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13:01

一、国内的创新教育

1.产生的背景和发展。21 世纪,以知识经济的创新、生

产、扩散和应用为主体的知识经济,替代以往的以物质投入

为基础的物质经济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创新是国家兴亡发达

的不竭动力,是保持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

基础。“大学是中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中国

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

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自

20 世纪90 年代提出创新教育以来,很多人谈论创新教育,但

成绩显著的学校并不多。大多数高校的创新教育停留在形式

化,平庸化,浅层化的局面。据2004 年对20 所院校的“大学

生创新素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评价”调查显示,目前有

92.76%的学校在校训中体现创新教育的思想,却仅有3.3%

的学校开展了创新素质测评活动。由此可见,中国高校已开

始重视创新教育,但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还未进入规范化阶

段,中国创新同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事实上,中国的创新教育起步较迟,是顺应知识经济的

产物。但是自提出以来,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早

在21 世纪来临之初,就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

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对

新世界教育创新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部署。1995 年,江泽民同

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

靠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策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此国家领导早已意识到创新教

育是历史与未来的统一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创新教育不仅

是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

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

求,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面向21 世纪教育

国际研讨会”中就提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高等教

育的新的价值取向。

2.创新教育在不同高校中的不同地位。在中国高等教育

体系中,不同高校在国家创新教育体系中占有不同地位,发

挥不同作用。高水平,研究型重点大学肩负着科技创新的重

任,他们既是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抬头兵,又是高水

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地方普通高校则更多地是

为创新行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改善全社会群体的文

化结构,推进技术创新,通过向产业提供技术转移和扩散,提

升区域创新能力。

在中国有2 344 所高校,地方高校约占其中的90%。他

们的发展状况如何,将直接决定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而

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

方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使命。地方高校在国

家创新体系中的主要作用是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服务,搭建知识转化平台,实现高水平研究成果向产业化

的转移和延伸,培养可以促进产业的成千上万的高素质应用

型人才。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在当地经济建设中发

挥作用越来越大。但其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相

对滞后,高校毕业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难以承担社

会赋予的责任。地方高校如何尽快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

求,成为当务之急。

3.创新教育问题分析。由于中国创新教育起步较晚,发展

很不健全,使得创新教育自提出以来,便伴随着产了一系列

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