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沉淀晚清碎影 外国人眼中的旧中国图(组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57:11
 老照片沉淀晚清碎影  外国人眼中的旧中国图(组图/文) 2009年07月28日 08:47 来源:中国经济网  

 

    纪实摄影就像是醇酒,往往要经过岁月的沉淀,才会有更浓郁的味道。即将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美术馆开始的“晚清碎影——汤姆逊眼中的中国”摄影展,将展示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逊在100多年前拍摄的中国影像。

北京街边古董摊 1871-1872年

    就像很多来到北京的外国人一样,汤姆逊有一天在大街上被六七个古董商围住,他们通过他的助手向他推销古董。汤姆逊也确实购买了一些,更重要的是,购买后他拍摄了这幅图画,为我们保留下了珍贵的遗存。

    西洋景又称“拉洋片”,是清末北京街头很受欢迎的一种娱乐方式。在电影尚未传入中国和普及的年代,西洋景是一种代替电影的娱乐方式,堪称中国独有的街头“土电影”。表演时艺人将各种图画装入特制的大木箱中,箱子外壁设若干小孔,孔中装凸镜,观看者通过凸镜往箱内观看。表演者一边拉放画片,一边根据画面内容配以唱词和锣鼓。

汤姆逊在南京金陵制造局 1872年

    汤姆逊自己跪在地上,好像在进行武器测试,这也是汤姆逊中国之行中仅有的几张有自己的影像的照片。旁边的两个站立者也不是上一照片中的工人和官员,很可能是汤姆逊雇用的工人。
 

天津慈善堂废墟内景 1871 年

    天津慈善堂是法国传教士在1862年所建的收容中国孤儿的慈善机构。1870年6月,慈善堂收容的中国儿童,因发生瘟疫大批死亡,慈善堂将之葬于河东盐坨之地,尸骸暴露,惨不忍睹,引起群众愤恨,慈善堂遭焚毁,此事件和烧毁望海楼教堂一起,史称“天津教案”。这是在慈善堂烧毁不久拍摄的。

    摄影术发明后,由于不能放大和彩色摄影,香港照相馆的画像业曾一度繁荣。画师主要根据照片来画,收费多少依据画幅大小来定,顾客大部分是当时来港的外国海员。学徒画手和脚,师傅画面部,流水作业。照片充分表现了画店的环境,是了解早期香港照相业的重要实证影像。

    汤姆逊1837年生于爱丁堡,在他出生2年之后,摄影术的雏形——银版照相法问世。1862年,汤姆逊首次游历亚洲,并开办了一家专业照相馆。汤姆逊深深地被当地文化所感染,于是在1868年再次返回,迁居香港,并在1868至1872年间游历了广东、福建、北京,以及华东和华北地区,然后南下长江流域,行程近8000公里。本次展出的150幅作品就是他此行所拍摄的。

    汤姆逊拍摄这些照片使用的是早期摄影术,即要于曝光前在玻璃底版上涂布感光剂,因此摄影师需要随身携带大量笨重的设备。汤姆逊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强健的体魄,拍摄了大量不同题材的照片,包括风光、人物、建筑、家庭和市井生活等。作为一个外国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设法拍摄到了大量中国妇女的照片。

    汤姆逊的这组中国照片在影像质量、内容深刻性、题材广泛性和作品艺术性等各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汤姆逊本人也因此成为纪实摄影的先驱和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

    回到英国后,汤姆逊积极地举办讲座和发表文章向公众介绍中国的情况。1920年,他致函著名药剂师、慈善家和收藏家亨利·维尔康姆,希望出售自己拍摄的玻璃底版,但这个愿望在其生前却未能实现。1921年,维尔康姆从汤姆逊的继承人手中购买了这些底版。本次展出的作品均出自伦敦的维尔康姆图书馆。

    其实最早来中国摄影的几个西方人中,汤姆逊并未在列。据记载,第一个来中国摄影的外国人是法国人埃及尔,他在1844年来华,第一个来中国的商业摄影师是瑞士人罗西耶,他在1858年来华。但是相比之下,汤姆逊的摄影作品则第一次涵盖了福建和长江流域的许多地区,他也成为西方第一个最广泛拍摄中国的摄影家。

    回顾当时的摄影技术和中国人对摄影的认知,也许可以看出一个外国摄影师深入中国拍摄的难度。因为在1880年之前,摄影师采用的普遍是流行的湿版摄影法,摄影师不仅需要随身携带笨重的玻璃底板,还必须在拍摄现场涂布玻璃底板,现场显影和定影,因此需要随身携带移动暗房与各种药液。汤姆逊在中国的拍摄路线共5000多英里行程。汤姆逊每次拍摄都需要雇用多名“苦役”来背负笨重的照相器材,还要应对气候带来的困难,1871年冬天在胶州拍摄时,他刚刚想在玻璃上涂布感光剂,就被冻住了,他只能找到炭火将冰融化。    配合他的摄影历程,汤姆逊还写了大量的笔记。他曾在笔记中写道:“我主动给了住所里的小孩几个银币,但是一位老绅士不许他们接受。经过我再三解释,说这是有着吉祥象征的礼物,并非有意作为对其殷勤款待的报酬,他们才勉强收下。”可见在和中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汤姆逊在尊重中国风俗的基础上表现出了充分的灵活性,这也使他能够拍摄到一般西方摄影师难以达到的效果。他在笔记中的另一句话也颇有意味:“如果当年伟大的马可·波罗能用几张照片来说明他漫游古老中国的经历,那么他的美丽传说会更加动人。”(来源:每日新报   马驰) 超链接: 只要有同学 一定要拥有......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