楚公司的机制与经营的前景,而且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长期客户,有行业专家,知道行业的情况、公司的前景。这样,银行都把资金贷给创造盈利的公司,而不是创造固定资产的公司。
  “现金流贷款首先考虑的是,贷款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即充足的现金流量,这等于给银行多设置了一道风险防范屏障,其次是固定资产抵押物。”对此,工总行房贷部总经理季爱东持有相同的看法,而且从现实来说,当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已具备了转变贷款模式的条件。
  季爱东认为,与抵押贷款相比,现金流贷款的优势相当明显:贷款方式更为灵活,更加注重现金流的回报,在具体操作中,它有三大判断标准:一是抵押物,二是企业信用,三是公司前景。
  以日本与韩国为例,在贷款模式转变之前,它们的企业曾出现过严重的危机,而现在它们的企业盈利水平都很高,不良资产的比例也很低,这在过去是不能想象的。因此,现金流贷款是商业银行贷款模式转变的必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